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797部分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797部分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是因为蔡琰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验的缘故……蔡琰太正统太正经,甚至有些太过死板,所以别看孩子都生了三个,可实际上与陆仁之间都是那种和风细雨的夫妻之事,不像陆仁与貂婵她们那样有过这种很是激/情的行为。所以现在的她显得极为被动和无措,即使在被陆仁拥吻着的时候,也是有那么点怒目圆睁的架式,一副死不瞑目、铁骨铮铮的派头。

    “别这样啊……”

    陆仁也着实被蔡琰的眼神给吓到了:“你闭上眼睛也行的……”

    也许是因为蔡琰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验的缘故……蔡琰太正统太正经,甚至有些太过死板,所以别看孩子都生了三个,可实际上与陆仁之间都是那种和风细雨的夫妻之事,不像陆仁与貂婵她们那样有过这种很是激/情的行为。所以现在的她显得极为被动和无措,即使在被陆仁拥吻着的时候,也是有那么点怒目圆睁的架式,一副死不瞑目、铁骨铮铮的派头。

    “别这样啊……”

    陆仁也着实被蔡琰的眼神给吓到了:“你闭上眼睛也行的……”(未完待续。)

卷三 第四十九回 时代因素

    午后时分,居舍中的卧榻上,两个早已筋疲力尽的人正在喘着各自的粗气。

    良久过去,两个人的喘息声都渐渐的平缓了下来,蔡琰枕在了陆仁的臂弯之中,轻声向陆仁问道:“义浩你今天是怎么了?突然一下这么疯。”

    陆仁嘿嘿的笑了几声,轻捋着蔡琰的乱发道:“之前雨儿都在向我抱怨,说我陪你的时间太少了点,所以就赶紧的来陪陪你。”

    蔡琰伸出手指在陆仁的痒肉上轻拧了一下,微笑道:“这么多年了,你是个什么样的脾气我还能不清楚吗?你没时间陪我,是因为你身居高位,要处理的政务大略太多太多,又不是跑去外面花天酒地,我难道还会怪你什么?”

    陆仁呵呵一乐:“老婆大人英明,理解万岁!”

    蔡琰嗔怪的瞪了陆仁一眼,再轻轻摇头道:“你其实真的不用担心我什么。你虽然平时没什么时间陪我,但有四个孩子在我的身边,我并不孤寂。再说我还主理着编修字典的任务,平时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陆仁道:“你可别累着了……对了,字典的事怎么样了?”

    蔡琰道:“还差一些。想想也是可笑,当初你让我编修字典的时候,我还以为用不了多少的气力。可是真当上手之后,我才发现这字典如果没有数年之功,根本就无法编修完成。”

    陆仁心说废话!后世正规的字典哪个不是耗费了许多学者大量的心血才完成的?蔡琰一开始以为不会很难,陆仁却是作了相应的准备,从一开始从郑玄那里借人,到后来从夷州学院中组织文科系的学生参与,陆仁花的心思可能不是很多,但花的钱却不在少数。而事实上,蔡琰现在编修字典主要负责的是审阅,也就是说字的收录、批注、解释,其实都是专人专组在进行,不然光凭蔡琰来搞,不把蔡琰给累出毛病来那才是怪事。

    千万不要小看字典这玩意儿,这东西可是陆仁的文化扩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么说吧,如果一个文明体系有文字却没字典,那简直就像是信耶稣却没圣经一样的可笑,更别提往外界去进行传播。或许还可以这么说,就是世界上许多灿烂文明的消亡,与他们没有字典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他们作为文明砖石的文字,没有东西能帮着传承下来。

    不过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到是陆仁与蔡琰这一提起字典,连带着想起了郑玄郑老爷子,因为郑玄也有和蔡琰一起审阅字典的编修,所以马上就问道:“郑老爷子最近身体还好吧?我平时太忙,都没能抽时间去拜会一下。”

    蔡琰道:“康成先生真是老当益壮,八十多岁的人了,每日里仍笔耕不倦。义浩,既然你这两天难得能有点空闲,不妨就去拜会一下吧。”

    陆仁心说我是得去一趟。老曹那头称公在即,我这里还得请人郑老爷子动笔写份骂老曹的檄文来着。不过还是那句话,也就是骂一骂,表明一下陆仁这边的立场而已。该做的生意,陆仁还是会和老曹做。特别是老曹这次伐吴又是无功而返,肯定会进一步的意识到水军舰船的重要性,陆仁手里可有一批半退役状态的舰船想卖出去……

    ————————————————————

    这时的中原内陆到底是个什么局面?

    北方在斗,不过是官场上的文斗,是老曹与一些士人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虽然没有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可是流的血却也绝对不少。老曹这会儿其实还只是走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却已经在盘算着要拿哪些人开刀问斩的事情了。

    不过老曹这会儿也很郁闷,就是因为称公的事,他已经丢失了荀彧和荀攸这二荀。别人或许不清楚,但老曹能不清楚这二荀的厉害?特别是在荀彧走了之后,老曹猛然感觉到自己的后方似乎没有人能够帮他坐镇看家。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仔细的查阅一下相关的史料记载就不难发现自从荀彧死后,老曹对外的军事行动从来就不敢持续太长的时间,往往是活没有完全干完就急匆匆的班师回朝,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老曹在攻下汉中之后,明明可以一鼓作气的去拿下蜀地,刘晔和司马懿也一再的苦劝老曹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老曹却来了一句“既得陇,复望蜀乎”就撤军了。

    对此刘备手下的法正就指出老曹不是不想打,而是不敢打,不敢打的原因就是“此非其智力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说白了就是老曹的老窝没人帮老曹镇着,老曹在外用兵的时候因此不敢整得太久。而这种事情在荀彧仍在的时候,老曹从来就没有担心过。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也不能太过夸大荀彧的作用,老曹会形成这样的一个局面,还有着其他许许多多的原因。但不管怎么样,老曹现在很郁闷却是假不了的。

    荆州这里,诸葛亮与周瑜之间也斗了个不亦乐乎。只不过这二位都是聪明人,而且还有个陆仁夹在双方之间玩点小手脚,所以诸葛亮和周瑜都不会来明的,只是在背地里你阴我一招,我坑你一下,看看谁先露出破绽。

    而这二位的局面就像是下象棋,真正高手之间的过招,对方任何一个棋子都是不能乱吃的,因为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一个看起来可以吃掉的棋子,会引发出全盘的连锁变动。你吃掉了对方的一个兵,对方的炮就上来了;你再嗑掉对方的炮,对方的马接踵而至;你再拼掉对方的马,对方的车又紧随其后;然后再拼……拼啥拼啊?人家的主力杀奔你的老帅老将这里来了好不好?

    所以说,诸葛亮与周瑜这里属于那种谁都不敢轻举妄动的一个状态,不过陆仁到是借着双方的这种局面捞着了不少的好处。之前诸葛亮不是答应了陆仁的要求,征召了不少的劳力调派给陆仁修建韶桂铁路线吗?周瑜这头也马上就派了人过来,问陆仁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

    陆仁也不客气,说你那里也征召点人过来帮忙吧,该给的工钱口粮也不会少了你们的。另外我这里还有十几只配有蒸汽动力的舰船,你问问孙权要不要。消息传回孙权的耳朵里,孙权二话不说掏钱就买。

    之前陆仁借孙尚香之手送了三十二只半退役状态,配备有蒸汽动力的舰船给孙权,孙权用得很爽。想想也是,这种船只不用风帆也可以跑得飞快,逆风行驶时相比起传统的帆船更是有着巨大的优势,孙权集团一向以强大的水军而自傲,哪会不明白这种船只的好处?以前想从陆仁的手里弄却弄不到,现在陆仁主动的送了一些过来,孙权方面会不用才怪!

    可是认真的一使用,一堆的问题也就跟着冒出来了。首先孙权得到了这些船,当然会想着进行山寨制造,可是当孙权把江东的造船工匠集合起来,让工匠们进行山寨的时候,这些个工匠基本上都吐起了舌头……哪那么容易山寨?你知道陆仁的蒸汽动力船只其实超前了多少百吗?其单位都是以百年为标准来计算的好不好?船只的构造、蒸汽机的构造,就凭当时孙权的基础工业能山寨得了?说得难听点,孙权的境内都没有所谓的工业基础可言!毕竟那还是在什么时代?

    于是乎,孙权就想试着问陆仁借调相关的工匠,借口是船坏了不知道该怎么修。可陆仁又不是二百五,哪会上这种当?再者陆仁也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直就在这里等着孙权。所以当孙权的使者过来的时候,陆仁的回应是你们那里太轻视工匠们的社会地位,我这里的工匠到了你们那里会被你们那里的人看不起,我可不想我这里的宝贝工匠到了你们那里受你们的白眼和冷眼外加鄙视。

    所以你那里的船坏了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送回夷州,你换钱我帮你修;另一个办法,就是你孙权派人过来学习技术,咱不藏私,你愿意学我就愿意教……别以为陆仁在犯傻,真正先进的东西陆仁是不会教的。

    之前不都说了陆仁送的船都是半退役状态的船吗?这些船都是早期的旧式型号,从当初的军用已经变为了民用,而改为民用的话自然就有很多东西是必须要公开的,在夷州也早都不是什么秘密了,你孙权想学只管派人来学这些民用的东西就是。

    不过陆仁还有更深一层的用心,就是在借着这种事情可能会带来的影响,开始向当时的士族阶层下刀子了。陆仁毕竟是个有些愤青思想的家伙,而且在看过那么多的资料之后,对那些总是想着特权的士族阶层有着一份深深的厌恶之心。而陆仁现在做的这种事……说是想引发工业革命显然是不太现实。但是利用某些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因素,把一些相关的种子给播撒下去还是可以的……(未完待续。)

卷三 第五十回 船到北境

    接着前面的话说下去。

    孙权在收到陆仁的回信之后,与幕僚们仔细的商议了一下,实在是搞不懂陆仁为什么会那么看重工匠,甚至说出你们会轻视工匠,而我不想我这里的宝贝工匠到了你们那里会被欺负的话。当然,这是他们的历史局限性所造成的,而“士农工商”这种社会阶层的概念也牢牢的刻在了他们的骨子里面。

    但不管怎么样,陆仁摆明了是不肯把工匠借给孙权,孙权又因为战争的需要,想要得到蒸汽舰船的制造工艺,于是乎自然是选择了派出学习团去夷州进修。可是在孙权他们看来,陆仁这绝对是走了一招臭棋。试想一下,哪有把自家的秘方秘籍轻易的教给别人的道理?陆仁摆大方是不是也摆过了头一点?

    当然陆仁可没他们想得那么差,这里也就不多说了。顺便到是要说一下,就是诸葛亮在回到荆州之后,马上就请老婆黄月英出马,也组织了一批人去夷州学习,重点则是要把蒸汽机理论给学回去。而刘备集团与孙权集团虽然都是奔着蒸汽机来的,在细节上却有一个差别,就是刘备一方盯上的是陆路方面的铁路,孙权一方盯上的则主要是蒸汽动力的舰船。

    这些回头再说,只说孙权这里还有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就是蒸汽动力的舰船所使用的燃料问题。蒸汽机想得到足够的热能,光烧木柴哪里够用?当初陆仁送给孙权那三十二只舰船的时候虽然说自带了一些燃煤,可哪架得住孙权的折腾?三下五除二的就都烧光了。这时再使用木柴的话就明显的跟不上了。

    于是乎,孙权就紧急的派人问陆仁有没有燃煤可卖,陆仁的回信是你丫的不是占据着豫章(即后世的南昌,也是瓶子的老家,呵呵!)地区吗?往西五百余里就是萍乡,自个儿去那里挖去,别他喵的连这点煤也要找老子买,老子自己这里还不太够用的说。反过来,你孙权要是挖得多记得回过手再卖点给我,你丫的还能多点出口创汇的买卖……

    好吧,孙权看到回信的时候俩眉毛差点没拧到一起去,说你陆仁到底是什么人啊?怎么连我江东境内哪里有特殊的矿产都这么一清二楚的?

    如果陆仁在场会说废话!萍乡煤矿是后世华夏知名的南方煤矿好不好?而且江西号称“物宝天华”,而且除了萍乡的煤之外,钨、铜、稀土、铀、钽铌还是江西的“五朵金花”。老子的夷州等地虽然也有一定的煤产量,可老子这里用得多,也架不住折腾,人力资源方面也比较吃紧。

    所以送船给孙权也是陆仁的另一招棋,就是诱导着孙权去挖煤……陆仁这里的人力资源比较紧张,孙权那头的却没什么问题,所以让孙权自己主动的去挖,然后陆仁再从孙权那里买一些来就比较方便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