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穿越时代 >

第739部分

大穿越时代-第739部分

小说: 大穿越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些澳洲白人又是天生的蛮勇凶悍、桀骜不驯,并且信奉白人至上,宁死也不肯屈从日本黄皮小矮子的统治,绝非中国那些淡看城头变幻大王旗,只要活得下去就肯继续乖乖照章纳税服劳役的麻木顺民可比。遇上同样人面兽心的大日本帝国皇军,那真是天雷撞地火,打得真叫一个激烈。整场征服澳洲的战争之中,日军打得几乎是每城皆屠,处处三光,剩下的澳洲白人,女的进慰安所,男的被塞进集中营,然后再从本土和东亚占领区拉壮丁过来,填补劳动力缺口,恢复澳洲农牧业和各个厂矿的生产。

    然而,虽然有苏联给日本人前后提供了上千万吨的商船,运力尚且还算充足,可日本列岛本身的人力资源也是有限的,而且日本移民也更喜欢自然条件较好、待遇更丰厚的太平洋珊瑚岛,只有来自中国、朝鲜、越南这些地方的下等人,在大日本皇军的刺刀下根本没得选择,才不得不到澳洲来吃沙子、看袋鼠。

    到了一九四五年十月的东京核爆前夕,澳洲的人口分布大概是这么一副状况:首先,在算上“协防”的美国大兵之后,整个澳洲的白人还剩大约三百五十万,也就是战前的一半。其中一百万白人困守在墨尔本和塔斯马尼亚岛,两百万人被关在日军控制下的各个劳动集中营,没日没夜地干活直到过劳死。最后还有少数“顺民”生活在日本占领区某些与世隔绝的穷乡僻壤里,或者游荡在人迹罕至的大沙漠里打游击。

    然后,跟着侵略日军一起登陆澳洲的亚洲各国劳工和移民,却达到了足足五百万之多,其中日本人只有不到五十万,剩下的主要是被强征或诱骗来的台湾人、朝鲜人、泰国人、中国人和越南人。

    通常是日军前脚把澳洲白畜的村镇屠戮一空,顺便抢光财物,这些劳工和移民就跟在后头,拎包入住血迹未干的房屋,继续耕种白人留下的田地,为皇军生产粮食和蔬果,或者到各处厂矿去做工。

    最后是澳洲的原住民土著,在白人移民到来之前大概有八十万,等到二战前夕已经被杀得只剩六七万,等到澳洲大陆的战火一起,新的屠杀再次展开,土著人的存活数量进一步暴跌,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

    接下来,在侵澳日军前不久进行的报复性大屠杀和毒气战之中,澳洲白人的数量又瞬间蒸发了一百五十万,从此彻底变成了澳大利亚的少数民族,使得澳洲这片孤岛大陆在百年间又一次换了人种。

    ——虽然论手段确实是血腥残暴了些,但既然在上个世纪,英国佬就是如此狠命屠杀澳洲土著,拓展白种人的生存空间。那么如今换成自己被日本人大肆屠杀,拓展黄种人的生存空间,似乎也没什么可抱怨的。

    更何况,在未来的世界革命之中,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还会是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头等公敌。

    至少,在极端仇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舰娘苏菲小姐眼中,这些约翰牛的后裔绝对是死不足惜。

    此外,新西兰的两百万白人,在日美双方的激烈拉锯战之中,也死了十万以上,同样是伤筋动骨。如今跟着麦克阿瑟登陆日本的澳新军团,主要就是由这些跟日军有着血海深仇的新西兰人,还有一部分被赶出家园逃到新西兰的澳洲白人难民组成,基本上个个都身负着国仇家恨,对日本人的态度自然是可想而知。

    “……也对,既然制霸东亚的幻梦已经不用想了,那么至少已经到手的大洋洲,就绝对不能再丢掉。”

    神重德参谋长点了点头,作为海军少将,他自然是更希望未来的日本民族继续向着大洋发展,“……但是,我们也不能眼睁睁看着本土的父老被屠戮,否则就算有了土地,却没了人口,还不是照样一场空?”

    ——在战争之前,仅仅统计日本列岛本土的话,那么日本民族大约有七千万人口,再算上台湾人和朝鲜人,勉强可以凑足一亿。接下来,随着战争的进行,前后有三百万日本人战死海外。然后是东京沙林毒气战与两发原子弹双重爆击,一口气就让上百万日本人魂归天国。等到美军登陆日本列岛,又火烧京都,屠戮大阪,到处乱丢燃烧弹和毒气弹,天天疯狂杀戮,加上前面的东京核爆,本土已有七百万日本人死于战火。

    至此,日本民族已经在战争之中损失了一千万人口,而且接下来还不知得要死掉多少人才够。

    “……所以联合舰队如今才要大举北上,给本土的日本人杀出一条生路,不是么?”

    舰娘苏菲打了个酒嗝,举杯示意道,随即突然闭上了眼睛,久久地沉默不语。而神重德少将也猛地脸色一肃:他知道,眼前这位小姐是在接收和翻译某一条天空中飘荡的无线电波。

    片刻之后,舰娘苏菲苦笑着睁开了眼睛,“……神重德参谋长,看起来,我们已经没法再在海南岛等待哈尔西舰队的动静了,联合舰队必须尽快起锚了!”

    “……为什么?”神重德皱眉道,“……这样一来的话,原本的诱敌计划岂不是等于落空了?”

    “……因为,堀悌吉大将率领的运输船团突然临时改变计划,去了冲绳!我们不能让上百万吨商船在那里像靶子一样被美军打!”舰娘小姐叹息道,“……那可是我方超过一半的海上运力啊……”

    “……还有那艘全世界最大的超级运输船……明白了,这确实是我们目前绝对不能承受的损失。”

第673章 、东亚战云起(上)

    第三十三章、东亚战云起(上)

    一九四六年一月上旬,朝鲜半岛东海岸,咸镜道

    朝鲜半岛地势多山,尤其是在朝鲜东北部的咸镜道一带,各种巍峨陡峭的山峦一座连着一座,在山上到处是郁郁葱葱的苍天巨树。间或还可看到险峻的花岗岩绝壁从一两千米高的山岭上陡然直下。

    如果从空中鸟瞰,或者信步游逛于山间和海滨之时,朝鲜东北部的山景和海景可以说是非常的秀丽,甚至于美丽得让人心折——险峰、奇石、苍松、劲柏。蔚蓝的晴空一望无垠,深邃明净……但这一切的风景,对于被迫长途跋涉于山道间的旅行者来说,却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甚至可以说是堪比噩梦。

    ——到处都是无路可行的悬崖峭壁,少数横穿山脉的道路不仅蜿蜒曲折,而且沿途往往荒无人烟,难以补充食物和饮水。山地间大都是些羊肠小道,人员和牲畜只能一个挨着一个地通过,车辆更是难以通行。

    尤其是眼下正值寒冬腊月,朝鲜北部的咸镜山脉和盖马高原,到处都在普降大雪。整个盖马高原都被茫茫白雪装点在一派银装素裹里:松叶、巨石、大地、山脉,如同披上了一身洁白的羽纱,显得美丽而又绰约。但对于那些在在山岭中蹒跚地行进着的,早已精疲力竭的旅人来说,这旖旎的北国风光还不如一口热汤来得诱人:山间的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三十度,风雪交加的严寒气候,加上山高路窄的复杂地形,在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下,如果还硬是要翻山出行的话,那么就算还够不上死亡行军的标准,最起码也算是苦难行军了。

    但即便如此,在这个风雪交加的冬日里,依然有一队队的旅人,艰难跋涉在这片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之间。其中那些从西向东而行的,主要是奉命撤退回国的日本关东军士兵,以及朝鲜各地随军撤走的日本侨民。

    ——目前,处于政权交接过程之中的满洲国,局势虽然有些动荡,但因为没有爆发战争的缘故,至少几座大城市的秩序勉强还算可以忍受,物资供应也还凑合,至少没有出现明显的粮荒和饥馑。

    为了让日本帝国遗留的满洲工业体系能够继续运转,而不是随着日本技术骨干的逃散就瞬间崩溃,接管东北各省的中国红军和苏联红军,并没有立刻强行遣返和编管这些年陆续迁居当地的二百多万日本侨民,而是宣布招聘留用日本籍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各方面待遇也尽可能从优。其余日本侨民在愿意遵守新政权法令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三年之内继续居留。鉴于目前日本列岛的本土正打成一锅粥,除了军队必须服从命令回国参战之外,绝大部分普通的日本人都选择暂时待在满洲观望局势,想要等到世道太平一些了再说。

    相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以南的朝鲜半岛上,如今却是打成了一锅粥。根据与苏联的密约,日本殖民者的朝鲜总督府撤退到了釜山港,放弃了对大半个朝鲜的控制。苏联红军扶植的朝鲜苏维埃政权和美国支持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则随即接踵而至,疯狂地争抢地盘,彼此不断爆发冲突,眼看着一场混战就要爆发。

    由于没有一股实力足够强大的政治力量,能够迅速接管整个朝鲜半岛,导致大半个朝鲜的社会秩序一时间全面崩溃,各路暴徒四面蜂起,那些身在朝鲜的日本侨民,反而还不如待在满洲的日本同胞那么安全。

    于是,这些身在朝鲜的日本侨民,以及一些担心遭到清算的“朝奸”,纷纷跟在撤退回国的关东军身后,想要逃离已经变成硝烟战场的朝鲜西部精华地区,前往局势相对安稳的日本海沿岸各港口。接下来,他们或是跟着关东军找船回国,或是前往苏联在元山港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设置的临时难民营,或者从暂时还在运行的东海铁路搭车南下,汇合撤退到釜山的朝鲜总督府,寻求安置和庇护……不管怎么样,总归得找条出路。

    与此同时,也有一队队的朝鲜人,正在从东向西翻越这片纵贯半岛的绵长山岭,从日本海沿岸前往朝鲜主要城市和人口所在的西部精华地带。他们是从满洲和苏联远东地区陆续回国的朝鲜族抗日联军士兵,还有在苏军进占的元山、清津、咸宁等地,紧急组织起来的苏维埃政权工作队,眼下正赶着前往西部接管政权。

    为了跟盘踞汉城的“阶级敌人”赶时间、抢地盘,尽管西北风卷着棉球般的雪花,吹得人睁不开眼,他们依然打着红旗深一脚浅一脚,争分夺秒地在雪地里艰难前进。由于一路在雪地里强行军,很多人的衣服都破烂不堪,脸被寒风吹肿了,流着血,不少人的耳朵被冻成紫色,还有人的脚都冻坏了,几乎穿不上鞋。

    而更要命的是,即使都已经这样艰苦卓绝了,还是有人不想看着他们平平安安地赶路。

    “……美国飞机!!!卧倒!!!空袭!!!”

    伴随着远方传来的不祥轰鸣和近处一声撕心裂肺的喊叫,众人惊慌失措地各自找地方躲藏,或者筋疲力尽地直接趴在了雪地上。过了半响之后,一架银光闪闪的小飞机从西边飞来,但却没有对地面上的朝鲜人和日本人进行投弹或扫射,只是在几条漫长的行军队伍头顶上转悠了几圈,然后晃了晃翅膀,就掉头离去。

    ——这是一架美国海军航空兵的侦察机,并不能承担对地作战的任务。

    等到敌机飞远了之后,趴在雪地上的诸多朝鲜人才陆续起身,继续前行。但是,等他们走到一条悬空的危崖前方,却又不得不再次停下了脚步:“……该死的!美国佬的飞机把水门桥给炸了!这下可怎么过去?”

    ※※※※※※※※※※※※※※※※※※※※※※※※

    元山港,位于朝鲜半岛东岸,濒临日本海,面积约为九百平方千米,人口约二十四万。市区背山临水,南部为葛麻半岛,半岛内侧为德源湾,外侧的海面上有“薪岛”、“大岛”、“小岛”、“熊岛”和“丽岛”等二十多个离岛。外加拱卫海湾的小半岛,形成了天然的防波堤,湾内水深,潮差小,使元山成为天然良港。

    俄国在侵吞中国远东地区,占据海参崴之后,就对元山港虎视眈眈,一度有夺取这个不冻港,作为俄国太平洋舰队越冬锚地的打算。但是随着日俄战争的惨败,这个想法自然也就成了空谈。

    另一方面,因为日俄战争之后,俄国太平洋舰队再也无力对日本构成威胁,所以在漫长的日本统治时期,日本海军基本也没有在元山建设什么军事设施,只是随着东海线的开通(紧贴朝鲜半岛东海岸的一条铁路)和近代交通业的发展,让元山逐渐被建设成一处规模不大的民用港口。

    不过,如今的元山港内,却是一派战舰云集、军旗飘扬的肃杀景象——趁着符拉迪沃斯托克军港入冬封冻前的最后一点时间,苏联人把本国在远东能够调动的海上力量,几乎都调动到了朝鲜半岛腰部的元山和兴南两座港口上,一边在元山港布置防线和军港设施,囤积各种物资。一边以最快速度组织己方的朝鲜流亡者回国接管政权,并且协助运走和安置撤退的日本军民。然而,由于事发仓促、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