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892部分

重铸清华-第892部分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失色,“这些废物!这些废物!”皇帝的双眼通红,忍不住大声呵斥,“都是废物!海州和黄州都有重兵把守!载漪和叶志都睡着了吗!”

    “武云迪呢?在那里了?”皇帝急切的问道。

    “还在凤凰城!”额勒和布说道,“距离丹东还有三百多里路!这边如今铁路未通,官道也没修好,只怕是急切之间到不了丹东!更别说越过鸭绿江,前往朝鲜了!”

    “那就下旨,让武云迪加进军!”

    “千万不可,”孙毓文反对说道,“欲则不达,新军行事有一定的规矩,若是乱了节奏,就算赶到朝鲜,那也是疲惫之军,抵不上用场!现在应该先和日本人和谈!把战事先拖住!日本人的脚步给拖住了!自然咱们积蓄了力气,再和他们好好斗一斗就是了!”

    “什么和谈!”李鸿藻大喝,“你是奸贼,误国!卖国!”

    两个人又吵了起来,皇帝大为头疼,“别吵了!”他怒喝道,“什么时候了还吵什么?赶紧商议接下去怎么办才是!”

    商议了好一会,都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除了下旨要求李鸿章之外,似乎也没有其他法子,礼亲王安慰皇帝,“这电报是三日之前的消息,这几日几个人把失陷的地方夺回来,也不一定,皇上还是先等一等吧。”

    皇帝郁闷的点点头,他起身说道,“既然如此,咱们一起去宁寿宫吧,亲爸爸今日传了戏,咱们一起去伺候着。”

    皇帝带着军机大臣一起到了宁寿宫,这里头有紫禁城里头室内最大的戏台子,皇太后似乎还不知道前线的败仗,笑盈盈的心情看上去十分好,对着皇帝和军机大臣们点点头,让他们一起坐下听戏,宫内女眷也都在,皇帝强颜欢笑坐在边上坐立不安,却又要奉承皇太后,“这鼓师敲的还不如儿子好,等会下一出戏,还是儿子来打吧!”

    “你可是一国之君,”太后笑眯眯的说道,“这可不合适!”

    “没什么不合适的,”皇帝连忙说道,“伺候亲爸爸是儿子的本分!”

    太后微笑的看了皇帝一眼,点点头,这时候内奏事的太监对着皇帝说了一句话,皇帝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斜眼见到太后看着戏台上的戏入迷,悄悄站了起来,礼亲王也跟在皇帝身后,两个人到了廊下,听到了让他们几乎站不住的两个消息。

    “平壤失陷,叶志等人弃城而逃!日本人逼近丹东!”

    “前往仁川的战龙号军舰遭遇日本联合舰队伏击,舰上一千士兵全军覆没!”

    皇帝呆呆的回到了宝座上,魂不守舍的看着戏台子上的戏,心里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这是演的定军山,到了最关键的时候,皇帝说要亲自打鼓的,故此所有的人在这个时候就停了下来,候着皇帝亲自出手,皇帝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珍妃对着皇帝说道,“万岁爷,大家伙可都等着您露一手呢!”

    皇帝这才惊醒,“哦,好好。”他起身站到了戏台边上,接过了鼓师的鼓签,噔噔噔就开始了敲鼓。

    谭鑫培的老黄忠可真是威风,接过了书信一看,一段西皮流水就唱了出来,皇帝敲得鼓极好,一下子就带起了节奏,京剧之中,单皮鼓是指挥,所有的人都要听单皮鼓的节奏来,满室喝了彩,“这一封书信来的巧,

    天助黄忠成功劳。

    站立在营门高声叫,

    大小儿郎听根苗:

    头通鼓、战饭造……”

    原本鼓点敲得极好,可皇帝不知道如何,突然就乱了节奏,一下子从哒哒哒的声音,变成了杂乱无序的节奏,其余的人大慌,却也不知道怎么办,只好硬着头皮跟着皇帝一起敲去,上头唱黄忠的谭鑫培这样可惨了,不知道怎么接下去。

    皇帝越敲越快,越敲越快,手上的鼓签变成了一道道影子,他越敲越快,不知道为何,突然之间就落下了泪来,到了最后,差点失声痛哭起来。

    舞台上的谭鑫培末了没法子,也只好硬着头皮唱完了这一段。等到谭鑫培唱完,皇帝还是犹如疯一样敲着鼓点。

    所有的人都大惊失色,面面相觑,却又忍不住看着宝座上的慈禧太后,太后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嘴角下耷拉着,明显不高兴了起来。

    大家纷纷低头不敢说话,皇后于心不忍,大声喝了一下,“皇上!”

    犹如梦魇一般的皇帝这才惊醒过来,不自觉的一下子把鼓签丢在了地上,满室都安静了下来,皇太后慢慢的站了起来,走到了皇帝的面前,皇帝也连忙站了起来,低头不敢抬头看着皇太后。

    皇太后失望的看了皇帝一眼,“为君者要泰山崩于面前而不改色,任何荣华任何耻辱,都不能够过度激动,更不能展现出对于局势的无法控制,不过是丢了黄州和海州,丢了平壤而已,就算是丢了盛京,那又如何?”

    “日本人难道真的可以逆天行事?不可能的,如今的大清,如今的中国,早就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了,为君者不能计较一地得失,要看的全局,看的深远,才是最好的!皇帝啊,”皇太后看了皇帝一眼,拂袖离去,“你的修炼还没到家!”

三十七、千古艰难(一)

    宁寿宫的看戏,不欢而散,皇帝不敢离开,这个时候他似懂非懂,对着太后的话,失去了一些理智的反应,皇太后这时候谁都不见,就算是皇后和琳妃也是一概不见,只是在乐寿堂里头,皇帝不敢离开,但又无法忘却政事,只好在这里强忍着头皮继续指挥战事,荣寿公主看着皇帝可怜,自告奋勇的求见皇太后,所幸皇太后应允了。

    荣寿公主进了乐寿堂就连忙磕头不止,皇太后呆呆的坐在宝座上,脸色木然,“你这是做什么?”

    “皇帝年轻不懂事,害得皇额娘生气,实在是不孝顺的很,”荣寿公主连忙说道,“皇额娘大人有大量,还是饶过皇帝吧!”

    “你这话说的不对,”太后让荣寿公主起来,“皇帝很孝顺了,我也不是那种无知的蠢妇,一味不知道国家大事要紧,只是知道自己玩乐的人。”

    “我只是觉得皇帝,虽然年轻,可如今这样的小挫折都受不住,在臣子面前痛哭流涕,绝不是国家之福,为君者,稳重第一,你若是失了分寸,那地下的人就会更加慌乱,行事起来就更加失了气度,乱了章法,不过是朝鲜的局面不利而已,算的了什么?根本算不得什么,在朝鲜打,伤的是朝鲜人,和咱们什么相干?朝鲜人如此不恭顺,闵妃活该死,他们也活该遭这个灾!”

    “海州、黄州、平壤这样丢了,有什么打紧的?”皇太后慢慢的说道,“新军办了这么多年,一概都是骄傲的很,这骄傲过了头,就以为天下无敌,这十年来,新军的质量是越差了,如今趁着和日本人作战,把日本的军队当做磨刀石磨一磨,不成器的都磨掉,留下来的才都是精英,叶志等人,看的很清楚,都是垃圾,这样的垃圾,借着日本人的手,一概都抹杀了,这才是最好的,免得我又做什么恶人!”

    太后的话充满了杀气,荣寿公主只觉得心里头砰砰砰的直跳,低着头不敢接话,“皇帝不能够承受挫折,哎,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皇太后心灰意冷,“罢了!罢了!”

    “皇帝还年轻,总是要皇额娘多提点着的,”荣寿公主劝解道,她是看着光绪皇帝长大的,别人不敢劝,她还敢劝解一二,“皇额娘日后总是还要靠着皇帝不是?”

    “日后的事儿,日后再说吧!”皇太后坚毅的说道,“眼下还有大事儿要办,我虽然对着皇帝失望,可对着这些人在朝鲜的战事,更是失望透顶,我是坐不住了!小李子!”

    李莲英应声而出,“传我的懿旨!”

    皇帝等人还在前头等着,不一会李莲英就走了出来,先对着皇帝打千,“万岁爷,老佛爷有懿旨下达!”

    “大伴你说就是!”皇帝连忙说道,“我在这里听着!”

    “皇太后懿旨,日本人猖獗,视如中华无物,悍然举兵,是可忍孰不可忍,后日起,亲自前往盛京督军,钦此。”

    “我要去盛京!”皇太后刷的站了起来,以前一直懒洋洋似乎没有的精力,这个时候尽数回到了她的身上,慈禧太后的眼睛放着莫名的神采,把荣寿公主都看呆了,“我要去前线督战,任何国家的人我都可以忍,但是日本,”皇太后坚定的摇了摇头,“任何时候,从现在开始,就算是到了一百年后,任何中国人都无法忍受日本人爬在自己头上撒野,自然也绝不可能让日本人霸占朝鲜,凌辱中国!”

    八月初九,撤帘归政多年的皇太后突然下旨,明天下,宣布要亲自前往盛京督军,皇帝苦劝不听,依然是坐上火车,北上亲自督军对日作战。

    这下子似乎才因为皇太后的坚决和重视,才让全**民一体都重视对日作战起来,战备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到了东北和山东直隶等地,大战一触即。

    皇太后到了盛京的时候,武云迪还在凤凰城整顿军备,似乎他也认为,军备如果不整齐,他也不会派军队入朝鲜作战,皇太后很明白自己的身份,绝不会因为需要战果,而妄下命令。就算听到了叶志等人连夜逃过鸭绿江,日本人追击之下,把金宝在丹东的防守都冲撞了,日本人已经踏入清国本土这样的情况下都无动于衷。

    直到听到了那个消息,“什么!”太后刷的站了起来,“你再说一遍!”

    “丹东陷落!”

    “我不是问这个!”丹东不过是小城,战略意义不大,象征意义更大一些,丢了也不打紧,“之后那句!”

    “荣大人在开城遇袭,身受重伤,如今生死不知……”

    “怎么会突然遇袭!”皇太后大惊失色,她原本教导皇帝的话,这个时候她自己个也丢在了爪哇国去了,“开城虽然小,但是荣禄不是无名之辈!”

    “日本人围住开城,想必是用尽了各种手段,若是刺杀或者是潜伏,的确是防不胜防。”

    皇太后焦急的在马车之内踱步着,“不行!我不放心!”她下了决断,“生死不知,我却不能在这里干等着!传旨!”

    李莲英肃穆听着,“告诉武云迪,我现在就出去朝鲜,去开城!”

    “嗻!”

    皇太后心乱如麻,“整顿不能再浪费时间了,现在丹东陷落,我要他三日之内必须要夺回,在我到达朝鲜之时,马上要克复平壤,然后打通前往开城的要道,如果他打不通去开城的路,那就让他提头来见!”

    “再告诉李鸿章,万事俱备,可以开始了!”

    “嗻!”

    丹东,这座中朝边境的小城,居然成为了中日之战的关键着力点,日本人也知道武云迪率领新军大军在侧,不能够再随便拖延,就算是攻克了丹东,但是要以此为桥头堡,经略东北,还差一点火候,现如今差的这点火候,疾驰几百里率领骑兵偷袭丹东的秋山好古,显然认为,已经到了时候了。

三十七、千古艰难(二)

    丹东城头变换大王旗,今天竖起来的已经是日本的旭日旗了,上面的日本士兵穿着的是土黄色的制服,而底下进攻丹东的清国士兵制服是铁灰色的,两者穿的截然不同,精神面貌也截然不同,日本人十分兴奋且趾高气昂,而底下的清国士兵却是十分的沮丧。 。

    日本人的兴高采烈是可以料想到的,从丰臣秀吉一直念念不忘就要攻占中国大6的想法,现在终于在明治时期,实现了!虽然是只是一座小城,但是万里长城不也是一块砖头开始的吗?日本现在取得的成绩,接下去要继续扩大优势的!

    但是不仅仅如此,日本还有更为骄傲的理由,原本敌对的两个国家,这个时候应该交锋的时候却是没有动手,这似乎有些诡异,但是城墙之上面带微笑的秋山好古,一下子就要给出答案,“金提督!”他对着城墙下面的清军将领打招呼说道,他说着很流利的中文,“几日不见,你好!”

    地下的盛京提督,金宝的脸色的确是很差,枯黄一片,胡子拉擦,双眼布满了血丝,“秋山将军,这是我中国之土,”金宝慢慢的说道,“你之前攻占了丹东,我可以认为你是误入,你如果退去,我可以原谅你,现在我的大军都在这里,你们靠着这一支偷袭的小队伍,是不可能占据丹东的。”

    金宝在提督里面,绝不是那种以理服人的人物,却是不知道,今日为何如此的好说话,秋山好古微微一笑,“您是清楚的,我为什么有胆量站在这里听您说话,我有这个资本,我没有退去的意思,大日本帝国的军人,永远不会后退,我在这里倒是要劝一劝金将军你,我知道你是满人,是的,你并不是汉人,为什么要和他们搅合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