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36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136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释之再拜道:“大王文思敏捷,聪慧过人,老臣以为实乃明主贤王也!”

    刘安一听此话,心中暗喜不已,于是问道:“那丞相以为,长安天子与寡人相比如何?”这就是**裸的毫不掩饰自己不服的意图了。

    张释之闻言,嘴角露出笑容,却俯首不让刘安看到他的表情,拜道:“老臣昏聩年老,安能妄断?”

    刘安一听张释之这话,心里更是把持不住了。

    “我就知道,刘启倒行逆施,天人共怒,连张释之这样的名臣都心怀不满了!”刘安心中激动的想着。

    “长安天子以私怨,弃丞相于淮南,实乃昏君也!”刘安终于不再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直接对张释之问道:“前时,吴王遣使与寡人密约,共反长安,清君侧,匡扶社稷,不知老丞相以为寡人当如何回复?”

    张释之听了,心中却是大喜过望。

    他这一年多来的循循善诱与种种设计终于生效了。

    自从贬到淮南以来,张释之就一直在想着怎么让天子不再计较他过去的得罪之处。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立功。

    那还有什么办法比制止谋反,擒拿反臣更大的功劳呢?

    于是,张释之拜道:“若大王欲与吴王起兵,老臣请为将,请大王赐虎符与老臣,老臣愿为大王先锋!”

    刘安却不疑有他,兴高采烈的取出自己的调兵虎符,呈递给张释之,正襟而拜道:“国中军政,寡人尽托于丞相,请丞相为寡人定计!”

    “诺!”张释之拿了虎符在手,心里狂喜不已。

    有了这个这淮南国的兵权就到他手上了,刘安,等于就是一只待宰羔羊了!(未完待续。。)

    ps:  嗯,这一章定时到明天八点吧。

    顺便说一下,历史上刘安就是这么简单轻松的被张释之骗走了虎符和兵权。

    史记是这么记载的:孝景三年,吴楚七国反,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发兵应之,其相曰:大王欲发兵应吴,臣愿为将。王乃属相兵,淮南相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为汉……

    刘安真是纯洁可爱的小白兔啊,也不看看张释之是谁。

    明天后天会将这个星期的全部欠债还掉。

第两百二十八节 第一次主持廷议

    这一日,刘德正陪同着代王刘登游览吴山附近的风光。

    这时候,王道悄悄走过来,在刘德耳畔耳语一阵。

    刘德听完,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口气。

    “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啊?”刘德在心中感慨着,回头对刘登拱手道:“王兄,父皇相招,请恕我失陪了!”

    说完,他就登上王道带来的马车,急匆匆的朝着吴山上的天子行营而去。

    当刘德来到天子营帐之中时,帐中已经坐满了两千石大臣与随行的校尉以上将军。

    见到刘德到来,文武大臣纷纷起身相迎。

    “殿下……陛下召集我等文武大臣,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窦婴走在刘德身旁,轻声问着。

    “淮南王刘安被他的丞相软禁了……”刘德长出一口气,说出自己知道的事情。

    “啊……”窦婴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会这样?”

    是啊,怎么会这样呢?

    刘德抬头望着帐篷的顶部。

    只能说,刘安跟张释之都是在作死啊!

    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以此时的情况来分析。

    刘安被自己的丞相抓了起来,肯定颜面扫地,不论最终结果如何,他都丢脸丢到姥姥家了。

    而张释之……

    没有朝廷的命令,就私自软禁自己的君主。

    怎么看,都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尤其是站在皇帝,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来看。这种臣子,要不得!

    用后世人的思维是很难理解此时的统治者的思维模式的。

    一个简单的例子。

    当初,季布的舅舅丁公为项羽手下大将。汉高帝刘邦在彭城一战几乎全军覆灭,狼狈逃亡。

    丁公奉项羽之命追击刘邦。

    两者在彭城以西的原野短兵相接,刘邦几乎就要丧命于丁公之手,这时刘邦急了,使人传书丁公求情说:两贤岂相厄哉?意思就是说,您是英雄,我也是英雄。我们两个为什么要自相残杀呢?这对您没有好处,不如放我一马!

    于是,丁公不管是出于养寇自重的心理也好。还是真的脑残了也罢,果然不再为难刘邦。

    等到刘邦击败项羽,登基称帝。

    丁公以为自己有功,就跑去邀功。结果被刘邦一刀砍了……

    理由是:项王失天下者。丁公也。要‘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与之相反的例子是栾布。

    当初,刘邦砍了彭越的头,枭首雒阳,下诏:有敢收视者,辄捕之。

    栾布从齐国赶到雒阳,跪到彭越的头下大哭祭祀,然后还收埋了彭越。

    结果屁事没有,还升官加爵。拜为都尉,至今受到汉室天子的敬重。不论刘邦、吕后、惠帝。太宗、今上都视为国家忠臣,栋梁。

    这就是差距啊!

    站在皇帝的立场上来说,身为臣子就应该忠于自己的主君。

    即使淮南王刘安要造反,身为大臣,也不该在他没有造反之前就动手,而是应该苦苦劝谏,然后上报天子,由天子定夺。

    这才是忠臣的模板。

    而张释之如今,一没有请奏天子,二没有苦苦劝谏,而是用蒙骗的手段,骗取了军权,然后软禁了刘安。

    当此之时,任何一个上位者,都不大可能会欣赏这样的行为。

    相反,恐怕会厌恶这样的行为。

    要是以后人人都效仿张释之的行为,那这天下秩序,岂不是要乱套了?

    上下尊卑还要不要,人臣伦理还讲不讲了?

    这么一思考,刘德也明白张释之前世为什么非但没有论功行赏,反而被长安厌恶,刘德就记得,当时,张释之软禁了刘安后,他的父皇第一时间不是马上嘉奖张释之,而是立刻命令曲城候蛊捷率兵进驻寿春,打着救援的旗号,接管了张释之的兵权,等同于解除了张释之的一切职务。

    于是,随后张释之迅速病情加重,几个月就死了。

    这么想着,刘德就叹了口气:“恐怕刘安最后也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反而是张释之,要被责罚了!”

    道理很简单,刘安实际并没有真正的举兵造反,不过是口头上说过那样的话。

    没有实际的谋反罪状。

    本来,这样的话,一般的诸侯王也是必死无疑,即使不死,也要被贬为庶民。

    但是,刘安不是一般的诸侯王啊!

    他老爹刘长死的那么惨,就算是为了先帝的面子考虑,也得给予优待,至少,不能让天下人觉得,刘氏这是借题发作,打击报复,秋后算账什么的。

    更何况,即使不考虑这些问题,也要考虑刘安的两个弟弟怎么想。

    衡山王刘勃与庐江王刘赐,这两个诸侯万一要是觉得朝廷想对他们下手,马上起兵,联络吴楚,这等同于使得吴楚立刻就能循江淮而上,进逼齐赵、荥阳,威胁雒阳。

    一旦局势发展到那个地步,现在,老实的齐赵诸侯,恐怕也会不安分起来。

    正是这些问题加在一起,才是前世刘安在吴楚之乱平定后并未被问罪,甚至没有被责罚的原因所在。

    “但是,我得想个办法救一下张释之,起码,不能让他有前世的下场!”刘德心里寻思着。

    想要救张释之,使之无罪有功,就必须证明,刘安确实谋反了,不是嘴巴上说,而是实际在做,并且必须是铁证如山,让人信服!

    “或许根仓是个突破口……”刘德寻思着。

    周阳由一把大火烧掉了根仓一百多万石存粮,刘德一直觉得,这可能与刘安有关。

    本来,刘德是打算留着这个事情慢慢发酵,也不想马上就捅破这个马蜂窝。

    但现在,为了张释之,没有办法,只能做出改变了!

    这么想着,刘德就走到他的位子上,坐了下来。

    没多久,一个宦官走进来,来到刘德身边,在刘德耳边耳语几声,刘德听了,不停的点头。

    然后,刘德站起身来,对着满帐大臣将军们拱手道:“诸位臣工,小子奉父皇之命主持本次廷议!”

    刘德这话一出,文武百官立刻肃静不语。

    汉室制度,廷议是最严肃和最重要的议事方案。

    一般用于审理国家大政,战和之策,以及极为重要的犯罪。

    现在,肯定不是审议国家政策的改动的时候,更没有议论战和问题的必要,那就剩下一个了:审议某人是否有罪。

    而且这个某人肯定是诸侯王或者外戚。

    不是诸侯王或者外戚的罪行,用不着大臣共商,廷尉就足够治罪了

    “请殿下示下!”内史晁错出列拜道:“所议者何事?”(未完待续。。)

第两百二十九节 争锋相对

    刘德看了看晁错,摸了摸自己的下巴。站起身来道:“淮南王刘安不肖,私与吴使会面,背主畔汉,父皇命我召集诸位臣工,一同共议:刘安是否有罪……”

    刘德拍拍手,站在他身后的宦官就抬着一箱子竹简,走到帐中。

    刘德看着那个箱子道:“箱中所装,俱是淮南国丞相张释之与淮南国各级官吏上奏的淮南王不法之事,谋叛言论,诸位臣工可以自由取阅!”

    大臣们相互看了看,这个消息确实是让人震惊,但却并不意外。

    十几年前,刘长在发配邛巫地区的路上,绝食而死,他的儿子刘安当时已经有十几岁了,已经懂事了。

    目睹自己的父王惨死。

    刘安心里埋怨朝廷,私下说些怨言,骂几句长安,老实说,大臣们也没几个觉得有什么让人意外的地方。

    但是,私自接见藩王使者,背主,阴谋叛乱,这就有些过了。

    晁错拿起箱子里所装的竹简,草草的看了两眼,心中大喜过望!

    他第一个开口道:“启禀殿下,臣以为:淮南王安甚大逆无道,谋反明白,当伏诛!”

    对晁错来说,再没有比一个诸侯王谋反对他而言更让他激动的事情了。

    晁错现在最大的理想与政治抱负就是削除诸侯尾大不掉,增强中央集权,使天下权柄尽操于中央之手。

    而他作为一个法家政治家,对他来说。过程不重要,结果才重要。

    所以,胶西王刘卬。私卖爵位,他就要削他六县。

    赵王刘遂,不过是祭祀神明时礼仪失当,就被削掉了河间郡。

    如今,刘安竟然敢私自会见吴王使者,还要举兵叛乱,结果被抓了个现行。

    对晁错来说。这就是政绩!这就是他的削藩政策的重要一步。

    杀了刘安,改淮南国为郡县,就是他现在的目标。

    晁错一开口。他新找的狗腿子,打手,刚刚升职为廷尉监的赵禹就立刻跟进,拜道:“殿下。臣廷尉监赵禹昧死以言:淮南王安废法行邪。怀诈伪心,欲乱天下,荧惑百姓,倍畔宗庙,私结诸侯。春秋曰:臣无将,将而诛。安罪重于将,谋反形已定。臣所见其相张释之所奏文书与呈报节印图信及他逆无道事验明白,甚大逆无道。当伏其法!而论国吏两百石以上及比者,宗室近幸臣不在法中者。不能相教,皆当削为士伍,毋得宦为吏。以章臣安之罪,使天下明知臣子之道!”

    这番杀气腾腾的言论一出,不止是刘德,连晁错都吓了一大跳。

    晁错也只不过是想治罪刘安,削淮南国为郡县而已。

    刘安是死是活,他也并不介意。

    但赵禹却是一定要致刘安于死地了!

    不止要杀刘安,就是根本没见过刘安,更没有参与刘安图谋,言论的淮南国两百石以上的官吏,宗室贵族勋臣,统统都要连坐,理由是:淮南王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你们居然不劝谏,不教育,简直是罪无可恕,统统要削为庶民!

    刘德听得也是心惊胆战的。

    按照赵禹这么玩,淮南国上上下下恐怕都要逼到吴王刘濞那边去了。

    但是……

    刘德看了看赵禹。

    “聪明人啊……”刘德心中想着。

    赵禹是故意的!

    他也并非是真的如同他所说的那样,要弄死刘安,还要把整个淮南国的官吏贵族统统洗一遍,只是借此机会想混出头而已。

    当年晁错怎么出头的?

    拍胸脯,说大话,引起别人的注意和侧目而已。

    这就像后世的圆嘟嘟忽悠崇祯五年平辽一样。

    真信他的去执行的,肯定是白痴傻瓜!

    然而……

    刘德眉毛稍稍一扬:“我怎么就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