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权将 >

第173部分

大宋权将-第173部分

小说: 大宋权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哥,”董文用有点不乐意,道:“这些刁民本来就不听话了,就算发粮食也未必有用。”

“无妨,你先按照我的说法去做。”董文炳笑了笑,百姓是用来收买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好,这是董文炳数十年从政得到的经验教训。

“文忠,宋军的反应如何?”董文炳问另一个弟弟。

董文忠笑了笑,道:“大哥,宋军没有任何动静,夏贵大军被伯颜牵制,李庭芝大军又是固守扬州,这两人都离不开,颍州、郢州等地的宋军又不敢出兵,无妨也。”

“不得疏忽。”董文炳为人严肃,道:“汉人多谋,宋军表面上虽没有反应,说不定暗地里早已调兵遣将,正阳事关南下大军的成败,文忠要再添几分精神。”

“对了,士选,塔出大人联系上了吗?”董文炳爱怜的看了一眼身边儿子董士选,董士选有万夫不敌之用,常常代替自己出战。

董士选犹疑了片刻,道:“父亲大人,还没联系上。”

“那阿塔海大人呢?”董文炳皱了皱眉头,出征前大汗曾严令两人配合自己,然而这两人自持身份,从来也不把自己看在眼里,这些年来,汉军的身份更比不上以往了。

“也没有。”董士选不服气道:“爹爹何必管他们,就凭我们董家军,守住一座正阳足足有余。”

“混蛋。”董文炳教训道:“他们率领的都是蒙古精锐,如今你爹爹守正阳,事关重大不容有失,虽然宋军怠战,但正阳四周城池还在宋军手中,四四面环敌,万事小心为重。”

“知道了。”董士选怪他有点罗嗦,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董文炳也没有办法,只好再三吩咐众将严守正阳。

次日,下起磅礴大雨。冰凉的雨水伴同冷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冰凉起来。

董士选虽然有点埋怨父亲的谨慎,不过心里也知道正阳的重要性,还是披了盔甲,冒着大雨巡视城墙。城墙之上,士兵们罗嗦的卷缩在一起,这些都是蒙古汉兵,若是鞑子的精锐,这些严寒却是正好,也难道父亲要追问阿塔海和塔出的下落。

城门卫士见董士选过来,连忙从女墙中走出来,哆嗦道:“大,大人,末将有罪。”

“去吧,去吧。”董士选从小在军中长大,知道小兵的辛苦,如今自己身穿盔甲,衣服也比他们多两件,还是觉得冷索索:“千万要注意了。”

“大人,现在天寒地冻的,连牲畜也不多见,宋军向来是老爷兵,又胆小怯战,何不让弟兄们回去好好歇着。”城门外卫士想必和董士选较为熟习,恳求道:“如今我大军南下,正是立功之时,让我等身经百战的弟兄们守在这里,未免有点,有点让弟兄们失落。”

董士选也是有点心动,不过还是责骂道:“奶奶的,给老子认真的,万一出了差错,别说你一个小兵,就连我董家也吃不完兜着走。”

城门卫士还是囔囔道:“你们董家家大业大,董将军又是大汗身边的亲信,也不向大汗求情,让我们弟兄们也好赶上这风云际会之时,为下一代立下不朽功劳。”

董士选笑骂道:“好好给老子看着正阳,老子定然向父亲求情。”

城门卫士这才笑嘻嘻领命而去,董士选还真有点心动,眼下正是灭宋之时,自己蹉跎在这小小的正阳,确实是有点郁闷呢,虽是这样,董士选还是坚持巡视了正阳的正门。

正阳虽不大,但大雨之下,董士选也走了半个时辰,回到军营,衣服早已湿透。

“怎样?”正阳不远处的丛林之中,在大树之间,一张张用麻绳编制起来的顶棚,再加上一些树叶,借助大树的遮挡,棚下竟然没有落下半点雨水。

草上飞和希奈早已是全身湿透,换了一件干爽的衣服,又嚼了一大块生姜,距离太远了,均州军是不敢烧火的,草上飞此时嘴里还含着一块姜糖,这才缓过来:“不,不行,鞑子严防得很,虽是大雨,但城墙上的护卫却一点也不少。”

“至少有一千多人。”希奈也无奈的点头,道:“不但如此,还不时有守军到处走动,我们想从过城墙混入城内也不容易。”

“大人。”这是文漳插话道:“这样看来,正阳还真有鞑子重要的东西。”

“那是当然,要不然老子跑这么远干嘛?”张贵苦恼,道:“实话告诉你们吧,正阳现在是鞑子的后军补给的营地,粮食、军备都放在这里。”

“董文炳只等鞑子攻下阳逻城堡,便率领大军携带粮食、军备南下与伯颜汇合,然后兵进临安,灭我大宋。”

众人不由吸了一口冷气,鞑子打仗向来重视的是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却没想到大宋已危在旦夕。

“那也不用这样担心。”张贵叹了一口气,道:“如今朝政还在贾似道手中,他贾似道想多活两年,一定会拼命调兵遣将。”

“而且,有张世杰大人在阳逻城堡,鞑子要想肯下阳逻城堡,至少也要被折断几根牙齿。”

“不过,这个死人也很难说。”张贵叹了一口气,历史上贾似道还真已是一个死人,就连度宗皇上也死翘翘的了,不过现在襄樊还在手中,又有自己这么一个变故,唯有尽力。

“况且,不是还有均州军吗?有均州军一日,鞑子就别想如意。”张贵肯定说道。

众人眼中也冒出了几分热气。

“正阳恐怕有不少守军吧?”陆秀宗突然问道。

“估计在三万人左右。”张贵迟疑了片刻,历史上曾记载,夏贵率领舟师10万环攻正阳,最后也没拿下正阳,想必人数再少,也有三两万吧?

“三万?”众人不由吸了一口冷气,自己撑死了也不过五千多人,还要把刘义的一千人派到颍州,这样就更加吃力了,想凭借自己四千多人攻下一座有三万大军的城池,也亏得张贵敢想。

“怕个鸟。”陈大举囔囔道:“看你们这个怂样,也不怕人笑话。”

“三万又怎样了,三万又怎样了。”

众人纷纷惊讶的看着陈大举,就连张贵也看着陈大举,想不到这小子成熟得还真不是一般的快,现在都熟透了,他心中虽然是有了一些想法,但能多听一个人的意见,不是更好吗?

第二卷正阳第七十三章强攻正阳(2)

第七十三章强攻正阳(2)

“什么办法?”王大用性子急躁,问出了其他人也想问的问题。

陈大举笑道:“小子想不到,但大人既然辛辛苦苦把我们带到这里,想必心中早就有了计谋,我说诸位何必如此费劲琢磨,问大人不就知道了吗?”

众人哄然大笑,都不怀好意的看着张贵。

看着众人色迷迷的眼神,张贵连忙投降,苦笑道:“奶奶的,都是一般榆木脑壳,老子都说了多少次,一定要开动脑筋,开动脑筋。”

“边大人,你说一下?”边居谊是魁字营的新人,张贵看他若有所思,赶紧给了他一个立威的机会,好让魁字营原来的小将知道,老边也不是寻常人。

边居谊尴尬笑了笑,道:“大人称呼,边某愧不敢当也,还是叫边某名字为好。”

说白了,他现在是流亡的朝廷官员,朝廷一旦追究起来,他还是一个罪犯,能保住性命已不错,哪里还敢当大人称呼。

张贵笑了笑,却是不吭声。

边居谊只好说道:“综合各路的消息,可以看出鞑子这次南下已抽调了襄樊的阿里海牙大军,董文炳强占正阳,疏通北方通道,显然是鞑子已打算放弃襄樊作为后军补给。”

“也就是说,襄樊的位置变得不再重要,但恰好是鞑子将正阳作为后军补给之地,对我军却更加有利,只要我军截断正阳通往伯颜大军之路,便可以限制伯颜大军作战,但前提是阳逻城堡和夏贵水师一定要把鞑子挡住。”

“只要两军能够相持下去,我军截断正阳补给的作用就越大。所以,我军并不一定要攻下正阳,只要截断正阳的道路就可以了,一攻不如一守,一动不如一静。”

“再者我军仓促而至,又是骑兵潜行,没有携带攻城武器,攻城不利也,而且守军比我军还要多,攻城更是不得作为的最坏打算。”

“老边说得很好。”陆秀宗为人较为稳重,也赞同道:“这样一来,我军只需在正阳通往阳逻城堡的道路上层层截断,让董文炳大军不得南下和伯颜会师,那就使得阳逻城堡压力减少,我军守住阳逻城堡又多了几分希望。”

“不错,不错。我骑兵也可以主动出击,骚扰鞑子的后军补给,延迟董文炳南下的速度。”王虎臣也插话道。

“不妥,万万不妥。”陈大举大声道:“这样一来,我军就被局限于防守不能动弹,只有挨打的份上了,我均州军向来只有攻打鞑子,哪里有鞑子攻打我均州军的份上。”

文漳也接话,道:“大举说得不错,我均州军在成军前的战术就非常明确,不计较一城一池的损失,在没有占据优势之前,不与鞑子拼消耗,层层拦截鞑子虽然不错,但恐怕并非大人之意也。”

张贵见文漳、陈大举、陆秀宗等人争执,就连边居谊、王虎臣等人也加了进来,心中有一丝丝的甜,无论他们说什么,无论他们说得有没有道理,但只要他们说了,张贵就觉得非常欣慰,毕竟他们不再是惟命是从,而是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念头,有了自己的策略。

都成长了,快点成长起来吧。

“大人,你认为怎样呢?”李成这个大嗓门,把张贵从幻觉中叫醒,让他还没有来得及品尝的甜蜜不得不面对现实。

“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张贵赞扬,道:“不过老子也有一个想法,说出来给诸位听一下,还请诸位指点。”

董士选这两天有点心神不宁,但这种不安来自哪里,他却不知道,大雨连续下了两天,而且还有继续下的样子,不过按照以前的天气,大雨过后就是大雪来临。

然而南下大军还没有好消息传回来,听说大军被堵在沦河和阳逻城堡之前,大汗不久前还命襄樊的阿里海牙率领大军支援,围困襄樊的兵力被阿里海牙抽调之后,襄樊鹿门山大营便有被袭的可能,正阳就成了大军南下北上的一个重要通道,这也是父亲抢占正阳的一个重要原因。

阿里海牙的援军与丞相会师,使得朝廷的兵力占了绝大的优势,但又有消息说汉人也派出了援兵,想必宋廷再愚蠢,也知道此战之后再无天险可守吧?伯颜是一个大胃口的狼,人越多胆子就越大,看来伯颜丞相是想一次性解决南方的问题了?

也难怪伯颜心急,北方以海都为首的诸侯王爷蠢蠢欲动,这一两年还好说,但等海都成了气候,想必草原又要开战了。再者经过这么多年的消耗,宋廷仅存的能打仗的将领不足,这是一个难得的时机,要不然再过几年,等汉人缓过气来,想一鼓作气取汉人的京城,也是不容易之事。再说海都能答应大汗吗?草原上的诸侯王爷能答应大汗吗?

大汗,名不正……

唉,真是多事之秋啊。也难怪朝廷要派父亲出征,父亲都将近六旬了,希望不要像史家的老头一样,不久前刚命丧军中大营,听说小儿子史格受了伤,不过却能赶在老头弥留之际见了父亲一面,也算是尽了孝子之道,史家老头也算是有人送终。

史家也怪可怜的,先前刚死了史揖,现在史格又受了伤,史天泽老头又熬不过这个冬天。看来三大世候,只有两大世候罢了。

史老头的死,却成全了张弘范那小子。

董士选虽然鲁莽,但对大汗的心思也琢磨得非常清楚,现在董家之所以荣华富贵,但靠的是父亲的荫蔽,万一哪天父亲不再了,所谓的三大世候,恐怕又要少一个吧。

毕竟这是蒙古人的朝廷。

董士选很烦躁,有时候他很想离开这个勾心斗角时时防贼的朝廷,听说大汗当年还不是大汗时,对汉人颇为倚重,现在大汗成了大汗,难道汉人就成了多余的绊脚石了吗?

刘整、吕文焕这些新投靠的宋人将领,反而越发重要起来,听说去年阿里海牙还在和刘整争夺汉人总管统领的位置,阿里海牙是谁?大汗曾经的最贴心侍卫,竟然被刘整一个降将压在头上,教人何以为堪?

大汗,应该还是要念旧情的吧?汉军总管统领最终给了张弘范,阿里海牙又被提拔为左丞相,反倒刘整什么也没捞到,甚至比吕文焕的参政知事更不如?

不过,刘整毕竟年纪大了,听说毛病也多了,不知道能不能熬过今年。今年的冬天,比往年仿佛来得更早一些。

城内的百姓终于安静了片刻,这或许是天冷下雨的原因吧?董士选率领亲卫,细细的巡视正阳城。父亲说得很对,城内的百姓有了粮食之后,反对的声音少了很多。

大雨,还没停了下来,丞相的消息也还没有到。或许,再等待吧。

正阳。

被大雨堵在家里的百姓,喝着照得出人影的所谓的米粥。

“他爹,”城东的一个角落,破旧的房子里,一个妇人囔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