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328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328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在现在,他们还是一体。

    因此,此刻,白思文作为绣衣卫这个新衙门的一员,自然要喊王道的职位。

    白思文低头微微沉思,就道:“根据下面的人报告,十殿下聪明乖巧,颇为早熟……一应功课,都做的不错,深的各位博士的喜爱!”

    王道将这些话转述给刘彻。

    刘彻听了,冷笑了两声:“颇为早熟?嘿嘿!”

    小猪当然早熟啦!

    四岁不到,就敢当着大人的面,撒下‘金屋藏娇’的谎言,谁敢说他不早熟?

    他的母亲王娡,那更是少数在汉室历史上能留下自己大名的女性!

    上一个如此如雷贯耳的人还是吕后吕雉!

    刘彻可从来都不敢小瞧这一家子!

    “等朝鲜全境拿下,朕或许可以效仿一下周成王一叶封桐……”刘彻在心中冷笑着。

    王娡这一家子,就这么放在长安,肯定不是个事情!

    外面的人也会说闲话。

    但真安置出去,在什么地方给他分封一国,那也不妥。

    索性干脆丢去朝鲜跟梁王的儿子为伴!

    朝鲜半岛地方那么大,足够割成好几个诸侯国的领地了!

    而且,有了小猪这个榜样,以后再分封其他宗室,也就容易多了。

    西南夷、三越还有未来的匈奴、西域等殖民地,都可以分封一些刘氏子孙。

    朕连弟弟都封去了夷狄,你们还唧唧歪歪个什么?

    至于神州之类,以推恩令为主,逐步消除分封诸侯国,将全境化为郡县。

    正这样盘算着,忽然,有宦官来禀报:“陛下,大喜啊!”

    说着这宦官就跪下来,叩首道:“刚刚得到辽东郡八百里加急奏报:赖陛下洪恩,社稷之福,楼船将军与护濊都尉已定朝鲜全境!”说着他就欢天喜地的捧着一个奏折呈递上来。

    刘彻闻言也是一愣。

    这也太快了吧?

    卫氏朝鲜应该还没有面到这样的程度吧?

    这样快速的灭亡,全人类历史上,大抵也就只有意呆利可以媲美了!

    但周围侍从和宦官却不管这么多,纷纷跪下来,恭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大汉万胜!”

    刘彻却狐疑着接过奏疏,拆开来一看之后,才笑了起来:“原来如此,居然是内讧了啊……”

    奏疏是义纵送回来的,自然将事情原原本本的写在了上面。

    只是……

    刘彻看着奏折上那位‘深明大义’‘大义灭亲’率军兵谏,终于劝服了已经‘久病失志’的卫准,使其‘幡然醒悟’面朝长安三叩九拜,口称:如此臣准等死有余罪。然后就伏剑自刎的朝鲜王子卫右渠的名字,嘴角呵呵的笑了起来。

    “这卫右渠当朕是三岁小孩吗?”刘彻冷笑着。

    这样的故事剧本,别说是刘彻了,三岁孩子都不信啊!

    你以为这是三国演义?隋唐英雄?

    更何况,这位卫右渠,假如刘彻没记错的话,此君当是历史上被小猪所灭的末代卫满朝鲜君主。

    这人在历史上向来就是以反汉出名,以夷狄自居的作死小能手,不然小猪吃饱了撑着去打他?

    但,这些话却不能说出来,甚至,这位卫右渠还得好好安抚,给予厚待!

    不然,以后谁还降汉?谁还肯当带路党?

    正如后世米帝养的那帮二货云云一样,你当米帝不知道这帮货就是在骗吃骗喝骗经费呀?

    还不是为了给天朝国内的带路党做榜样立起来的牌坊?

    只是……

    刘彻也不想这么便宜他。

    “吃朕一击‘山姆大叔之坑’”刘彻在心中冷笑一声,然后就下令:“来人,制诏:朝鲜王子右渠,深明大义,朕心甚喜,其令其继朝鲜王位,给赐王玺!”

    朝鲜刘彻肯定是灭亡的。

    末代的国王,那个有什么好下场?

    刘彻可不想学夫差,给毒蛇成长的空间。

    当然,这诏令下去,天下人都会明白,刘彻的意思了。

    所以,刘彻也不得不给自己洗白,他悠然道:“杀父之人,丧尽天良,几与禽兽无误,朕能赦其死罪,天不会赦!”

    汉室以孝治天下!

    孝悌就是政治正确!

    别说杀父了,就是骂了老爹一句,一旦被捅到官府,骂人者肯定是一个死字!(未完待续……)

    PS:今天去南宁的自治区区医院做了个检查,尼玛原来是急性咽喉炎,难怪疼的哥泪流满面~

第四百五十六节 三越

    朝鲜的灭亡,来的太快了。

    从卫右渠杀父投降,到汉天子册封卫右渠为朝鲜王,再到诏令朝鲜王朝觐长安,然后半路上派出使者一杯毒酒赐死,前后加起来,半个月都没有。

    在元德二年的新年之前,卫氏朝鲜,彻底成为了历史代名词。

    虽然这个事情上面,刘彻的吃相非常难看。

    但是,出乎意料,不论是汉室国内朝野的舆论还是民间的议论,都站在刘彻这边。

    对这个时代的汉人来说,孝悌就是一切的根本。

    卫右渠逼杀自己的亲生父亲,等于是一脚踩在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上。

    用坊间舆论的话说是:杀父叛主之人,人人得而诛之!

    甚至有人举了高帝诛丁公的例子来给刘彻洗白。

    所谓丁公,就是汉室猛将季布的舅舅。

    当年,丁公给项羽卖命,在彭城之役时受命率军埋伏在彭城以西,刘邦败退的必经之路堵截刘邦的退路。

    果不其然,彭城一战,刘邦惨败,几乎把内裤都输掉了,仓皇逃亡,于是就被丁公抓了个正着,危难之际,刘邦对丁公说:两贤岂相厄哉?

    言下之意,就是让丁公养寇自重。

    丁公怀有二心,果然就放了刘邦一马。

    后世三国演义上的华容道情节,大体创意应该是来源于这个故事。

    只是与三国中的关二爷深受曹操器重不同,丁公的下场可谓惨不忍睹。

    刘邦得了天下后,丁公作死得跑去邀功。结果被刘邦一刀砍了,还留下了一句: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真是杯具中的杯具!

    丁公背主,虽然有功高皇帝。依然被杀。

    卫右渠犯的罪过,可比丁公更严重!

    只是,这个事情发酵后的副作用就是——季心躺着也中枪了。

    这个昔日在关中跺跺脚都能让关中震动的游侠巨头,吓得躲进了雒阳的宅子里,闭门谢客,再不敢提回长安的事情。

    谁叫季心就是丁公的亲外甥,而且季心他哥季布现在又已经挂掉了?

    季心的事情,在刘彻这里不过是个花边新闻。

    他得知季心被吓得躲在雒阳不敢见客的原因,还是。主父偃代表江都王刘阏来长安上计,同时问安,顺便听说的事情。

    跟主父偃一起来到的长安的,还有南方三越:南越、东瓯、闽越三国的使团。

    汉室在东边拿了朝鲜开刀,南边的三只鸡,几乎被吓了个半死。

    南越还好,国王赵佗是从秦末活到如今的巨头,见惯了大风大浪,连吕后他都敢咋呼一下。太宗孝文皇帝都敢唬弄,朝鲜的灭亡,对其没什么压力。

    但东瓯与闽越就不一样了。

    后世的人粗看史书,大体都以为。东瓯与闽越两国属于独立于中国中央政权之外的割据势力,长安的天子,管不了他们。

    实则不然!

    东瓯、闽越、长沙三国源出一脉。

    准确的说。东瓯与闽越的初代国君,是长沙王吴苪的马仔。

    因为在楚汉争霸时。帮着刘邦摇旗呐喊,对付项羽有功。这才得已裂土。

    而且,东瓯与闽越两国的出现,本质上是刘邦为了削弱吴苪的力量玩出来的帝王心术。

    要知道吴苪可是跟赵佗一样的秦代官僚,都是趁着秦末战乱割据,拥兵自立的典型。

    要是不这么干,那吴苪就极有可能学赵佗,拥兵自立,割据一方。

    当然,这些都是老黄历了。

    现在,长沙吴苪一系已经绝嗣,如今的长沙王姓刘,跟东瓯、闽越也就没了香火情。

    但,一个很浅显的例子,就是吴王刘濞制霸南方的时候。

    南越也好,东瓯、闽越也罢,都是刘濞的狗。

    刘濞造反,三国也都各自出了兵马协助,当然,事后这三国的说法是被‘胁迫’。

    但天知道是真是假?

    反正,刘彻是不相信,刘濞能在一边造反的同时,还能把刀子架在三越的脖子上,逼着他们出兵。

    尤其是赵佗那个老狐狸,倘若他不愿意,谁又能逼迫?

    但,这从一个侧面,也能证明:在实际上,汉室政权(不管是长安还是广陵)都一直保持着对三越的一定限度的统治力和影响力。

    三越国君的更替,以及世子的册立,都是长安认可后,才能名正言顺即位的。

    就是最桀骜不驯的南越国,也有着送世子入长安为质的传统。

    譬如,去年刘彻送走的那位南越王世孙赵胡。

    到现在,赵胡的情人以及私生子,都还在汉室享受着国宾的礼遇。

    所以,刘彻一直认为,三越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而不是军事问题。

    三越的国民,绝大部分都是用中国文字,行中国礼仪,遵循中国制度的中国人。

    与朝鲜标新立异,一门心思的去中国化,完全不同。

    尤其是东瓯,刘彻有信心,只用政治手段,就可以让其乖乖的自己内附。

    原因在于,东瓯国就在江都国和会籍郡郡兵的火力范围之内,而且,在本质上,东瓯实际上就是过去的吴国的卫星国。

    其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安全全部指望汉室保护(过去是刘濞)。

    一旦汉室撒手不管它,东瓯分分钟就要被人灭亡。

    闽越的情况虽然比之东瓯复杂了些,但也复杂不到哪里去。

    有大义名分在手,再派儒生不断过去洗脑,最多花个十来年,闽越全境都会归附。

    而南越……

    只等赵佗那只老狐狸咽气,那南越国的王族,从上到下,全部是红果果的亲汉派。

    现在的王世子赵胡,将来的赵婴齐、赵兴几代人,统统都是在长安长大,在长安接受教育,在长安生儿育女,等老爹不行才回去即位的。

    有着这么大的优势,只要不是脑残,都能通过和平演变以及颜色革命,兵不血刃即可解决这个问题。

    既然不打算对三越动武,刘彻对三国使者的态度,简直就是礼遇非常。

    刘彻不止准许三国使者可以在长安城自由活动‘一如中国臣民’,还下令许可三国使者去与各自国君的亲人们见面——不管是南越还是闽越、东瓯,各国的国王都有着‘人质’在长安。

    而且,是与之血缘关系非常亲近的亲戚。

    其中,甚至还有国王的情人、私生子一类。

    以前,汉室是不允许这些人与使团私下会面。

    刘彻打破这个规矩,自然让三国使者首先就感动的稀里哗啦,直呼:“圣天子!”

    几天以后,就在刘彻以为,还要耐着性子慢慢来的时候。

    东瓯国的使者忽然拿出了自家大王的奏疏,通过王道秘密呈递给刘彻。

    刘彻看完之后,只有四个字能形容他的感受:天助我也!(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七节 契机

    拿着东瓯国国王的奏疏,刘彻反复看了好几次,越看心里面越激动。

    东瓯王当然不是来请求内附的。

    他的奏疏,跟过去闽越、东瓯、南越三国的奏疏差不多——相互打小报告,检举揭发对方的黑材料。

    但这次东瓯王打的小报告却是非同小可,而且有图有真相!

    他在奏疏中说:吴逆刘濞第三子子驹亡在闽越,闽越以国宾之礼相待,还许其自立、拥兵。

    子驹深恨东瓯出卖刘濞,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因此,日夜劝闽越王击东瓯。

    东瓯王于是就‘诚惶诚恐’‘夜不能寐’,请求天子做主。

    刘彻将这奏疏放下,脸上平静的对那位东瓯王的使者道:“东海王报告的事情,朕已经知道了,卿回国以后转告东海王:朕会派使者前往东瓯与闽越调查,请东海王放宽心,有朕在,东海国必不会遭人攻击!”

    这刘濞的那几个儿子,流亡在南越、闽越甚至西南夷之中,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汉室朝野也早有猜测这些人的去向,先帝在时,甚至曾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南越和闽越秘密调查。

    但可惜,使者还在路上,先帝就驾崩了,这事情自然不了了之。

    等刘彻登基即位以后,又是忙着掌握兵权,收拢朝野民心,自然也没时间和那个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