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席卷天下 >

第586部分

三国之席卷天下-第586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点头称善。

    然夏侯惇还有疑虑,心说你们总是说风陵渡。若是秦子进从他处登陆可怎么办。于是提醒道:“郭嘉军师,那秦子进若是沿江小路进发,怎么办?”

    战事顺利。郭嘉的心情还是不错的,笑道:“此地已经至渭水源头。多崇山峻岭,河面狭窄大船无法顺畅通行。秦军若走小路。在崇山峻岭之中转进,势必要极其长的行军。眼看即将入冬,或许没能走出崇山,已经冻饿死在山中。就算能够走出来,也已经是疲惫不堪,我军以逸待劳,一战可下。”

    一千多年前,除了郡县四周外,全部都是野生环境,草木横生。若是大军在这样的环境下行军,没有道路行进艰难不说。往往找不到行进路线还要走回头路,从而大大延长了行军的时间和难度。直如后世驴友,若是迷失在大山中,大军只有死路一条了。

    所以,在现代人看来,城市四周四通八达,随处都可进兵。然在古代人眼中,无人的原野环境极其恶劣,大军在其中根本就无法行军,只需在通路上布置防御即可。

    夏侯渊不解问道:“既算定秦峰会渡河,为何不多派兵马守卫渡口,为何要等秦军异动再派兵马?”

    郭嘉笑道:“秦峰若见我有守备,岂能再渡河?岂不知半渡而击之?”

    “半渡而击之!”刘晔击节赞道:“原来军师不派兵马把守,就是想要引诱秦军来登陆。又建投石机堡垒,就此消耗秦军的有生力量。”

    夏侯惇等人恍然大悟,大喜过望。

    就说行动的时候,郭嘉心里一动,又说道:“恐秦军发现我烽火台,不可明立高台,只在江岸边高大树木顶端瞭望即可,敌人大规模运兵,船只一定很多,一望便知。”

    夏侯惇等人心说军师就是聪明,想到这些细节之处。

    就此夏侯惇派出兵马先去风陵渡口两侧建立投石机堡垒,又派精干探马,就沿岸上树,吃喝拉撒全在树上监控江面。

    另一方面,潼关二十里外,秦军侧。

    秦峰亦是连夜召集众位军师,商议破敌之计。

    如今对于秦军来说,正面作战受阻,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开辟第二战场,侧面迂回。而潼关西南有秦岭山脉,还有华山山脉,绵延数百公里,又没有道路,显然是无人绕过去的。

    值得一提的是“秦岭”,秦岭有两个含义,狭义上仅限于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就是潼关所在的地方。而广义上的,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也就是被世人熟知的南北分界线。

    数百公里大山无法绕行,然潼关北面的渭水就好走多了。

    有黄河之上最大的渡口风陵渡。

    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走入秦晋。金人赵子贞《题风陵渡》就有一句:“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

    后世曹操在潼关大战马超的时候,无法攻克潼关。就是转进风陵渡,开辟第二战场。

    徐庶、贾诩、庞统三人商议一番后,便有徐庶进言道:“我水军纵横黄河,可用兵舰搭载士兵,沿江西进抵达雍州侧的风陵渡登岸,直取长安。”

    贾诩说道:“曹操的兵马几乎全部在潼关,我军直取长安,敌人一定会放弃潼关,便不战可下。”

    庞统摸了摸朝天鼻。补充道:“可派小船扮成渔民先去打探风陵渡情况。”

    秦峰在黄河水上没有敌手,想来运兵很安全,就怕敌人在渡口设防。于是,他便派出斥候,前去风陵渡打探敌情。

    一日后。

    斥候传来情报,风陵渡雍州侧的渡口有两座堡垒,看规模最多两千人的武装力量。由于曹军已经在树上生活,所以秦军斥候没有发现。

    于是,秦峰传令黄河水军派来千艘战船运兵。

    又三日后。船只到位。

    秦峰便在王帐中,擂鼓聚将,准备出征。

    “大王,曹军已经有了两处堡垒。虽然经过观察人马不多,但也表明敌人已经注意到了风陵渡……。”贾诩进言道。

    庞统一听就知道啥意思,心说大叔你话说的太慢。还是我来说吧,于是便接口道:“大王。就怕敌人暗中隐藏兵马,以渡口壁垒之兵阻挡。大队突然杀到,趁我军半渡的时候阻击。”

    秦峰的军师们虽然没有得到沿江有敌人暗哨的情报,但也考虑到了半渡击之的情况。

    然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可能敌人增兵了,可能敌人要抄袭后路了,可能敌人要夜间袭营了,可能要大地震了……,可能的情况太多,不能因为这些可能发生的事情,就中断了军事行动。

    并且曹操在潼关只有六万人马,几场攻坚战下来,损失万八千也是有的。所以秦峰说道:“敌人就算有所行动,也不过两三万人而已。兵力少,无法阻击我军登陆的。”

    众位军师一想也有道理,敌人若是派兵太多,潼关这里也是防不住的。

    贾诩思索一番后,道:“大王,是否发动一次佯攻,吸引敌人注意力。”

    秦峰从其言,便留下马超、庞德佯攻潼关。他亲自带领五万兵马登船前往风陵渡,待得开辟登陆地点后,再运载其余兵马转进。

    于是乎,大小船只千余艘,浩浩荡荡从新丰港出发,望风陵渡而去。

    当秦峰第一艘战船出现在雍州侧的江面上的时候,已经在树上生活多日的曹军斥候,大呼可以接地气了,就此飞快窜下了树,火速报知潼关之上。

    潼关,议事厅。

    啪……

    夏侯惇一拍案几,哈哈大笑道:“军师神算,秦子进果然要在风陵渡登陆!本将军这就派出大队兵马,待得秦子进半渡,消灭他的大军。”

    堂下众将纷纷请战。

    这时,有探马来报,“将军,敌人大队兵马望潼关而来!”

    郭嘉立刻笑道:“此乃声东击西,如今我军情报通畅,岂能中他的声东击西之计。”

    话音未落,又有一员探马奔了进来,奏道:“将军,羌王迷今呼应主公请求,派出弟弟迷当,带领三万羌族骑兵来到,此刻已经不足潼关五十里。主公让我来报知将军,一定要好生款待迷当,加深与羌族的友好关系。”

    众人闻言欣喜不已,有这一支生力军到,又是骑兵,便不惧秦军了。

    刘晔喜笑颜开,手舞足蹈道:“真乃天助我也。秦军来攻我潼关,就是怕我军得知他们渡江后,派兵岸上阻截。如今有羌族大队骑兵来到,一定能够将秦军的兵马杀死在沙滩上。”

    于是夏侯惇便派出,夏侯渊,曹洪,李丰,带领两万兵马,前去迎接羌族大军,就此合兵一处,望风陵渡而去。

    另一方面,秦峰并不知道羌族大军来到,他只以为曹军在潼关只剩下五万人,若是敌人分兵正好各个击破。(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二章 羌族

    秦峰一面派马超、庞德佯攻潼关,一面沿江乘船运载五万兵马,急袭风陵渡。

    千艘大小船只,大江之上行进,真应了一句百舸争流千帆竞,波涛在后岸在前。

    这千艘船只,井然有序,速度因此很快。然因为是逆流而上,想要转进到风陵渡,也需要一二日的时间。

    然而秦峰的谋划,包括佯攻潼关在内,已经被曹操的军师郭嘉识破。或者说,是郭嘉有意露出了风陵渡的破绽,引秦峰来攻。

    郭嘉已经将各方面考虑的很周全,尤其是羌族的援军会很快到达,所以才敢于露出这个破绽。

    不过,秦峰初期的谋划,也很对应当下的形势。潼关的敌人并不多,无法分出优势兵力阻击自己登陆。

    果然,郭嘉虽然知道马超、庞德是佯攻,但为防止潼关被击破,只建议夏侯惇派出两万兵马去风陵渡。留下三万人防守。

    但是,有羌族三万骑兵的加入,这让曹军立刻转变了劣势。

    大江之上,秦峰王船旗舰内。

    “咳咳咳……。”辛宪英在幽州长大,不习惯坐船。此刻晕船厉害,抱着一个后世价值几百万的,秦王专用的金盂,大吐特吐。

    美女,就连咳嗽的声音都是如此的动人。

    由于是行军作战,没有侍女跟着。而辛宪英之所以能够跟着,是有史官的职位。于是,秦峰亲自拿起毛巾,望颤动的香背而去。走到近前,就摸了上去。

    辛宪英吓了一跳。急忙挥起玉手打开了秦峰作恶的大手。

    秦峰又将另一只手的毛巾递了过去,望着已经花容惨淡的佳人。调笑道:“不可误会,孤王只是给你拍拍背。”

    辛宪英接了过来,心说也没见你拍,只见到处乱摸。她本来就呕吐的难受,就此冷若冰霜,抱着金盂往外走去。

    谁知,突然之间船身抖动。辛宪英脚步虚弱,娇呼一声倒下。

    好在秦峰身强体壮,一步上去接住。就此揽在了怀里。

    辛宪英脸上红晕一闪即逝,急忙挣扎。

    谁知船只更大力的摇晃起来。

    就此,扑通扑通两声。

    秦峰倒在了地上,而原本在怀里的辛宪英坐在了他的身上。

    “呜哇!”秦峰惨叫一声。

    原来,辛宪英的小屁股坐在了秦峰裤裆上,要害受到了袭击。

    辛宪英飞快站了起来,不知所措的模样。

    秦峰心说幸亏没硬,不让非断了不可。然而他转念一想,若是能够直击要害。估计就不会断了,还会被保护起来呦。他想到这里,嘿嘿一笑。

    这一笑,令辛宪英更加手足无措。

    秦峰说道:“宪英啊。这一段你就这么写,宪英与秦王乘船,忽然大浪来袭。船身剧烈摇晃。宪英便坐在了秦王腹部,幸亏秦王临危不惧这才没有受伤!”

    辛宪英芳心娇羞难挡。然面上冷若冰霜,不愿意这么写。但起居注史官要记录一切君王发生的事情,便道:“临危不惧一词,臣女是不会写的。”

    “那腹部也不能写,要写这里!”秦峰笑呵呵的朝自己要害指了指。

    “还是临危不惧算了!”辛宪英赶忙说道。

    这时,船身又是一阵摇晃。

    秦峰眉头一皱,便对外呼道:“典韦,怎么回事?”

    “大王,已经到了风陵渡,敌人壁垒内竟然扔出了巨石,一定有投石机!”

    典韦粗犷的呼声传了进来。

    “别出来。”秦峰嘱咐一句,便走了出去。

    风陵渡。

    黄河在这里东进,形成几乎九十度的转角。角有三边,跨后世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若是此时,便是雍州东南部、司州西北部、关中。

    这一个大拐弯L型的夹角处,便是雍州侧风陵渡的渡口。

    此刻,夹角两侧高地上,有两座堡垒,不断抛射出巨石,轰击着进入夹角内的秦军船队。

    那巨石个个西瓜大,不如现代炮弹,但如同大航海时期的大铁蛋,高空落下,只要被砸中,立刻就是一个巨大的窟窿。

    秦峰望着巨石落水溅起的巨大水花胆寒,无数巨石落水后形成波澜,让船只晃动不断。

    好在甲板上的水军训练有素,脚下根基扎实。然而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一时有些混乱。

    呼呼咻咻……。

    秦峰闻声望去,便见两座堡垒中开始发射火石。

    只是前后半柱香不到的时间,秦军船只损失几十条。

    “主公,怎么办?”旗舰上皆是陆将,一时间不知所措。

    看漫天巨石,显然这两处堡垒中少说有上千架投石机。如此不要命的大规模扔石头,储备的巨石一定很可观,若是任由持续打击,一定损失惨重。

    就在秦峰焦头烂额的时候。

    一船并拢过来,只见对船上一将,飞身越过一丈的空袭,落到旗舰上。

    众人视之,乃是新来的甘宁。

    甘宁来到近前,拜道:“大王,请将指挥权交给末将。”

    秦峰深知甘宁水战的本领,比自己麾下任何人都强,大喜过望,“好,全权指挥!”

    甘宁本来十分忐忑,只因他新投秦王麾下,生怕不被信任。此刻闻言,感激的同时,又欲意彰显水战的手段,也好在猛将如云的秦王麾下崭露头角,建功立业。

    于是,甘宁与太史慈一起,开始指挥千艘秦军战船。

    两人先令战船离开投石机的射程范围,便各自带领一百艘快船,携带两千名军士,列竖一字阵型突击夹角渡口岸边。

    果然夹角两侧壁垒内的敌人受骗,集中攻击这些快船。

    甘宁、太史慈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