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696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696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门徒都是列侯外戚的子侄或者地方豪强的子弟。

    每一个都是狗大户和土豪。

    在这些门徒的资源和他们家族的帮扶下,墨家总算能喘上一口气了。

    不过,有得到,就有付出。

    墨家在得到了列侯贵族和豪强的帮扶之后,自然也要对列侯贵族和豪强们做出一些让步和妥协。

    还好。墨家的历史上有过类似的经验。

    他们知道怎么协调和处理这样的问题。

    小道小节,无关原则的问题上,墨家能让步。比如为了迎合贵族和地主,所以墨家就会在某些理论上做出调整。

    像是兼爱非攻,改一下定义和适用范围,明确说明只对诸夏兼爱非攻,而对夷狄和蛮子?他们不算人,只是两条腿走路的牲畜。自然没有人权。

    又譬如节用,从铁律变成了提倡。

    墨家不再要求墨者和门徒必须赤脚蓑衣。但提倡大家依然保持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作风。

    当然了,墨家的高层,依然严格要求,必须恪守戒律,不得奢侈享受,而且不许拥有私财。一切财产全部归公。

    这是墨家的自我防卫机制在发生作用。

    又如节葬,墨家虽然依旧提倡和要求门徒们节葬,不许厚葬,但不再要求门徒的家属也要如此。

    毕竟,这在野跟秉政。对诸子百家来说,是两个模式。

    在野之时,譬如儒法,会高叫‘上农除末’的口号,对商贾喊打喊杀。

    但等他们上台后,你就会发现,不管儒法,其实对商贾是又爱又恨,特别纠结的矛盾体。

    也像黄老,在野之时,人家一口一个清静无为,一副世外高人,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

    然而秉政之后,却是很食人间烟火的!

    经过类似诸如此类的妥协和调整。

    墨家在列侯贵族和地主们面前,于是就不再那么可恨和恐怖了。

    甚至,墨家的三表法(新旧两种)以及尚同、尚贤、明鬼、天志,都获得了许多贵族和地主的青睐。

    事实证明,每一个从春秋战国,一直活到现在的学派,都必然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只要统治者不拉偏架,一棍子敲死,还要赶尽杀绝。

    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根据实际需要演化出相应的发展方向和理论。

    这就好比后世那个自称代表了工农的boss,最终却跟资本家眉来眼去,恋奸情热,甚至隐隐成为了资本主义最后的大本营。

    这就很好的证明了,没有不变的思想和理论,只有在不断变化的人民群众和社会现实。

    死抱着老规矩,不肯撒手的,像是名家啊杨朱学派啊,早就被淘汰,灭绝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能活到现在的,哪一个不是人精?

    喊着‘兼爱非攻’的墨家,曾经是秦帝国战争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边喷着‘苛政猛于虎’,一边又情不自禁的往函谷关跑的儒生加起来,能绕地球一圈——哪怕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后,秦二世身边的儒生也依然车载斗量。

    只能说大千世界,千奇百怪,无奇不有。

    而刘彻也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如今的墨家,已经渐渐进入了百五十年前,他们的前辈曾经进入过的那个状态。

    说到底,一个学派,一个思想系统,想要生存,想要发展壮大。想要有所作为。

    就不能教条,也不能固守成规。

    面对现实妥协,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团体的必然选择。

    在中国,从来没有理想主义者和极端主义的生存土壤。

    这个国家,从开始一直到永恒的无限未来,都必然只能是世俗国家。

    世俗国家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管什么事情。包括宗教信仰和思想理论,统统都要面对世俗服务。

    如今的社会现实是,这是一个封建王朝,而且是军国主义当道,极富进取心的封建王朝。

    哪怕是墨家,也需要面对这个现实,进行妥协。

    刘彻看着杨毅,拍拍后者的肩膀,勉励道:“奋发吧。子重!朕很看好卿与卿的学派!”

    杨毅立刻就感动的满脸通红,兴奋的拜道:“陛下勉励,墨家上下感激不尽,愿为陛下效死!”

    …………………………

    离开庄园,刘彻乘上撵车,前往甘泉宫。

    “陛下,这是刚刚接到的奏疏……”王道递上一堆奏折,放到刘彻面前。

    这些都是王道和兰台筛选后的今天的重点。

    刘彻坐下来。翻看起来。

    “嚯嚯嚯……”才看了第一个,刘彻就笑了起来:“陈须、陈嬌兄弟真是一对活宝啊!”

    这两货去了怀化后。给刘彻的惊喜,真是接连不断。

    两个长安的混世魔王和二世祖,到了怀化,居然迅速的就完成了从二世祖到帝国主义者的转变,也是让刘彻始料未及。

    不过,想想也对。

    混世魔王。本身就是无所顾忌,没有什么道德和伦理观念的渣渣。

    他们在长安斗鸡走狗,玩弄各种绅士游戏,顺便欺压百姓,无恶不作。

    去了怀化。他们自然没有改变自己的本性。

    依旧是肆无忌惮,无所顾忌,无恶不作。

    不过,他们作恶的对象,变成了夷狄,变成了倭奴,变成了鲜卑、乌恒和扶余、丁零。

    所以,他们就从混世魔王,变成了民族脊梁。

    这也符合帝国主义者的设定。

    对帝国主义分子来说,对内压迫,对外残暴,本就是他们的特征。

    你将帝国主义压在国内,他们当然是渣滓是混账是王八蛋。

    但你把他们放出去咬人。

    那他们就会告诉你——二世祖也能很给力。

    就像后世欧陆的西方强盗们一样。

    他们在欧陆,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但出了海,到了世界各地,瞬间成为了欧陆救星,世界救世主。

    这次这两兄弟又搞出来了一个大新闻。

    现在,摆在刘彻面前的,是安东都护府都督薄世的奏折。

    薄世在奏折里就说了一件事情:陈须报告,他有一支边境巡逻队,在月前不知所踪,怀疑是被鲜卑或者丁零人袭击了,所以呢,为了营救自己的巡逻队,陈须的西部都尉衙门进行了动员,将所有的军队全部都召集了起来了,还有三千多的真番和韩**队,也‘义不容辞’的前来支援王师。

    陈须说了,他为了救援自己的‘忠诚的巡逻队’,决定在冬天向西方和北方进行搜寻,他发誓要将胆敢挑衅‘大汉天子威严’的夷狄碎尸万段。

    所以,请求薄世批准他和他的西部都尉大军出动。

    然后……

    陈嬌不知道怎么听到了这个消息,也报告薄世:我也丢了一支巡逻队,方向也跟他哥哥的那支巡逻失踪地点一致。

    而且,陈嬌还表示,消息传出后:凡西北都尉治下百姓士民,无不义愤填膺,民意难违,末将不得已,只能率军搜寻……

    好吧!

    丢了士兵,或者过期地图,这种把戏,岂不就是后世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分子们的常用招数?

    况且,这陈须陈嬌兄弟演技太烂了。

    刘彻根本都不需要去查证,就知道,这两个家伙是想要搞个大新闻!

    而且用的理由,简直是连掩饰都不屑掩饰的理由。

    陈嬌就干脆先斩后奏了。

    他的理由,勉勉强强也算过得去吧!

    毕竟,丢了巡逻队,为了救援,先斩后奏,无可厚非!

    总不能说,汉军边境遇到攻击,守将还要先跟长安打报告,才能决定是战是和吧?

    所谓只有虎符能调兵,指的是内陆腹地。

    边塞驻军,最高军事长官,拥有临机用兵和便宜行事的权力。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

    何况,他还补了个报告。

    “这两个活宝啊……”刘彻摇摇头,陈须陈嬌能有几两力气,刘彻还不知道?

    “立刻命令护濊军动员,一旦陈须陈嬌有警,马上出动救援……”刘彻将这个奏疏放到一边,吩咐着说道。

    这两个活宝,但愿别捅出篓子来。

    话又说回来,刘彻记得,好像前两天,陈嬌还上书请求入京述职来着?

    这么快就忽然‘丢了巡逻队’?

    骗鬼吧!

    “转告丞相,请丞相行文安东都护府都督,命其于夏四月入京述职!”刘彻又补充说道。

    薄世在怀化待了也快三年了。

    在刘彻的计划里,他还有最多两年的任期——刘彻是绝对不会让安东都护府都督这样掌管着庞大疆域的位置被某人长期控制的。

    所以,让薄世入京述职,一方面是进一步了解当地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两年后,能选出一个合适的接班人选。

    至于薄世嘛。

    他在怀化干的不错!

    刘彻已经为他预留了卫尉的职位。

    甚至就连继任安东都督的人选,刘彻都已经选好了。

    中尉郅都是绝对合适的!

    大概也只有郅都才能在薄世之后,镇住陈须陈嬌这两个活宝。

    将这个事情暂且放到一边,刘彻继续看下一个报告。

    这个报告就更有意思了。

    刘彻拿在手里,反复看了三遍。

    这是一个月前,从南越国番禹发回来的报告,报告人是南越王世孙台候梅娟。

    梅娟报告说,番禹港,又出现了自称来自身毒的商船。

    这一次,是真的印度商船,还是假的呢?

    刘彻托着腮帮子想了想,最终,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无论真假,这至少证明了一个事情——古老的航道,确实存在,来自遥远的印度次大陆的商船,确实可以从印度洋启航,穿越马六甲海峡,从中南半岛,来到南中国海。

    “让南越方面立刻将相关商船与商人,押解入京!”刘彻做出决定吩咐下去。

    无论如何,来自印度次大陆或者其毗邻地区的任何情报都无比珍贵。

    它将告诉汉室,现在的印度次大陆与中亚西亚的许多珍贵情报。

    下一个报告,也很有趣。

    “季心啊……”刘彻看着从邯郸发回来的绣衣卫的报告,他的嘴角露出一些笑容:“朕都差点不记得有这样一个人了……不过,这位曾经的游侠巨头,还真给了朕一些惊喜……信鸽……呵呵……”

    “传令给邯郸令,命其传朕口谕,命季心入朝!”刘彻说道。(未完待续。)

    PS:等下还有!

第八百六十三节 崇高理想

    刘彻来到甘泉宫不久,且渠且雕难也在公孙昆邪的带领下来到了刘彻面前。

    见面之后,且渠且雕难先是按照常规,将军臣的国书,递交给了刘彻。

    其实,这是多此一举。

    因为早在去年,刘彻就已经看到了军臣国书的全部内容。

    这一次,其实只是做做样子。

    趁着这个机会,公孙昆邪悄悄的在刘彻耳边耳语了几句。

    刘彻听完,笑眯眯的看向且渠且雕难。

    “听说贵使想取一个汉名?”刘彻问道:“不知道可有中意的姓氏?”

    且渠且雕难闻言,立刻躬身说道:“尊贵的皇帝陛下,外臣一切都听陛下的,能得到陛下的赐名,外臣就已经很满足了!”

    说着他的就微微抬头看着刘彻。

    且渠且雕难很明白,他能有现在在匈奴的地位,全靠了他去年谈下的那个和约。

    那是他赖以为安生立命的根基所在。

    他需要维持他在匈奴国内的形象和地位。

    所以,卖卖匈奴,再所难免。

    不然,他凭什么说服汉朝人答应军臣的那些异想天开的条件。

    当然,且渠且雕难也知道,这样的事情,是长久不了的。

    迟早有一天,单于会发现他的问题。

    甚至,不用等到单于发现,汉军就会出塞。

    到那个时候,他若没有准备好退路,自然是死路一条。

    所以,汉朝皇帝的态度,其实决定了他的未来。

    此刻,他的心情是忐忑的。

    倘若新主子没能找到。而旧主子又厌恶了自己,那他就真的是死路一条了。

    好在,端坐于上的汉朝皇帝非常善解人意。

    只听他笑着道:“使者客气了,使者自北方狄人之所而来,不妨以狄为姓……”

    且渠且雕难闻言,心里面其实是有些不爽。

    狄?

    这个词。他还是了解的。

    这是一个有些委婉的侮辱性的词汇。

    在汉朝人眼里,夷狄蛮都是两条腿走路的牲畜。

    没有本质区别。

    不过,考虑到汉朝确实有狄这个姓,他才勉勉强强忍了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