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375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375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彻于是道:“朕会命河南郡郡守郅都协助卿,必要时,卿可以请示郅都,然后调动河南郡郡兵和荥阳大营的驻军,协助卿办案……”

    王温舒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郅都这个名字给吸引了过去。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偶像。

    而郅都就是王温舒的偶像。

    想到能与偶像共事,近距离的接触,耳提面授,王温舒就激动的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只能深深一拜,感激的道:“陛下厚爱,臣铭感五内,誓死报效!”

    刘彻却是一愣:“朕好像没做什么吧?难道朕已经修炼出王八之气了?”(未完待续……)

    PS:宣曲县到底在哪里?查了很久没查到,只查到了长水校尉的驻地在上林苑昆明池以西。

    然后从史记上看,宣曲县大概应该在荥阳与敖仓之间。

    理由是,首先,粮食这东西,在战乱时期,长途运输,等于送菜,任家要卖粮给战争双方,必然在附近。

    其次,作为秦督道的仓官,任家先祖肯定是在敖仓任职的。

    那么多粮食运回老家,太远了的话,别说其他人,一路上的流民,早就开抢了。

第五百一十三节 鼓噪

    王温舒非常兴奋,兴奋的都快要打摆子了。

    出了温室殿,他脑中还在不断的回想着方才短暂的面圣经过,尤其是天子充满希冀和期待的眼神,让他只感觉,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干劲。

    “好好干……”顶头上司王道将之送到了司马门门口,嘱咐着道:“陛下已经说了,咱家这两年应该从绣衣卫抽身,一心服侍陛下,这绣衣卫未来,将要设立一个指挥使,总督绣衣卫大小事务,咱家很看好你!”

    王温舒闻言,浑身一战,连忙道:“王公栽培,卑职铭感五内……”

    绣衣卫指挥使啊!

    不管这个职位秩比多少,只是其总督绣衣卫大小事务的权柄,就已经不下于两千石了!

    王温舒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虽然理智告诉他,他是不可能成为那绣衣卫指挥使的。

    当今天子当年潜邸的心腹中,也就只有一位义纵,如今位列九卿,这还是因为外戚的加分。

    汉家外戚,天生就是九卿候补!

    但哪怕只是进入绣衣卫指挥使的候补名单里,对他王温舒的未来,也是难以想象的好处!

    王道呵呵一笑,轻声嘱咐道:“这两日,你勤快些来宫里,咱家已经给石渠阁那边发话了,你可以随意进入石渠阁,翻阅有关河南郡和任家的档案,尚书台那边会派一个尚书郎协助你,你要记得,万万不可辜负陛下的信重!”

    “王公教诲,卑职知道了……”王温舒连忙低头道。

    “你去忙吧……”王道摆摆手道:“咱家还得去一趟内史衙门。去将张汤接来……”

    “新丰令张汤……”王温舒闻言却是眼皮子一跳,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张汤的大名。对王温舒来说可谓如雷贯耳。

    早在张汤崛起以前,王温舒对其就已经不陌生了。

    说起来。张汤的父亲与王温舒的父辈,还算是熟识。

    从小到大,王温舒几乎就是活在张汤的阴影下。

    父亲每次教训他,总会感慨:鸿固原的张家有子曰汤,年七岁,便熟知刑律,年十一,乃能具刑堂,布文书、查律令。乃审老鼠,尔这逆子,怎就没有人家半分能耐?

    每每此时,王温舒都只能沉默不语,暗地里却把拳头握的死死的。

    关中男儿,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祖先的倔强与刚烈,早已深埋每一个关中丈夫的血脉之中。

    无论旁人怎么想,王温舒是不愿承认自己不如那个鸿固原的张汤的!

    永不!

    王温舒整理一下衣物。他抬起头,看着蓝天白云。

    他感觉自己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在竞争中击败张汤,然后去老爹坟前,夸耀这功勋。

    老头子。你儿子,不比鸿固原那个张氏的儿子差!

    而这次前往荥阳,在王温舒看来。就是一场与张汤的竞争。

    “我要不要去通知一下张汤?”王温舒想了想,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

    尽管不愿意承认。但王温舒还是不得不认可,如今他与那个从小就笼罩在他头上的阴影之间的差距。比大河还宽,比高山还高。

    人家现在已经是全天下都炙手可热的政坛新星,冉冉升起的未来九卿甚至三公备选。

    贸然前往下战书,只会让人笑话。

    最起码……

    “也要漂漂亮亮的办完这次差事,等地位平等了,再去挑战!”王温舒心中想着。

    回家以后,王温舒立即召集自己的属下,说明了他将要去荥阳办大事。

    王温舒虽然年轻,但是,在社会底层沉沉浮浮,早就让他炼出了一套独有的御下之术。

    他的属下,与其他绣衣卫直指使者们招揽的属下都不同。

    王温舒敢用他们,是因为这些家伙的把柄全在王温舒手中。

    譬如某人身上曾有命案,又譬如某人曾经干过盗嫂这样的丑事。

    只要披露出来,全部都是死。

    这些人想要活命,就得给他王温舒卖命。

    当然,王温舒更明白,这个世界,并非是抓住了别人的把柄,别人就一定会听你的。

    对很多人来说,你抓住了他的把柄,他可能会表面顺从,但暗地里却在算计,寻找机会,杀人灭口。

    干过游侠,盗过墓,杀过人的王温舒,自然不会迷信拿着把柄,就能高枕无忧这样可笑的手段。

    关键,还是要有钱,足够让这些人豁出性命,卖命的钱!

    所以,简单的说了一下事情和办成此事后飞黄腾达的前程后,王温舒看着满屋子的属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诸君,任家在宣曲经营六七十年,地窖、仓储中堆满了铜钱,宅院、木箱里放满了黄金,可谓是金山钱海,我等此去,稍稍捞一点,就足够我等富贵一世!”

    唯恐这样的说服力不足够,王温舒干脆振臂道:“前日,河南郡郡守押送雒阳师家前来关中,据说,师家用来运钱的马车,多达数十辆,有些车辆的车辕,甚至走到半路,就被压断,几百万的钱,洒出来,洒在地上,洒了一路,许多百姓跟在师家车队后面,一路跟一路捡,一直捡了几十里,许多人甚至干脆就脱下衣服,用来包钱!”

    “师家如此,任家岂会穷?”

    大家的呼吸立刻全都急促起来。

    许多人的脑子里,甚至就剩下了那师家庞大的运钱车队,一路上不断洒钱,但怎么洒都洒不完的画面。

    师家虽富,但终究只是个行商。

    而且对于多数人来说,师家是个什么,并不清楚。

    相比名满天下的任氏,师家不过是个土财主罢了!

    “娘的!当年任氏在荥阳卖粮,一石粟米一万钱,俺太祖父大人,根本买不起,竟被活活饿死,这个仇,俺一直想报!”一个黑壮的汉子扑通一下,就跪在王温舒面前,拜道:“就是一分钱没有,俺也愿随明公,踏平任家!”

    众人的呼吸,更加急促起来。

    粟米一石一万钱!

    任家卖的粮食,据说全部是从秦国的府库运出去的,起码数百万石!

    这任氏的地窖里,该藏了多少铜钱啊?

    这要破了任家,哪怕只是手指缝里漏出一点点,自家这辈子恐怕都可以衣食不愁了。

    王温舒看着时机成熟,立刻就高呼道:“踏平任家,吃金戴银!”

    虽然匪气十足,但对提振士气,有着超乎想象的作用。

    众人立刻就全部归心,紧紧的团结在了王温舒手下。(未完待续……)

    PS:抱歉昨天章节名打错了,应该是512节,我擦咧~

    另外,今天回南宁~~~嗯,只能更这么点了~

第五百一十四节 张汤的野望

    尽管来过很多次温室殿了,但张汤依然跟第一次来到这座帝国心脏一般,亦步亦趋的跟着王道,来到殿中。

    “陛下……”张汤微微恭身行礼。

    作为天子潜邸之臣,心腹亲信,张汤早已获准非朝会不必大礼参拜。

    “张卿来啦……”刘彻从案牍中抬起头,微微一笑,就吩咐:“给张县令赐座!”

    等到张汤坐下来,刘彻才道:“这次召卿来,是通知一下爱卿,新丰县那边,爱卿准备一下,交接工作,朕对卿,另有任用!”

    即使没有什么事情要交给张汤去办,张汤这官,也是非升不可了。

    汲黯当了尚书令,颜异成了丞相长史丞,张汤的官职再不升一升,这让天下人看了,岂非是说明,干事的不如耍嘴皮子的?

    这天下英雄,恐怕就都要削尖了脑袋,去钻研那些清贵的位置了。

    精英都去打嘴炮了,事情交给中下等的人办,这不是扯淡吗?

    所以,这张汤必须升职!

    “朕打算让爱卿去南阳郡,担任南阳郡郡守,宁成是南阳人,熟悉当地的情况,卿把他也带上,将南阳郡清理一下,御史大夫、少府和廷尉,都会协助卿!”刘彻对张汤道。

    对于张汤,刘彻已经不需要再交代什么了。

    张汤的聪明与机警,即使是在整个朝廷里,也是难得的。

    他在新丰县这一年所作所为,刘彻也看在眼中,知道。他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但,这还不够!

    刘彻对张汤的期望值很高!

    就是汲黯与颜异。在刘彻看来,未来也不如张汤。

    任命为南阳郡郡守。虽然有些冒险。

    但真金不怕火炼,像张汤这样的人物,给予的压力越大,他爆发出的能力也越大。

    刘彻可是记得清楚,历史上,张汤临死前,把自己的仇敌全部拉去垫背,顺便还给自己儿子铺好了青云路。

    这样的手段与果决,翻遍中国历史。也找不出几个。

    “诺!”张汤闻言,微微一惊。

    “南阳郡究竟发生了什么?”张汤心下寻思着:“陛下竟然不得不派我去,还要带上宁成,御史大夫、少府、廷尉衙门都要做我的后援……”

    历来,汉室天子派遣心腹,前往关东,只能说明一个事情,天子对当地官场和地方豪强,已经忍无可忍。

    派其他人去都不放心。只有亲信前往,才能保证控制局面。

    类似这样的事情,汉室历史上也不过发生聊聊几起。

    其中多数都是发生在吕后时期,为了对付齐鲁当地桀骜不驯的地方势力而为。

    太宗上台后。就放松了对关东的监管,直到如今。

    张汤在心里微微沉思片刻后,却也理解了刘彻的苦衷。

    南阳那地方。张汤虽然没去过,但是。宁成却与他谈过许多南阳的故事。

    南阳郡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自古就是中国膏腴之地。

    在战国时期,南阳的商业就已经很发达了。

    秦统一天下后‘迁六国不轨之民’于南阳,更是加剧了当地的商业氛围。

    什么叫不轨之民?

    在法家主导的秦代,商人就是不轨之民!

    直至如今,南阳几乎就是商人的天下。

    全郡三十五个县,县县都有大量的手工作坊与冶铁、锻造作坊。

    南阳所产的铁器与布帛、钱币,行销天下。

    而发达的工商业,带来了财富,更带来了死亡与灾难。

    以宁成所说的情况来看,在南阳,恐怕商贾豪强们利用金钱,早已腐蚀了从上到小的整个官僚系统。

    此去南阳,张汤觉得,恐怕得做好最坏的打算。

    于是,他恭身拜道:“陛下,臣请陛下赐臣便宜行事之权,再命羽林卫,调遣一个队率的兵力,随臣前往!”

    假如宁成所言不假,整个南阳郡三十五个县的官僚系统都已经被地方豪强、商贾腐蚀。

    那么,张汤觉得,他想要完成使命,就必须要掌握一支绝对信得过的精锐武装力量。

    这样,哪怕发生最坏的情况,他张汤也能强行扭转过来。

    刘彻闻言,满意的点点头。

    这才是干实事该有的模样!

    在汉室当郡守,不会杀人,不敢杀人,是没办法治理好地方,让那帮满脑子都是金钱的商人和官吏老实的。

    况且,郡守上任,本来就会带一支中央军队前往赴任。

    既是向郡中上下宣告新郡守的背景,也是防止某些家伙狗急跳墙的保障。

    “朕给卿两个队!”刘彻站起来说。

    一个队率,不过一百多人,远远不够!

    而且南阳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刘彻自己心知肚明。

    看看南阳郡下面的那些县,就知道,张汤这次去了,要是压不住场子,那就要出大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