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270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1270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乎所有的战旗之下,都只有一支百余人的队伍。

    也就是细柳营战旗之下的队伍要多一些,但也不过千余人而已。

    看样子,此番来的不过是一些先头部队?

    但也不像啊!

    作为曾经在武苑受训过的帝国高级军官,陈武虽然只是出身郡兵,到现在也不过是一个边疆守备校尉。

    在汉军序列之中,他属于郡兵,而非野战军官。

    但他也清楚,依照元德五年下发各部的《作战临敌操典》,大军出征,先锋必定要有至少一部校尉的作战力量。

    但,如今未有细柳营,符合了作战操典的要求。

    其他各部,都不像是来作战的。

    倒像是……

    “观战吗?”陈武在心里嘀咕着。

    这样一想,倒也是能解释的通了。

    若其余各军是观战团和军官团,这样的规模倒也正常。

    但问题是西匈奴的那帮怯懦之辈,用得着派出这样规模的观战团吗?

    在陈武的认知里,西匈奴的军队,不仅仅怯懦,缺乏意志。

    纪律更是涣散无比,根本就没有什么组织。

    西匈奴的贵族们,更是骄奢放荡,根本没有什么豪杰。

    这样的对手,只要朝堂下定决心,想要消灭,几乎不需要费什么劲。

    …………………………

    汉军的到来,自然立刻引发了整个合黎山附近,所有人的注意力。

    羌人各部,在山峦和密林之中,胆战心惊的看着这样一支无敌的大军,雄赳赳气昂昂的从他们面前走过。

    萨满祭司们手忙脚乱的祷告神明,祈求指引。

    而西匈奴各部的牧民,则如惊弓之鸟一样跳了起来。

    立刻就有人急急忙忙的将此事传回居延。

第一千五百三十九节 惊慌的世界(2)

    这一日,整个合黎山周遭的无数部族,都胆战心惊的看着那支从地平线上,气势汹汹而来的汉军。

    “汉朝居然如此强大?”无数深山之中的羌人首领,被这支气势威严的大军,吓得胆战心惊。

    羌人从未见过这样威武、充满了杀气的军队。

    在羌人们的记忆里,哪怕是曾经让他们胆战心惊,闻之色变的折兰骑兵,在这支大军面前,也相形见绌。

    面对这支忽然杀来的大军,羌人各部,纷纷提心吊胆。

    在过去百年的历史上,羌人一直是河西地区,备受欺凌和打压的群体。

    匈奴人和月氏人,都将羌人视为麻烦的制造者、对自身统治的威胁者,不遗余力的进行打击和压制。

    任何羌人部族,一旦被匈奴人发现踪迹,追踪到部族的驻地,那么,马上就会有匈奴骑兵拍马杀到。

    所有的男人,但凡敢于抵抗,统统都会被杀死,女人和孩子则全部掳走。

    如今,汉朝人来了。

    汉朝人会怎么对待自己?

    没有人知道。

    羌人只能在战战兢兢之中,凝视着这些远方异域的来客,小心翼翼的观察着他们的举动,同时,胆战心惊的揣测着汉朝人的目标。

    而其他游牧于合黎山一带的游牧民,则如同惊弓之鸟,四散而逃。

    他们知道,汉朝人忽然大举来此,这意味着战争。

    “汉朝人真的要灭绝引弓之民吗?”许多部族的首领忧心忡忡。

    …………………………………………

    骑在马上,剧孟一边好奇的眺望着这个未知的陌生世界,一边在脑海中回忆先前看过的有关合黎山一带的情报和自己将要面对的敌人的具体情报。

    心情自然未免有些紧张和不安。

    在此之前,剧孟从未挂帅出征。

    他一直在长安城,侍卫在天子身边。

    作为当今天子最信赖和最得力的贴身侍卫,九年以来,剧孟一直兢兢业业的恪守本职。

    在长安城中,他更是人人敬仰和羡慕的对象。

    荣华富贵,高屋美宅,奇珍异宝,自是享之不尽!

    他甚至只需要勾勾手,从长安到交趾,自安东到齐鲁,愿意敬献妻女、财宝的人,足可以从长安城排到增山关。

    但……

    荣华富贵也好,高屋美宅也罢,仰或者美人珍宝,在他剧孟眼中,其实不值一文。

    他这一生,也从不在乎这些东西。

    大丈夫,既生于一生,自不可蝇营狗苟,而当效仿鸿鹄,展凌天之志。

    剧孟一直在渴望和幻想着,自己能有朝一日,可以挂帅出征,建功立业,扬名于世,在青史之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等待了九年,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但他却也因此莫名的紧张起来。

    没办法,他从未有过领兵作战的经验,此番出征,是他头一次要面对变幻莫测,波云诡异的战争。

    虽然敌人很弱。

    所有的情报和信息都表明,他所要面对的对手,乃是一群乌合之众,散兵游勇组成的西匈奴骑兵。

    那些曾经在河西走廊活跃过,或者曾经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可怕万骑,在今天早已经灰飞烟灭了。

    唯一能够对汉军稍微构成威胁的,也就是西匈奴现在的唯一支柱折兰骑兵。

    但折兰骑兵,在马邑之战就已经被汉军覆灭。

    现在的折兰人,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镇压世界,鞭笞世界,号为单于之鞭的可怕骑兵。

    汉军当年在武周塞下,连全盛时期的折兰骑兵,也可以覆灭。

    何况今天的折兰骑兵?

    然而……

    剧孟很清楚,自己不能大意。

    汉军此番,乃是劳师远征而来,而自己的对手,则是以逸待劳,占有地利。

    地利的优势,足以弥补其战力的不足。

    “派出使者了吗?”剧孟对着身侧一位校尉问道。

    汉军此战,能出动的兵力,最多不过一万步骑。

    与之相比,西匈奴可以动员数万军队,又占有地利优势。

    远道而来的汉军,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作战,必定会有些水土不服。

    所以……

    剧孟将注意力盯上了这合黎山周围的羌人以及在合黎山身后五百余里游牧的休屠、浑邪旧部。

    高阙之战时,休屠人临阵投降,浑邪部则跟着匈奴人撤退到河西。

    战后,投降的休屠部族骑兵和牧民,被汉家安置到了九原故土附近游牧,作为汉室的仆从。

    休屠部族的大部分精锐,则选择加入了忠勇军,被编为了忠勇军的休屠骑。

    燕蓟一战后,且渠且雕难反水,元德七年,西匈奴割让合黎山。

    于是,休屠部族得以重返其故土姑臧城。

    并且在汉军支持下,并吞了留在姑臧一带的其他诸部氏族。

    但,汉室不是慈善家,扶持起休屠部族,自然不是为了学雷锋做好事。

    而是为了在今天,当汉军对河西发起攻击时,让休屠人当炮灰。

    另外,合黎山周围的羌人和其他游牧部族,也同样的必须做出抉择。

    汉军出击前,这些部族,只能在毁灭和臣服之间做出自己的选择。

    攘外必先安内。

    汉军是不可能在合黎山周围的威胁还没有清除前,就贸然出击的。

    “将军,已经派出了十余位使者,前去通传诸部头领来合黎山议事……”那校尉答道:“休屠候金忠也已经带着其本部骑兵启程了……”

    剧孟听完,点点头,满意至极。

    休屠人是很合格的炮灰,而且,熟悉地理和环境,有他们带路,汉军在这一带的行动就将畅通无阻。

    至于休屠人会不会耍什么心眼?

    剧孟倒是无所谓。

    因为,但凡休屠人胆敢刷心眼,那么,姑臧城就等着被毁灭吧!

    汉军从北地郡出发,骑兵只需要两天,就可以兵临姑臧城。

    况且,休屠人也不敢跳。

    休屠候金忠的子嗣和兄弟,都在长安为质。

    但凡他敢耍心眼,就等着被灭族!

    倒是这合黎山附近的羌人,让剧孟感到有些头疼。

    羌,无比古老的民族。

    早在殷商时代,羌方就已经是方国之一。

    周武王伐商,羌人也曾经出过大力。

    氐羌人甚至曾经列为诸侯,今日的中国姜姓,既与氐羌关系密切,甚至就是从氐羌发展而来的。

    在春秋之际,羌人无比活跃。

    犬戎、义渠等多个重要民族,都与羌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甚至有人推测,犬戎就是羌人之中的游牧民。

    而在今日,羌人在中国基本消失了。

    但在这河西之地,羌人却依然兴盛无比。

    保守估计,河西的羌人部族的人口,大约在三十万左右。

    仅仅是在这合黎山附近,就越有十余个羌人部落,人口约在两三万之间。

    这些被汉室称为‘西羌’的古老民族,迄今依然与数百年前甚至千年前的羌人部族没有什么区别。

    他们刀耕火耨,被发衣皮,或以牧羊维生,或以耕作为主。

    愚昧和顽固,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假如汉室想要彻底控制和经营好合黎山乃至于居延、河西之地。

    那么,羌人的问题,就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汉室,决不能重蹈匈奴人的覆辙,让羌人成为河西的定时炸弹和麻烦。

    汉室需要在河西之地,建立稳固统治。

    羌人的臣服或者配合,就是重中之重!

    无论是用诗书礼乐,还是用铁和血。

    羌人都应该出山,接受文明的熏陶!不然藏在深山之中,神出鬼没,而且行事随性妄为的羌人,就可能成为汉室在河西统治的最大威胁。

    此番,剧孟来此,也身负着探索寻求汉羌共存或者说汉羌一体的未来的使命的。

    当然,无论如何,都是以诸夏为主。

    羌人,应该主动融入诸夏。

    若是计划顺利,百十年后,羌人如同氐羌一样,化为诸夏,这就是万世之功!

    但他也知道,此事极难!

    羌人要是好对付,匈奴人早成功了!

    以剧孟了解的情况来看,当年,老上单于在位时,甚至亲自前往羌人的部族,招抚和奖赏羌人的贵族。

    结果……

    这个部族就老实了三年,就旧病复发,继续出山抢掠和攻击匈奴的部族。

    老上单于勃然大怒,命令匈奴右贤王率军严惩羌人。

    屠灭了十余个部族,杀死了上万人。

    但,也就震慑了一年,让河西太平了一年而已。

    事实证明,羌人是软硬不吃的。

    从那以后,匈奴人对于羌人的态度,就彻底改变了。

    匈奴人遇到羌人,必定痛下杀手。

    羌人如同惊弓之鸟,只能选择隐匿于群山之间,借助地利,躲避匈奴人的围剿。

    其后更与小月氏人搅合到一起,成为了匈奴在河西统治的最大麻烦。

    “要解决羌人桀骜不驯的问题,还是得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化羌为夏……”剧孟想起了离京时,天子给自己的指示,在心中已有计较。

    羌人诸部之中,愿意配合的,自然可以为他们选择一块好地方,教授他们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方法、种子,授予他们土地和宅子。

    而不愿意配合的……

    运河工程和工商界,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呢!

    ………………………………

    一个时辰后,剧孟抵达了合黎山脚下的汉军营垒。

    说是营垒,其实已经是一座小型的要塞了。

    这座要塞依山而建,虽然简陋,但却也是有模有样,城墙高达三丈,以坚石筑成,城墙之上,设有数十个箭楼,还摆放着数具床子弩。

    考虑到汉军得到合黎山控制权,不过一年,就已经能在此建设出一座这样的营垒,这确实很了不起!

    剧孟望着此城,点了点头。

    此番他先期来此,首要目标,就是先在合黎山周围建立一个稳固的控制区。

    有了这样一座营垒,就有了一个立足点。

    “北地郡合黎山校尉陈武,见过将军!”

    对于援军的到来,陈武和驻守于此的合黎山守军,非常高兴。

    他们受命天子,驻防于此,孤单和寂寞,充斥了他们的身心。

    距离他们最近的一座汉家边塞,还在数百里之外的大河之侧。

    如今,一下子迎来如此多的手足同袍,自是人人欣喜不已。

    更重要的是援军的到来,说明了朝堂已经决定对河西下手了。

    他们甘愿远离家乡和故土,不远千里来此,为国守土,等的就是今天。

    陈武更是兴奋的脸色涨红。

    他知道,自己赌对了!

    作为一个寒门子弟,出身并不好的他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