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权将 >

第27部分

大宋权将-第27部分

小说: 大宋权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贵叹气,平素也不是如此犹疑之人,今天就怎么成了妇人之仁发不了火:“你叔叔,我肯定是会放的。”

“但不是现在。”张贵真不忍心打击张公子,但还是忍不住说下去:“你一定要回去,对你爹爹,我大道理也说不出来,只是恳请大帅出兵时能够好好想想,这到底是残暴的大元对百姓有益,还是这仁慈的大宋?”

“天下黎民百姓,祈祷的只是不愿意再当奴隶而已。”

“我们俩也算是爬过墙闯过祸的兄弟了,我思量你本性并不坏,恳请你能够多劝说一下你爹爹,毕竟我们是同源同种,大家莫不是龙的传人罢了。我均州矮张自认为也算果断之人,却不知今日为何,竟然会对你如此婆婆妈妈作女儿之情,你赶紧走吧,别让我改变了主意。”

“可是我愿意跟你走。”张公子犟得几百头牛也拉不动。

张贵笑了笑:“这不是愿意不愿意的事,说到底你还是我的俘虏,按照你们蒙古人的法子,你就是我的奴隶了。”

“莫不是你还敢反抗你的主人不行。”

“我就不,我就要跟你走,你放了我叔叔。”可怜的万户张弘范的儿子没救了。

粉嫩小羔羊张贵,这下子可真没戏了,板起脸:“难道你真的要逼我出绝招。”

“我不怕。”新手同行张公子撇着嘴巴,很美很漂亮。

“啪”,张贵狠狠的抽了自己一个耳边,奶奶的,怎么对男人动了凡心。

“你过来吧。”张贵又叹了一口气,看到张公子毫无戒备的走到身边,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别怪我,张贤弟。”张贵说完,右手迅速化掌为刀,落在张公子的后颈之上。

张公子很利落的昏倒下去。

“任平生,过来。”张贵再也不看张公子一眼:“把张公子送回万山大营,然后过来均州找我,若出了半点问题,唯你是问。”

任平生还是一副爹爹不疼奶奶不爱的样子,哭丧的脸拉得老长:“英雄,饶命啊,不去鞑子大营行不行。”

“行。”张贵干脆利落回答。

“真的?”任平生脸上笑开了花。

“真的。”张贵斩钉截铁。

任平生迟疑了片刻,还是认真道:“英雄,还是让我去吧。”

“想好了?”张贵认真问道。

“想好了。”任平生干脆利落回答。

“自愿的?”张贵疑惑问道。

“自愿的。”任平生斩钉截铁回答。

“哦,那就好,我还打算如果你不想去的话,我让梁顾那小子跑一趟,反正也容易。”张贵疑惑的看着转了性子般的任平生。

“英雄,饶命啊。”任平生想死的心都有了。

回到均州,自然是一番嬉闹,特别是见到杨波的瞬间,张贵眼泪再也禁不住往下流。

众人热闹了一番,这忽略不提。

虽然仅过了一个多月,但均州的三千义勇在众人的合力调教之下,已经初现精锐,毕竟这些原来就是优秀得不能在优秀的兵员。

大家都是来自各地的豪杰,其中又有不少人上过战场揭过瓦,打过架坐过牢,无一不是各方的混混,拳头大,脑子不灵活。

所谓重英雄识英雄嘛。张贵进出樊城一趟,无疑使得他的信誉度极度飘红,达到了历史的高度,粗略算了一下,估计都要将近九十了吧,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再来几次估计快要达到满分呢。

第一卷襄樊第五十三章三十三勇士斗鞑子

“抗蒙纪念碑?”张顺琢磨了半分钟,才估摸念出来:“这是什么来的?”

“祠庙。”张贵低声回答,想起朱大长与杨松,他心里非常难受,虽然战争免得了历经生生死死,可当朝夕相处的人死在你眼前,然后毫无声息,任凭心肠再硬,也免不得得触动几分心灵。

幼小的心灵。

“这不是很好吧?”范天顺疑惑问道。

“有什么不好,难道他们仅仅是为我张贵而死,那大宋呢?大宋难道就不应该记住他们?要知道他们是为了大宋的存亡而死,难道他们不值得这样吗?”张贵盯着范天顺:“连生的人也可以立长生祠,难道死去的人就没有了荣耀。”

范天顺毕竟是正规军出身,摇了摇头:“大哥先别激动,我是怕朝廷方面有异意。”

“我不怕,弟兄们连死都不怕,难道我这活着的人还会怕不成?连蒙古人也杀不了我张贵,我就不相信朝廷的屠刀会落到我矮张头上。”

唐全张兴祖也是半个正规军出身,虽然颇为同情义军的待遇,但还是插话道:“统领这样做,置李大人如何?”

“李大人。”张贵犹疑了片刻:“我相信李大人也会同意,我也希望李大人能够支持,但就算没有任何人支持,我也要为他们立碑。”

张贵觉得自己很坚定,从来没有这样坚定的去做一件事,只有永远被纪念的人,才会激发更多的人继续战斗,大宋向来重文轻武,张贵所做的就是要提高士卒的地位,让这些在文人眼里低贱的人群走进高高在上的祠庙,祠堂。

“大哥,有件事还是要跟你说一下。”张顺见张贵坚持,知道大哥做事向来说一不二,连忙转变话题道:“李大人来信了。”

“哦。”张贵看了一眼,只见众人脸色各不一样,唐全和张兴祖更显得有点尴尬,反倒范天顺一脸平静。

“李大人信中,信中像不赞同大哥退军。”张顺还是说下去:“朝廷新的一批援助六月初也下拨,现在估计到了鄂州。”

“只是范将军和李大人相持鄂州,都不肯听对方的命令。”

“笨蛋。”张贵不由心酸,想自己拼死才毁掉蒙古人的巨炮,为襄樊生死奋不顾身,怎么不教自己寒心呢?

本以为自己借助历史能看清李庭芝,却想不到李庭芝仅仅因为自己不去送死而有异意?

或许有原因吧。

张贵宁愿往好的方面想,也不愿意破坏李庭芝在自己心里几乎完美的形象。南宋德佑二年二月,扬州城被元军围困,城内粮食已尽,尸横满道,且饥馑日甚一日,每天投水自尽的,都达数百人。老百姓苦不堪言,将士们也精疲力竭,面对此情此景,城楼上一位血染战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面色凝重,心急如焚,满腹忧愤。

他痛恨元军侵占大宋国土,摧残大宋百姓,叹息南宋王朝大势已去,而自己已无回天之力。面对周围许多部下将士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他心中始终跳动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坚守到最后的时刻,以身报国恩。

有心报国无力回天,这是一个将军的痛苦。

“上书贾似道。”张贵突然大声道:“把此次功劳都推到他身上,换取为死去的弟兄立祠的机会,让他跟朝廷打招呼。”

“我认为贾似道不会这么迷糊?”唐全摇了摇头道。

“说什么也要博一次。”张贵丝毫不放松。

“嘿嘿,”范文虎摇头,道:“这事还是要看我老范的本领,大哥你就别担心,坏人还是让我老范去做。”

信誉度问题,非常严重。但如果没有贾似道的支持,只凭借自己的信誉度,也影响不了大的局面。

“这次我从房州带回来了一样东西。”张贵又想起那个笨笨的小偷,不由有点心乱,:“贾似道此人喜爱收集古董,这东西献上去,他老贾非答应不可。”

“若能让死去的弟兄名留青史,即使我张贵再委屈又如何?”

俗话说舆论是行动的先头部队,张贵说到做到,第二日,整座均州城内最有名的说书人都收到了一本评书,上面用宋体字认真的写着:三十三勇士斗鞑子。

书中详细的介绍了蒙古人的来历与蒙古人的残酷,用悲壮的笔迹表达了三十三勇士与蒙古人斗智斗勇的故事,反映了大宋义勇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三十三勇士对国家的热爱,对百姓的忠诚,怀着至死不渝的精神,奋不顾身七进七出终于炸毁了蒙古人的攻城利器,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书中人物刻画清晰,情节紧张之余又带有几分轻松,曲折簸荡,荡气回肠,虽仅仅万字不到,可却写出了千百万字亦不能表达的含意。

唯一的缺点就是书中使用了大量口语,部分技术性的用词需要专门人士对其解读,至于这本书的原作者早已不可考,据说是从均州义勇统领张贵手中流出,于是部分学者认为是张贵的作品,以当时当事人的身份写出的故事可信性极大,也是现在研究蒙古人生活习性,战斗方式及人性的一本重要原著。

“老李,你听了吗?”到日暮时分,三十三勇士斗鞑子,已经成为了均州城内最热门的话题。

“听啥子了?”老李吃惊的问到。

“不会吧。”来人惊讶的看着老李:“你竟然不知道,三十三勇士斗鞑子,整个均州都说开了。”

“啥斗啥。”来人耳朵有点不好。

“这还是咱们均州鼎鼎有名的矮张之事,来,来,我老程给你好好说说。”

此时的张贵,自然不会想到这仅仅万字不到的评书,竟然会在后世掀起如此大的风波,书传出当天,整座均州城内已经开始传颂三十三勇士的故事。

“大哥,今天很多人来到大营要求参加义勇。”张顺颇为得意的看着皱着眉头的张贵:“这应该是一件大喜事,大哥怎么皱眉?”

“大喜事?”张贵苦笑,我们拿什么养活这一帮只会吃不会拉的家伙,个个粗而大似饭桶般。

“还有就是人多也不一定是件喜事。”张贵耐心说道:“不说经过训练的义勇如何和他们相处,而且人多必杂,蒙古人又不是傻子,我们在均州闹了这么大声势,我就怕还没等大家准备好,蒙古人就打过来了,到时我们唯有跑路一条。”

“还有就是李大人现在对咱们的忍耐性也有限度,当初也仅给了咱们三千义军的军备和武器,这人多了,你拿什么给他们,难道就让他们空手去跟蒙古人斗?”

“还有就是粮食从何而来?军饷又在哪里?一口吃不了一个大胖子啊。”张贵对张顺的期望很高,好好调教。

“张弘范应该不会如此鲁莽吧?毕竟他弟弟还在我们手上?”张顺迟疑道。

“说不准,说不准。”张贵摇了摇头,谁知道呢?

“至于军饷和军粮,”张顺看了看四周,才低声道:“均州知府张恬怕惹祸上身一个月前离开了均州,我们,我们可以代收一下税收?”

“这个?”张贵迟疑片刻,也低声道:“要做得隐蔽一些,不要让人发现。”



今日三更完毕,求给力收藏和票票。

第一卷襄樊第五十四章纪念碑落成仪式暨追悼会

半个月后,纪念碑落成典礼与朱大长杨松追悼会隆重举行。

“各位弟兄、各位乡亲,各位亲友,”张贵略微颤抖的双手表示了他心中的悲痛:“云蒙低沉,洛水乌咽,苍天流泪,大地悲鸣。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悼念为帝国大业牺牲的好兄弟朱大长与杨松,朱大长与杨松兄弟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劳碌的一生。”

“他们的一生又是光明磊落的一生,他们热爱帝国、热爱义勇、热爱乡亲,他们性格直爽,团结同事,乐于助人,遵纪守法,老实本份,是不可多得的好兄弟,他们的一生以苦为甜,以劳为乐,他们为帝国的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他们为人忠厚、正直、善良,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典范,给后人树立了为人处世的楷模。”

“朱大长杨松兄弟共赴极乐界,典范犹蒸故里人,我们都要学习他忠君爱国的高尚美德,学习他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优良品德。希望所有兄弟、乡亲、亲友化悲痛为力量,为共同建设富裕、秀美、文明的帝国而奋斗。”

前来吊唁和出席追悼大会的有朝廷使者唐全、张兴祖,有房州义勇梁山使者梁顾,也有身在蒙古心在宋的万户张弘范使者张弘正,还有来自均州各地的乡亲。

向长大长、杨松遗像默哀三分钟。

“朱大长,曾从师李增亭先生,少年时勤奋好学。十六岁离家,先后在徐同春中药店、顺和祥、福和杂货铺当学徒,学得一身好本领。后来在海州城内当船工,蒙古南犯以后,抗蒙思想在船工中迅速传播。”

“不久,他参加了夏贵军,成为大宋帝国光荣的一名战士,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曾积极参加海州狙击战,海州伏击战,后来夏贵犯了逃跑主义,朱大长兄弟留下来作艰苦的斗争。以土匪为掩护,在山东一带坚持斗争,经常学习时事、政治,宣传抗蒙思想,并发动老百姓,组织抗蒙义勇军,猎杀蒙古人,战斗中,奋勇冲杀,头部负伤。后因力量悬殊,义勇军受挫,朱大长辗转来到均州。”

“杨松,诞生在吉州庐陵县富川。这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乡镇,镇旁不远处正是有丘壑林泉之胜的壶山。他的先辈是地地道道的庶民,没有当过官,杨松自幼因家中贫寒,衣食无着,被迫离乡背井,逃亡到汉水,此后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在汉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