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558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558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事情,并不稀奇。

    百年前,秦廷的官僚跟使者,就是以这样的方法,到处威胁恐吓列国。

    所谓‘得寸,亦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

    帝国主义范霸气四射,东方列国统统屈服在秦人的讹诈之下。

    齐鲁吴楚,虽然是儒家的大本营。

    但学一下法家的伎俩,又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

    更别提这背后,还可能隐约藏着几只法家的黑手在串联。

    只是……

    刘彻总觉得,儒家这次好像拿错剧本了吧?

    仁义道德跟廉耻,你们就真不讲了吗?

    但好像……

    “儒家从诞生那天开始,就没有什么廉耻心……”刘彻在心里嘀咕着。

    而实际上,一个真正成熟的政治思想和学派,也不会有什么廉耻心可说。

    节操没有全部掉光,还能有底线,就已经很不错啦!

    但,要不要抓住这个机会,解决南越问题呢?

    看着地图,刘彻很清楚,南越和闽越问题,从来都是政治问题,而非军事问题。

    讲道理的话,以目前的局势,持续下去,用不了十几年,南越、闽越,都要回归。

    这不是什么一厢情愿或者异想天开。

    而是世界发展和历史的必然趋势。

    当然,也不是说,只要坐在地上,就能等着南越跟闽越人哭着喊着求内附了。

    这也不可能。

    中国的统一,自古以来,就是靠拳头说话的。

    甚至,很多时候,没有用拳头先讲一番道理的统一,都存在着很多的弊病和根深蒂固的麻烦。

    一个很直白的例子,就摆在刘彻眼前——秦的统一。

    秦统一天下,固然有着天下战乱不休,百姓渴望统一的原因。

    但秦人若不努力,那列国纷争,就会永远持续下去。

    即使勉强统一在一起,也会各种不舒服斯基。

    譬如六国的旧贵族,固有的利益集团、特权阶级,都会让统一后的王朝,疲于奔命。

    但秦汉两代,用着拳头,教育了这天下贵族跟利益集团后,大一统的中央王朝,于是确立了权威。

    谁敢扎刺,弄死谁!

    更何况,南越与闽越割据日久,当地越人与贵族,对中国的认同问题跟向心力,还是要靠大棒与刀剑来融合和感化。

    “政治与军事,要双管齐下……”刘彻在心里做出了决断。

    “传令楼船将军——”刘彻转过头,对着一直跟在身旁的两个尚书郎下令:“立即调大河长江诸楼船,前往广陵待命!”

    汉室目前在长江黄河之中,一共拥有数十艘处于战备执勤状态的楼船战舰。

    这些战舰,都是上次远征朝鲜后保留下来,没有变成运输舰的作战舰艇。

    调动这些舰只,足以对南越上下施加压力。

    但这还不够。

    楼船这种东西,仅仅只能威慑,表明一个态度。

    真正要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步兵。

    要打南越的话,北方的军队是不合适的,北方人也很难习惯南方的酷暑跟潮湿天气。

    当年隆虑哀候周灶就已经用亲身经历告诉汉室,要打南越,北方军队不行!

    后来武帝打南越,就吸取了这个教训,动员的都是南方军队,尤其还动员了夜郎国的军队协助攻击。

    现在,刘彻并没有西南夷臣服,夜郎国的军队也就没法调动了。

    但刘彻现在可以打闽越牌。

    “遣使入闽越,告喻闽越君臣,令其即刻封锁与南越接壤诸关,以候朕令……”刘彻命令着道。

    至于闽越会不会听令?

    刘彻才不在乎呢!

    闽越人听从命令自然好,他要不听,正好借这个机会敲打一下。(未完待续。)

第七百二十一节 原委【求月票!】

    随着刘彻的命令下达,整个南方,顿时战云密布。

    一艘艘的楼船,顺江而下,运载着大量的武器装备和人员,抵达广陵。

    无数的百姓,亲眼看到了,从这些楼船上,卸下了许多的先进装备。

    譬如,至今只装备在北方长城军团的大黄弩,以及一柄柄寒光闪烁的陌刀。

    而长沙国的郡兵也开始集结。

    对于打南越,长沙国最支持。

    毕竟,长沙国跟南越国之间的恩怨情仇,已经延绵几十年了。

    长沙兵在历史上,长期处于被吊打的位置。

    他们迫切需要战胜南越兵,来洗刷自己的耻辱。

    只是,此时的长沙国,还不是未来那个号称‘无湘不成军’的战斗省,人口和兵源都比较少,全国郡兵都动员起来,也就两三万人,自保有余,而进攻不足。

    但长沙郡兵一动员,淮泗和城阳国也跟着动员起来。

    这里,可是一个能直接拉出十万以上军队的地区。

    后世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丹阳兵,也出于这个地区,战斗力还是很不错的。

    至于齐鲁诸王,更是按捺不住的发出了‘三月平南越’‘为死难父老复仇’的口号。

    许多英雄豪杰,因此停下了计划去怀化发财的计划,停留在原地,静观事态发展。

    对汉室的草莽豪杰们来说,发财当然很重要。

    但假如,能有军功捞。那还是军功更好。

    毕竟黄金这东西,只能让人发财。而军功,能让人一家鸡犬升天。

    有汉以来。天子每次发动军事行动,天下郡国的英雄豪杰们,总是会自带干粮,投军前往。

    甚至为了入伍而不惜打个头破血流。

    这实在是因为,军中自有颜如玉,军中自有黄金屋。

    只要把握住机会,就是一介布衣,也能封侯拜将。

    对英雄豪杰们来说,再没有比战场更公平的竞技场了。

    这个时候。刘彻派遣的使臣陆原来到了南越国首都番禹。

    陆原跟南越国有着很深的渊源。

    他的先祖,就是曾任汉室太中大夫的天下名士陆贾。

    也算的上是南越人民的老朋友了。

    陆原当然也不止一次来过番禹了,实际上,赵佗对他的老朋友们还是很关照的。

    娄敬跟陆贾的后代,来南越经商,一直是全程绿灯,要什么优惠,就有什么优惠。

    但,此番来到番禹。陆原很明显的就能感觉到,这个城市里弥漫着紧张不安的气氛。

    “天使请在此稍候……”迎接陆原的南越官员,欠身对他道:“敝国王太孙稍候就将接见天使……”

    “嗯……”陆原点点头。

    南越面临的困境,陆原其实有些同情。

    但同情不能当饭吃。

    对南越发难。这是现在齐鲁儒家的共识。

    身为这个集团的一份子,陆原自然只有服从的份。

    没过多久,那个官员就返回。恭敬的道:“天使,敝国王太孙有请……”

    陆原于是起身。跟上他的脚步,前往那个建在山上的南越王王宫。

    进入王宫中。陆原能明显感觉到,有许多充满了恶意的眼神,在打量着他。

    对这些人的态度,陆原也只能在心里叹了口气。

    实际上,这次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陆原也没弄清楚。

    但作为齐王刘将闾的宫廷宾客,陆贾多多少少见证了一些事情。

    其实,在最开始,无论齐王也好,还是胶东、胶西也罢。

    对那十几个死难的商人,压根没有半分同情心。

    齐王甚至在得知了长沙国发来的快报后,对他说:彼辈贱民,死则死矣。

    对刘将闾来说,那些商人一没有给他孝敬,二没有送美人给他享用,死就死了呗。

    ****鸟事!

    齐王甚至都不打算按照制度,上报朝廷。

    事实上,每年齐国死在外面的商贾,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毒虫猛兽,疫病灾害还有地方上的行剽好汉,都可能夺走他们的生命。

    但,事情很快发生了反转。

    几乎是一夜之间,齐王就变得义愤填膺了。

    这个转变,陆原恰巧是亲眼目睹的。

    他至今都记得,当时,是奉祀君孔滕之子孔忠连夜入齐王王宫,求见齐王。

    见面后,孔忠就拜道:“大王,高帝之后,以祖宗之功,而居临淄称王,今大王坐拥齐国山河,然今天子行推恩之策,大王百年后,齐国裂为数国,三代后,未知先王宗庙香火社稷何人可奉?吾诚为大王忧之!”

    这一番话,马上就让齐王走下王座,对孔忠深深一拜:“先生有德之人,素为寡人所敬,敢请先生教之!”

    奉祀君家族,作为孔子嫡传,世代都有子弟为齐鲁诸王蒙师。

    孔忠更曾经出任过刘将闾的太傅。

    因此,刘将闾对孔忠非常尊敬。

    陆原记得,当时孔忠就道:“大王可知朝鲜故事?梁王助陛下得朝鲜,故陛下以朝鲜之土封梁王之后,今大王国家宗伯,素为陛下敬重,倘大王使陛下得南越、闽越之土,来日论功,大王未尝不可将诸子封于南越、闽越!”

    “今南越擅杀汉民,而陛下以天下王作民父母,必不肯忍,若大王上书,陛下必发兵讨之,夷灭南越之后,论功,何人能与大王首倡相比?以陛下之德,必赏大王之功,介时,大王上书请封诸子,为汉永镇南疆,陛下当会许之!如此,大王诸子即能得国,而齐国宗庙永奉!”

    正是这番话,直接让齐王立场转变。

    同时也让齐鲁诸王,马上就变得爱民如子。

    说到底,这都是利益在惹祸啊!

    但陆原所知的事情,也就仅仅只有这一部分。

    其他的原委,依然是雾里看花,不得其所。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此番的变故,是多种力量和多种声音联手造成的。

    陆原甚至隐隐看到了,某些长安的贵人和大人物的影子在其中闪烁。

    而太学,成为了将这些势力与诉求,链接在一起的一个关键点。

    若没有太学,陆原相信,这些势力和利益集团,肯定没法子勾结在一起,搞出这么大的一个阵仗出来。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陆原叹息了一声,在心中想道:“可惜了啊,赵佗一世英雄,却要不得善终……”

    在陆原看来,赵佗和他的南越王国,这次是难逃一劫了。

    哪怕长安不想打,这下面的人,也会挑起战争。

    这已经不是一个两个人能决定的事情了。

    它牵扯进了无数的利益集团和政治势力的诉求。

    除非天子站出来,以其声望和威权,强行压制一切声音……

    只是……

    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

    此番出使,陆原很清楚,与其说是来告诫的,倒不如说是来下最后通牒的。(未完待续。)

    PS:一万字更新完毕~~~~~~~

    但月票已经被人超过好多好多。又掉到第七名了~~

    好可怜~~~~~~

    求月票~~~~

第七百二十二节 犹豫的赵胡

    南越国的王宫,跟汉家长安城未央宫的布局非常相似。

    甚至有些地方,完全就是山寨的汉未央宫格局。

    譬如,其宫廷跟长安一样,拥有着类似长安未央、长乐、太子三宫的布局。

    赵佗平日办公和起居所在宫殿群的位置,与未央宫在长安城中的位置,几乎就是重叠在一起的。

    汉未央和长乐两宫,以龙首山之土奠基,高出长安城,以此彰显帝王威严。

    南越国没有这么好的技术。

    于是南越的工匠,干脆就将王宫建立在山上。

    王宫屋檐之下,更是完全抄袭了汉未央宫的设计,在其四周铺满了用于散水的鹅卵石。

    陆原看着这些莫名熟悉的王宫陈设,嘴角也是微微笑了起来。

    正如他祖父所说:‘王佗虽自号蛮夷大长老,然其心实为诸夏……’

    真要是铁了心要做夷狄,这南越王宫就不会如此。

    必然会跟卫满朝鲜一般,以被发左袵,不用中国文字制度为荣。

    在王宫宦官的引领下,陆原来到了这王宫的正殿之中。

    “天使请……”引路的宦官推开殿门,对陆原道:“世孙在殿中恭听天子诏谕……”

    陆原闻言,正了正衣冠,捧起一份帛书,走进殿中。

    这殿内,已是站满了南越王国的大臣贵族。

    这些人看着陆原,眼中都充满了不忿和怨气。

    陆原看了看这些人,嘴角一笑。捧着帛书,抬头挺胸。正色道:“汉天子诏谕,南越君臣接诏!”

    别说是这些南越的大臣和贵族了。

    便是南越王赵佗。面对汉家天子诏书,也要乖乖跪下来,俯首恭听。

    正是因此,赵佗才会托病,打发他的孙子出来接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