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719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719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他们悲剧了。

    在绣衣卫面前,一切秘密都不是秘密。

    若非是刘彻不想将事情闹大,此刻,他们都已经是死人了。

    但即使如此,他们的下场也好不到那里去。

    “如枳候故事处置吧……”刘彻装作很沉痛的模样说道:“朕不可因爱一人而不爱天下,王者无私,自古皆然……“

    这句话与他老爹历史上那句‘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可谓旗鼓相当。

    “至于那些官吏……”刘彻眼中杀气腾腾:“怂恿信候,矫诏,非吾臣也。族三族,首犯皆腰斩!丹阳郡郡守。不能称朕意,有负朕望。即刻革职,废为庶民,郡尉不能遵职守约,贬为亭长,发落至朝鲜……”

    说话之间,就将整个丹阳郡上上下下给清理的干干净净。

    这个命令之下,整个丹阳官僚系统统统都要换血。

    但这有什么?

    丹阳郡郡守,身为********兼任省长,你的治下。出了这么大乱子,你没有领导责任吗?

    还有那个郡尉,作为常委兼任纪委书记,监督不力,也是罪有应得。

    至于那些贪官污吏,死光光了,对世界是有益的。

    当了四年皇帝后,刘彻对皇帝如何平衡精英贵族与下层百姓之间矛盾与利益,已经有了新的认知了。

    在刘彻看来。汉室作为一个半封建半军国主义的政权。

    士大夫官僚阶级与军功贵族阶级,先天上就对平民百姓占尽了优势。

    他们不仅仅享有无数特权和资源,还拥有庞大的财富和土地。

    假如皇帝不把屁股挪到老百姓那边,使两者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平衡。

    那么。二三十年后,即使汉室打下了印度,称霸了世界。

    但结果却可能是后院起火。农民起义到处肆虐。

    所以,其实在中国。很多时候,真正决定国家未来的。确实是皇帝或者说金字塔顶端的那一群统治者。

    他们在权贵士大夫和百姓之间,选择站在那一边,很重要。

    因为他们是天平上维持平衡的砝码。

    尤其是皇帝。

    假如皇帝倒向了贵族士大夫和官僚集团。

    用屁股都能想到会发生什么事情。

    必然是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矛盾日益扩大。

    最终,引发大崩盘。

    中国历代王朝的灭亡,基本都是如此。

    基本都会经历皇帝开始倒向贵族官僚阶级,然后被贵族官僚阶级洗脑,最终,贪得无厌的贵族官僚们将整个王朝吃垮,搞垮。

    或是农民起义,或是异族入侵。

    曾经辉煌的王朝,在战火中覆灭,过往的荣誉,被废墟掩埋。

    想要避免王朝走上这样的末路,皇帝就必须平衡好,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和地位。

    不能让老百姓活不下去。

    而铲除贪官污吏,消灭和淘汰那些没用的贵族,尽可能减轻百姓负担。

    则是皇帝平衡两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的最佳策略。

    至于你说下手太狠,万一官僚贵族们不干了罢工了造反了怎么办?

    刘彻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这么说吧,假如他每天杀一个九卿,那么可能很多人都会不愿意去干九卿了。

    但倘若他只是每隔个半年甚至一个月宰一个。

    想当九卿的人,能从函谷关一直排队排到长安。

    君不见,后世毛子的钢铁同志玩大清洗,杀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无能昏庸之辈或者与他不对付的政敌。

    但结果呢?

    毛子国内想加入组织,向组织靠拢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钢铁同志,甚至享有了慈父的尊称……

    况且,刘彻没有那么残暴。

    他只会杀那些贪官污吏以及与他做对的贵族。

    乖孩子跟好官员,都是有奖赏的。

    甚至,只要你认真办事,一些小问题,刘彻也不会在意。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个道理刘彻还是懂的。

    此番之所以重处丹阳郡的官僚们。

    除了要杀鸡骇猴外,刘彻最大的目的,其实是要创造工作岗位……

    去年的考举士子们,刘彻费了好大力气,才安置妥当,给他们安排好了工作。

    而今年,这个事情的难度无疑要再次上升。

    为了不让考举士子们失业,刘彻就只好举起屠刀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是——那是丹阳郡啊!

    三国强军丹阳兵的故乡!

    但五六十年来,此地的兵源,因为历史问题,一直不受重用,也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

    这对刘彻来说,当然不能忍。

    ………………………………

    “诺……”周左车点头,恭身而去。

    丹阳郡的清洗,对他来说,没有什么问题或者障碍。

    较真的话,整个长安的贵族和士大夫们,也不会对丹阳的官僚们有什么同情心,甚至,巴不得他们死光光的人,多如牛毛!

    谁叫丹阳郡,曾经是吴逆的地盘呢?

    当地官员,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吴逆乱党的同情者或者潜在同情者。

    杀光他们,正好可以安插自己人。

    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周左车走到半路,忽然接到一个消息,他立刻折返回去,找到刘彻,跪下来报告:“陛下,长安急报:太医令淳于意病危……”

    刘彻听到这个消息后,双脚一晃,几乎有些承受不住。

    “马上摆驾回宫……”刘彻立刻就下令。

    淳于意,这位当世的扁鹊传人,对刘彻的事业的意义,无比重大。

    汉家的太医署,在过去四年,悄然膨胀成为了一个拥有三百余位医生,上千学徒,相关药剂师两千多人的庞大机构,除了刘彻拼命砸钱外。

    淳于意的功劳也不可抹杀。

    甚至可以说,若非淳于意到处奔走,邀请那些在乡间行医的大医来到长安太医署任职。

    如今,汉室的医学发展,也不会进步如此之快。

    马邑之战时,淳于意鼓励他的学生们,前往军队,为军人医疗、治伤。

    至少挽救了一千人的性命,并且使得至少两千以上本来可能要截肢的伤兵,恢复了战斗力。

    这至关重要。

    在古代,一个伤愈归来的士兵,通常都会成为军队的骨干。

    因为,在战场上受伤,还活下来的人,必然都是勇敢、智慧与机灵合一的士卒。

    也正是在淳于意的领导下,他利用他的威望,说服了各个流派的许多名医,在两年前开始,就在太医署里秘密解刨尸体。

    淳于意拖着老迈之躯,带着自己的学生和门徒以及同道,完成了初步的人体解刨结构图。

    虽然没有后世的那么清楚和清晰。

    但至少,主要血管、肌肉和骨头,都被画了出来。

    正因为有了这些,加上提炼出来的逍遥散,太医署的医生们开始具备了初步的临床外科手术技术。

    如今,这位扁鹊的嫡系传人,忽然之间病危。

    这让刘彻有些束手无策。

    因为,他若是就这么去了。

    那么,汉室的外科手术和临床医学的发展进度,至少要放慢五年。

    除了淳于意,目前汉室没有第二个,能有如此威望,能压服那些传统保守的医生,同意解剖人体,并进行外科手术尝试的人。

    毕竟,人家扁鹊嫡系传人的身份,天下公认,他说可以解剖,可以开刀做手术,医生们不会反对,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更重要的是,淳于意与东宫两位太后关系非常好。

    有他在,解剖学和外科手术的发展就没有人敢非议。

    两位太后一直都坚定支持淳于意的医学发展,甚至屡屡赐金以做鼓励。

    淳于意要是死了,新的太医署领导者能获得两位太后支持吗?(未完待续。)

    PS:注:上一节有个BUG,日南郡此时并不存在,只有郁林郡,特此更正!

    另外,说明一下,淳于意解剖的尸体,都是来自重犯,那些犯下十恶不赦大罪,在过去要被千刀万剐的犯人,或者说买来的夷狄奴隶。

    嗯,千刀万剐与被解剖,没什么差别。

    至于夷狄奴隶——两条腿走路的牲畜,没有人权。

    这些本来下一章要说的,但为免误会,提前剧透~

第八百八十八节 医学的未来(2)

    刘彻赶到淳于意的府邸时,此地已经挤满了前来慰问的使者和人群。

    淳于意自从被刘彻征辟后,就用他的医术和高明的诊断方法,拯救了无数贵族的生命。

    许多原本在历史上,应该去世的病人,都因为他的存在,而延续了生命,甚至获得了新生。

    如今,他病危的消息一传出去,整个长安都炸锅了。

    毕竟,没有人不爱惜自己的生命。

    而淳于意则是那个能创造奇迹,从鬼门关里救人的神医!

    也正因为淳于意常常救活许多贵族,解除无数人的疾病。

    所以,很多士大夫贵族,明明听到传闻,这位扁鹊在太医署里,解剖人体,甚至秘密进行开膛破肚的所谓‘手术’。

    但没有半个人吭声。

    对贵族们来说,哪怕淳于意是在玩黑魔法,吸取他人的生命,来作为医疗手段。

    那也完全没问题。

    甚至说不定,大家还会赞同,乃至于追捧这种方法。

    仁者爱人这种小清新的想法,也就年轻人相信。

    对那些饱受疾病折磨,痛苦不堪的贵族们来说。

    无论什么办法,只要能让他们舒服,就是好办法!

    “陛下……”刘彻的天子车驾一到,人群就自动让路,无数人跪到道路两侧。

    “太医令现在情况如何了?”刘彻走下撵车,对着迎上前来的一位男装打扮的女性问道。

    此人,就是淳于意的女儿。鼎鼎大名的缇萦先生。

    当初,淳于意入狱受刑。因为感慨自己没有儿子,于是骂自己的女儿们: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

    意思是,我没有儿子,只生了你们这些女儿,真是造孽啊,出了事情,连个能帮忙的人没有!

    缇萦于是挺身而出,跟随淳于意,上到长安,然后在公车署外长跪不起。其至诚至孝,连太宗皇帝也被感动,于是,汉室天子明文下令,废止肉刑,将汉室法律推向更加文明的阶段。

    事后,缇萦获得淳于意认可,可以随其身边,学习医术。

    现在。缇萦虽然早已嫁人生子。

    但她的医术,却一点也没有荒废下来。

    刘彻所知,她甚至具备了操作阑尾手术的技术。

    “陛下,家父今早忽然昏厥。至今未醒,以妾之见,怕是凶多吉少……”缇萦说着流下眼泪。抽泣了起来。

    “是朕对不住先生与仓公……”刘彻闻言,感慨一声。

    淳于意的忽然病倒。与刘彻其实是有关的。

    一直以来,刘彻对下面的官僚结构。都是用着类似钢铁同志的方法:朕才懒得管你有没有什么客观理由,朕只看成绩和进度。

    虽然,在太医署这边,刘彻没有太多催促。

    但任务却是一个接一个。

    一会是要求培养更多医生,于是,一口气塞进来几百个从地方选拔来的年轻医生。

    一会,又是下令,要求太医署‘上查三王以来,下循当今名医之术,合天下之方,定伤寒之术’,要求太医署编辑一个能简单易懂,而且易于操作的感冒治疗册子。

    一会又是要求太医署选拔‘知药性,善阴阳之分’的药剂师,分赴天下,寻找和整理各种中药材,并且编辑一本《本草纲目》

    这些任务一个接一个,别说是淳于意这么个老头了。

    便是个壮年人,恐怕也hold不住啊。

    刘彻早就听说,淳于意为了维持精力,每日都要饮用参汤。

    但他却并未在意。

    如今想来,淳于意的身体,想必早就已经千疮百孔,摇摇欲坠了吧。

    只是使命感和对医学的未来的期许,支撑着他。

    “大医精诚啊……”刘彻在心里感慨着。

    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一位位后世的中医先贤的名字从刘彻脑海中划过。

    从扁鹊以来,中国的医学的先驱们,渐渐挣脱巫术的控制,走向探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发展出了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创造种种理论。

    哪怕是两千年后的那个时代,那个西医威武霸气,不可一世的时代。

    古老的中医,依旧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刘彻登基之后,依靠淳于意,在太医署开始发展基于人体解剖学与临床医学,与中医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