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398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398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好的武器,最新的装备,最严格的训练,最高等级的伙食标准。

    特别是得到了刘彻的指示后,细柳营派出了一批花架子出来巡逻。

    这些骑兵,全身着甲,就连马身上,也覆盖着一层坚实的铁甲,举着沉重的骑枪,在这个时代,任何人看了都要吓尿!

    只是很遗憾,这样的一支骑兵,目前在实战方面,是没有太多的用处。

    也就是看着好看而已。

    而且军队使用后,反响也很坏。

    将军们觉得,这些重甲骑兵,使用起来,很困难,而且后勤压力和合适的承载战马也难寻觅。

    士卒们觉得,铁甲太重,骑枪太重,不仅仅穿戴困难,更麻烦的是夏天,根本没有人能套在那样的铁皮壳子里撑过一刻钟。

    少府总共也就生产了三百套类似的重骑兵装备,然后就停产了。

    目前来说,这种重甲骑兵,是作为皇室的仪仗队以及在夷狄面前逞威风的面子卫队。

    地位与陌刀的老祖宗,斩马剑类似。

    倒是少府改进后的陌刀,在以步卒为主的汉军中广受好评。

    尤其是弓弩兵们爱死了这种能很好的掩护和保护他们脆弱的侧翼的长刀类兵器。

    将军们天天嚷着要五年编组一万陌刀兵。十年爆出五万人。

    但,这些提议被刘彻毫无悬念的否决了。

    开什么玩笑!

    陌刀的铸造,哪怕是改进以后。也非常复杂,而且极度烧钱。

    一柄陌刀,最起码要耗费三十斤精铁或者粗钢,价值数万钱,若再加上陌刀兵的训练以及伙食开销,都快够养一个一人双马的骑兵了。

    刘彻才不会干这样的赔本买卖!

    陌刀这个兵种,在他计划里。只是辅助兵种,而不是主战兵种。

    未来的真正方向,应该是轻骑兵和胸甲骑兵。

    当了皇帝这么久后。刘彻也算是明白了,为何陌刀独独只在唐代兴盛一时了。

    首先,当然是唐帝国有钱,任性。浪费得起。

    其次。唐帝国全盛之时,追亡逐北,吊打一切。

    它有着足够广袤的牧场,蓄养足够多的马匹,编组足够多的骑兵来保护陌刀兵。

    而汉室呢?

    现在不过区区十万骑兵而已,而且战马和优良的牧场,严重缺乏。

    富饶的河套地区,至今仍在敌手。

    匈奴骑兵。随时可能冲进家里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力发展陌刀兵。这是脑抽。

    就像二战时,英国人作死的沉迷于粗又大,结果被航母爆了菊花。

    当然,陌刀兵也还是要发展的。

    但不是现在。

    起码,要等到汉室称霸宇内,控制草原。

    到那个时候,汉与唐一样,有着广阔的新征服世界和庞大的属国、殖民地需要保护和捍卫。

    到那个时候,才是陌刀兵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

    至于现在?

    老老实实种田养马,拼命爆骑兵才是王道。

    只是很可惜,骆郢不知道这些,也不会懂这些。

    此刻少年的整个脑海中,都是刚刚过去的那队散发着肃杀之气的重骑兵。

    骆郢根本无法想象,要是汉朝将这样的骑兵,派去南方,那越人该怎么抵抗?

    恐怕,汉人就是站在原地不动,越人军士,把武器都砍卷了,也奈何不了这些用钢铁保护自身的重骑兵。

    更何况,这些是骑兵。

    来去如风,无影无踪的骑兵。

    哪怕骆郢是被圈养在长安,他也听说过,匈奴人的威名。

    少年心中,此刻想起了许观过去给他上课说过的话:“匈奴骑兵,一昼夜可行进百里甚至数百里,汉军常常陷入打不能打,撤不能撤之地,故以汉朝之强,只能防守,而不能反攻!”

    匈奴骑兵,能让汉朝只能防守不能反击。

    那汉朝骑兵,尤其是方才那种重骑兵,岂非可以轻松挺进到闽越国都东治城下?

    回忆了一下他幼年在闽越国的记忆。

    骆郢觉得,以越人的武装,要是遇上汉朝的军队,恐怕跟鸡蛋碰上石头没有差别。

    根本就是毫无还手之力!

    “难道,孤这禹皇血脉,勾践大王子孙,只能泛海远逃,遁于海外不成?”骆郢只要想想,未来要是汉军直趋闽越境内的场景,对未来就是无比绝望。

    不得不说,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沿海地区,不分越人与诸侯。

    大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心理准备。

    ‘事有不豫,即泛舟海外……’

    当初,田横就是这样干的。

    打不过了,撑不下去了,就乘舟泛海,去海外寻找一片新的天地。

    历史上,许多政权,灭亡前夕,也都做过这样的准备。

    ‘汉兵远,臣观之已罢,可袭,愿收大王余兵击之,击之不胜,乃逃入海,未晚也’BY——胶西王太子

    吕嘉、建德已夜与其属数百人亡入海,以船西去——BY太史公《南越列传》。

    ‘王以擅发兵击南越,不请,故天子兵来诛。今汉兵强,今即幸胜之,后来益多,终灭国而止,今杀大王以谢天子,天子听,罢兵,固一国完;不听,乃力战;不胜,即亡入海’BY——闽越王弟余善。

    这样看着,真是有些类似西游记里的二师兄。

    但却是各方政权,必须做的准备。

    到万不得已之时,起码还能有条退路。

    只是,古代航海技术非常落后,海图海路近乎于零。

    纵使大家都有着万一之时,就跑路的计划,但与二师兄不同,二师兄知道自己可以回高老庄。

    但各方却不知道,一旦入海,该何去何从。

    骆郢心里更是沉重无比。

    虽然闽越人善渔猎,常常出海捕鱼。

    但是,海洋的危险与未知,却深深的铭刻于所有闽越人的血脉深处。

    所以,闽越人巢居(干栏式房屋),悬棺而葬,凿齿,这些传统表明了闽越人希望远离海洋,远离水的渴望。

    但偏偏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出海,去水中获得食物。

    骆郢虽然年幼之时,就来到了长安。

    但是,因为有着许观在,对于闽越的传统和习俗还是了解和知道的。

    想着自己同胞的苦难,回忆着不久前见到的汉朝百姓的幸福安康,再有着铁骑威慑。

    种种压力,种种困惑,种种想法,纷至沓来。

    骆郢的手,越握越紧。

    终于,他大着胆子,抬起头,看向端坐于撵车上首的汉朝天子,恭恭敬敬的跪下来,叩首三拜,问道:“陛下圣天子也,恩泽遍及四海,草木鸟兽,亦蒙陛下圣恩,下国小臣郢,昧死斗胆请益于陛下,闽越臣民,当是何去何从?”

    不得不说,这骆郢很聪明。

    他觉得既然,打是肯定打不过,汉朝的疆域也比闽越大了无数倍,人口更是多了不知道多少。

    在这巨人一般的汉朝面前。

    闽越国就像个小孩子一样。

    况且,闽越先王无诸,就是汉朝的高皇帝所立。

    骆郢觉得,向着宗主国请教闽越未来该如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汉朝天子不是自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吗?

    闽越可是正儿八经的汉朝高皇帝册封的外藩,有着高皇帝御赐的王印,历代天子也都予以承认和册封。

    只要闽越足够恭顺,足够臣服,想来,汉朝天子只要还要脸,就不会强行夺闽越社稷,灭闽越宗庙。

    在长安这么久,对汉室的政治生态,骆郢还是有着一定了解的。

    知道,汉朝讲究‘师出有名’,更看重‘存亡续断’。

    只要不招惹这头老虎,这头老虎应该不会不要脸的吃人。

    当然,这样天真的想法,也就只有骆郢这样的少年人才会有。

    稍微合格的成年君王和上位者,都不会对其他统治者的节操,有半分信任。

    刘彻闻言,却是微微一笑。

    “朕乃天下之主,受命于天,代天牧狩,闽越、东海、南越,皆朕臣民,卿即问朕,朕自不会藏私!”

    刘彻等的就是骆郢的这一问。

    因为刘彻很清楚,当骆郢问出这个问题后,这位未来的闽越王,就不可避免的将被汉文明同化。

    要知道思想、意识形态这种东西,一旦定型,就由不得人抉择了。

    后世苏联倒台,就是因为整个意识形态阵线全面崩溃。

    从统治者到百姓,全部被人忽悠了。

    于是,那个曾经让整个西方世界颤抖和恐惧的北极熊,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甚至就是米帝都没想到,他们的成绩竟然如此杰出。

    但刘彻并不急着回答,因为,火候还差了一点。

    必须要彻底摧毁骆郢心中对于其闽越的自信心。

    所以,刘彻道:“只是,朕现在,还不想谈这个话题,卿与朕看完细柳营后,朕再告诉卿,闽越应该如何……”(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七节 洗脑(2)

    撵车越过一座架在一条小河上的桥梁后,就抵达了细柳仓前的营盘外。

    当初,太宗孝文皇帝劳军至此,为军门都尉所止。

    所谓‘军中唯闻将军令,不知天子诏’。

    至今,细柳营军寨之前,仍然有着‘太宗法驾驻留之所’的遗址。

    这是细柳营的军魂和立军之本。

    只是刘彻看着那遗址,却是皱了皱眉头,心里头有些不痛快。

    “解放军不跟我走,我就去找红军……”天朝太祖曾经说过的话,在刘彻心中回荡着。

    军队到底是跟谁走,这样的事情,在任何时候,都是无比敏感,不可挑衅的关键所在。

    但,刘彻很快就露出笑容,缓缓走下撵车。

    兵为将有,是中国王朝的顽疾。

    就连秦帝国,都没办法根除这个麻烦。

    不然,汉室至今不过六十年,也不会发生大小叛乱数百起,异姓、同姓诸侯王不断反叛的事情了。

    军队听党指挥,跟党走?

    在这西元前就是一个笑话!

    相对来说,细柳营和周亚夫,都还算听话,属于忠臣忠军,是铁杆的汉室嫡系。

    “这军校与参谋本部,要加紧建立了……”刘彻心里想着。

    若在以前,其实纵使建立了军校,组建了参谋本部,其实用处也不大。

    一支军队,在冷兵器时代,想要有战斗力。

    首先的第一要素就是。军队的上上下下,大小军官,全部都要是将主的自己人。

    要是绝对信的过的亲信心腹手足。能在战斗时把后背放心交给对方的生死兄弟。

    军队里要是充斥着三教九流,各种派系相互内斗、纠缠不休。

    旁的不说,这支军队只要上了战场,那必定被敌人击败!

    反正,翻开史书,刘彻就没见过那位将军能一边顶着敌人的火力,一边被自己人各种拖后腿还能取胜的。

    即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全世界都在喊着民煮自由,但在军队里,却依然是绝对的**铁腕。军法如山,不容置疑和议论。

    所以,在以前即使建立了军校,组建起了参谋本部。

    但最终依然可能是换汤不换药。

    顶多就是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力。稍微加强了一些。军官们的忠君意识稍微强化了一些。

    除此之外,然并卵。

    各支部队,依然会带着各自将主的浓厚个人色彩。

    像历史上的李广军队与程不识军队一样,两支不同的作战部队的作战风格与作战战术,简直就是两个国家的军队一般。

    但现在就不同了。

    现在刘彻看到了,未来的汉室军队,将完成中**事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

    汉室将走向以骑兵为主战力量,步兵和弓弩兵作为辅助力量的时代。

    在这样的历史大势下。旧有的军队秩序和旧有的军队山头,将会彻底掀翻。

    跟不上时代的。连打酱油的能力都会被剥夺。

    正如前世,当卫青霍去病崛起。

    曾经威名赫赫,名震天下的名将、铁军,纷纷消失。

    就像现在的李广还是新生代的后起之秀,到了卫霍闪耀的时代,李广连做一个预备队、辎重队的首领都有些勉强。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的,肯定会被淘汰。

    这就给了刘彻可乘之机。

    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历史大势,广泛的选择和提拔一大批出自寒门的杰出将才,借助他们的力量,将军队大权集于己身。

    彻底的抛开那已经占据汉室政治舞台六十年的列侯元老勋臣的钳制。

    就像历史上小猪干的那样。

    哪怕一次性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