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倾钗容华 >

第132部分

倾钗容华-第132部分

小说: 倾钗容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行程,大约也快出城了,出了城再行不多时,就到曼罗和齐国的边境交界了,那时,我们就真的回到大齐,回家了。”

    宝七听他之言颇有感慨,轻揽着身边的齐衡儿,自己坐直身体道,

    “五年了,回来了,不知道它和五年前,变化大不大。”

    外面时不时传进来的车轱辘声,还有前进中嗒嗒的马蹄声,以及偶尔摇晃一下的马车,都在昭示着他们的前进,都在表明他们的行程,告诉宝七,很快,她就离开这里了,回到那个带给她太多回忆和感情,太多纠结和无奈的地方了。

    就是那个地方,让她和面前的男子,有着这般羁绊和牵连,甚至扯不断的情感和缘分,甚至给了她新的生命,却又让她不得不离开。

    “娘……娘……”

    “七七,七七?”

    两个声音将宝七拽回到现实,一个恍惚,她这才发现马车里的另外两个人,全都一脸奇怪瞅着她,唿喊她。

    齐衡儿率先拽着宝七的衣角,瞪着一双大眼珠问道,

    “娘亲,大齐就是您跟衡儿说的齐国吗,那里真的有很多好玩儿的东西和去处嘛?”

    齐容本来还想问别的,被齐衡儿这么一问,忍不住露出笑意,听着宝七也带着一股浅笑回应道,

    “那是当然了,衡儿喜欢嘛。”

    齐容笑出声,同样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孩子,道,

    “朕相信衡儿,肯定会喜欢,衡儿想去哪里,想玩儿什么,想吃什么,朕全帮衡儿实现。”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二百五十九章 盛迎

    车内的人说着话儿,齐容还给齐衡儿许下了不少诺言,讲了许多齐国的趣事,有些东西宝七都没听过,没想到齐容以前很少出门,现在成了皇帝,竟然也知道这些,不由的也听得津津有味。

    不知过了多久,行走的马车突然减缓速度,直到最后停了下来,外面传来锵然有力的声音,让宝七下意识的看向齐容。

    “微臣恭迎圣上!”

    齐容握了握宝七的手,掀开车帘,外面的人立刻上前搀扶,恭敬地等候着齐容的回话。

    齐容声音朗朗道,

    “严将军平身。”

    “臣谢主隆恩。”

    透过被下人掀起的车帘,宝七清楚的看到车外,两排声势浩大的队伍,整齐的列在车前,一眼望不到头。

    队伍前是一位身着铠甲的男子,威风凛凛,站在枣红马旁边,浓眉大眼,十分精神,恭敬地等待着齐容的命令,方才的请命声,想来就是他发出来的。

    这位严将军两旁,还立着两辆巨大的车辇,装潢华贵,各配了四匹马,车辇随后,还有专门的随从撑着华盖,整个阵仗浩大威严,蔚为壮观。

    齐容的安排让宝七诧异万分,安慰的搂了一下怀中的孩子,只听到外面再次响起方才的声音,带着尊敬和力量,躬身请礼,

    “微臣严图,恭迎王妃。”

    那锵然的声音刚一落下,一双骨节分明的手伸了进来,只听那低沉惑人的声音在面前响起,

    “七七,随朕回宫。”

    一双白皙的柔荑,放在了那双有力的掌心上,仿若滚滚红尘,只为寻卿,终将,尘埃落定,伴君一生。

    齐衡儿伴在宝七身边,丝毫不显畏惧,反倒加重了好奇之心,眼珠子骨碌碌的转着,心里还暗暗把以前在小舅舅那里见到的情景与之对比,没想到自己爹爹,和小舅舅的人一样厉害。

    现在的宝七虽是王妃,却丝毫不影响那些随从对她的尊重,上车下车,礼数周全,就连严图将军,都看不出怠慢之情,除却方才的跪拜,很是凛然的站在马旁,单手握刀,好一副将领气派。

    前行的车辇上,宝七和齐容各乘一车,齐衡儿随着宝七坐在一起,漫漫路途,但是每一步,都行走在大齐的国土上,直到现在,宝七才真切的感受到,她终于回来了,回到了她曾经日思夜想的土地上,回到了那个给予她无数回忆的地方。

    而就在方才上车之时,齐容轻握着她的手,缓缓放开时,男子略带磁性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留下了一句话,

    “待到回京,朕便为你封后。”

    轻飘飘的一句话,却好似千斤巨鼎,沉沉一落,让她一怔,待要再去抓对方,那人已经含着势在必得的浅笑,曳袍转身,被簇拥的下人,迎上了另一座车辇。

    巨大的车辇,的确比方才的马车安稳的多,行走了多时,都没感觉到半分颠簸,宝七一下一下的拍着身旁的齐衡儿,目光直直的望着前方,却不知思绪,飘到了何处。

    齐衡儿终于抬了抬头,小心的拽了拽宝七的袖口,

    “娘……”

    宝七低头,嗯?

    “方才爹爹说封后,什么是封后啊?”

    “封后,只是爹爹给娘的一个称唿,不过衡儿只要知道,无论称唿怎么变,爹爹对娘的感情,都是一样的。”

    齐衡儿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想到了芸儿先前的叮嘱,戳戳手指继续道,

    “那衡儿以后,就要喊娘母后,喊爹爹父皇了吗?”

    宝七怜惜的摸摸孩子的小脑袋瓜,毕竟他不是在宫内长大,对这些东西,一时间还无法转换,

    “其实无论衡儿喊娘亲母后,还是喊爹爹父皇,只要衡儿心中的感情在,这些外在的称唿,都能代表衡儿对娘亲的心意,你父皇也一样会疼惜你,爱护你,只是你身份变了,称唿变了,可是娘亲对衡儿感情没变,娘也永远都是衡儿的娘。”

    齐衡儿听得一知半解,不过却能感受到自己母亲对自己深厚的感情,这份感情一直到他长大成人,甚至很多年后,都如同发酵的浓酒,越发醇厚,给他无尽的温暖,如同他停留和安歇的港湾。

    “嗯,衡儿知道了。”

    齐衡儿用力的点点头,五岁的娃娃还透着稚气,一双大眼睛已经带着宝七的神韵,闪着凤眸的灵动,含着坚定和浅笑,一眼望进去,全是童真。

    正所谓知子莫如母,宝七欣慰的揽着身边的孩子,又何尝不懂他的小小心思,小孩子自小在自己身边长大,忽然间来了个爹爹,就算是他日思夜想,心中的那份小小的忐忑,依旧在不停的萌发,孩子缺少的那份安全感,宝七只能用更深切的母爱去抚平他,安慰他,引导他。

    就在这行阵势浩荡的队伍前行的时候,另一批人马已经加快马力,日夜兼程的朝着曼罗行去,终于在出发后的第三日,按时到达,而此时宝七的队伍,已经离开曼罗快两日了。

    范康到达曼罗的时候,凌已经苏醒过来,这让他的此次行程,也减少了些许压力。

    带着大齐国皇帝的手谕和圣诏,范康一到曼罗圣殿,就受到了礼待,当然,也顺利见到了曼罗王和凌,准确传达了齐国的态度,算得上是恩威并重,不卑不亢。

    钟陌虽然不满齐容,却对他处事之迅速颇加赞赏,尤其是这位传旨的官员范康,虽是不过而立之年,办事却颇有魄力和态度,既不会如凌般文气过重,又不会如其他官员仕气太深,丝毫不像一个新任官员,引起了钟陌的兴趣。

    当然,至于钟陌巧言暗语,对范康施与欣赏之意时,范康四两拨千斤婉言相拒,此之佳言,那是后话。

    遇刺之事,齐国这边,算是全权交到了范康手上,与曼罗国沟通交流,待到凌伤势痊愈大半,也便准备启程回国了。

    只不过等他回国后,又是另一番景象,这一切,许是在意料之外,又何尝不是在意料之中呢。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二百六十章 请命之惊回

    庭院里灼灼桃花,剪碎了落地的阳光,映在窗子上,斑斑驳驳,幽幽的清香在屋内弥漫,彰显着主人的高贵和典雅。

    临窗的书桌旁,一双丹蔻玉指,执着一支狼毫,在纸上挥洒自如,不多时,一个行云流水的‘庄’字跃然而出。

    旁边的丫鬟赶紧道,

    “皇后娘娘的笔力越发大气高贵了。”

    女子头也没抬,更看不出表情,似乎对于这个奉承可有可无,毫不介意。

    毕竟身边的丫鬟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她懂的那点书法上的东西,也不过是耳濡目染的一点点,哪里够格评价自己呢。

    丫鬟见自己的主子没有什么回应,似乎也是习惯了,拢着袖口继续道,

    “皇后娘娘,御书房那边传话来了,皇上还是没有露面。”

    女子放下手中的笔,轻轻抚摸着桌面上的纸张,好似低语一般,却带着几分冷涩,

    “人都不在了,去哪里露面。”

    旁边的丫鬟倒吸一口凉气,只能做没听到一样,小心翼翼道,

    “那,相国府那边……”

    女子指尖一顿,目如皓月,眼底深寒,

    “摆驾相国府。”

    丫鬟不知道是激动还是紧张,慌忙行了个礼,

    “紫鸢明白。”

    相国府。

    上官谦看了一眼自己的女儿,有些深沉道,

    “皇后娘娘,不该来此。”

    上官清桐目不斜视道,

    “难道父亲认为,皇上还会管我这些么。”

    上官谦心里喟叹,他最了解自己的女儿,

    “无论管与不管,你终究是大齐的皇后,说句忤逆的话,等你有了皇儿,将来这一切,也都是你的,无论皇上后宫无人是为何,终究殊途同归。”

    若在以前,这话说出来上官清桐还会信,可是现在,这些言语只会让她想笑,甚至充满了讽刺。

    两个人的感情,毕竟只有两个人之间最清楚,上官大人纵使是筹谋万千,也抵不过皇帝和皇后两人从未同床,而自己的女儿也绝对不会言语此事,他算尽一生的权谋和人性,却终究算错了皇帝的感情。

    “呵呵……父亲当着以为,这后位于我,还有干系么?”

    上官谦脸色沉了沉,山水不露的面上,多了几分深远,

    “严图已离京多日,带走了数百人,这么大的动静,我也是现在才得到消息,皇上此举,看来是志在必得,眼下,不日便要进京了。”

    上官清桐扯了扯唇,笑不出声来,冷色道,“果真,他早已不在宫中了。”

    上官谦对自己女儿的智慧很是赞赏,可惜情路一事,终究不是才智能完全左右的,不过即便如此,他为皇帝筹谋半生,也希望给自己的女儿留下一些辉煌。

    “你既然已经料到,派出去的人,却并未全部回来。”

    此话一出,让上官清桐心里一抖,她近日疲心于皇帝之事,上次侥幸回来的那几个人,让她差点忘在脑后,此刻经上官谦提醒,让她再次愤恨交加,甚至多了一抹深忧,

    “父亲放心,女儿会处理好那些人。”

    有些事,她还不想全部告诉自己的父亲,那次刺杀,死伤惨重,几乎是她心头永远无法拔出的刺针!

    斜阳西落,两人又在屋子里交流许久,上官清桐这才摆驾回宫。

    上官清桐和自己的父亲深谈后才更加确定,皇帝此行,是下定决心要迎回那个女人了,纵使她有千万般的动作,这次,也来不及了。

    尤其是想到很快就会看到那个女人的模样,上官心中的嫌恨也越发深重,坐在回宫的轿子里,那股说不出的怨气,让春意里带出一股冷寒。

    建兴五年,四月初三,这注定是一个被载入史册的日子。

    皇帝将近半个月未曾早朝,朝堂之上,再也按捺不住一片猜忌之声,皇帝卧病不得见人之言辞,也终究无法让朝臣满意。

    众多朝臣终于在等待许久之后,在这一日集体进宫,跪地面圣,甚至请了太医院的太医,请求为皇帝治病,以保龙体安康。

    是日,宫内跪倒一片,大小官员,为首的各派元老,以及各个朝臣后辈,尽皆跪地请命。

    这其中,仅有上官谦和季均。

    守在御书房前的李公公,急的团团冒汗,他这把年纪,也算经了不少风浪,此刻却心急如焚,得知请命的朝臣里没有季大人,对方已经传言患了伤风十数天,李公公立刻派人绕路去季府,请对方给个法子。

    眼看这朝臣从早上开始,现在已经过了晌午,虽是四月天气,已经有大臣快撑不住身体了,却还是跪在那里坚持,这让守在那里的李公公更是急得团团转。

    此时的长乐宫,却带着几分少见的清幽平和之气,高居上位的皇后淡然处之,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人躬身进来禀告外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