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106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1106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始封之时,曲城县户口仅有四千户。

    刚刚好是他老爹的食邑户数。

    但在现在,曲城县,已经是汉家数一数二的人口大县。

    总户数高达一万两千四百余户,年均增长接近百分之二十。

    如此多的人口,给与了他极大的底气和权力。

    特别是在今天,人口也是财富,也是底蕴,也是力量的今天。

    这样的人口基数,给与了他不下于万户侯的影响力和权力。

    旁的不说,曲城县从元德元年开始,向国家输送了考举士子数十人,还有百余位在汉军中担任着从地方郡兵到野战兵团的队率以上军官。

    甚至还有人出任了羽林卫的校尉。

    而这些人,都是蛊捷看着长大的——至少,也曾经受过他的恩惠。

    而这就是力量,这就是影响力!

    在汉家,一个列侯,在外面再怎么混蛋和乱来,但在封国,在老巢,都会收敛。

    甚至会施恩,会接济孤寡。

    所以,封国的百姓,对其主君的认可度非常高。

    特别是在佃户和家臣之中,许多人甚至愿意与主君生死与共。

    当初,末代留候张不疑指使他人谋杀自己的情敌楚国内史,结果被废为城旦。

    张不疑废为城旦后,讲道理,肯定会死的很惨很惨。

    但,他的晚年却出乎意料的过的比一般地主还潇洒——至少有数十名忠心耿耿的家臣和家奴,不离不弃,追随者他。

    甚至在他死后,其后事也是由这些家臣和家奴操办的。

    他们甚至倾其所有,为自己的主君操办了一场堪比列侯的葬礼。

    张不疑这样都已经被废除了全部权利,剥夺了所有财产,废为最低下的罪人,尚且有着如此多忠臣义士跟随。

    其他列侯,还握有权利和财富的列侯,又可以动员多少人力物力?

    旁的不说,就以蛊捷为例。

    在历史上,淮南王刘安谋反被丞相关起来,奉命前去监视和接管淮南**权的就是这个蛊捷。

    而他从受命开始,三天内就召集了三千民兵。

    这就是汉家列侯手里巨大的人力资源和影响力的直观体现!

第一千三百六十五节 瓜分

    “陛下圣明,臣等唯顿首而已!”大臣们纷纷跪下来,拜道。

    有了这样一个政策,可以说,他们的后患已经消除了。

    向外开拓的最后顾虑也随之消失无踪。

    这些列侯贵族大臣们很清楚,假如,对外开拓失败了,那么,大家也就最多损失一点时间和财力罢了。

    天子难道还敢真的没收了自己的封国不成?

    若是成功了。

    那就赚死了!

    一个食邑千户的列侯,出去了,立刻就可以占下三倍于自己封国地盘的土地。

    只要运气好,经营得当,等于凭空增加了三倍的土地。

    在国内还有食邑封国和加恩封国做依靠。

    最重要的是……

    千户已经如此,那么五千户,一万户呢?

    现在,众人的心都是火热的。

    在如今的形势下,在匈奴溃败的今天,军功这东西,真是容易的很!

    匈奴一灭,那西域三十六国,就跟掉进了嘴里的肥肉一般。

    还有那葱岭之外,大夏、康居之属,连匈奴也打不过,还能是汉军的对手?

    不过,众人现在还有最后一个疑虑——封国怎么确定?

    毕竟,塞外的世界那么大,不可能再靠大鸿胪、宗正、太常来划分了。

    必须有一个新的划分方式!

    刘彻却是看着这些人,这些贵族,这些大臣,他微微一笑,犹如那位签下了《弗吉尼亚让出的西部土地组建方案》的米帝总统杰斐逊,他将手一挥,指着地图说道:“要服之地,朕决定将其田亩统一规定为大亩——即长两百四十步,宽一步!”

    群臣一听,微微低头。

    大亩,是关中和三河地区才有的田亩制度。

    这是秦代遗留下来的制度,而在长江以南和淮河地区,目前用的是小亩,只有一百二十步长。

    而这些年来,随着人口激增,在关中和三河地区的许多地方,田亩制度也渐渐向小亩看齐,没办法人口太多,土地太少。

    不玩数字游戏,就没办法维持一夫狭五口而治百亩的理想社会模式。

    而这个模式是现在天下所有学派都要求保持的。

    为了不被舆论喷,只能如此。

    而在各个列侯封国,则早已经通行了小亩制度。

    但,现在天子却将要服之地的所有土地规定为大亩制度。

    这让许多人的心脏都不争气的跳动了一下。

    一个基数的变化,足以让自己的封国扩大一倍的土地来源。

    “诸列侯封君,各以其食邑户数为基准,照此画地,如李悝故事!”刘彻缓缓说着。

    让列侯封君们的心脏更加不安分起来。

    什么叫李悝故事?

    自然就是李悝当年对魏文侯所说的那个地方划分法。

    地方一百里,三分之一是山泽和人居,除此之外,可以开发六万亩地耕作。

    然依照现在的制度,一户百姓一百亩土地的标配,六万亩土地,只是一个六百户的贵族封国而已。

    方圆一百里,等于六百户!

    这在中国的现在是绝对无法做到的!

    换句话说,这是在进一步加大红包和福利。

    “此外,还有筑城之地,按每千户十里给赐……”也就说是每一千户,再给十里土地作为城市用地。至于用不用的着,那就与刘彻无关了。

    随列侯封君们怎么开心!

    而这些土地,是肯定用不着这么多的。

    换句话说,列侯封君们,又拿到了一个大礼包。

    “除此之外,大农和盐铁衙门,将会依照户数,假其耕具、种子、耕牛……但帐,计在其主君头上……”刘彻继续说道。

    对此,贵族大臣们毫无意见。

    记账就记账,有什么了不起的!

    现在的假民耕具、牲畜政策,那里是在借贷?分明就是在做慈善。

    一个家庭,连牲畜带耕具,要的一万钱吗?恐怕平均要不了!

    而一万钱的贷款,分作二十年偿还,每年给付两百二十钱——将将比列侯们的食邑租税多二十钱罢了!

    这么点小钱,毛毛雨啦。

    但却可以让他们的财富,立刻呈几何速度暴增!

    况且,这个政策在这些贵族眼里,简直就成为了他们施恩和拉拢其臣民的法宝!

    不过每年每户二十钱的支出,却可以换来自己未来的忠诚臣民和家兵,换来子孙后代的稳固基业。

    不是傻子都知道怎么抉择。

    更何况,羊毛出在羊身上。

    他们有太多办法,将钱赚回来。

    尤其是……

    一些列侯甚至已经想好了,怎么赚回来了。

    无非就是将现在在国内被严格限制的那些东西,搞去塞外。

    譬如高污染高耗能的高炉,还有坑死人不偿命的作坊。

    当这些东西远离本土万里之后,御史们看不见,士大夫们也不知道。

    还不是他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更无须担山破坏先王江山,惊扰祖宗安宁的罪名!

    简直完美!

    “至于其封国……”刘彻眨巴着眼睛:“如李悝故事,朕将在未来遣使奔赴各地,将其地方土地,以百里六百户为标准分区,君等各选其地就可……”

    “当然,公等也可以亲身前往,选择无主之地,立碑为界,再呈报太常,报朕批准就可!”

    这完全就是鼓励列侯封君们,组织私兵去抢钱抢地抢娘们。

    就跟米帝西进政策一般。

    刘彻不管他们用什么手段,把土地占下来就可以了。

    甚至,假如你牛逼,多占一点土地也没问题。

    反正,最后开发出来了,五十年后,这些地方都会实行中国的法律和制度。

    贵族们除了依旧享有食邑权力外,其他一切,都属于中央。

    当然,相比国内要自由,自主权也更大。

    不过没关系。

    那些地方,假如中央要去控制和掌握,本来就不现实,至少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不现实——起码也需要五十年的技术积累和发展,才具备。

    既然如此,先放在自己人的锅里。

    就算烂了,那也是烂在自己家里。

    当然,仅仅靠列侯封君,这几百个家族,刘彻知道,也不可能真的完全将这个广大世界,全部占据。

    所以,他还需要人民,需要商人,需要资本,需要地主,需要豪强也加入这个盛宴。

第一千三百六十六节 第三世界

    不过这些事情不急,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立好规矩。

    没有规矩,就容易坏事!

    而在所有规矩里,最重要的,莫过于军队的规矩!

    受谁指挥,谁节制,谁来组织、建设。

    这都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这个规矩立不好,百年后,恐怕就要有祸事!

    藩镇割据,甚至是重演春秋战国。

    所以,在这些日子以来,刘彻就一直在思考此事。

    首先,长城之外的世界,讲道理的话,越向西,长安的控制就越发乏力。

    若越过河西走廊,到了西域,刘彻甚至怀疑,长安的命令是否还有效力。

    毕竟,这不是要搞西域都护府。

    而是分封!

    大规模的分封!

    分封的贵族和大臣,为了自保,也为了发展,肯定会组织武装力量甚至是军队。

    而诸侯王们肯定就会干脆上正规军。

    打个最浅显的比方。

    今日的梁国,依然拥有军队接近五万,而且全副武装。

    尽管今天的梁**队在训练、装备上已经全面落后了。

    但拉到塞外,也是一支强大的力量。

    在河西和河间、幕南地区,长安还可以限制,还可以控制。

    但去了西域的话……

    旁的不说,长安的命令光是走起码也要走三五个月才能到。

    根本就无法有效制衡和控制类似梁国这样的超级力量。

    但要是不想办法控制住,这诸侯王和列侯大臣们的力量,就会迅速膨胀。

    叛乱不至于,但把长安的命令当成擦屁股的纸,在未来却是有可能发生的。

    所以,怎么设计这个武装力量的制度和组织,就尤为关键了。

    好在,中国最大的优点就是历史足够长。

    漫长的历史上,中国人实验了几乎所有的已知人类制度和组织。

    远古的先王玩过‘选举’也玩过‘共和’。

    后代的帝王将相们,甚至连宗教国家也搞过(太平天国)。

    可以说,没有什么东西,中国人没有试验过,没有见过的。

    想到这里,刘彻就看着群臣们说道:“朕决意在塞外设立‘折冲府’,折冲府最高统帅为大司马,暂时由朕亲自担任……”

    这虽然有些问题,但也无所谓,中国皇帝本身就是一切的主宰。

    “要服诸国各设折冲府,以百户为基准,更设折冲队率、折冲司马、折冲校尉、折冲都尉、折冲将军,各折冲府皆从大司马号令、调遣!”

    这就是要抄袭隋唐的府兵制度了。

    但又与府兵不同。

    府兵在最初,是一种以氏族、血缘为纽带团结在一起的军事制度,在最初的诞生之时,府兵们是职业军人,完全脱产的。

    到后期在隋唐之间,才渐渐变为了半兵半农的存在。

    很显然,现在的汉室不需要这种纯为战争而存在的军事机器。

    列侯封君们的军队也用不着这样奢华。

    大的战争,有野战军,用不到他们。

    府兵在汉室目前的存在价值,只要保护好移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为野战军团提供各种辅助就完全可以了。

    换句话说,在刘彻的计划里,府兵的地位,应当是一种类似郡兵的存在。

    但,大臣们却听得有些糊涂了。

    折冲府?

    这是做咩?

    “陛下,各级折冲府的主官,谁来担任?”丞相周亚夫忍不住问道。

    这个问题确实很关键。

    列侯们就非常关心此事。

    毕竟,这武装力量,是他们未来安身立命,作威作福的保障。

    总不能在长城内,大家当孙子,出了长城,还得继续当孙子吧?

    “折冲府如屯垦团故事……”刘彻笑着解释道:“各地折冲府主官由当地封君列侯兼任,只是其丞令将由朕长安策命……”

    给出去的列侯贵族们较大的自主权,这是肯定的。

    总不能,他们遇到问题就要请示长安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