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873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873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小团体的人听了,都是暗自点头。

    他们,曾经都是贵族。

    有优雅的诗人,有从容的雕塑艺术家,也有阳刚的军官。

    亚历山大大帝的荣光和荣誉,曾经流淌在他们的血脉之中。

    不过,现在,他们只是匈奴人的奴隶和战败者。

    就像祖先们颂扬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攻破的那些王国的贵族一样,成为比蛆虫还下贱,比野草还不如的奴隶。

    甚至,马上就要成为炮灰。

    现在,唯一的希望,就在东方的那个怪异的陌生的国家。

    故老相传,名为‘丝国’的古老帝国。

    ……………………………………

    在休屠人的方向,类似的戏码,也在上演。

    游牧民们从来都懂得并且善于使用炮灰。

    事实上,对于部落的牧民来说,奴隶和牲畜的地位是一样的。

    甚至,奴隶的地位是低于牲畜,仅仅高于工具。

    毕竟,牲畜能产奶,能出肉,皮毛可以做衣服,内脏能够拿来捕鱼或者作为陷阱的诱饵。

    奴隶行吗?

    所以,游牧民在必要的时候,会放弃自己的奴隶,让他们自生自灭。

    但很少有人会放弃自己的牲畜。

    某些部族,甚至对牲畜的感情非常深厚。

    譬如折兰人就从不吃马肉,每一匹马死后,主人只会剥下它的皮毛,制成衣服,但却会将它的肉掩埋。

    即使是剥下它的皮毛,其实也是一种爱。

    哪怕爱马死了,它的身体也会主人同在。

    但奴隶就不行了。

    除非某些大贵族的贴身奴隶——他们死后,假如生前伺候主人伺候的不错,主人会留下他的头颅,制成一种冥器,并且在未来,自己死后,让之陪葬。

    当然了,每个部族都有着自己独有的习俗和文化。

    就像现在,在即将出征前,休屠人抬来了几尊巨大的青铜金人。

    萨满祭司带着部族的骑兵,跪在这些金人前,向他们祈祷:“先祖啊,天神啊,请保佑您的子孙平安归来,战胜敌人!”

    在遥远的百余年前,休屠人还是一支相当原始的部族时,他们就已经将祖先的容貌铸造成人像,并且每年都会供奉这些先王的金人。

    在蛮荒时代,休屠人甚至曾经将去世的先王的遗体,裹入青铜之中。

    所以,在休屠人眼里,这些金人代表着曾经率领他们披荆斩棘活下来的先王。

    每次作战,或者有重大变故,休屠人都会请出这些代表着先祖的金人,祈求它们的赐福。

    …………………………

    “这些屠各的奴才……”呼衍当屠骑着马,带着自己的本部万骑,看了一眼休屠部族方向的这个仪式。

    老实说,呼衍当屠很不爽休屠部族的就在于此了。

    原因很简单,那些金人的容貌,没有一个是匈奴的单于的模样。

    这意味着休屠人始终在保持自我。

    他们并未将自己看成是匈奴人。

    撑死了,只是承认匈奴的盟主地位而已!

    不过,比起休屠人,浑邪人的小动作和那些小把戏,更让呼衍当屠警惕。

    “浑邪王?哼!”呼衍当屠当然清楚,浑邪人现在在打什么算盘。

    浑邪王有个亲戚,可就是汉朝的九卿之一啊!

    在以前,匈奴强盛时,浑邪人自然是很老实的。

    但现在嘛,就不好说了。

    呼衍当屠也无法确认他们此刻的倾向。

    但有一点很清楚——假如此次,匈奴丢掉了这河南地。

    无论是浑邪还是休屠,甚至就连贺赖等部族,恐怕也会叛离单于庭了。

    自古引弓之民,有奶就是娘。

    谁强就抱谁大腿。

    除非那个强者一定要弄死自己,不然的话,诸部族肯定会跪下来的!

    “必须要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呼衍当屠在心里计较着:“最好是能跟汉朝人一样,将诸部族,并为一民!”

    当年,老上单于在位时,曾经雄心勃勃的想要创建一个统一的‘引弓之民’的国家。

    草原上,无分匈奴、屠各、折兰、浑邪。

    为此老上单于非常重视和照顾那些仆从部族,甚至,将乌孙国国王猎骄靡视为亲兄弟一般。

    可惜,老上单于当年时,匈奴帝国如日中天。

    本部的贵族们都很反对这个事情。

    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这怎么可以?!!

    匈奴人拼死拼活,打下这大好江山,可不是为了学雷锋做好事,让诸部族都平等相处的!

    所以,尽管老上单于威望高的吓死人。

    但,这个事情,终究还是没有推行下来。

    始终停留在纸面上和字面意义上。

    也就有空的时候,拿出来跟汉朝人炫耀炫耀。

    但此刻,呼衍当屠却知道,老上单于当年的雄心壮志是何等的伟大!

    若其在位之时,消除了匈奴与诸部族的隔阂,诸引弓之民,真正并为一家。

    或许,今日的匈奴帝国,依然是世界第一!

    哪怕汉朝人已经变得如此强大了。

    但它也不可能在草原上跟一个统一的引弓之民的国家抗衡!

    甚至,说不定,匈奴帝国还可以建立起堪比汉朝的伟大文明!

    可惜,当年四大氏族的贵族的短视,葬送了匈奴帝国升华的契机。

    以至于如今,当汉朝强势进入草原,除了本部的部族外,匈奴真正信得过的部族,没有几个。

    唯一一个跟匈奴彼此无间的部族,折兰,甚至被汉朝人打断了脊梁骨,没有个十几二十年,休想翻身。

    而曾经另外一个与匈奴如子如弟,亲密无间的盟友乌孙人,也被匈奴人亲手扑杀。

    想到这里,呼衍当屠就不由得一叹。

    匈奴本部,不过四十万邑落而已。

    而整个草原的部族加起来,起码有一百万以上的邑落!

    若再算上西域诸国的力量,匈奴其实不比汉朝差。

    但问题是——除了本部的骑兵,其他人都靠不住!

    而其他部族也是这样看匈奴的。

    譬如那些现在躲在西域的盆地里,死活不肯南下回到幕南过冬的部族。

    他们难道是真的被汉朝人吓破胆了吗?

    恐怕不是如此吧!

    他们真正害怕的,恐怕还是匈奴吧!

    他们害怕被匈奴当成炮灰,就像现在,那些被休屠人和浑邪人驱赶着的奴隶一样。

    这草原上,引弓之民,永远都在猜忌着另外一个引弓之民!

    想到此处,呼衍当屠就越发的对汉朝的制度和文化产生了兴趣。

    汉朝可比匈奴的人口多多了!

    曾经,汉朝的土地上,齐人、楚人、秦人、韩人、魏人……据说分成了上百个不同的国家,彼此争斗和战争。

    但是,现在,他们却全部变成了汉人。

    每一个人,都坚信自己是所谓的中国人,所谓的诸夏民族的一分子。

    正是这样的变化,使得汉朝人,拥有了可以与匈奴帝国争霸的力量。

    “诸夏……”呼衍当屠在心里想道:“或许,我大匈奴,未来可以自称诸胡……对!”

    “草原上,无论是浑邪人,还是匈奴人,甚至是西方的狐涉人,在汉朝人眼里,都是胡……”

    “大家既然都是胡人,那就肯定都是一个祖先……”

    “既然都是胡人,也都是一个祖先……那么……现在汉朝人居然胆敢侵略胡人祖先的牧场,侮辱胡人的神明和先祖的坟墓,诸胡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打败汉朝野心家!”(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六十节 郅都的超级胃口

    匈奴人的动静,自然瞒不过汉军。

    事实上,汉军早就开始备战了。

    足足七千多张弓弩,早已经上好了弦。

    为了应付匈奴人可能到来的狂猛冲锋,汉军除了骑兵和陌刀兵外,其他一切战斗人员,非战斗人员,全都在一位位强弩校尉的指挥下,列好了阵型,随时准备给与来袭的匈奴人迎头痛击!

    而且,托汉家在北方数十年推行的全民皆兵制度。

    哪怕是一个农民,都懂得开弓持弩,此刻,临时征召的三千多名民夫,就拿着弓弩,分散在汉军营盘的第二道防线上。

    反正,弩这种东西,简单易用,只要学会上弦,就是傻子也懂得使用!

    区别无非就是,职业的强弩官兵,上弦速度快,纪律性高,而且随时可能变成一支冲锋的肉搏部队。

    没有错!

    自秦以来,强弩部队的标配就是远程用弓弩,近战则以剑砍。

    汉家的弓弩兵,除了要学会怎么用弓弩,更是人人都有一手不俗的格斗本身。

    楚汉争霸时,强弩部队,一言不合就拿着剑去教敌人做人,也不是一两次了。

    而汉军仅剩的两三千骑兵,则列队在营盘的两侧。

    在骑兵方阵的前方,摆着许多拒马和障碍物。

    但只要有需要,汉军可以迅速撤掉这些障碍物,让骑兵快速出击。

    至于陌刀兵们,此刻全部都列队集合在汉军营盘的中军。

    远方的匈奴人,驱赶着奴隶,从东西两侧,缓缓靠近了汉军营盘。

    郅都站在一座简单的箭楼上,举着千里镜,注视着远方的匈奴大阵。

    外面,飘飘的雪花不断落下来。

    在千里镜中,郅都看到了无数的衣衫褴褛,容貌与中国迥异的男人,排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正在慢慢走向汉军的方向。

    数十年前,这一幕曾经无数次在中国大地上演。

    无论是陈涉,还是沛公,都曾经用过类似的手段。

    大约也就只有项藉在这个方面是清白的——人家是贵族,才不屑于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自然,汉家对于对付这种简单粗暴的炮灰战术,早就有了系统的办法和心得。

    而武苑的出现和大量近代军事家的著作的出版,进一步丰富和明确了怎么对付这种战术的策略。

    在过去多年的经验以及秦末战乱,楚汉争霸时的战例来看,防御这种炮灰战术的核心,在于本方不能被动,必须掌握主动。

    更加不能害怕和慌张。

    炮灰们最大的作用,其实就是让守方手忙脚乱,并且出现慌乱甚至是畏惧。

    毕竟,几千几万的炮灰,排着队上来送死。

    这样的场面,会让很多人的心理素质遭遇挑战。

    一旦有人失控,就会引发连锁反应。

    只要能避免了这一点,炮灰战术就毫无用处!

    毕竟,炮灰们也是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的。

    几千几万的人类,聚集在一起,直挺挺的走向死亡,眼睛都不眨一下。

    这在目前还是属于玄幻小说里的桥段。

    哪怕是以纪律性闻名的汉军主力,伤亡要是达到一定程度,譬如说三成这个样子。

    汉军也会崩溃,甚至逃跑。

    马邑之战的战例也说明,哪怕是号称疯子,单于之鞭,以残暴和疯狂闻名天下的折兰部族,也在伤亡了三成后就陷入了慌乱和崩溃之中。

    连军队都不是,只是被暴力胁迫和裹胁的炮灰能承受多少伤亡?

    或者说需要看到多少死亡,才有勇气转身去反抗那些驱赶他的人?

    “恐怕,只要伤亡达到一成,他们就会返身去跟匈奴人拼命了……”郅都在心里想道。

    “传令给骑兵,随时做好与陌刀军阵杀出去的准备……”郅都对着左右下令。

    本来,郅都所部的骑兵和步兵大约是一半对一半这样的配备。

    但是,为了保护补给线,忠勇军的大部分兵力,都已经被派出去巡视和保护汉军的补给线。

    在新的援军没来之前,汉军的骑兵数量,只有不到三千了。

    但,就是这三千骑,郅都却准备投入反击中。

    这让左右都是大吃一惊。

    “将军……”棘门军的一个校尉小心的说道:“这样是不是太冒险了?”

    对面的匈奴的骑兵的数量,起码是汉军的十倍!

    三千骑对三万?

    恐怕即使是胸甲,也很难hold住!

    更何况,现在这里连半个胸甲也没有。

    仅靠三千不到的骑兵和两千七八百的陌刀兵,就要去对抗数万匈奴骑兵?

    很多人都觉得郅都疯了。

    但,也有人摩拳擦掌。

    “冒险?”陌刀军的韩则说道:“打仗,哪里不是冒险呢?”

    “二三子将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就是要建功立业!”韩则气势汹汹的道:“棘门军若是害怕,可以回长安去找楼船哭嘛……”

    世人皆知,棘门军的创立者,就是现在的楼船将军松滋候的父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