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350部分

重铸清华-第350部分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册文。骈四俪六的文章。用的大半是《尚书》上的典故,而且抬头的地方极多,看起来十分吃力,以致于徐桐念不断句。也念了好几个别字,费了好大的劲才念完。

    于是灵桂把玉册递给左面的女官,跪着接了,转奉皇后,皇后从左面接来,往右面递出。另有一名女官接过,放在桌上。金宝也是这样一套授受的手续。册立大典,到此告成,灵桂和徐桐,随即回宫复命。

    这就到了该奉迎的时候了。一吃过午饭,文武百官,纷纷进宫,在太和殿前,按着品级排班。申初时分,皇帝临殿,先受百官朝贺,然后降旨发遣陈设在端门以内、午门以外的凤舆,奉迎皇后。奉迎的专使是两福晋、八命妇。两福晋是皇帝的婶母,惇王和恭王福晋,八命妇原来都应该是一品夫人,但既要结发,又要有子孙,而且年纪不能太大,那就只好用二品的来凑数了。

    奉迎的仪节,又以满洲的风俗为主。开国之前,在白山黑水之间,满洲人无论男女老幼,都会骑马,迎亲亦是如此,新娘子是骑着马到夫家的。皇后自然不能骑马进宫,但迎亲的两福晋,八命妇,犹依康熙年间的成例,必须骑马。当时入关未几,旧俗未废,王公内眷乘骑往来,不足为奇,两百年下来,旗下贵族的福晋、夫人都坐八抬大轿,尤其是恭王福晋,跟着她的久任督抚的父亲桂良,到东到西,平日起居,与汉人的大家小姐无异,不要说是骑马,连马鞍子都没有碰过。这时突然说要骑马,而且在万人空巷的百姓围观之下,招摇过市,真是提起来就怕,好几次跟恭王提到,最好改做乘轿或者坐车,不然就豁免了这个差使。

    这两个要求都办不到。大婚盛典,两宫太后钦派的奉迎专使,说起来还是一大恩典,不能不识抬举,请求豁免。若说改变旧例,不但仪制早定,无法更张,就算能够,恭王也不肯这么做,因为这会引起讥评,甚至言官会上奏参劾,安上个“徇私乱法”的罪名,说不定又一次搞得灰头土脸。

    万分无奈,只好现学。亏得她的长子载澄,虽然胡闹的紧,可在少年亲贵中,骑射最精,两福晋、八命妇学骑,归他一手教导。载澂亲自在上驷院中选了十匹最驯良的枣红马,找了他的堂兄弟载漪等人做帮手,在恭王府的后苑中,整整教了一个月,才将他母亲教得敢于放心大胆,骑着马上街。

    到了奉迎的这一刻,恭王福晋才知道这一个月的苦头,真没有白吃。出午门上马,等龙亭前导,凤舆后随,她便与她五嫂并驾齐驱,让载澂最得力的一个“马把式”,穿上銮仪卫校尉的服饰,牵着马款款而行,由端门经**,通过天街,安安稳稳地直出大清门,只见夹道聚观的百姓,指指点点,相顾惊异,心里非常得意地在想:这一趟风头可是出足了!

    到了后邸,崇绮全家依然有一番跪接的仪注,等把凤舆在大堂安置好,十位福晋命妇到正屋谒见皇后,然后伺候梳妆。有几样东西是外间从未用过的是外国进来的香粉,这东西还是皇太后的私房,拿出来赐给未来的儿媳妇,粉是水粉,与江南的鹅蛋粉不同,抹在脸上,片刻就干,又白又光又匀。

    然后梳头,梳的是双凤髻,一边插一枝双喜如意碧玉簪。(未完待续。)

    ps:  求订阅。

三十、同治立后(十)

    里面静悄悄地在梳妆,外面却又有报喜的到了。这是崇绮自长女贵为皇后后,第三次蒙受恩荣。最初是封三等承恩公,公爵照例该有一份内廷行走,或者扈从仪驾的差使,所以第二次被授为散秩大臣,这是闲散宗室例授的职衔,无俸无禄,亦不须当差,好听的就是“大臣”二字。

    此刻第三次加恩,对崇绮来说,相当实惠,内阁所奉的上谕是:“委散秩大臣三等承恩公崇绮以内阁学士候补。”他原来是翰林院侍讲,五品官儿,这一下连升三级,内阁学士是二品,等一补实,照例还可以兼礼部侍郎,外放必是巡抚,如果当京官,则在各部转来转去,都是“堂官”。这一道恩旨,相当于十年的经历,崇绮自然感激天恩。

    塞尚阿也沾了自己府中两个后妃的光,都统的虚衔,一下子起复,成了领侍卫大臣御前行走,虽然这份差事一般都是指给那些年富力强要在御前奔走的大臣,指给七老八十的塞尚阿未免有些强人所难,不过塞尚阿满脸荣光,不以将来要在御前伺候奔波为苦,自己可是皇后的亲祖父,皇帝焉有不尊敬的道理?

    如此繁文缛节不堪一述,皇帝倒是成了最闲的一个人了,只是端坐在养心殿内,只是虽然闲,心里倒是焦躁的紧,直到入了交泰殿,满脸通红的皇帝这才稳了下来,面对惇王和恭王福晋的请安,皇帝略微有些不好意思,“五婶六婶辛苦了。”

    “借皇上的喜气,一点也不累。”惇王福晋是一个圆脸的妇人,生的一团喜气,对着自己的妯娌说道,“咱们先跪安吧。”

    于是几个人退了出来,交泰殿西暖阁的殿门咿呀一声合了上来,太监宫女和命妇福晋们就在檐下等着,过了一会。新任皇后的声音响了起来,惇王福晋听了几句,虽然不知道是什么诗词,可里头的意思还是听的懂的。“哎呀,到底是状元的女儿,万岁爷这是要考校皇后呢。”

    嫔妃们则要晚一些入宫,也没有皇后那样的气势,宫灯只有八对。不及皇后成排的宫灯,把大清门掩映的宛如白昼,且只能从顺贞门入宫,奇他拉氏的府中,亦是张灯结彩,灯火辉煌,只是门第不如凤秀家,相之比较未免人少了些,世人都是跟红踩黑,何况这瑛妃只不过是奇他拉氏的养女。将来能有多少依靠,还说不好呢。

    魏佳氏的儿子兰德已经得了一个云骑卫的爵位,自然不能和承恩公比,但是他也颇为感恩,这时候看的时辰差不多了,宫里头的太监又开始催促,兰德连忙到了内室,关防甚严,只是兰德是如今奇他拉氏府里的主事之人,五其他可得力之人。也不得不在朱元秀的厢房外头跪下磕头,“启禀瑛妃娘娘,时候到了,请娘娘准备着起驾。”

    外头的几个亲戚福晋太太连忙进了厢房催驾。只见魏佳氏和朱元秀两个人抱在一起无声得流着泪,几个太太连忙劝住,“这可是大喜的日子,娘娘哭不得,快快快,拿胭脂水粉来补一补。”

    朱元秀悲切说道:“额娘照顾这么多年。我却是无以回报,还要长居宫中,不得承欢膝下,女儿实在是惭愧的紧。”

    魏佳氏也是红着眼,只是强忍着不落泪,“娘娘说的什么话,您能入宫侍奉皇上,又封为妃位,乃是寒家的天幸,我能和娘娘一起呆了几年,已经是天大的福分,怎么敢让娘娘再侍奉跟前呢。”魏佳氏亲自在朱元秀的发髻上插了一只青玉梳子,在水银镜子之中看到朱元秀宜喜宜嗔的面容,“娘娘乃是英烈之后,身份尊贵,入了宫中,要记得孝顺两宫太后,尊敬皇太后,敬爱万岁爷,这日子就没错。”

    外头太监又催驾不已,于是魏佳氏等人按品大妆送朱元秀进了轿子,又在大门口跪送,直到鼓乐之声慢慢远去,兰德这才扶起魏佳氏,魏佳氏这时候已经是满脸泪痕了。

    除了皇帝之外,这一夜还有一群人是极空的,就是两宫太后和几个先帝留下来的嫔妃,天家规矩不同民间,皇后入了宫,拜了天地之后就是合卺,没有拜见婆婆的规矩,只有等大婚之后第二日才拜太庙,参见太后,所以这一日这群女人是最空的,丽贵妃带了云贵妃来储秀宫给慈禧太后凑趣解闷,太后懒洋洋的,和两个人抹了几把骨牌,就不肯再玩,只是看着丽贵妃在绣花,听着他们两个人在说话,自己歪着坑上想着心事,不多会安德海来报,“几位娘娘都已经入宫了。”

    太后点点头,“御膳房送了赐宴过去了?送过去告诉他们,不用来谢恩了,早些休息吧。”

    丽贵妃笑道:“辛苦这么多年,终于有了这一天,阿弥陀佛,也不枉费娘娘您这么多年的操劳了,以后就等着抱皇孙吧,姐姐。”

    慈禧太后微微一笑,却不说话,笑容里面只是充满了失落之色,自己以为对着权柄的态度会很豁达的,无非是归政而已,可事到临头,自己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坦然,大婚已经成了,归政的日子也越来越近,心情却没有说话里的那么高兴,人真的难以舍弃手里的权力吗?太后在发呆,丽贵妃又说了几句话,见太后还在发呆,于是问道:“太后在想什么呢?”

    “哦,”太后回过神,“我在想着皇帝都大婚了,我们真是老了,以为自己还是十七八岁的样子,一转眼,皇帝都娶新媳妇了。”太后勉强提起情绪,似乎是为自己加油打气,“宫里头多了那么多媳妇,咱们终于也是长辈了,日后这请安的人多了,这还是五个,若是将来还要选,这人就更多了,我瞧着我这里头的体己,都不够赏赐的咯。”

    用这话把两个人搪塞过去,太后又说道:“先帝在的时候就说皇帝将来是个太平天子,指望着他将来太太平平的,咱们也终于可以放下心好好过几年舒坦日子了。”(未完待续。)

三十一、画眉深浅(一)

    第二日,皇后穿戴全套朝服,先去太庙拜祭列祖列宗,之后又回到交泰殿换下朝服,露出里头的吉服,这会子天气已经很热了,所以吉服的料子是初夏该穿的,十分透风,却也保暖,皇后刚刚匀了面,喝了口茶,外头太监就来禀告,“万岁爷到了。”

    皇后连忙从炕上站了起来,走到暖阁门槛处,见到殿外来了一个明黄色的身影,就连忙插手半跪行礼,“臣妾叩见皇上,皇上万福金安。”

    同治皇帝笑盈盈的看着皇后,拉了起来,就握着皇后的人走到暖阁里头,“何须行这样的大礼,”皇帝看着皇后笑道:“今日累坏了吧?”

    “臣妾不累,”皇后温婉回道,宫女奉了茶上来,“这会子正准备去拜见两宫太后,皇上可要同去吗?”

    “怎么了,皇后还怕太后不成?”皇帝笑道。

    “臣妾不敢,”皇后回道,“只是第一次见,臣妾怕失了礼数,让皇太后不悦。”

    “无妨的,皇额娘最是和蔼可亲了,对着宫人太监都不摆架子,你是皇后,皇额娘怎么会对你不悦呢,放心吧。”皇帝放下茶盏,“你先去叩见皇额娘,朕等下就来,若是你有难,朕来英雄救美就是。”

    皇后微微红了脸,起身福了福,就出了交泰殿,这一日天气极好,湛蓝的天空之上白云朵朵,皇后擎着一个绣五凤的明黄色华盖,出了隆福门,一路往西穿过长长宫墙,就到了储秀门前,到了正殿前,皇后撤去了仪仗,肃穆站在地上,等着慈禧皇太后召见,虽然面上表现的十分镇定从容,心里却是十五个水桶上下翻动的。

    她不得不有些忐忑,因为听说自己当这个皇后并不是母后皇太后中意的人选,可太后垂帘听政多年,朝廷上下无人不服无人不敬,大内之中各色人等,也都是母后皇太后眼皮之下过生活的,若是自己这个皇后不得太后之心,这深宫之中,怕是寸步难行。

    片刻之间,储秀宫的总管太监就出来打千行礼请皇后进去,皇后深深吸了一口气,抬起脚进了储秀宫正殿,正殿里面已经安排好了两只宝座,坐在东边的是正是母后皇太后,穿着一身大红色鹤鹿同春灵芝如意的苎纱吉服,西边的是慈安皇太后,穿着一身绛红色绣凤穿牡丹的吉服,两排雁翅坐了宫里头位份高的太妃太嫔们,皇后蹲下去请安,先是单膝跪地,随即双手摊开吉服的下摆,双膝跪地,“臣妾叩见母后皇太后,母后皇太后万福金安!”随即磕了三个头。

    殿内的眼睛都看到了皇后的身上,皇后也毫不心虚,十分镇定,慈禧笑眯眯的点点头,“辛苦你了,还不快扶起来。”又朝着右边一让,“这也是皇太后。”

    皇后知道东边的太后虽然默默无闻,可听着皇帝说话里头的意思,也甚是尊敬,也不敢怠慢,复又跪下行了大礼,慈安太后也让皇后起来,慈禧太后又一一介绍丽贵太妃和云贵太妃,玉太妃,婉太嫔等人,皇后也一一微微福礼,到底不是皇太后,皇后的尊贵还是在的,所以丽贵妃等人也一一起身微福回礼,等到一番都见过面,慈禧赐座,请皇后座下,笑道,“今个是第一次见面,所以这才受了你的大礼,以后都是一家人,皇后也无需如此多礼,免得让人说我这里头规矩大。”

    皇后原本是眼观鼻鼻观心,听到这话又站了起来,连声说不敢,太后摇头,“你不用拘礼,你之前不认识我,这才有些怕,等以后熟了,就知道我是最不拘礼节的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