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44部分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44部分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蔡福反手一指稍远处的临河庄舍:“老夫就住在那里,蒋小哥你若得闲暇就来陪老夫闲谈一番。对了,我家小姐幽居在后舍,你来找老夫的时候不要惊扰到她。”

    陆仁勉强挤出了一张笑脸,望了望那边的庄舍。远远望去,这所庄舍与豪华之类的字眼绝挂不上什么边,但却清幽典雅,一看就知道是那些文人墨客喜欢的居所。而且刚才蔡福说得很清楚,就是“我家小姐幽居在后舍”,再加上陆仁之前听到的琴声,很显然蔡琰就住在这里。

    一想到蔡大才女,陆仁就很想往那边看看,看看蔡大才女的才貌到底如何,但陆仁还是很理智的强压下了这种念头。蔡琰的才艺如何,陆仁并不清楚,但从有关蔡琰的记载来看,蔡琰在音乐方面的才能绝对高得可以,那就没理由会弹出一首错漏百出的《白河寒秋》,而且在弹完之后蔡福就拿着笛子找了过来,很显然是盯上了陆仁。

    有美女见召感觉上是件好事,可此时此刻的陆仁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之下躲都来不及,又哪里敢和蔡琰有什么交集?没看见他对蔡福都干脆说自己不会吹竹笛了?

    却说二人瞎扯了这么一番淡之后,蔡福当然是得回去跟蔡琰说找错了人,陆仁也巴不得蔡福赶紧走掉,自己好脱身闪人,所以再客套了几句就分开了。且不提骗子陆这只惊弓之鸟是如何心惊胆战的躲去了别的地方,只说蔡福回到庄舍之中,把竹笛交还给素着女子……也就是蔡琰蔡大才女的时候,蔡琰奇怪的问道:“福伯,那人不肯吹奏吗?我到是在阁楼上见福伯与他交谈了很久啊。”

    蔡福道:“大小姐你认错人了,他不是之前吹奏曲乐的那个人。”

    “不是他?可是衣着没错啊……”蔡琰愣住了。不过再想想吧,蔡琰到还真有些吃不准了。毕竟她呆的阁楼与陆仁钓鱼的地点有个大概二十来米左右的距离,长像是有些看不清楚。再稍稍的沉吟了一下,蔡琰便轻轻摇头接回竹笛:“罢了,既不是那人,多思无益。”

    蔡福呵呵一笑:“不过说来也巧,刚才那人就是数日前昏迷在岸边,大小姐你让我去救下再送去华佗先生那里医治的那个人。哦,他说他叫蒋游。”

    蔡琰这时正准备把那支竹笛放回笛架上,听到蔡福的话后蔡琰又是一怔,随即几分愠怒之意就涌上了心头,轻轻的顿了顿足道:“不对!之前吹奏的人就是他!”

    这回换到蔡福愣住:“大小姐为何如此肯定?”

    蔡琰理清思绪,向蔡福解释道:“福伯你且想想,自我从河内归还陈留并隐居于此,此间乡邻又何曾见他们舞弄过音律?”

    蔡福被蔡琰这一提醒再仔细的想了想,得出的结论是还真没有。事实上年青的蔡琰在卫仲道病死之后因为受不了卫家人的冷言冷语外加冷眼,一怒之下不顾蔡邕的反对回到陈留娘家,这种行为亦使得蔡琰的娘家人对蔡琰的脸色也有些不好看,蔡琰就干脆搬到了这个相对来说比较偏僻的别居来避世隐居。

    既然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周围的居民就都是些普通的农民,还真没有谁会玩音乐的。而且同样是因为相对偏僻,一般这里平时是不会有什么人来的。可是陆仁一出现就冒出来了一首在当时来说算得上是“高雅音乐”的《白河寒秋》,因此只要是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会把目光集中到陆仁这个外来者的身上,更何况蔡琰那是多聪明的女子?

    蔡福想明白了这些,便犹豫着道:“那……老夫再去寻他?”

    蔡琰轻哼了一声,反手把竹笛放回了架上:“罢了,他明明会吹奏竹笛却矢口否认,为何会如此的个中缘由问之无益。彼既不愿,又何必强求?再者,一个会为鱼而弃韵的人,也不过就是一介庸碌之辈……到是可惜了他之前吹奏的那曲曲乐。明明是清雅孤寒之音律,落在他的手里到真有几分明珠蒙尘之憾。”

    说起来蔡琰的心中其实还真是觉得有几分遗憾的。这就像爱好古玩的人会收藏古玩,爱好读书的人会收藏书籍,爱好武术的人会收藏兵器一样,爱好音乐的人就喜欢收集好的音乐。陆仁玩音乐的时候自己可能是觉得没什么,但对蔡琰来说却是当时难得一见的佳乐,自然会有想完整的收录下来的念头,对陆仁的隐瞒与推脱也就难免的会生出了几分怨意。

    除此之外还得知道一件事,就是此时的蔡琰的心中既有与卫家的离异之恨,又有一年多之前父亲蔡邕的冤死之苦,个人的精神世界其实是非常空虚与茫然的,因此书籍和音乐就成了她的精神寄托。

    这么说吧,宗教神佛什么的一向是人们的精神寄托,而谁如果敢对宗教神佛不敬又正好碰上了信徒,后果往往会很严重。陆仁对蔡琰现在精神寄托的触及虽然没那么严重,但想让蔡琰不因此对陆仁生出几分怨意……很难!

    (今天有事,去外面扯了一天的淡,回到家里只来得及码出这一回,见谅。明天瓶子会三更补上。)

第五十八回 避无可避

    入夜时分,华佗借住的居所。

    华佗回来的时候,见桌案上只是摆放着几样简单的饭菜,没有陆仁烹煮的鱼汤,心中多少有点失望,但也没有太过在意,所以笑着向闷坐在墙角的陆仁笑道:“蒋小哥,看来你今天的气运不佳嘛,垂钓归来却一无所获哦。”

    陆仁很勉强的笑了笑:“让先生见笑了。”

    其实陆仁也很想钓上鱼的,只是钓鱼这种事非常讲究“平心静气”,可现在的陆仁心又哪里能静得下来?在躲开了蔡福之后,陆仁想尽快的钓两条鱼就闪人,但他越是心急,这鱼就越是钓不上来,最后只能是空着手回来了。

    华佗对此并不是很在意,向陆仁召召手道:“一起吃吧……你好像有心事?”

    陆仁确实是心事一大堆,见华佗问起,犹豫了一下之后道:“华先生,我想……我可能是该走了。”

    华佗愣了愣,上下左右的看了陆仁数眼之后摇摇头道:“你身上的伤都还没有痊愈,怎么就急着要离开?是想回家吗?可据我所知,濮阳一带曹公与吕布战事正激,你现在回去是去寻死。”

    “哎……”陆仁又哪里不知道这些?不过他到是早就想过另一条路:“我有亲戚在鄄城,所以我想到鄄城去。”

    华佗道:“那你一样是去寻死。老夫告诉你吧,自张邈接纳吕布偷袭衮州之后,整个衮州皆叛离曹公,各郡各县的守将都有想趁乱捞上一把的心思,因此随时随地都可能会打起来,你孤身一人走这几百里的路,在这种情形之下不是寻死又是什么?相比之下,你我现在所处的陈留反到要安全一些,因为无论是张邈还是曹公,都不好对已故的蔡中郎故居动武,那会大失名望的。”

    这个道理陆仁懂,就好像曹操在攻伐徐州的时候可以说是走到哪杀到哪,唯独不敢对郑玄呆的那块地头动手。而蔡邕的名望在当时不比郑玄差,张邈和曹操当然都不好意思在陈留这里打起来再祸害到蔡邕的家人,至少是他们在没逼到某个份上的时候都不会在陈留这里开打。

    当然陆仁想离开的原因,主要还是想避开蔡邕的家人,免得惹来一些不知所谓的麻烦。可是现在听华佗这么一番解说,陆仁的心里也难免会犯起了嘀咕,就是在现在的这个档口上,自己有没有必要为了躲蔡邕的家人而使自己置身于险境。

    而在反复的考虑了一番之后,陆仁得出的结论是还真没那个必要。首先自己身上的伤都还没好全,万一在路上要和人动手,总归是件不方便甚至危险的事;

    其次自己奔逃时骑的那匹马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因此现在不管是去濮阳还是去鄄城都只能靠步行,而陈留到濮阳也好,到鄄城也罢,直线距离都在一百公里以上,这个时代的路又不是那么好走的,犹其是自己孤身一人上路,路上的风险也太大了点。

    除此之外,在这个时代走这一百多公里的路,少说也得走个三、四天,那自己在路上所必须的干粮在哪?现在都还是白吃着华佗的,要是再向华佗开口要干粮……陆仁的脸皮还真没厚到那个份上。再者华佗的话都说得很明白,你伤都没好,跑什么跑?

    最后一条,自己现在是“蒋游”,而且蔡家人知不知道徐州冒出来了个陆仁的事都不清楚,自己要是急吼吼的跑了,不反而是显得心虚了吗?与其如此,到不如坦然相对,反正只要自己不玩音乐,蔡家人也不能拿自己怎么样。

    想通了这些,陆仁的心态也就放宽了不少,但还有一件事陆仁得向华佗确认一下:“先生,之前我一直没问过,您在陈留这里一边行医一边抄录书籍,那您是到谁的家中抄录书籍?”

    华佗道:“哦,是已故的蔡中郎遗女蔡昭姬那里。”

    陆仁心说果然是在蔡琰那里抄书,自己现在呆的地方只有蔡琰那里比较像样,说白了就是有藏书条件的人家,而其余的人家不说也罢。怪只怪自己一开始没问,闹得现在有些手忙脚乱的。

    华佗这里接着道:“说起来,老夫与蔡中郎称得上是故交。早年间老夫在吴地游历的时候,曾经专门去拜访过蔡中郎讨教学问,正赶上昭姬这孩子得了一场大病,老夫因为颇晓医术就顺便帮她医治了。”

    陆仁心说还有这档子事?怎么没看见史料上有记载?

    再看华佗又叹了口气:“只可惜昭姬这孩子虽然聪慧过人、天份极高,命却苦了一些。十六岁出阁嫁于河内卫仲道为妻,不及一年卫仲道便患病而死……当时昭姬都曾写信求老夫赶去治病卫仲道,老夫才走到半路,卫仲道就撒手人撒手人寰,老夫也是赶之不及啊。之后卫家中人对昭姬多有怨言,昭姬这孩子心气又高,一怒之下就回了陈留,但不久蔡中郎又……唉,不提也罢。之后昭姬不愿受家人的冷言碎语,就避居于此,平日里只与典籍音律为伍。老夫闻知之后,就专程来这里向她求阅典籍,顺便看看这个苦命的孩子。哦对了,其实那日你伤重之下晕阙于河边,就是她看到了你,然后让蔡福把你送到老夫这里来救治的。”

    “我……”陆仁无言以对,心说得,闹了半天蔡琰蔡mm居然还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之一,这事还真是越闹越……不知道该怎么说。

    华佗说完了这些,却忽然想起了什么,复又向陆仁道:“你提到抄录书籍,老夫到忽然想起来了。蒋小哥,你明天得帮老夫个忙。”

    陆仁心头涌上了不好的预感,但嘴上还是得支应着道:“先生客气了,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就是。”

    华佗道:“也无甚大事,就是要你明天陪老夫去将那些抄录好的典籍搬回来。”

    “……”陆仁暗自无语,心说这算不算是怕什么就来什么?有心想躲着蔡琰,可现在却得跑到蔡琰的家里去。但华佗都开了口,自己真不好拒绝,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暗中寻思着只能是把蒋游这个身份硬撑到底,成为彻彻底底的“酱油”。

    一夜无话,到次日天明之后,陆仁就跟着华佗来到了蔡琰的庄舍。当然蔡琰可不是轻易就会出来见人的女子,只是由蔡福在招呼着华佗而已。对此陆仁心中固然是有点失望,但更多的还是在暗中松了口大气。就是在和蔡福打招呼的时候,陆仁查觉到蔡福对他的脸色有点难看,这使得陆仁的心中又多出了几分紧张。

    好在蔡福对陆仁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不大理陆仁而已,陆仁在讨了个没趣之后也不敢再多和蔡福说什么,只是闷着头帮华佗收拾一卷又一卷的竹简而已。正忙碌间,陆仁听到院外有车马之声,不一会儿就看见蔡福急匆匆的跑去了后院,看这样子应该是来了什么客人,蔡福赶去向蔡琰通传。

    这些事和陆仁并没有什么关系,陆仁就继续扮演着自己一个小书僮兼搬运工的角色。但是当陆仁把一大包的竹简送回华佗的住处再回来时,可就听到偏厅那里传来了笛乐之声。陆仁本来是不想理会的,可是一小段的笛乐传入陆仁的耳中时,陆仁可就愣住了:“这不是《凤歌青天》吗?可我没在这里吹过这首曲子的啊!难道是有人在徐州那里学会了这首曲子,就带到这里来了?别他妹的跟我说这个时代就有这首曲子。可这才几个月哦,流传的也太快了点吧?”

    愣了这么一下,陆仁还是决定别去理会的好,特别是现在有人在玩这曲《凤歌青人》,万一是从徐州那边过来的人……不过对这个陆仁到不怎么担心,因为当初在徐州酒肆里玩音乐的时候,陆仁是没怎么露/过面的,原因是糜竺兄妹都认为不能太早就把陆仁推出来,所以徐州一般的士子都不认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