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008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1008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参合城外,就有着几十户被流放到此的可怜家庭。

    并没有人愿意去城外种田。

    但与这些商人不同。

    杨可非常享受他现在的生活。

    每天他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收的税,越来越多。

    而这些税款,会成为他最好的政绩,帮助他爬到最高的巅峰。

    小心的别了一下自己衣襟上佩戴的勋章,杨可无比自豪的挺起胸膛,这是天子钦赐的勋章,名为‘良吏勋章’,只发放给廷尉、御史以及主爵都尉和绣衣卫中最出色的中低级官员。

    获得此勋章的人,直接被登记到兰台的‘储备’文档之中。

    这储备,顾名思义,就是未来储君的大臣的意思,更是,最优先提拔的名单。

    整个汉室官僚系统中,杨可所知,得此勋章者不过二十人。

    作为帝国的二十分之一,杨可有着自己的骄傲和抱负。

    他希望,自己能爬到越高越好。

    而在汉室,一个寒门出身的人,想要爬上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政绩。

    不管是杀人还是收税或者开疆拓土,有政绩就一定能升上去!

    “吾这个月已经收了五百万钱的税款了……”杨可在心里盘算着。

    五百万钱,相当于汉室关中一个大县一年的田税和贱更钱的总和,相当于去年汉室盐铁收入的五百分之一。

    但这只是他一个月收的税款而已!

    这让他的心里面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但……

    这还不够!

    “还不够出色!”杨可在心里想着:“我听说,马邑的同僚,已经收了六百万的税款了!我不能被他抛下,一定要收更多税款!”

    而要多收税,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平贾们把商品价格提上去。

    可是,这些平贾本身就是商人,而且是当地商人自己选出来的与官府交涉的代表。

    想要他们提价,谈何容易?

    过去每一天与他们商议物价标准,都是跟打仗一样,分文必争!

    想到这里,杨可就牙咬咬的看了一眼站在城市市坊中的那些平贾们。

    杨可此刻真希望天子不要给这些家伙太大权力!

    但现实就是,如今汉室的商品税收基准,是由官府和平贾们共同制定的。

    前者依法制定税率,后者依法核定价格。

    这是黄老学派主张的社会模式。

    更是得到了天子批准的《平律》的支持和保护。

    平律之中有一条,甚至专门指出:有司以平贾定其物之上、中、下之贾(价),各用其为市平,勿拘它所。

    意思就是市籍与商人的贸易商品,必须由平贾核定,然后作为指导价格。

    更有律令指出:高于平贾价格,是故贵,低于平贾价格是过平。

    无论故贵还是过平,倘若是民间交易,若无举报,则不过问,但若举报则必过问。

    另外,官府必须严格遵守平贾的价格。

    不然,就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这个政策和法律,让杨可感觉有些窒息。

    但偏偏还没有任何办法。

    这就是制度。

    而且,他还不敢玩花样,原因很简单,如今的平贾制度,已经随着平律的执行,深入汉室的方方面面。

    譬如说,修道路和水利。

    参与工程的民间工人的薪水,由平贾来核定,然后官府支付。

    假如官府拒绝支付,那这个百姓就自动视为每工作一个月,抵消半年徭役。

    不要以为《平律》这部法律颁布不久,没有威力。

    事实上,平律执行以来,已经有三位列侯,四位两千石和数十位官员倒在了平律上面。

    譬如,距离参合城不远的梁合候任武千就因为平律而跪了,他因为坐‘卖马一匹贾钱十五万,过平,臧五百,免’一个食邑千户的列侯,因此垮台。

    而其原因,仅仅是因为卖一匹马卖了十五万,超过平贾价格五百钱……

    虽然,这与高层的政治斗争也有关系。

    但,却也是平律的威力在发挥作用。

    堂堂列侯,因为过平超过五百钱就载了。

    杨可确信,倘若自己乱收费,恐怕用不了半个月就有来自长安的使者,来调查他,任何他会被抓起来,送去廷尉大牢,这辈子都别想出来!

    想到这里,年轻的杨可就叹了口气:“陛下也太过于倾向商贾了……这商贾那么有钱,多收点很正常啊……”

    但,法律就是法律。

    杨可不敢违背!

    ……………………

    威信工种号,要离刺荆轲求关注求关注!

    PS:本章所述之有关平贾制度的案例和例子,都来源于史实。

    也就是说在没有平律的汉室,类似的情况依然存在~

    我会在威信工种号里,说一下这个情况~(未完待续。)

第一千两百四十六节 义民【第二更】

    就在杨可咬牙切齿的想着办法的时候,忽然,一队骑兵,从参合城外,疾驰而来。

    领头的军官,拿着一枚代表着参合城外驻军的最高军官——都尉王耀的令符,大声说道:“奉都尉命令,依陛下元德三年所颁之危急整备令,参合城即日闭城,一切往来人等不得出入,至陛下诏命到时方解!”

    “怎么回事?”许多人都惊慌失措起来。

    杨可也目瞪口呆起来。

    这好好的,怎么忽然军队就要闭城了?

    难道匈奴人来袭了?

    作为官员,杨可很清楚元德三年颁布的那条诏书的具体内容。

    这是天子当时为了应对匈奴可能的袭击而颁布的命令,这条诏命授予长城驻军及各地要塞驻军最高长官在紧急时刻,拥有动员、武装和紧急调用和接管地方民政的权力。

    但,事后必须上报长安,而且给出一份合理的报告。

    基本上,这道诏命颁布后,得到执行的次数很少。

    但一直都是武苑的教授科目。

    所有去武苑进修的军官在毕业的时候,考试的卷宗里,必有有关这一条的题目。

    是以,整个汉室的武将们,哪怕没有去武苑学习过的人,也都对这条命令滚瓜烂熟,人人都可以倒背如流。

    想到这里,杨可的心就火热了起来。

    汉室,最容易升官的地方就是战场,最容易富贵的地方也是战场。

    无论是谁,只要能够在战场上斩下敌人的脑袋,就可以飞黄腾达。

    而杨可,可不是后世的文官。

    事实上,每一个汉室的年轻官员,都是文可提笔写文章,武能上阵策马冲锋的能人。

    对汉室的官僚来说,假如不能随时在文职和武将这两个职业里自由切换。

    那就说明你没有什么太大前途,一辈子撑死了也就是一个地方上的小官罢了。

    因为基本上两千石以上,甚至千石以上,都可能随时要领兵作战。

    地方上的郡守,更是时刻都做好了被天子点将,挂将军印出征的准备。

    而朝廷的三公九卿,更是倘若没有入伍的经历,连被选上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

    当年章武侯窦广国之所以没有能当上丞相,除了他是外戚为人诟病外,最大的短板就是没有入伍为将,没有统兵经验。

    朝野上下都拿这个说话。

    由此可见,在汉室,一个官员,能不能当好一个武将有多么重要!

    立志于攀登高峰的杨可,自然一直都在梦想着,憧憬着,披挂甲胄,上阵杀敌的未来。

    因为,上过战场,杀过敌人的文官,在升迁时,会有额外的加分!

    更会给朝堂诸公都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

    想想看,当同样履历和资历的两人的名字被送到了丞相府或者御史大夫衙门时。

    其中一人上过战场,杀过敌人,而另外一人,则一直在宦海臣服。

    你觉得,丞相和御史大夫会选谁?

    毋庸置疑——当然是与自己有过相同经历,在战场上见过血的人,更容易得到青睐。

    甚至说不定,还会得到哪些大人物的夸赞呢!

    怀抱着这种想法,杨可走上前去,冲那位军官拱手拜道:“敢问贵官,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个军官自然认得杨可——怎么能不认识呢?

    因为依照天子的规定,这主爵都尉衙门在某个地方收税的时候,其安全由当地军队保护,而相应的,收上来的税款,在上缴中央后,会有二十分之一,作为这支军队的额外军费。

    可以用来加餐、发福利,甚至换装!

    驻扎在参合的军队,可是都指着杨可多多收税,好在未来,让他们也能拥有胸甲编制。

    对财神爷的问题,这军官自然不敢隐瞒,其实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他微微笑着,答道:“杨市尉勿惊,这紧急状态大概三天就可以解除……”

    他说着,压低声音,对杨可说道:“咱们撞大运了!恐怕,不久就可以得到天子嘉奖了!”

    “嗯?”杨可疑惑着问道:“何事?”

    那军官笑着得意的道:“有义民感天子恩德,不远万里,冲破了匈奴人的拦截和狙杀,回归汉室!陛下岂会不喜?”

    那军官笑的眉毛和眼睛都眯在了一起了。

    参合的驻军是代国的郡兵,只是为了维护长城安全和保护身后的参合城而存在。

    去年的高阙之战,他们甚至连打酱油的机会都没有。

    全军上下都是扼腕叹息。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其他人立功的立功,升官的升官,封侯的封侯。

    整个参合军营上到都尉,下到士卒,眼睛都红了!

    但却又无可奈何!

    人人都憋着劲,等着下次战争,期待着战争。

    而在这个时候,天降大礼包,顿时就让参合军营上上下下都激动万分。

    这军官,更是高兴的几乎想要裸奔了!

    要知道,因为此事,他将来进入武苑进修的机会几乎翻了一倍!

    从原来的几乎没有希望,到现在非常有希望!

    而武苑是每一个汉室军官的梦想之地,天堂!

    进入武苑,就意味着可以得到汉室名将们的教授!

    甚至还可以接受天子的慰问和勉励!

    若是足够机灵和优秀,说不定还可以拜入当世几位名将门下,成为弟子门生!

    对武将而言,武苑的存在,就跟文人的考举一样,是他们飞黄腾达和鲤鱼跃龙门的关键!

    杨可却是越听越糊涂,义民?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义民?

    肯定不是夷狄部族!

    因为夷狄之人,在如今汉室的士大夫和贵族眼里,属于两条腿走路的禽兽。

    没有教化前,连人权都没有!

    即使教化了之后,第一代,地位也与奴婢差不多。

    唯有他们的第二代才会被真正视为诸夏。

    当然,那些为了汉室冲锋陷阵和杀敌的夷狄胡骑,不在此列。

    那些善于放牧并且勤恳劳作的胡人牧民也不在此列。

    这两者都被视为‘归化者’,可以享受汉室庶民一样的待遇,甚至发给户籍,在官府登记在册。

    最终,还在对方的解释下,杨可才明白了什么了什么事情——一支两三千人左右的秦人遗民,在被匈奴奴役和控制了七十多年后,毅然决然的带着妻女,穿越了数千里的沙漠和草原,一路击破了无数险阻,回到了长城脚下。

    “居然还有这种事情?”杨可心头大动,他连忙说道:“既是义民归来,请容我带人前去慰问!”

    当今天子是一个最重诸夏的天子。

    在他眼里,只要是诸夏子民,就全是他的臣民,而为了保护他的臣民,这位天子一直是不惜代价的。

    当年,故秦的征南大军将官棺椁,甚至是被以国葬的形式安葬!

    而那位曾经叛离了汉室的南越王赵佗,更是被谥之以文。

    如今,一支秦人,穿越了千山万水,冒着匈奴的围追堵截,返回大汉母亲怀抱。

    杨可已经能想象到天子的欣喜了。

    他更立刻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刷声望的机会!

    绝对不容错过!

    ………………………………

    不止是杨可,整个参合城的商贾们,在从各个渠道得知此事后,也立刻激动了起来。

    对商人们来说,这个机会,更是万年难遇的拍天子马屁和逢迎的机会啊!

    若不抓住,恐怕将来肠子都要悔青!

    若是抓住了,则必定可以赚一个义商的身份,拿到一个护身符——最起码以后就算犯罪被捕,也可能因此而减轻刑罚。

    而若是运气好,说不定还能捞到一个皇商的机会,成为类似临邛程郑氏、卓氏以及雒阳师氏那样的成功人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