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175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1175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在广大南方地区,却是依然如此。

    大部分家庭的活动资金,基本全部仰赖于养蚕所得。

    现在,少府却打通了将羊毛织衣的技术壁垒。

    毫无疑问,这将引发震荡。

    首先,丝蚕的价格可能下降,其次布帛的价格可能下降,最终,整个金融业都将震荡起来。

    这时候,司马迁想了起来,他曾经在石渠阁之中看过一些档案,是少府报告给天子的奏疏,里面就讲了一些什么棉布、棉纺织的事情。

    只是他有些记不清楚了。

    但毫无疑问的是天子一直在暗中强力推动着少府的纺织技术发展。

    换句话说,压低布帛和丝蚕价格,这是国策!

    但司马迁那里知道,即使棉纺织业发展起来了,羊毛纺织业也形成规模了。

    但布帛的价格却不大可能降下来。

    布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将维持高价。

    直到工业化时代,廉价的机织布才有可能摧毁手工业。

    当然了,降价是一定的,但降价幅度,必然高不到哪里去。

    因为这里是中国,人口众多的中国。

    全国每人消费一匹布,就是五千万匹的中国!

    而衣服和食物一样是生活必需品,不可能说,我没钱就不穿衣服了。

    那不行,哪怕是打补丁也得穿衣服。

    是以,这个市场的庞大容量,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

    不过,司马迁和他的小伙伴们,现在都已经知道了,这些商贾,去顺德似乎并不仅仅是去做买卖的。

    他们承载着更重要的使命!

    “陛下命我去龙城一观,寻找答案……”司马迁在心里想着:“或许龙城真的有答案!”

    于是,他与小伙伴一起,打点好包裹,向着远方的塞门走去。

    在边塞接受了严格检查和盘问,并且提供了相应的证明文书后,他们才被允许出塞。

    而且,为了保护,或者说监视他们这一行人,狼勐塞还派出一队五十人的骑兵护送他们。(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四十节 龙城大会(2)

    出狼勐塞一路北行,路上,司马迁一行人不时遇到了汉军的巡逻骑兵以及一些归顺汉室的胡人部族骑兵在巡逻。

    当然,也不时会遇到一些在长城周边放牧的部落。

    这些部落,基本上都有着一面汉室的黑龙旗。

    当然,也有些没有。

    奇特的是拥有黑龙旗的部族,哪怕只有几十人,百余人,却也敢驱赶和责骂那些有着数百上千人,但却没有黑龙旗的部族。

    甚至,这些家伙还特别得意。

    某次,司马迁甚至亲眼看到,有大约十余个胡人,策马赶着数百人的胡人向北方驱离。

    被驱离的部族,完全不敢反抗,只能乖乖的让出一大片的肥美牧场,族人们流着眼泪,向着北方迁徙。

    这很怪异。

    以司马迁所知,无数岁月以来,夷狄胡人,都是强者为尊。

    弱者活该去死!

    但如今,局面却反转了。

    一个不过数十、数百人的小部落,却也敢于骑在千余人甚至两三千人的大部落脑袋上耀武扬威。

    这让司马迁等人好奇不已。

    可惜,他们之中,没有人会说匈奴语。

    护送他们的汉军士兵,对于他们的问题,似乎也不怎么愿意回答,只是推脱说:“此乃王化也!”

    再问其他,就没有人愿意回答了。

    甚至,司马迁有时候怀疑,错非他们这一行,拿的是正宗的官方通行文书,还有着少府、丞相府的批准,恐怕,就自己等人那么问,估计少不得要去军法司那边走一趟了。

    就这样,怀揣着疑问和不解,在这茫茫草原上跋涉三天后,司马迁见到了地平线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湖泊。

    湖泊碧波荡漾,水草涟漪,有鸿鹄于飞,有大雁往来,更有着数不清的人影绰绰。

    带队护送他们的汉军骑兵司马远望该地,笑着道:“诸君,南池到了!”

    司马迁闻言,大惊:“可是卫将军千里奔袭之南池?”

    马邑之战中,细柳营都尉卫驰奉命,率领细柳营全军一万两千轻骑出狼勐塞,绕到了匈奴入侵主力的屁股后面,端掉了匈奴人的粮草辎重重地南池。

    由此,给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失去了外援,更与单于庭断绝了联络通道的匈奴尹稚斜所部,最终在武周塞之内全军覆没。

    而卫驰更在那一战,缴获匈奴牲畜以百万计。

    这一战果,至今依然让广大关中百姓受益无穷。

    少府和内史衙门每年的假畜政策之中假民之牛马,基本都是那一战的战利品以及蕃息的牲畜。

    因而,南池之战,让关中人歌颂不已。

    有关南池之战的蚩尤戏,甚至是马邑之战的一倍!

    司马迁更是感慨万千,在十年前,南池还是匈奴幕南地区的核心,是其右贤王的驻谒之所,不知道多少次匈奴骑兵南侵的决定就是在这里做出来的。

    如今,此地依旧,但匈奴骑兵的踪影,却早已经消失的干干净净了。

    那司马也是骄傲不已,说道:“正是卫将军当年奔袭之南池!当年,我还曾为向导,随将军出战呢!”

    “去岁之后,匈奴王庭北遁,这南池就成为了我汉家疆土,安北都护府已经决定在此建城了……”

    司马迁等人观看了一下南池附近的地理,也都点头赞道:“确实,此地背湖而依,有湖水之灌溉,可以耕作,也可以建城!只是无险可守,颇为可惜……”

    那司马闻言,却只是笑了笑,没有接他们的话,大约是觉得,这群长安来的贵公子脑子有问题,所以懒得与他们多说,只是介绍道:“诸君,如今此地,是东胡部的生息之所,我等今夜可在此部之中休息……”

    司马迁闻言,问道:“可是燕王卢绾之后的那个东胡部族?”

    那司马笑着点点头。

    司马迁等人听了却都是震撼不已,有种见证了史的奇特感觉。

    当初,燕王卢绾背叛高帝,逃遁出塞,为匈奴冒顿单于封为东胡王。

    此后数十年,东胡王家族一直生活在草原上,给匈奴人当臣子。

    虽然如今,坊间有传言说,人家身在匈奴心在汉,给汉室做了不少事情,甚至还曾经放回了许多被匈奴扣押和掳走的汉人。

    所以,当初,东胡部族为匈奴所破,云中郡郡守魏尚奉命与匈奴交涉,拿着丝绸和铁器以及铁锅换回了幸存的东胡部族成员。

    但从那以后,卢氏和东胡部的去向就成为了一个谜团。

    有人,卢家的子孙,被天子安置去了安东,也有人说,卢氏全族都死在了匈奴屠刀之下,只有数百残部,为魏尚所救。

    却不想,如今在南池能够见到这个早就据说‘消失’的部族。

    司马迁更是心动不已。

    燕王卢绾以及他的部将,当年叛汉亡走匈奴,有多个版本。

    而他们这些人在匈奴生活数十年,从未有人知道,他们在草原上是怎么度过的?更无人知晓他们经过怎样的事情?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心路程?

    而这正是他所想要探究的事情。

    于是,一行人在汉骑的带领下,朝着南池前进。

    到了南池,他们就看到了在湖泊的一侧,有着一个辕门,辕门上一面黑龙旗高高飘扬,辕门两侧有着荆条围起来的围墙。

    墙上有巡逻的士卒在警戒。

    围墙四角,更立着烽燧台,可以随时点燃狼烟。

    看得出来,汉军确实打算在此建立起一个城市作为汉军前出幕南的基地。

    从辕门走进去,经过一番检查,司马迁一行进入了这个塞上的小城镇中。

    说是小城镇,其实就像一个乡间的简易集市。

    整个地方不大,大约也就四五百步长,其中有着穹庐,也有着中国式的简单木楼。

    有许多商队,都在此处休憩。

    在一侧的湖边,甚至还有着密密麻麻,数百辆重载马车在停在畜栏内,不时有着胡人,提着木桶和草料,给这些牲畜喂水。

    集市之中,更是热闹非凡,让司马迁等人大开眼界。

    许许多多,不同肤色,不同服饰,甚至不同语言的夷狄,在集市内外窜动。

    遇到生人,他们就贴了过来,用着半生不熟的汉语推销了起来。

    司马迁等人自然也不例外,一进来,立刻就有人缠了过来。

    “中国贵人,中国贵人,可要橐他?”一个粗矮的夷狄男子瓮声瓮气的说着:“我的橐他,又高又壮,比马、牛的运力都要强,一天走一百里,不喘气!一匹橐他就卖一万钱!”

    橐他?

    司马迁见过,那是一种塞外独有的牲畜,个头大,力气也大,无论是运输还是耕地,都是一把好手。

    少府就曾经用橐他来耕地,效果非常好。

    橐他的力气比牛大,比马更温顺。

    唯一的问题是,这种畜生,中国不产。

    汉室也就是在战争中缴获了大约数万匹,而这些橐他在进入长城内后,因为管理、饲养等问题病死了一批。

    所以存量不多,鲜为人知。

    一万钱一匹橐他?司马迁不知道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但他知道,既然这男子找他们推销,必定有问题。

    所以,也就没有理会他,而此时,负责保护司马迁等人的汉军士兵也列着队,齐步走入这个集市。

    他们的到来,也让那男子不得不停止纠缠,跑到一个角落里,似乎颇为畏惧汉军。

    这让司马迁等人啧啧称奇,纷纷议论开来。

    倒是汉军的士兵们,一进这集市,都是昂着头,鼻孔向天的。

    两侧的夷狄和胡人,却偏生都是一副羡慕嫉妒恨的模样,眼巴巴的望着他们,眼中满满的都是向往。

    司马迁看了,在心里想道:“当初,秦始皇东巡,高帝见始皇帝车驾,叹道:大丈夫当如是哉之景,恐怕也是如此吧!”

    在心中,对如今塞外的格局以及诸胡对汉室的看法,就更加好奇起来。

    这时候,一个文士模样打扮的男子,来到司马迁一行人面前,稽首拜道:“诸公……我家主上,长安侯讳安有请……”

    “长安侯?”众人都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还是司马迁反应了过来,问道:“可是故燕王后?”

    当初,卢绾封王前,就是被封为长安侯。

    但问题是,如今卢氏,哪里还有脸和资格自称长安侯?

    要知道,那可是食邑一万户的顶级列侯!

    举汉室上下,现在食邑一万户的列侯,也是屈指可数!

    哪怕是屡立战功,尚先帝临邑公主的细柳营将军卫驰,也不过食邑五千余户而已。

    这卢氏何德何能,竟可以继续自称长安侯?

    怕是得个封君之位,都有问题!

    那文士见状,却只是笑笑,做了个请的手势。

    司马迁等人相互看了看,便跟上此人的脚步,穿过喧哗的集市,进入一处宅院之中。

    这个宅院,颇为奇特,既有着塞外胡人的穹庐之风,也有着中国士大夫之宅的庄严。

    宅院内外,密布着一个个跨刀带剑的武士,戒备非常森严。

    那文士将司马迁一行,带到一个院子前,便道:“诸公请入内,我主已备浊酒等候……”

    司马迁等人对其稽首,然后联袂走了进去。

    一入内,司马迁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年纪与他差不多大的少年,端坐在上首,好奇的看着他们。

    在一个似乎是家臣的男子的提醒下,这少年站起身来,拱手作揖道:“贵客远来辛苦,还请入座……”

    司马迁等人连忙回礼道:“不敢!”

    立刻就有着侍女,将司马迁等人引入坐席。

    “贵客都是从长安来的吗?”那少年好奇的问道。

    司马迁答道:“正是!”

    “长安啊……”少年眼中露出神往之色,叹道:“吾久欲求朝长安,奈何陛下不许,不能见神京风光,吾实憾之!”

    “足下是燕王卢绾之后?”有人好奇的问道。

    “罪臣之后,惭愧不已……”少年答道:“倒是诸公,自长安不远万里,来这塞外蛮夷之地,欲往何处?”

    “吾等欲往顺德,一观龙城之会,以便知塞外之情……”司马迁不动声色的说道。

    “如此……”少年闻言,脸色一喜,道:“若公等不嫌弃某戴罪之身,可愿与我同行?”

    “足下也要去顺德?”司马迁好奇的问道。

    “嗯!”少年点点头,道:“吾乃天子所封之长安侯,这龙城之会,自然要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