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金陵长歌 >

第151部分

金陵长歌-第151部分

小说: 金陵长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絮絮的嘟囔着,杨毓的心却早已不在此处。
  :“梳个螺髻,找身行动方便的衣裳。”
  :“是。”
  祺砚巧手,不过一盏茶时间,就将头发梳理好,高雅的螺髻,配上一身清雅的青色罗裙,杨毓利落的起身道:“去南郊。”
  祺砚诧异一瞬,微微蹙眉:“是。”
  七贤闲来无事,驾车出行。
  鹿车方才拐出亭公主府门,一阵清风吹来,将帷幕吹得掀起半扇来。
  随之而来,一股浓郁厚重的酒香徐徐而来。
  刘伦醉眼惺忪,忽然精神一震。
  :“止行!”
  一声高呼,鹿车停止,刘伦一掀帘幕,迅速的跳下马车。
  :“刘兄怎么了?”王冲笑着问。
  只见刘伦微微扬起头,鼻尖耸动,大口的呼吸着,一颗头一会向左,一会向右。
  阮宗低低的笑了笑:“该是寻酒香呢。”
  二人相视一笑。
  街市上车马如流,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空气中飘散着各式香味。
  刘伦缓缓的闭上眼睛,但凭着鼻尖的嗅觉,左踏十步,身子一转,进了一条悠长的窄巷。
  再次睁开眼睛一间开在巷子深处的小酒庐出现在眼前。
  :“黄家酒庐。”
  刘伦转眸看去,六位已经面带笑意的站在他身后,他笑着道:“酒香如此醇厚,今日我等有口福矣!”
  :“善!”嵇夜朗笑一声,如玉山般的身姿昂首阔步,走进酒庐。
  青帷帐马车悠悠行止之处,荒地上不知谁家的孩童笑着跑闹着,正值春耕,隐约可见几头黄牛迟缓的行走在田垄间犁地。
  青壮男子挥着锄头,跟在老牛身后,远处田垄之上,几个妇人相携而来,手臂上挎着竹笼缝隙间飘出饭菜香味。
  杨毓轻快的跳下马车,一眼望去,有些狐疑:“宗亲的田地在哪?”
  这些人一看就是种地为生的庶民,挥手垦地都是好把式。
  祺砚指着不远处的空地道:“那边。”
  她再看去,只见那边数十的男女老少,坐在路边,悠闲的谈天,不时有几个小童想要去拾捡地上的锄头农具,一个少女赶紧拍了小童的手,将农具打落高声呼和:“阿信!谁许你摸这污浊之物的!”
  这一声喊得高,犁地的农家之人纷纷侧目看去,面露不忿。
  :“乐宣君来了。”不知是谁认出了杨毓,低低的提醒着。
  那女郎下意识的脸色一红,垂下了头,一手拉着一个孩子,走到人后去。
  杨毓沉了沉气,提起裙角,往前走去。
  陈晗如一般农妇一般,提着竹笼,迎面走来,见到杨毓,大惊失色,而后行礼道:“乐宣君怎么到这来了?”
  杨毓笑着道:“杨劲呢?”
  陈晗道:“去村中请教农家,这会儿该是快来了。”正说着话,不远处,杨劲一身短打衣裳,肩膀扛着锄头笑着过来。
  :“乐宣君安好!”
  这几人说着话,不远处的田垄上,低低的议论声传来。
  :“瞧瞧这夫妻二人,真是铁了心的谄媚。”
  一妙龄女郎嗤笑道:“可不是,什么颍川陈氏女,还不是小人一个,俗物俗物。”
  陈晗侧目看了看那女郎,若无其事的回答杨毓道:“田多,足够生活,这几日阿劲也询问了老农户,学会了如何播种,只是毕竟头一次,慢是慢了些。”
  杨毓笑着问:“他们这般说你夫妻二人,你不气?”
  陈晗微微抬起头道:“劲郎才俊,那些小姑子求而不得,又见劲郎为我险些丧命,拈酸吃醋而已,她们越是这般,越是说明我们的日子过得好,我的劲郎与众不同。”
  什么是世家公卿,什么又是士族气度呢?
  便看着眼前这女郎,分明做着普通农妇做的活计,却依然骄傲,依然能堂堂正正的挺直腰背。
  杨毓摇摇头道:“我杨家女儿逊你多矣。”
  杨劲侧目看着妻子,满含着爱怜道:“阿晗,不出三年,我定能靠自己的双手,许你无忧生活。”
  陈晗笑着道:“好。”
  杨毓酸的牙痛,笑着道:“好个琴瑟和鸣。”
  她微微抬起下巴道:“既然那些人这般拈酸,那我便让他们吃个够。”说着笑道:“阿劲不必种田了,樊长史来的匆忙,身边也无人办事,明日你便去长史府上吧。若是真如你妇人所说的那般才俊,我自会举荐今上。”
  杨劲呆了一呆,笑着拱手道:“多谢乐宣君!”
  :“走,去看看他们。”

  ☆、第二百九十六章 教训族亲

  杨毓已经改变了初衷,心思斗转。
  :“乐宣君。”
  众人不情不愿,纷纷行礼。
  杨毓侧目看着他们,面带讥讽,笑着道:“诸位,怎么不下地?”
  为首的是杨劲大兄,杨勇,前些日子刚在琴仙亭公主府大闹了一番。
  杨勇道:“天热。”
  杨毓笑着看着他道:“好啊,我琴仙亭公主府的冰室凉的很,杨氏阿勇,自今日起就在冰室中悔过,若是不将我说服,就别出来,在里面凉快吧!”
  杨勇怔怔的道:“你怎敢!”
  杨毓冷哼一声道:“我有些怀疑,是否先前对你们太客气?我这人向来愿意给人留脸面,但这脸面你偏偏不要,那便别怪我收回来了!”
  杨勇看着杨毓这一身杀气,身子不禁缩了缩,再没有刚才的狂妄,想起面前不过是个十六岁的小姑子,身子又挺了挺:“你凭什么!”
  杨毓笑着道:“就凭你吃我的,喝我的,入了我这一宗族谱,还敢处处给我为难!”
  她美目流转,笑着道:“杨勇,你不是看不起我一个小小姑子身居高位?那你怎么不领米离开?离了我,你衣食不济,也不愿靠自己的双手安居乐业,你既归在我宗下,容不得我不管教!”
  杨勇面色登时通红,胸口不住的起伏着,不知是理亏还是羞恼,低着头道:“我不会耕地。”
  :“不会?”杨毓更抬高了几分声调。
  周围的族人纷纷垂头,噤若寒蝉。
  :“为何不请教农户?”
  杨勇脸色更红了,低低的道:“我身为士族,怎能对低贱之人请教。”
  杨毓沉了一声气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圣人之言,不耻下问,还敢说自己出身士族。”
  杨勇微微蹙蹙眉道:“是我错,乐宣君,我若去了冰室,我家儿郎阿信,我夫人,还有庶妹便无法过活了。”
  杨毓微微顿了顿道:“若是有农户指导,你们可愿虚心学习?”
  杨勇握了握拳道:“愿意。”
  :“大丈夫一言九鼎。”
  :“是。”
  她抬眸看向其他人问道:“你们呢?”
  众人垂着头,相互交错目光探问着。
  :“愿意。”
  杨毓抿抿唇,一扭身,走了。
  :“天哪。”一个青年郎君面色粉白,长舒一口气,瘫坐在地上。
  另一人道:“这小姑子,太也凶狠,我连气也不敢喘了。”
  :“是啊。”
  杨勇微微蹙眉道:“难怪她能撑起一家,行事到底与寻常小姑不同。”他目光复杂道:“堪比丈夫。”
  杨毓上了马车,沉着脸道:“去村舍里正家中。”
  刘叟应了一声,驱车往村子里去,村口处七八个老妪一起坐在树下谈天,刘叟拱手问道:“敢问几位,里正家在何处?”
  一老妪笑着道:“是贵人来啦?我家二郎现下去县里了,下晌才能回来。”
  杨毓挑开车帘道:“妪,我姓杨,寻你家二郎有好事商讨,能否先带我家去?”
  老妪笑着道:“贵人不嫌弃,那敢情好啊!”
  另一老妪笑着道:“贵人女郎,她家二郎是个耙耳朵,你若有事商讨,便寻他家妻子就是!”
  说着,哄笑一片。
  蜀地俗语,耙耳朵,形容男子耳根软,怕妻子的意思。
  杨毓也跟着笑了笑道:“哪有男儿郎真的怕妻子的,不过是爱重罢了。只凭着一分珍惜与爱重,便说明二郎是个好丈夫。”
  老妪笑着道:“天哪,贵人女郎真是会说话,我家二郎的确耙耳朵,不过啊,我蜀地民风如此,家家皆是这般!”
  杨毓又是笑了笑,请了老妪上马车,马车继续往村里走。
  杨毓的马车从不过度奢华,在庶民看来,却是天宫般的华贵。
  乍暖还寒的季节,车里铺着雪白兔毛的软榻,紫檀木雕刻走兽文图的小几,翠玉茶盏,熏香味暖。
  老妪坐如针毡,看着自己带着泥土的鞋子将木板踏脏,身上的炉灰又蹭的兔毛黑了一片,面色又红又白。
  :“妪,喝茶。”
  祺砚斟了杯茶,送到老妪手上。
  老妪颤颤巍巍的接了过来,垂着头道:“小人夫家姓李,贵人唤我李婆子就好。”
  方才杨毓是挑开半边帘子,老妪才敢大着胆子说话,此刻见了全貌,别说是杨毓,就是垂着头看着祺砚伸出的纤纤玉指,也是惊叹不已,这股子毕生难忘的馨香,让她仿佛置身天宫一般,噤若寒蝉,不敢高声。
  杨毓笑着道:“李妪言重了。”
  她的声调一如平常缓慢而悠长,清亮而绵软,李妪还是心里颤了颤,脸上抽了抽道:“贵人就是贵人,说话声都这么好听。”
  杨毓心里明白,无论自己说什么,也是不能改变李妪的态度的,索性笑而不语,李妪倒能自在些。
  刘叟问道:“妪,岔路口,该左行还是右行?”
  李妪仿佛得到解救一般,赶紧轻轻放下茶盏,生怕打坏了,垂着头道:“贵人,我到车外指路可好?”
  杨毓点点头道:“善。”
  李妪逃也似的离开车里,坐到车外,指着左边道:“这边。”
  刘叟一边扬鞭,一边笑问:“李妪怎么出来了?”
  李妪连连摆手道:“在这儿舒坦。”
  刘叟恍然明白了,笑着道:“我家女郎性子好,你不必怕。”
  李妪摇头道:“哪能不怕?若是放在往常,便是远远看一眼贵人,也是要叩头谢恩的,哪敢这般亲近?何况你家女郎那般天生高贵呢!我是不敢哩!”
  刘叟朗笑一声,也不再解释,不过半盏茶的时间,马车停了下来。
  李妪赶紧跳下马车,疾步走进院子里,高喊着:“家里的!快收拾炕席!家来贵人哩!”
  一个小妇人一身浅色麻布衣裳,头上绑着麻布做的抹额,怀里抱着一个嘤嘤哭泣的婴孩,面带笑意的道:“阿母,是谁来了?”
  身后跟着出来两个女孩,两个男孩。
  年纪大概都在七八岁,却都是精瘦的。
  有了孩子,院子一时间吵闹起来。
  一个略长的男孩拉着李妪的衣袖道:“祖母,阿翁何时回来?”
  另一个男孩道:“祖母不是去接阿翁?阿翁呢?”

  ☆、第二百九十七章 商谈族学

  李妪笑着道:“小猴儿!哪里是盼着你阿翁回来,还不是想着他带县里的新奇玩意回来!”
  倒是两个女孩,自觉地听从李妪的话,小小的身子,就那么一齐搬动榻几到院子里来。
  :“大兄!重!”小女孩喊了一声。
  男孩蹙蹙眉,赶紧跑过去,接过小妹手上的榻几道:“小妹身子弱,好生待在屋里,别吹风了,回头又病了。”
  此时,杨毓已经进了门。
  祺砚扶着她的手臂,笑着道:“李妪不必忙碌,我家女郎只借贵宝地等里正一会便好。”
  :“仙女。”
  小男孩讷讷的看着杨毓,不自觉的道。
  杨毓笑了笑问道:“你叫什么?”
  小男孩利落的回道:“我家姓李,我叫阿凯,排行老二。”说着,指着同样讷讷的男孩道:“这是我大兄,李博。扎着两条辫子的是我三妹沅沅,最小的是四妹,还没有名儿。阿母怀里的是五弟,也还没取名。”
  杨毓笑着道:“好孩子,谢谢你。”她转头对祺砚道:“去将车里的枣泥米糕取来答谢这孩子。”
  知道了这些人对她的敬畏与惧怕,她不会用赏赐来伤了孩子的心,所以,这个答谢,是最能让这家人安心的。
  祺砚笑着点头,自去取来糕点。
  四个孩子一时间兴奋不已,纷纷接过糕点。
  四妹最是胆小,怯怯的藏在人后,也不敢咬。
  杨毓看看李妪巴望的眼神,再看三个孩子吃的香甜,恨不能将舌头都吞下去的模样,笑着道:“再拿些。”
  将车里的点心包好,送到李妪手上道:“留给家里吃。”
  李妪微微蹙蹙眉道:“谢贵人赏赐。”
  四个孩子立马朝着杨毓投来异样的眼光,杨毓笑着道:“是感谢阿凯这孩子的,哪里是什么赏赐,李妪言重了。”
  她招招手,四妹垂着眸,一手拉着母亲的衣角,一边往后躲。
  李氏笑着将四妹推出来道:“去吧,别怕。”
  看着李氏温柔的模样,四妹,终于走到杨毓面前,她拂拂四妹散落的小辫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