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293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293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在另一方面,刘彻借着这个诏令的机会,宣布废止西周以来国家档案与文档用竹简记录和保存的历史,从今以后所有诏书和法令,都以白纸为载体,进行保存。

    另外,刘彻还下诏鼓励官府使用白纸进行办公,除了某些确实需要以竹简进行保存和记录的事务外,其他一切公文往来,最好都用白纸。

    当然,刘彻也清楚,想要将整个社会从竹简记录进化到全白纸办公,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术的积累——现在的白纸,还是有许多瑕疵的,譬如成本、纸张质量等方面。

    但全纸质化,是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就如同后世,电子化办公取代纸质办公一样,是大势所趋。

    将这些事情处理完,时间就到了元德元年夏七月初六。

    这一天,天刚蒙蒙亮,东方刚刚露出肚白。

    长安城就醒了过来。

    无数来自天下各地的士子们,纷纷起床,最后一次翻阅自己所温读的书简,将考试所用的各种物品准备好。

    条件好的士子们,自然有着仆役下人和书童帮忙。

    至于大多数自力更生的寒门士子,则是默默的收起自己的书简,将干粮放进包裹中。

    朱买臣,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朱买臣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靠着给人做工,搬运杂物甚至去工地上出卖汗水,在这长安城坚持了下来。

    在长安的这些日子里,朱买臣除了为了生活所需外出工作外,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放在读书上。

    “据说这次考举,只要能通过第二轮,就可以购买到许多过去我一直想读的书!”朱买臣握紧了拳头给自己加油着:“其中甚至有着《孙子兵法》《司马骧且兵法》这样的列侯世家传家之书,我这次若是能通过考举,买回那些宝书,朱氏今后数代有望!”

    与朱买臣一样,大多数的寒门士子,此刻,都已经或多或少的听到了风声。

    因此,他们明白,这次考举,不仅仅是改变他们自己人生的考举,甚至还将可能影响今后子孙的未来前途。

    为了子孙后代,这些人发誓:一定要考中!

    而贵族官宦子弟,就是另一个态度了。

    严助就站在他父亲为他在长安准备的宅邸中凝视着远处的宫闱。

    严助的父亲是严忌,乃是梁王刘武的亲信心腹,备受刘武看中。

    但是,严助很清楚,他的父亲虽然表面上看似受到宠爱和信重,但实际上,每每午夜长谈,严助都能感觉到父亲的失落与失意——梁王只是将他父亲当成一个写诗作赋的文学之士来看待。

    他父亲唯一能给梁王做的事情,也是写诗作赋。

    这对于一个立志济世安邦,兼济天下的儒生来说,简直就是折磨,甚至是侮辱!

    一腔抱负无人知,反而要跟街头卖艺的杂耍之士一样,为了取悦君王,绞尽脑汁,这样的生活,不是严助想要的。

    严助今年才二十出头,他的世界,依然充满了理想与激情,他渴望着建功立业,将自己的名声,传播到五湖四海,做一个像管仲晏子一样的治世名臣。

    致君饶舜上!

    这几乎是每一个有着抱负的文艺青年必然的一个野望!

    与之相反的,公孙弘却是略略有些忐忑。

    来长安前,公孙弘觉得这次考举,自己是十拿九稳了。

    可到了长安以后,他赫然发现。

    天下英雄,并非只有他一人。

    草莽之中更是潜藏着不知多少人杰!

    他心里有些没有底气了。

    万一这次考举,没能闯到第三轮怎么办?

    岂非是要丢脸了?

    更让公孙弘感到危险的是,在他隔壁,住着的是墨家的人!

    他们也是来考举的!

    自古儒墨不两立,墨家的学子,对公孙弘这个儒生,可是一直没给好脸色的。

    错非,这些墨者是来参考,而非打架的,公孙弘真担心,自己可能被他们围殴——虽然公孙弘自认为自己的剑术和体魄都不错,但,当今之世,没有任何学派,能与墨家的人对打。

    这帮家伙,可是能单枪匹马,在这个世界任何地方活下来的变态!

    在这样的紧张不安的气氛之中,远处,未央宫北阙附近的武库大门缓缓的打开,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士兵,列队而出,与之相应的,各个被用于当成考场的校场,纷纷开始封闭。

    长安各闾里的基层吏员,纷纷拿着锣鼓,在本闾里敲了起来,一边敲,一边喊着:“奉天子诏命:各参考士子,请有序前往相应的考场,凭内史与少府颁发的竹符入场考试,今日,将举行第一轮考举,所有士子,不可携带除笔墨外任何多余文具入内,每个考场,都有专人检查,凡发现有违规者,一律取消参考资格!”(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八节 考举(1)

    辰时刚到,位于武库附近的一座考场的大门就被缓缓打开。

    全副武装的士兵列队站在大门两侧,明晃晃的刀枪足以震慑任何敢与在此生事的人或势力。

    少府令岑迈就站在这考场的门口,看着已经排好队列的士子们。

    “义都尉,时间到了,可以放行了!”岑迈轻声对站在他旁边的驸马都尉义纵说道。

    这次考举,汉室朝廷实现了双保险负责制度。

    即一个考场,分配一位九卿级别的大臣与一位两千石以上的武将。

    假如考场出现舞弊、渎职或者其他重大事故,那这两位大臣,就都要鞠躬下台!

    而在制度上一文一武相互监督和制约的设计,又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谁都玩不了花样,开不了后门。

    武库的这个考场,就是由岑迈与义纵共同负责。

    在多数人眼中,义纵被安排出来与岑迈一起负责这个考场的安全和秩序,其实就是当今天子玩的一个偷换概念的花样。

    驸马都尉义纵经过这次考举与岑迈搭档,只要不出问题,那考举以后,其地位就将迅速接近九卿一级。

    以后,外放当地方郡守,或者挂将军印出征,就有基础了。

    不然,一般天子近臣外放,都是从郡丞或者都尉、校尉一级的武将起步。

    不过,没有人对当今天子的这个决定有任何质疑。

    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培养忠于自己的嫡系,这是理所应当且正确无比的事情!

    先帝上台。一年之内,就干掉了邓通。踹掉了张释之,闲置了卫绾。把晁错直接任命为内史,一步跳到九卿的位置上。

    相比之下,今上的手段和步调比起先帝温和许多,也更容易为人接受。

    正因如此,朝野才会对新君的许多政策调整予以默认甚至是支持!

    而岑迈,正是新君这样作态下的得益者。

    本来,他的少府令位置就不怎么稳,假如先帝现在还活着,恐怕。就要换人来当少府令了。

    先帝驾崩后,岑迈本来连辞表都写好了——汉室大臣,一般都是很有骨气,很要面子的,通常,皇帝只需要稍稍暗示某个大臣,譬如‘卿老矣’或者‘卿当为天下表率’之类的话,那么这个大臣就会老老实实的上辞表,乞骸骨。

    像北平侯张苍当年赖在丞相位置上。死活不肯递辞表的人,不仅仅皇帝会厌恶,就是舆论也会普遍予以谴责。

    而岑迈自以为,自己一不是新君嫡系。二也没跟新君有什么特殊关系,少府这样重要的机构,新君必然要委任一个嫡系心腹来掌握。

    结果。半年过去了,岑迈非但没有接到天子任何暗示他。给年轻人机会之类的话。

    相反,他还因为领导少府配合墨家开发和研究水车、高炉以及其他技术有功。被天子降诏表彰,特许多萌一子为郎。

    看样子,假如不出意外,岑迈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安安稳稳的在少府令任上退休了。

    而在汉室,能在九卿任上安稳工作到致仕的,基本都可以成为元老勋臣中的一员,享受到特殊待遇,更可以令自己的子孙后代,享受自己的政治遗产。

    也正因为这样,岑迈现在差不多算是所有九卿大臣中,对刘彻这个新君忠诚度最高的人!

    一旁的义纵却不知道这些原因,他听了岑迈的话后,连忙拱手道:“小子晚辈,一切听岑公的!”

    岑迈点点头,对左右命令道:“开始放行吧!让有司准备好发放试卷,还有,通知厨房,准备熬制绿豆粥与凉茶,天气这么热,一定要做好防暑准备,太医官也都要随时做好救人的准备!”

    随着岑迈的命令,立即就有穿着各种品级官服的官员领命而去。

    不得不说,少府确实是个奇葩。

    这个只听皇帝命令的衙门,几乎就是一个独立的小王国。

    有自己的军队、土地、税务部门、司法部门。

    它能生产从农具到精密武器乃至于大型青铜礼器在内的所有人类现在可以生产的东西。

    它还能完成从道路修建一直到城池建造的所有工程项目。

    换句话说,即使汉室其他衙门都背叛了皇帝,但,只要少府还听命于皇帝本人,那么,皇帝照样还有翻盘的机会!

    这也是西汉皇帝强势的原因——就算全世界都背叛了哥,那又怎样,只要少府与军队还听命,那么,哥就可以把一切推到重来。

    此时,在岑迈的命令下,少府这个恐怖的机器,迅速的高效运转起来。

    以少府的能量,供应和维持区区两千来号人的避暑用品以及医疗服务,自然是小菜一碟。

    不过,今天,少府需要供应整个长安所有参考士子,这资源难免就有些紧张了。

    然而,岑迈站在这里,资源优先向哪里倾斜,这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吗?

    过了一会,一个千石官员走过来禀报道:“启禀明府、都尉,下官奉命押解试卷前来,请明府、都尉查验!”在他的身后跟着上百位全副武装的士兵,这些士兵驱赶着数辆被封死了的马车。

    岑迈与义纵闻言,连忙走上前去。

    为了防止试题在开考前泄露,这次汉室采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

    譬如,今天将要考的试题,是由各学派的博士们出题。

    这些试题出完以后,所有博士就全部被请到未央宫中住了下来,一支被天子诏命从长城调回来的军队,十二时辰不停的保护这些人。

    这些博士,只有在今天的这一轮考举考完后,才能被准许离开未央宫。

    除此之外,所有参与出题或者知晓题目的工作人员、宦官以及制版印刷的工匠,全部都是如此,被限制了人身自由,不许与任何人接触。

    同样,负责第二轮试题的各有司衙门的官员以及贵族、名流,也被如此保护了起来。

    在这样的措施下,现在,知道试题内容的,除了天子、丞相以及御史大夫外,不可能有其他任何还能公开活动的人知道。

    岑迈与义纵,自然不知道试题内容。

    此刻,他们当然也很好奇,这第一轮,到底要考什么?

    反正,试题既然已经押解过来了,那么,自然不需要再避嫌了。

    于是,岑迈拿出钥匙,打开一辆马车上密封的车门,对义纵道:“义都尉,不若我们先看看试题内容?”

    “善!”(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九节 考举(2)

    岑迈将车门打开后,露出了里面的情况——一个上着锁的木箱。

    岑迈做了个请个手势,义纵走上前去,掏出自己的钥匙,将箱子打开,里面满满的全部是被木牍一层一层压得平整无比的纸质试卷。

    义纵微微一笑,拿起一份被木牍压着的试卷,在手上看了起来。

    作为考场的监考官之一,义纵知道,今天的这一轮考举,总共是分为三张试卷,二十一道题目。

    作为天子近侍,义纵还知道,本次考举的所有轮次考试,天子已经决定引入打分制度。

    每轮考举,满分皆是一百分。

    以第一轮考举来说,第一张试卷上,会有十道题目,但,每道题目都只有三分。

    也就是说,就算第一张试卷上所有题目全部作对,且全部得到满分,也只有三十分。

    而想要通过第一轮考举,顺利拿到那个当官的通行证,最少需要得到六十分。

    天子的意思是,六十分,方为及格。

    这六十分也是划分草包与人才的分水岭。

    义纵草草的看了一眼这张试卷,点了点头。

    确实!

    这张试卷上的题目,非常简单。

    基本都是些读过书的人就该知道的常识。

    譬如有道题目是这样问的:秦将白起的封爵是什么?

    就算是三岁孩子都知道,那位武安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