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310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310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鲜虽处江湖之远。更非中国传统的范围之内。

    但,再怎么说,那也是一个幅员上千里,大小数十城的大国。

    而且。卫满朝鲜对朝鲜开发的还算可以,起码,人口还是比较多的。再从内陆迁徙移民,应该是可以达到两百万到三百万左右的人口。

    这样一个藩国。放在汉室来说,已经不小了。

    当世能与朝鲜比肩的。也就他的梁国,刘将闾的齐国以及刘泽的燕国了。

    既然皇帝都当着群臣尤其是丞相的面再次确认了一定会封他的儿子刘明为朝鲜王,刘武也感到很满足了。

    顿时就将来之前,他的谋士羊胜说的那些话给抛在脑袋后面。

    本来,羊胜都已经说服了刘武,一定要争取到征讨朝鲜的主帅位置。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韩安国、张羽的五万军队不会脱离控制,更可借机渗透到汉军中,将来,进可以窥视大宝,退可以保权柄不堕。

    老实说,对这些,刘武是不怎么放在心上的,他心里更是一点危机感都没有!

    对刘武来说,只要东宫太皇太后还在,他就不怕任何阴谋手段。

    有老母亲在,哪怕天子,也动不了他分毫。

    这就好比一个亿万富翁是绝对不会去考虑明天早餐有没有的问题的。

    他们只会考虑,明天早上是吃牛奶还是干脆去空运一条金枪鱼回来做寿司。

    更重要的是,刘彻一直以来给刘武的感觉,都是对他这个皇叔无比尊重和信赖,又是准许赞拜不名,又是给予剑履及殿的特权,还特批给予天子仪仗,准许出入称警,行文用制,禁中骑马。

    如此一来,刘武实质已经能跟天子一样,威风八面,还不用去头疼那些琐碎的杂事政务。

    对于一个文青来说,面子得到满足了就好。

    刘武现在就感觉,自己的面子已经得到了满足。

    既然如此,那么,谋士的意见和建议什么的,那就可以丢到垃圾桶里去了。

    反正,他养着那些谋士,也只是为了妆点门面的。

    他真正喜欢的,永远都是那些能做出优美诗赋,用华丽的辞藻,来描绘风景的文人。

    于是,刘武恭身回礼道:“陛下信重,臣铭感五内!”

    刘彻呵呵一笑,道:“皇叔,朕年少,于军国大事,所知不多,皇叔长者,国之栋梁,向来为朕所信重,朝鲜征伐之事,还请皇叔给朕做些参谋,给些意见……”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刘彻却一点要请刘武出谋划策的意思都没有,反而是赶在刘武说话之前,就继续道:“在皇叔来之前,众臣一致以为,自齐地出楼船,泛海登陆朝鲜,是最佳方案,朕已经看过地图和情报了,觉得此议确实不错,不知皇叔以为然否?”

    刘武能知道个什么?

    去年吴楚之乱,刘武除了在睢阳坚决抵抗这一点确实值得褒奖外,几乎没有拿出过任何值得赞赏的提议。

    睢阳保卫战中,这货更是一天七次派出使者向长安告状。

    到今天,刘武还对周亚夫一肚子的意见。

    但,作为文青,刘武拥有文青们与生俱来的天赋,那就是不懂装懂。

    他咦咦哼哼几声,符合着刘彻道:“陛下明断,臣岂有什么意见?况且以臣看来,泛海而击,确可出其不意,兵法云:以奇胜,以正合……”

    刘彻连忙装出一副洗耳恭听,专心致志的模样。

    但心里面却是不以为然。

    出其不意?

    嘿嘿,跨海攻击、登陆,可不是什么出其不意!

    这可是一项涉及科学的军事行动。

    别说是现在,就是两千年后的天朝,望着台湾海峡,渡海登陆,依然是一个大难题。

    这其中牵扯到的种种调度和配置以及舰船的出发时间,编队,航向等等问题,都需要一个庞大的团队来安排、计算,分配任务。

    是以,其实,渡海攻击的成本和风险,其实是远远大于,走燕国,经辽东郡向朝鲜用兵的。

    当然,刘彻也可以不考虑这些问题,跟小猪一样,简单粗暴,不顾伤亡的下令大军渡海。

    但那样的话,一旦遇上风暴或者海难,那损失,就足以令人欲哭无泪。

    刘彻永远记得一个真理:打仗,有利可图,才会使人趋之若鹜,倘若亏本,就算上层强力推动,下层也会全力反对。

    像后世的米帝,一场沙漠风暴,干翻了萨达姆,顺便送了毛熊下地狱,顿时吃的满嘴流油,膘肥体壮,连说话都嗓门大了起来。

    可到了新世纪,一场阿富汗战争,一场伊拉克战争,亏得内裤都赔了进去,这时候,米帝国内不仅仅群起反对,无数人反战,就连原先的主战派,都拼命撇清自己了。

    而在西元前的世界,战争倘若不能带来收益,那下场可就比米帝惨多了。

    轻一点,可能会导致主和派势力迅速坐大,从此汉室再不敢轻言战争,严重一点的话,更会导致巨大的政治事故,因战争而发生兵变乃至政变,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刘彻不仅仅要用最合理科学的方案来布置作战任务,还要尽可能的让参战官兵,人人利益均沾。

    就像秦朝那样,只要对外战争获得胜利,参战官兵不说人人发财,只要出现一批暴富之人,那么,下次再对外作战,那肯定是人人争相恐后,士卒将校舍生忘死。

    历史的帝国,都是如此建立的。

    如前代的秦朝,西方的亚历山大,罗马,乃至后来的西班牙帝国、日不落帝国、美利坚帝国。(未完待续……)

    PS:明天开始努力更新~

第四百三十四节 忽悠与变化

    刘彻牵着刘武的手,走到悬挂着齐鲁地区地图以及辽东、朝鲜等地区的地图的墙壁前,感慨着道:“皇叔请看:朕欲兵分两路,一路由左将军统帅齐、淄川、胶东、胶西楼船舰队,自齐地泛海,直取王险城,另一路,朕打算以驸马都尉义纵为将,统帅羽林卫以及燕、辽东诸郡郡兵,渡过呗水,直插朝鲜腹心,皇叔久历战阵,当可给朕提些意见……”

    刘武对军国大事,多少还是懂一些的。

    而且,那个文人不喜欢纸上谈兵呢?

    反正嘴炮可以随便开,万一要是出了纰漏,那就肯定是前方的将军没能贯彻自己的意图,决断失误所致。

    当下,刘武微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就开启了自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之旅。

    他指着地图上的齐国以及胶西、胶东、淄川等国,大大咧咧的道:“回禀陛下,臣确有些愚见,臣愚以为,齐人怯懦,而鲁人惜身,非足以委以大事者!”

    得,开地图炮了!

    刘彻眉毛一扬,不过……

    话又说回来,这地图炮开的,还真有些符合普世价值。

    在中原地区,尤其是北方的中国人看来,齐鲁地区的人,真真是无药可救的胆小鬼和吝啬到了极点的守财奴的综合体。

    这个认知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群人的看法,而是多数人所共认的一个常识。

    就连后来太史公司马迁都说:齐人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

    至于鲁人:地小人众。敛啬……

    而齐鲁地区之所以会这样被人画成靶子,连躺在地上都能中枪。

    在刘彻看来。其实是一小部分齐鲁地区的贵族士大夫阶级留给人的印象太过糟糕了!

    想当年,秦王扫**。就连最弱的燕国都有荆轲刺秦王的反抗和呐喊。

    其他诸国也都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唯有齐国,不战而降……

    颇有些数十万人齐卸甲,竟无一人是男儿的味道。

    楚汉争霸中,齐人更是再次打了一次酱油。

    特别是楚汉争霸后期,项羽乌江自刎后,鲁地的贵族儒生集团们表演的太过分了。

    在天下人,尤其是北方的贵族士大夫阶级们看来,你们鲁人不是说要给项王殉葬吗?宁死不降吗?

    尼玛大爷带了几十万大军来了,你们就降了?

    这算个什么事情?

    裤子都脱了。你丫给大爷我看这个?

    这一来二去,自然而然,齐鲁地区就成了北方人印象中的嘴炮大军根据地。

    这话呢,其实也没错……

    齐鲁地区的贵族士大夫阶级以及文人集团,基本上都是靠着嘴炮混日子的。

    但是……

    齐鲁的农民,战斗力可不小!

    特别是胶西、胶东的渔民们,可是这个时代中国最敢冒险的群体。

    自打算发展航海事业后,刘彻就命人收集天下各郡的渔业资料,结果发现。齐地的胶东和胶西渔民最多,而且捕捞的大都是海鱼……

    敢冒着随时可能丧命的风险出海捕捞的人,岂会是什么贪生怕死之辈?

    况且,历史也证明了。齐鲁地区不是缺乏能征善战的战士,而是缺乏能带领军队勇敢作战的将军、官员!

    当孙膑之时,谁敢说齐人怯懦?

    当田单之时。谁又敢说齐人除了嘴炮就不会别的了?

    只能说,齐鲁地区的百姓是被自己上层那群贪生怕死。贪图享受的贵族官僚士大夫给坑了的可怜人。

    只是,这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说出口,那齐鲁的儒生肯定要撒泼打滚耍无赖。

    刘彻微微笑着,看着刘武没有说话,等着刘武自己跳坑。

    刘武却是兴致越说越高,对齐鲁地区的暴发户和那帮眼睛长在额头上的儒生,整个汉室朝野,其实看得起,也没几个。

    于是,刘武对齐鲁的民风习俗大加鞭挞了一番后总结道:“臣以为,征伐朝鲜,请陛下用我中国子弟就足以了,至于齐鲁之众,就不必上阵了……”

    刘彻一听,笑容更盛。

    中国这个词汇,在古代分广义与狭义两种情况。

    刘武此时所说的,毫无疑问,是狭义的中国。

    指的就是传统的中原地区,尤其是以雒阳为核心纽带的河东、河西、河南,但刘彻知道,刘武指的,实际上是梁国。

    不得不说,文青的思路,总是很容易就被猜出来的,特别是刘武,这位大汉皇叔有着根深蒂固的小资情结,顺风时容易得意忘形,一旦逆风,立刻六神无主,病急乱投医。

    不管是去年的吴楚之乱,还是前世后来的雇佣杀手刺杀朝廷大臣,都将刘武的这个特性暴露无遗。

    而现在,刘武正是他最得意的时候。

    唯一一个能在法理上压制他的皇帝兄长死了,新登基的天子,不过是个乳臭味干的少年,东宫太皇太后又是他最大的靠山。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武心里面已经悄悄的拿自己与周公作对比了。

    自比周公的刘武,当然渴望更多的人的认同以及更多的褒扬与赞美。

    刘武现在感觉,文人们写诗作赋来捧他的马屁,已经不能满足他了。

    他得做出几件足以名垂青史,让后人仰视的成绩出来。

    而这次朝鲜攻略,对刘武来说,简直就是天赐良机!

    刘武此刻,只感觉自己的心脏,砰砰砰的跳个不停。

    “此次征讨朝鲜,以汉家兵锋,朝鲜必是无可阻挡!”刘武在心里想着。

    此事,几乎不需要思考,就肯定能得出汉军必胜的答案。

    朝鲜国小民寡。而且腹背受敌,他背后的真番、马韩等国。早就跑来长安朝贡和表忠心了,汉家大军一出。卫满朝鲜注定要灭亡。

    唯一的疑问只在于,朝鲜人能抵挡多久?

    刘武在心里稍稍算了一下,就觉得,朝鲜人能抵挡汉军一个月,已经是邀天之幸了!

    以汉军刚刚经历过吴楚叛军的精锐之师,碾压一个夷狄小国,还是那种连南方三越都不如的小国,在刘武看来,肯定是手到擒来。

    这么想着。刘武就迫不及待的道:“朝鲜无道不臣,天人共怒,陛下兴王师讨不臣,天经地义,臣虽不才,也愿效犬马之劳!”

    刘彻等的就是刘武的这句话。

    他呵呵一笑,道:“皇叔有心了,朝鲜孛逆,朕自当诛之。只是,朕之所虑,在于朝鲜民众!”

    刘彻换上一副悲天悯人的表情,道:“朝鲜君臣孛逆。小民何辜?大战之后,必有无数人流离失所,朕每忧于此。心有不安……”

    “陛下圣仁,倘若朝鲜君臣知陛下之心。必羞愧而死!”刘武立刻送上一个马屁。

    刘彻踱了一步,他自然清楚。刘武想干嘛。

    他想在这次对朝鲜作战中出风头!

    就算竞争不到主帅的位置,恐怕,他也想在其中留个名。

    但,刘彻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军队,只能也必须由他自己掌握。

    其他任何人,就是儿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