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764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764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刘彻肯定不会介意让军队动手,用刀枪教他们做人——虽然实际上,在关中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自刘邦定都长安侯,所有发生在关中的叛乱,一般都是造反者还没举旗,就被地方上的蔷夫、游徼甚至是亭长镇压。

    淮南厉王刘长就是这么一个被低级官员镇压的悲剧。

    “三条:两千石及地方官,自蔷夫以上,不恤疑案,风厉用刑,违法逼供,刑讯士民,烦扰刻暴,剥截黎元,胡乱摊派,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言惑众者!”

    这依旧是针对官僚和豪强的重拳。

    在今天以前,刘彻已经收回了地方官处决罪犯的权力。

    所有罪犯的死刑复核权,已经被刘彻收回自己手里。

    生杀予夺,在他一念之间。

    当然,刘彻是不可能去管这么多的。

    这种回收,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由天子勾绝。

    在事实上,现在,一般性死刑,由廷尉决断,是否执行,然后上报兰台备案即可。

    只有那些大案要案,刘彻才会亲自审查案卷,并交由尚书们讨论,最终决定是否批准。

    但,地方官虽然失去了可以随意杀人的痛快,但,玩起刑讯逼供,他们依然十分快意。

    这个世界上有的是变态,喜欢折磨人。

    而汉律并没有规定任何刑讯逼供的限制。

    这就更加助长了地方官们随意用刑的风气。

    遇到嫌犯不开口怎么办?用刑!

    泥腿子不服判决怎么办?用刑!

    某个地主居然对抗官府?用刑!

    而汉家刑罚,虽然废除了肉刑,但鞭笞和其他各种刑罚,依旧能要人性命。

    在大堂上被打死的嫌犯和百姓,过去四年里,多达千人!

    这还只是地方官报告的。

    没有报告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但这犯了刘彻的忌讳。

    普通百姓,不过是无知或者说法盲,不小心犯法,你就把人给打死?

    而这是刘彻所不能接受的。

    一个成年的自耕农,每年,会给刘彻提供一百二十钱的人头税以及二三十钱的刍稿税。

    除此之外,他还会服役,还会消费。

    更别提,每一个成年男子,现在都是一个士兵。

    就这么被你们打死?

    刘彻肯定不干。

    至于地方官们随意摊派和乱收税赋,由来久矣。

    当初,刘彻还没即位的时候,河南郡不就因为被刘彻的使者发现了他们一年居然收四次算赋的情况而将刘彻使者灭口。

    这还是河南郡!

    大汉东都所在,向来直属中央治理的地方。

    其他郡县,类似情况,恐怕只多不少。

    若非如此,以最近三十年的刘氏天子规定的赋税负担,老百姓岂会破产那么快?

    真当以为那些阡陌连野的大地主的土地真是自己勤劳致富,辛苦积攒的?

    这个风气,刘彻不敢说杜绝。

    但绝对不能让他们太过嚣张,太过明目张胆。

    百姓的负担,能少一点,就是一点。

    刘彻很清楚,真正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光靠国家和法律是不行的。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官僚也是如此。

    地主更是如此。

    人的天性就是逐利的。

    为了利益,这些家伙别说是盘剥百姓,对抗国家了。

    卖国也能卖的飞起。

    想要让这些家伙把爪子从农民,从贫民身上挪开。

    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他们找到一个新的盘剥对象。

    譬如工人和无产阶级……

    不然,这个国家与官僚和地方豪强的战争和针锋相对,就将永无止境。

    彼此之间,永远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高一丈道高十丈!

    没看到,就是后世,也要到了新世纪,才能杜绝农村的乱摊派和乱收税吗?

    你以为是官僚们忽然有良心了?

    呵呵。

    其实是他们找到更好剥削的对象——房奴。

    泥腿子盘剥半天也才几百块,还要惹上一身骚。

    卖地多快啊!

    轻轻松松入账几千万几十亿。

    宝马奔驰奥迪随便开,堂皇大气的大楼随便修。

    所以,刘彻已经做好了,跟这些家伙长期拉锯的准备。

    这也是游戏规则的一部分。

    这就像拔河比赛。

    皇帝跟中央在这头,官僚地主权贵在那头,小民就是中间的那个红花。

    皇帝用点力,小民的生活就舒服一点,官僚地主权贵们再加把劲,他们的生活又窘迫一些。

    若是皇帝把绳子一松手,就像东汉和宋明那样。

    结果当然是小民嚎啕痛哭,大量破产。

    刘彻看着大臣们,继续说道:“四条:夫两千石及地方官,选任官员,私相授受,违规任用,胡乱提拔!”

    这也是一个顽疾了,同样是无法杜绝的。

    谁不玩裙带关系呢?

    就是皇帝也玩!

    所以,这个事情,也只能是能打击一点就打击一点,能限制一下就限制一下。

    做了,永远比不做强!

    “五条:两千石及列侯子弟依仗权势,横行不法,鱼肉乡里!”刘彻将眼睛在在场的列侯大臣们身上一扫:“及私自受请,乱法度,坏律令者!”

    讲道理的话,二代们靠着老爹和家族的权势给自己捞好处,这很正常。

    有些家伙甚至因此混出了名声来了。

    因为拿钱办事,童叟无欺,而被称颂。

    譬如馆陶啊馆陶啊馆陶啊。

    但这是刘彻所不能忍的。

    权力和国家是朕的,你们居然侵朕之权?

    想做咩?

    “六条:地方官阴结豪强,收受贿赂,妄议国政!”

    阴结豪强,这是刘氏一直以来的打击对象,这没有什么好说的。

    但这收受贿赂,妄议国政,则让群臣感觉有些菊花微恙。

    谁又没有受过贿赂?

    谁又没有私底下吐槽过国策呢?(未完待续。)

第九百三十六节 刺史之制(2)

    受贿这个事情,这个风气,刘彻是忍了很久了。

    直到现在才算表露真正的态度。

    老实说,其实刘彻也属于给自己的祖父擦屁股。

    其实,在三十多年前,汉家的受贿风气,远没有现在这样浓烈。

    当时从地方官到朝臣,大都是不敢乱受贿的。

    但,刘彻的祖父太宗孝文皇帝,在亲信张武一案上开了一个特别不好的头——张武受贿被抓了现行,结果,太宗皇帝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连任何处罚也没有,甚至还赐金五百金。

    说是要‘以愧其心’。

    张武有没有愧疚,刘彻不知道。

    但,从那以后,汉家从宫廷到朝堂到地方,收受贿赂就蔚然成风了。

    连皇帝身边的宦官,拿起皇子贿赂,都面不改色,甚至认为是正常。

    至于那些侍从官和尚书郎们,拿钱通风报信,是常有的事情。

    八卦党们因此活跃无比。

    宫廷之中甚至没有了**。

    而邓通受宠,假公肥私,邓通所铸的钱,甚至于吴王刘濞的铸钱平分了天下铸钱市场。

    这更加助长了这种风气。

    毕竟,官场就是一个染坊。

    假如大家都在受贿,你不受贿。

    那你岂非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于是,以至于连丞相北平候张苍,也受贿,也玩裙带关系。

    于是,就连刚正不阿,暴脾气的故丞相故安候申屠嘉为相之时,也只能保证自己不受贿。

    但他的属下和亲信受贿,却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徒呼奈何。

    乃至于刘彻当初还要给他老爹身边的宦官章德送礼和拉拢……

    至于现在,刘彻的朝堂上,刘彻能确定没有受贿的官员,十个手指都能数的清楚……

    而剩下的,哪怕是晁错,其实也是拿过钱的……

    吏治败坏至此,刘彻也是不得不挥起重拳了。

    受贿之事,刘彻清楚,自己同样是杜绝不了的。

    别说是他了。

    就是后世那些以清廉闻名的政府,其实内部也有贪官,也有受贿情况,只是比较少而已。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这是人类的天性。

    但,朝野和宫廷,受贿居然是半公开进行。

    大臣和官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这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至于妄议国政吗……

    老百姓,士林舆论,批评国家政策,评论时政。

    这是他们的正常权力。

    而身为官员,尤其是拥有上奏权力和直奏权力的千石甚至两千石,封君列侯们。

    有问题,不向皇帝报告,不在朝议提出来。

    自己悄悄的私底下跟人吐槽?

    你想干嘛?

    往重里说,你这叫阴谋对抗天子。

    哪怕是轻点说,也是心怀怨怼,非臣子所为!

    刘彻不把这些人的狗脑子都打出来才怪!

    “此六条,为刺史之职也!”刘彻看着群臣们,大大咧咧的乾坤独断了:“朕已经制诏,将于朔望朝颁行天下,诸卿若有疑虑,可现在提出!”

    群臣相互凝视了一会。

    天子要分州以监天下郡国。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是必然的结果了。

    所以,大家都明智的放弃了掣肘和非议。

    皇帝劳资想做的事情,除非大家能占据道德制高点,不然,根本拦不下来。

    现在,天子已然占据道德制高点,更狭三代之威。

    臣子们当然没有对抗的心思了。

    至于那些条款,其实也颇合大家心意。

    作为中央大臣,他们当然早就看不惯地方郡守权大难治,不甩中央,自行其是了。

    给他们点厉害瞧瞧,也是众人的心声了。

    反正,刺史监察的是地方,管不到他们这些中央巨头的脑袋上。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死道友不死贫道。

    “臣错敢问陛下,这刺史,归属何衙?”晁错在思虑了一番后,站出来问道:“其属官与其制度如何?”

    瞬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

    刺史的职权,非常诱人。

    假天子之权,周行郡国,省察不法,黜陟能否,断治冤案。

    这个刺史,几乎就是中央伸向地方的触手。

    甚至可以成为中央敲打地方的重要工具。

    换句话说,谁掌握了刺史职权,谁就掌握了在政治斗争中的先手。

    譬如两人相争,掌握了刺史的那人,实则已经占据了天大优势。

    哪怕干不掉对方,也可以借刺史之力,弄死他的小弟们。

    “刺史,既是假朕之权,自然由朕任免……”刘彻看着晁错,又看向丞相周亚夫。让这两者在心里一咯噔。

    刘彻微微一笑,当然清楚,假如他将刺史权力全部收归己有,这两人估计要颜面尽失。

    因为那意味着皇帝一巴掌抽在丞相和御史大夫脸上——想想看,天子置刺史,周行郡国,省察不法,但却甩开了‘礼绝百僚’的丞相和接受百官奏事,监察天下官员的御史大夫。

    这岂非是说明天子已经不再信任和相信丞相与御史大夫的能力。

    这在汉室,只会导致一个情况出现——丞相及御史大夫必然自杀谢罪。

    尤其是周亚夫和晁错这样性格刚烈,自尊心极强的人。

    “不过属官,朕将自丞相东曹令史及诸御史中选拔!”刘彻表达出自己依然信任和重视丞相与御史大夫的态度:“丞相及御史大夫,朕之肱骨,佐朕以治天下,请自各自衙署,遴选刚正不阿,能奉法用事之能吏,举于朕前,朕将以之为刺史及刺史中丞!”

    “诺!”周亚夫与晁错闻言,顿时放心悬着的那颗心。

    “自今以后,诸州刺史及中丞,选官,皆如此!”刘彻看着两人道:“由丞相及御史大夫,自本衙署之中选人,报于朕前,定其上下之署!”

    这就是为了防止刺史最终变成州牧的设计了。

    西汉之刺史,其实从来不曾为祸。

    甚至,是国家监管和控制地方,打击豪强的一柄利器。

    到了东汉,却成为了地方门阀与中央对抗的武器。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不过,这正是官僚们最擅长的手段了。

    去掉那些对他们有威胁的东西和制度,留下和形成有利于他们的东西和潜规则。

    一个个原本立意不错的制度,在漫漫长河中,最终成为了天下的弊病。

    所以,刘彻已经决定,在一开始,就不给他们留下太多渗透和演变的漏洞。

    通过丞相与御史大夫的联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