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702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702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祭祀先祖,濊人的沧海君,据说一次就给他所认为的元祖——青阳氏之祖少皋帝贡献了黄金所做的冥器数十件。

    濊人贵族和平民的生活,深深的震撼了当时看到这一切的丘可具以及随从们。

    让他们心痒难耐,羡慕嫉妒恨。

    在草原上,只要能让人吃饱,就会有无数的牧民和游民,不惜为奴为婢,千里投效。

    为了能吃饱,各个部族无所不用其极。

    甚至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寒冬之中深入荒原的河流和湖泊,只为凿开冰面,得到冰下的冻僵的鱼类,去深山之中,与虎豹搏斗,只为将其肉带回家里。

    从决意开垦井田的那一天开始,丘可具就已经做了两手准备。

    一手,当然是独立自主,渐渐强盛自己的部族,然后利用汉匈大战的机会,向东侵略汉地,抢掠财富,向北征服和奴役扶余与丁零,向西兼并乌恒。

    用箭和血,打下一个大大的帝国。

    而另一条路……

    就是万一第一条行不通,或者鲜卑发展遇到了困难和危机。

    那就毫不犹豫的去抱汉朝大腿。

    哪怕只是给汉朝当狗!

    濊人自吹自己是青阳氏之后,所以被汉朝人视为诸夏同胞,所以,各方面都得到优待。

    他们的地位,甚至比真番和韩王还高!

    汉朝人准许濊人跟汉人一样可以参军,可以入城居住,甚至可以当官吏。

    沧海君金信,甚至可以随时自由往来安东与中国,朝觐天子,与诸侯交际。

    诚然,濊人的外貌特征和肤色,都与汉朝一般无二。

    而像鲜卑、乌恒,在外貌、习俗和肤色方面,都与汉朝人截然不同。

    但丘可具有一张王牌。

    正是这种王牌,使他有能开垦井田而不惧被汉朝追究的底气。

    也正是这种王牌,让他有了开垦井田的冲动。

    这个王牌,此刻正被他捧在手上,小心翼翼的像珍宝一样捧着。

    这是一个小小的玉器。

    古老的岁月。在它的身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玉器很小。不过巴掌大,但它睥睨之间。威势扑面而来,仿佛在无尽岁月之前,有王者曾持着它号令天下。

    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它的形状——它是一条小小的弯曲的类似蛇一样的造物。

    墨绿色的玉,将它雕刻的活灵活现。

    它的吻部前伸,双目凸起。

    毫无疑问,这是一件龙玉。

    而且是无尽岁月之前的龙玉。

    这是丘可具在没有继任鲜卑大人之前,在饶乐水的下游,靠近乌恒人的地方发现的。

    与这个龙玉一起被发现的。还有一个先民深埋在地下的遗址。

    这个龙玉,当时就被供奉在那个遗址的祭台之上。

    丘可具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个祭台四周,散落着许多无足无尾无首的玉龟。

    当时,丘可具不以为然,只是觉得好玩。

    于是就拿走了祭台上的龙玉,然后让人掩埋了那个先民遗迹。

    直到,两年前,汉朝使者到来。然后,汉朝的《诗》《书》被作为礼物送给他。

    从这些汉朝的古籍之中,丘可具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奇特记载。

    汉朝有个名为伏羲氏的先王族群。

    伏羲氏与少皋的青阳氏一般,是纯正不过的诸夏先王。

    少皋是东夷的天帝。而伏羲则是诸夏文明的源头。

    伏羲演八卦,才有易经。

    与他密切相关的河图洛书,被汉朝人视为最高的文治盛世。

    夫子也曾感慨: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而伏羲氏与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神龟背负河图洛书。呈献给圣王,这是诸夏文化里被认为天命的象征。

    传说。伏羲半人半蛇。

    更重要的是——传说,伏羲有妹妹,女神女娲,捏土造人,斩龟补天。

    而他在遗迹里发现的玉龟,无足无尾无首。

    与女娲补天之传说极为相似。

    这让丘可具在惊惧不已,尤其是,当马邑大胜的消息传来。

    丘可具吓得捧着那玉龙,回到当初的遗迹所在,叩首三拜。

    原因很简单——汉朝皇帝再一次自证了他的神圣性——匈奴人的行动被完全预知。

    那这岂非说明,那个遗迹的祭台,可能是远古时期的伏羲氏所留。

    虽然不知道,伏羲氏为什么会从几千里外的汉朝中原,跑来这北国荒原,立这祭台。

    但,丘可具却也有一张王牌了。

    一张可以保护自己和自己的部族的王牌。

    你濊人没有证据,就敢自吹自己是少皋之后,青阳氏之子孙。

    我鲜卑如今找到了伏羲氏的遗址。

    那我鲜卑即使肤色、习俗和信仰都不同于中国。

    但却也可以是流落在夷狄荒服之中的伏羲之后啊。

    谁又能证明,他鲜卑人不是伏羲之后呢?

    中国不是连匈奴都能找出证据,证明他是夏后氏之后吗?

    至于鲜卑族群的多数人是东胡战败后,迁徙至此的……

    这种细节,鲜卑人不说,汉朝人不说,会有人在乎吗?

    捧着那个玉龙,心里想着说辞,丘可具带着自己的部族族人,步行走下山峦,来到平原。

    然后,他抬起头,看向远方的汉军军阵。

    他高高举起手里的玉龙,走出阵列,对着汉军军阵喊道:“王师因何而来?”

    这次他用的是已经渐渐熟练的汉话——如今,安东周围,哪怕是丁零人的首领,不会汉话,也是混不下去的。

    …………………………

    陈嬌看到丘可具出现,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

    丘可具,陈嬌是认识的。

    这个疯疯癫癫,拿着孔仲尼的论语肆意曲解的家伙,早就进入了他的观察名单列表里了。

    早在去年,刚刚来到怀化不久,陈嬌就盯上了这个家伙。

    原因无他,大家都在传说,鲜卑人在开井田。

    井田这东西,虽然早已经被淘汰。

    但那也是田啊!

    陈嬌就做过计划,等鲜卑人把井田挖的差不多了,他就过去摘桃子。

    摘桃子这门技术,是纨绔子跟二世祖必须点满的天赋技能,摘桃子的技术好坏,直接关系到二世祖的吃饭问题。

    若不是陈须玩出丢巡逻队这样的把戏,陈嬌大抵还会再忍两年。

    等桃子熟透了,他再来摘。

    可惜啊,陈须的提前发作,让陈嬌不得不跟着变招。

    哪怕这个桃子还很青涩,也不得不摘了。

    不然,恐怕连小桃子都没得吃了!

    “鲜卑王,你可知罪?”陈嬌策马出列,高声问道:“无天子之命,而私做井田,尔可是欲反?”

    虽然说,这鲜卑从来不是汉家领土,鲜卑王也从未受命于中国。

    但自古以来,中国王朝才不管你夷狄有没有给劳资朝贡过,认可过劳资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别说是鲜卑了,就是匈奴,就是西域,就是极西之国,汉家也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此皆吾之臣妾也!

    不服吗?

    来打我啊!

    从三王五帝开始,中国就是这么霸道了。

    韩非子就记载了上古的一个故事: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德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

    在这个故事里的有苗族,按照其地域,应该是在今天的汉江流域。

    当时,可不是诸夏疆域。

    但舜帝与禹帝,依然将之视作臣妾。

    至于陈嬌?

    他心里连修德这两个字都早已抛弃了,他满心只想搞个大新闻。

    才不管你鲜卑是不是非汉朝疆域呢!

    他现在只知道一个事实——马邑之战后,汉匈之势已转,匈奴必然收缩,而汉室必然扩张。

    这扩张方向可北可东。

    换句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打战国以来,这中国战争就是如此!

    手不够快,功劳就要跑别人碗里去了。

    况且……

    陈嬌望着眼前鲜卑人开垦出来的井田。

    虽然不多,但起码也有个几万亩了。

    能年产稻谷和麦粟十几万石,足以哺育一个三千户的大邑!

    况且,还可以继续开垦,此地水资源充沛,土地也肥沃,再开垦个三十万亩土地,轻而易举,如此,足可以养活一个万户大县!

    即使是春秋,能为国得一个万户之县,也足以封为卿士,列食五鼎,成就伟业了。

    这功劳,在陈嬌看来,决不能被人抢走了。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道:“鲜卑王当速速肉袒请罪,随我入长安,告罪于天子阶前,如此方得宽恕,不然,立为齑粉!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些话,陈嬌是早在心里打了无数次腹稿的,自认为有利有礼有节,这鲜卑王除了肉袒而出,乖乖跟着自己回去请罪外,别无生路。

    但,对面的鲜卑王接下来的话,却让陈嬌目瞪口呆。

    只见那鲜卑王确实褪下衣裳,肉袒而出,但他却高举着一个小小的玉器,说道:“将军有所不知,吾等鲜卑之人,虽然私开井田,有罪于天子,然,吾等确非不臣,确非不服,也非忤逆,而是……吾等本诸夏苗裔,伏羲氏之后,散落于这夷狄荒服之中,不知王化,背祖忘宗,直至我等祭祖寻根,得先祖之神明启示,神明冥冥垂视,用巫语告臣:尔等本伏羲之后,中国贵胄,当寻根朔祖……循神明之命,臣等依言而行,得先人之遗迹,获玉龙之赐,得河图之兆……”

    陈嬌好险没从马上摔下来。

    河图!!!

    河图!!!!

    文王之后,不复出世的河图????(未完待续。)

    PS:在秦汉之际,鲜卑族的祖地在饶乐水,也就是今天的西拉木伦河,而此地,正好是红山文化的辐射范围,甚至核心地区。

    所以,找到红山文化遗物,应该是可能的。

第八百七十节 归来的英雄们(1)

    穿着一身戎服,黄匡站在华阴城的城墙前,看着这个熟悉的城市。

    尽管离开不过三月,但黄匡却有些近乡情怯。

    “公子……”左右的家兵站在他身后,捅了捅他的腰。

    在细柳营这三月,黄匡与这几个与他一起出征的家丁之后,感情和关系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军队的熔炉,本就是一个强化一个从属和乡党之情的地方。

    尤其是汉军,一个部曲之下的同乡,只要不是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一般,经过战阵后,都会成为能彼此将后背交托给对方的同袍。

    现如今,这几个家丁之子,与黄匡再非过去那样的主从主仆关系。

    而是,上下的隶属关系。

    黄匡需要他们为自己奋勇作战,杀敌立功,光耀门楣。

    这些士兵也需要黄匡率领他们斩将夺旗,捞取军功。

    彼此,就如同藤蔓一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此次出征,多亏有诸君……”黄匡对着自己的手足同袍拱手而拜:“非诸君奋勇杀敌,为我前驱,吾岂能有今日?”

    “此番归来,诸君家中,一切租税皆减半,一切过往借贷,一笔勾销!”黄匡跟之前所有得胜归来的汉军军官一样,对着自己的部曲许下自己的诺言。

    打了胜仗,不仅仅朝廷和天子,要赏赐自己的军队。

    各级将佐,也要层层赏赐下去。

    解衣衣之,推食食之。

    甚至有将军会将自己的全部赏赐。分给自己的部曲。

    譬如当年魏其候窦婴得胜归来,先帝赏千金。魏其候全部将之置于自家门槛,任部曲食客自取之。

    也有当今丞相周亚夫。将自己的赏赐和俸禄,全都拿出来,周济部下,救援和抚养孤儿寡母。

    而在下层,这样的情况更加普遍。

    队率、司马们,常常都会将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

    这叫市之以恩,结之以义。

    而家兵和亲兵们,更是会获得更好的待遇。

    常常是会解除这人与他的家族的卖身契约——假如有的话。佃租一半,甚至为对方承担徭役的贱更钱,更是普遍之事。

    黄匡这样做,属于汉军的传统了。

    因为,每一个有上进心和奋发心的汉军军官都明白。

    钱财这东西,根本没有用,也根本不稀罕。

    大家都是富贵人家出身,至少是地主豪强的子侄,家大业大。也不差这点钱。

    而大家都缺能在战场上为自己效死,拼死杀敌,获得战功的士卒。

    汉军军制,计算斩首军功时。军官们的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