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219部分

重铸清华-第219部分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蠊樱缃裨偃盟蝗ǎ粤嗽勖堑氖秩恚粤苏饷刺鸬囊桓龉樱火ぱ赖慕簦裁椿岸妓挡怀隼戳耍 

    载垣也点头赞同,焦祐瀛则在大拍马屁,“是啊,雨亭公,这么难做的事儿,咱们不过是说了几句话,送出了一个太后的位置就轻巧巧的办成了,实在是大巧不工,尽显高人风范啊!”

    肃顺矜持一笑,自得之色溢于言表,穆荫看着阴着脸一言不发的景寿,忍不住就开了口,“何必如此?钟粹宫那位也不是揽权的人……”

    “不是揽权的人?你看错了,”肃顺打断穆荫的疑问,“你就瞧见今个她说的话,就知道不是什么省油的灯,逼宫夺玺?这样的话都说的出来,将来学着皇后也是一模一样!还有那云嫔,嘿嘿,”肃顺微微冷笑,“皇后真是带的极好的头,后宫的女人一个个都学起来对着外朝指手画脚了,幸好,皇后死了!”(未完待续。)

二十、黄昏惊变(一)

    第二日皇帝就嚷着要起驾返京,奈何大行皇帝梓宫沉重,官道不通,难以成行,皇帝却不欲一直靠近肃顺等人,直接下命令要轻装返程,如此八个人商议了一番,让肃顺和诸王大臣留守密云陪同咸丰皇帝梓宫,等到官道通顺再南下,其他七个顾命大臣先陪同皇帝皇太后抄近道回銮返京。

    不过两三日,皇帝和皇太后坐的黑布轿子走走停停就到了德胜门外,三品以下的官员,在这里接驾,报名磕头,轿子便走得慢了。等进了德胜门,由鼓楼经过地安门,向东往南,由**入宫,换乘软轿,到了养心殿,已是薄暮时分了。

    太后已经去钟粹宫休息,皇帝养心殿升座,三品以上的官员要朝见新帝,恭亲王和端华载垣才见面,来不及寒暄,就排班入养心殿,山呼万岁之后,穿着玄色朝服戴着红宝石顶子的小皇帝蹒跚出现了在众人眼前,端华隐约觉得不太对劲,怎么边上的大臣们,周祖培、贾帧等人偷偷打量自己的眼神怎么如此怪异?

    好像有着怜悯又有恼怒,又有着不屑一顾的样子,连载垣这样的马大哈都察觉了,端华转过头瞧在右后方的兵部汉尚书陈浮恩,只见原来对自己这个亲王极为谄媚的这个江西佬,居然看都不看自己一眼,道貌岸然得在班中随着众人行礼山呼万岁,端华和载垣对视一眼,觉得有些不太对劲,夕阳西下,秋日薄薄的阳光斜斜照射进养心殿,一片光怪陆离,等到群臣朝见毕,就打眼色给陈胜文,陈胜文连忙高喝:“退!”

    这话的意思是叫众臣退下,端华率先退后,转身退下,载垣穆荫景寿也随即跟上,不料就在此时,“且慢!”

    端华猛地转回头,只见恭亲王出班,转过身子对着殿内三品以上的官员温和说道,“诸位且慢!”

    “老六你有什么话?”载垣快速地说道,“留着到军机去说,皇上今个舟车劳顿,先好好休息。”

    “有旨意!”恭亲王从袖子里头拿出一个片子,对着神色有些惶恐的端华等人不急不慢地说道,“尔等跪接!”

    “什么旨意!”载垣突然开了口,他是一急急出来的一句话:“我们没有在御前承旨,那里来的旨意。”

    “哼!”恭王冷笑一声,回头对周祖培说道:“你们看,到今天,他们还说这话。”

    “只问他们,奉不奉诏就是了!”

    “什么诏?是谁的诏?”杜翰看着端华载垣这几个人说话丢三落四的,实在是不着调,连忙挺身而出,“皇上蔡刚刚返京,便已经升座,恭亲王和我等一起入宫,你奉的是什么诏,顾命大臣尚在此地,非由我等草拟,你又从那里拿来的诏书,恭亲王,莫不成你在矫诏?”

    殿内重臣们见到这样的场景,无人不震惊莫名,杜翰所言不差,恭亲王就算有心和皇帝沟通,拿到皇帝对付顾命大臣的旨意,也不会选在这样的时候,恭亲王总不会想着造反吧。

    恭亲王也不理会杜翰,大声在问:“养心门侍卫在那儿?”

    这原是布置好的,刚一声喊,从殿外进来一班侍卫,一起给恭王请了安,垂手肃立。

    “恭亲王你要造反吗!”载垣怒不可遏,厉声叫道,“你说清楚,是谁的旨意!”

    “是我的旨。”养心殿东暖阁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一个太监掀开帘子,里头走出来了一个穿着玄色旗装,头上未着珠玉,只是戴了一朵白色绒花的女子,赫然是已经遇刺身亡的皇太后!

    群臣轰然,连原本对着恭亲王和端华等人纠缠也视若无物的小皇帝又惊又喜,刷的站了起来,“皇额娘!”

    皇太后点点头,不再理会瞠目结舌的殿内众人,款款走到殿内,所到之处无人不纷纷跪下,山呼:“给皇太后请安,皇太后万福金安!”

    皇太后慢慢走上了丹陛,看到许久不见的小皇帝,抚摸着皇帝的脸细细地打量,原本有些婴儿肥的脸变得消瘦,下巴都尖了起来,眼神之中更是有些惶恐和凌乱的表情,许久不见,自己的儿子已然是一国之君了!皇太后泪如雨下,小皇帝悲喜交集,更是哇哇大哭了起来,好一副凄惨的场景。

    “先帝啊,”皇太后哭道,“你就这么抛下我们孤儿寡母的就去了,”两个人抱头痛哭,“这可叫本宫如何是好啊!”。殿内众人不敢说话,连载垣端华等人也只能是跪在地上候着。(未完待续。)

二十、黄昏惊变(二)

    恭亲王磕头,“还请皇太后,皇上节哀!”桂良也连忙说道,“太后,这不是伤心的时候,还是办正事儿要紧!”

    “先帝刚刚驾崩,就有人胆敢来行刺本宫,若非本宫金蝉脱壳,怕是此生不能和皇帝再相见!”皇太后终于收了泪,站在皇帝身边,神色冷然,“这是本宫的懿旨,更有大行皇帝御赐同道堂印玺!杜翰?你还有何话可说?”杜翰不敢说什么,只能是低头称不敢,“恭亲王,你宣诏!”

    恭亲王他把手里的那片子扬了一下:“你们听仔细了,奉旨:将载垣、端华、肃顺革去爵职,拿交宗人府。”

    旨意先声夺人,端华一听郑亲王的爵位革掉,失去护符,这一下送到宗人府拷问治罪,可有得苦头吃了!一想到此,心胆俱裂,“叭哒”一声,把个八千两银子买的,通体碧绿的翡翠鼻烟壶,从手里滑落,打碎在地上。

    “拿下!”

    载垣不敢作声,端华却叫了起来:“这是乱命……。”

    一句话未完,恭王大声喝道:“给我拿!”

    说到“拿”字,已有侍卫奔了上来,七手八脚地揪住了载垣和端华,同时把他们的暖帽从头上摘了下来。

    “岂有此理!混帐!你们敢这个样子对待国家大臣?”载垣高声大骂。

    “拿下拿下!”小皇帝也激动了起来,这会子他早就把肃顺和端华载垣等人视作一伙,见到这几个人倒霉,忍不住就高声叫了起来,“给我拉下去杀了!”

    皇太后也此时不知道皇帝如何这样生气,小皇帝附在皇太后耳边说起了在密云肃顺等几个人逼宫索要印玺的架势,皇太后冷哼一声,“目无君上,斩了是便宜了他,先押到宗人府去,等候发落!”

    “送宗人府!”恭王说了这一句,两个人被侍卫连忙拉出去。等一出隆宗门,但见远处鸡飞狗跳般乱成一片,顾命大臣入朝的舆夫仆从,都让守卫宫门的护军驱散,这面载垣和端华还在大声吆喝:“轿子呢?轿子!”养心门的侍卫没有一个答腔,推推拉拉地把他们架弄到宗人府去了。

    “奉旨: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退出军机。应得之咎,派恭亲王会同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分别轻重,按律秉公具奏。”

    等宣完旨,个个面如土色。比较还是穆荫和景寿镇静些,一起说了句:“臣遵旨。”然后大家都磕了头,站了起来,垂头丧气地退了出去。

    “梓宫随行的肃顺如何处理?还请太后示下。”恭亲王说道。

    “本宫已经让武云迪待命,恭亲王你去安排一番,”皇太后帮着皇帝擦拭了眼泪,见到殿内众臣似乎有惶恐之意,又多说了几句,“肃顺等一干人藐视君上,欺凌皇帝,在密云居然敢索要大行皇帝赐给皇帝玉印!又派人行刺本宫,罪大恶极,人神共愤,故本宫和皇上,”小皇帝连忙点头,“两宫同心,要灭此獠,除此八人之外,其余人等既往不咎,皇上新登基,元始更新,政事要托付你们了。”

    “臣等遵旨。”

    “你们跪安吧,恭亲王,肃顺不可逃脱,梓宫更不能出差错,别的事,你再递牌子进来商量吧!”

    恭王现任要处置的是如何传旨捉拿肃顺?依照他们商定的计划,这应该由文祥去办,为了郑重起见,明知文祥是个极妥当的人,他仍旧把他拉到一边,在把那道派睿亲王仁寿和醇郡王奕澴拿问肃顺的谕旨递过去时,特别告诫:“肃六扈从梓宫,别激出事来!咱们可就不好交代了。我怕老七办不了这件大事。”

    “七爷不至于连这一个都办不了,还有武云迪已经候着了,必然无事”文祥很沉着地答道:“等我来筹划一下。”

    “对。不过,可也要快。”恭王又说,“我先陪他们到内阁去谈谈,回头就回翔凤胡同。你这里的事儿一完,马上就来。”

    于是恭王陪着桂良他们到太和门侧的大学士直庐,文祥仍回军机处。解任的军机大臣都已回家,闭门待罪,整个枢廷,只剩下文祥一个人维系政统,由于这一份体认,使他顿感双肩沉重,似觉不胜负荷。同时想到声势煊赫的王公大臣,片刻之间,荣辱之判何止霄壤?宦海中的惊涛骇浪,也着实令人望而生畏。

    正这样感慨不绝时,朱学勤已迎了上来,他是以值班军机章京的资格留在这里的。此刻人逢喜事精神爽,脸上挂着矜持的微笑,但一见文祥的脸色沉毅,不知出了什么意外,笑容顿敛,只悄悄跟着他进了里屋。(未完待续。)

二十、黄昏惊变(三)

    “唉!”文祥叹口气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朱学勤不知他是为谁感叹?不便答话,只问:“到密云传旨派谁去?”

    文祥说:“自然武云迪。”

    “修伯,你用恭王的名义,写封信给醇王,把今天的事,扼要叙一叙。连同这道上谕,一起加封寄了去。”

    朱学勤照他的嘱咐办妥,另外又取了一个军机处的印封,套任外面,一起送了进来,文祥过了目,随即交了给武云迪。

    “武大人,这里到密云,最快什么时候可到?”

    “马好的话,三更天可到。”

    “你骑了我的那匹‘菊花青’去。三更天一定得到。”文祥又问,“密云地方你熟不熟?”

    “去过几回,不算陌生。”

    “好!七王爷住在东大街仁义老店。一到密云,就去叫七王爷的房门,当面把这封信送了,等了七王爷的消息,即刻发动。”

    “喳!”武云迪响亮地答应着。

    “我再告诉你,”一向一团蔼然之气的文祥,此时脸上浮现了肃杀的秋霜:“这一趟差使不难,你要办砸了,提脑袋去见皇太后!记住,谨慎保密!”

    武云迪神色懔然地称是,当着文祥的面,把那个厚厚的大印封,贴胸藏好,请安辞去。匆匆回到东城步兵统领衙门,从槽头上把文祥那匹蒙古亲王所赠的“菊花青”牵了出来,又从八旗护军营挑了几十名自己的老属下到文案上领了兵部所发,留存备用的火牌,上马往北,一直出了德胜门。

    这时天还未黑,几十余骑怒马,奔驰如飞,正好是三更时分,到了离京城一百里的密云县南门。大行皇帝的梓宫正行到这里,城乡内外,警卫森严,武云迪叫开了城门,验过火牌,驱马直入,到了十字路口,一折往右,便是东大街,找着了醇王所住的客店。

    客店的大门是整夜不关的,现在有亲贵大臣在打公馆,更有轮班的守卫,武云迪赫赫前来,早就已然惊动了店家,等刚下了马,要进店时,便有人喝道:“站住!”

    于是武云迪便站住,等那名蓝翎侍卫,带着两名掮着白蜡杆子的护军到了面前,他才喘着气说:“兵部驿递,有六百里加紧的‘廷寄’,旨意面递七王爷!”

    “七王爷还得有会儿才能起身,你等着吧!”那侍卫往里面努一努嘴,“屋里有酸菜白肉、火烧、滚烫的小米粥,也还有烧刀子,先弄一顿儿!”

    武云迪摇头,“等不得,速速叫醒七王爷,迟者有变!”

    蓝翎侍卫有些狐疑,却也马上转身进店,过了班会,匆匆奔了出来,招一招手把武云迪带到西跨院,只见醇王披着一件黑布棉袍,未扣纽扣,只拿根带子在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