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625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625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就先等待一下,找出问题,把那些在后面煽风点火的人给揪出来。”

    李超觉得皇帝的话是真诚的,他不是那种一遇困难就怂的人。

    “陛下,臣也确实太急了些,导致现在舆论沸腾,我被天下人骂。”

    李世民摇头。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而恶之,可谓非常之奸雄,举天下人而誉之,可谓非常之豪杰。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都说盖棺论定,但许多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依然有论犹未定者。”

    李超在做尚书令前,举天下皆誉。

    而如今,做尚书令,主持新政,却引天下人皆谤。

    皇帝却并没有如天下人那样看,当天下人都誉李超时,他没有惊慌猜忌。当天下人都谤李超时,他也没有误信。

    他有自己的看法,并相信自己的看法。

    “如今舆论,其实是有人在暗中煽动,许多百姓不明真相,跟风而已。”

    面对眼下的局势,李世民不是杨广,不会硬来。打仗有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敌军势大,或者士气正锐,这个时候不能硬上,得暂避锋芒。

    暂避锋芒,不是惧敌,只是一种策略。

    眼下的新政,也需要一个策略。

    “臣为大臣,欲为朝廷尽力,可满廷意见,与我不合,群掣手肘,奈何。”

    “新政变法,首在君王。你有朕的支持,何事不可为?”

    李世民还是那句话,变法革新之决心不变,但眼下舆论,还是说明他们准备不足,李世民不想硬碰硬,而是要先行缓兵之计,先避锋芒,仔细观察。

    “你先去河北,虽然朝廷本来想休兵几年,可统叶护既然来犯,还邀了高句丽,那么我们就得迎战。你亲自去一趟河北,将他们击退。”

    李超只是点头。

    “朕授你节度使之衔,是让你可以全权统领北方战局,同时还可以管理地方民政财税等,你知道朕此举之用意吧?”李世民问。

    节度使,此前曾授过一次,也是授予李超,当时是授李超朔方节度使。只是那时候,朔方还在梁师都的手里,这个节度使的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其实只是方便作战而已。

    但这次不一样,燕云节度使,皇帝给李超划的辖区却是包括整个河东和河北两个道。

    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旌以专赏,节以专杀。

    这是相当于以前大行台的权柄,朝廷罢行台,撤总管府,罢都督府,宣抚使也是事了即撤,可现在却授李超一个权柄更大的节度使。

    “这次让你去幽州,负责击退突厥高句丽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让你到地方上,开始新政的试行。”

    李超笑了。

    李世民够狡猾的,中央阻力大,就先让李超去地方上试点。

    毕竟到了地方上,李超这个节度使可就没有人管的了。

    “你放手去干,朝廷这边,朕替你兜着。”

    “不过也用注意一些方式方法,借防御外敌以军事之名,推行新政,阻力应当会小点。”

    从宫中出来,李超看着阴云密布的天空,暗暗叹了声气。

    他原本还以为,皇帝会迫于舆论压力,免去他尚书令之职,让他下野呢,哪怕是暂时的,也好啊。

    回到府上,李超叫来柯庆。

    “把外面的人都叫回来,不用再去煽风点火了。”

    柯庆道,“我已经听说了早朝上的事情了,陛下让你出镇河北,授你燕云节度使了。这个结果不是很好吗,起码可以离开襄阳了。”

    李超摇头。

    当初做上尚书令的时候,李超就不太愿意。

    可一执掌尚书省,李世民就追着李超,给了他许多任务,极大压力。李超岂不知道李世民过于心急了,可他最后却答应了下来,甚至一下子拿出了许多改革之法。

    本来这些新政,应当是慢慢的推出,一次一点,稳字为上。

    但李超却搞的如此激烈,其实他是想要借这个搞事,新政触及许多人的利益,最后肯定会有很强的反弹,那个时候,他借机辞职,归隐封地,多好的事情。

    反正大唐朝廷中,有房玄龄杜如晦等一群名臣,有他们在,贞观依然还会成为贞观治世。

    李超不断的拿出新政,马不停蹄的推行,一面又暗中让柯庆带人四处传播谣言,弄的京城谣言四起,舆论矛头都指向李超。

    可谁又料到,这个时候突厥和高句丽会打来,更料不到的是,李世民并没有迫于舆论就放弃。

    他的反应很高明,让李超去河北,名义上主持战局,实际上让李超先去地方推行新政,这样阻力会小些。

    这个结果,也是李超没有料到的。

    燕云节度使,李超念诵了几声,一声苦笑。

    “相国什么时候出发?”

    “明天。”

    不久前,朝廷才派了程咬金侯君集去征讨吐蕃,现在突厥和高句丽又联手打了过来,这还真是个多事之秋。

    府里。

    府中上下的人,都在忙碌着。

    崔莺莺她们则都坐在大厅里,新年才过没多久,夫君在家还没呆上一个月。年前是才回到的家,这现在又要外出了。

    “该死的高句丽人居然打到河北来了。”一名管事叹道,这位管事跟老爹一样,曾经参加过征辽之战。“想当年,前朝之时,数征高句丽,甚至曾动员百万大军,都没能打下高句丽,那真是个该死的地方。”

    高句丽,本偏居辽东一隅。

    但经历了隋朝时的数次东征,天下没有谁不知道高句丽之名。

    许多人对于高句丽,甚至是心怀畏惧的。

    在许多民间的传说里,高句丽人都是吃人的半人半兽,他们茹毛饮血,无比凶残,而辽东,更是一片蛮荒之地,到处都是穷山恶水,凶兽横行。

    李超从书房出来,崔莺莺等站起来。

    “不去不行吗?你是尚书令,要主持尚书省,还是宰相,得在京辅佐陛下。北方有战事,可是北方有那些大将军们,何必要你这个宰相亲自出马?”

    “没事,用不了多久我就回来了。”李超握着妻子的手道。

    杜十娘也过来,“听说高句丽人都非常野蛮凶狠,夫君小心。”

    李世民让李超早点出发,李超决定明天一早就走。

    要出发了,家里要交待的事情也不少。

    其它的事情他倒不操心,就是领地的事情要多叮嘱几句。

    李家总共有六百里封地,除了一块在狼山北是三百里的,其余的都是百里甚至几十里的,有八块。

    九个封地,李超、老爹,还有他七个儿子,一人一块。九块封地不在一起,东南西北,甚至远在西蛮海上的岛上。

    这给建设领地带来不少麻烦,但领地已经拿到了手了,除非愿意主动放弃,不如就得去经营,否则这领地就有失去的可能。

    李超的儿子们还年幼,不可能去领地主持,也许二十年后,这些小家伙们就能去守卫自己的城堡了,但现在还不行。

    李超也不能让自己的女人们去那里,现在那些封地还一无所有。他只能让府中的管事们代替他和他的儿子们前往主持。

    被选中的管事,全都激动不已。

    在李超和他的儿子前往领地主持之前,都将由他们负责主持领地事务。

第863章 火枪兵

    告别妻妾儿女,李超翻身上马,一队李家的家兵家将,跟随出发。转身上马的时候,李超看到崔莺莺她们流了眼睛,心里也有点不好受。

    聚少离多,亏欠她们了。

    出了府,李超先入宫,向李世民陛辞。

    年轻的君臣俩没说太多,一切尽在不言中,向来不怎么喝酒的李世民,破例的一口干了一大碗,李超也把碗中酒一饮而尽。

    然后带着李世民赐下的节度使旌节出宫。

    襄阳城东门,不知道多少贵族官僚的家人来这里,他们来这里不是采购也不是送行,而是来看李超离开的。

    当李超终于骑马出了东门,向着码头而去的时候,这群人立即飞快的赶回家里,向家主们报告李超走了。

    “李超终于灰溜溜的离开了。”

    听到李超终于离开的消息,最高兴的还是御史台的一群官员,他们觉得李超的离开,完全就是他们的功劳啊。若不是他们要集体弹劾李超,使得皇帝也不得不退让,把李瘟神给送走了,要不事情哪有这么的简单。

    “终于走了。”

    襄阳城中,几名御史正在一个御史的府中饮酒。

    “有点可惜啊,要是陛下的旨意晚一天,我们就能把李超拉下马了。现在李超去了河北,可还是尚书令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呢。”

    “不急一时,等李超去了河北,这事情不是更好办。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要我说,咱们就先放过李超,咱们先把这新法给弹劾废了。”

    “对,先把这新害民乱政之法给罢了,然后,再把李超的狗腿子马周等李党清除了。”

    也不知道从何时起,朝中有了一个李党。

    这个李党,党首自然就是李超,然后还有些核心人物,马周、魏征、武士等,其实说马周是李超一党,还说的过去,可魏征等也说成是李党就有些胡说。

    这所谓李党,其实上面罗列的都是李超的老部下,还有李超的姻亲等。比如说苏烈是李超的大弟子,自然逃不出李党,还有程处默几个,当然也是李党。

    如魏征、崔干、武士、孙伏伽等人因为与李超结亲,也被称为李党,还有如许敬宗、岑文本等原在李超下面做过事,关系较密的也被称为李党。

    好在这些人倒也不蠢,没把秦琼程咬金罗士信、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也称为李党,因为真要这样算,那整个朝廷里的重臣,估计有一半以上得算李党。

    当这些人背后议论,谋划着的时候,李超已经出了襄阳城。

    在襄阳城东码头登上了船。

    李超去幽州,路线却不是直接北上,而是在襄阳城东码头坐船,顺汉江直入长江,然后到达扬州,再沿隋大运河北上幽州。

    看似绕了个大弯,但因为水路便捷轻松,实际上这个路线反而会更快些。

    李超北上,李世民把刚组建的五千神机营拔给了李超,让他带着这支火器部队。

    这支刚组建成型的部队,其实连李世民都还不是很重视,虽然五千神机营将士,都是自府军中抽选出来的精锐老兵。可毕竟这是第一支火器部队,配上了新型火器之后,这支部队应该使用什么相配合的战术,这些都还在摸索之中。

    军队便是如此,每种新武器的出现运用,都必然带来战术上的革新。

    而火器部队,不比车兵、步兵、骑兵这些,他是一支新型军种,也不同于弓弩手、长矛兵这些。

    反正现在朝廷的军将中,还没有人找到一个适合的战术来配合这支军队。

    李世民也是想借李超之手,好好在战场上训练下这支兵马,让他们找到属于他们的作战方式。若是找不到合适的战术,那么其实这支神机营就没有单独保留的必要。

    五千人,数量不少了,李世民也是大方,五千精锐抽调组成的这样一支新军,一支北衙禁军,直接全交给了李超。

    神机营,火器军种,算是新兵种,一般将领不知道要如何用,是因为他们对火器了解的并不多。

    但对李超来说,神机营肯定不能当成普通步兵。

    这应当是一支特殊的火器兵种啊。

    哪怕这个时代的火器技术还不行,造不出枪造不出炮,但造点抛射的火药罐,弄点投掷的手雷,再制造点地雷什么的,也是没问题的。

    何况,火箭什么也一样可以啊。

    独挡一面,肯定不行,但用在关键的时候,肯定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除了带着这五千神机营士兵,李超还带了一些装备,都是从军品监里弄来的火器装备。

    什么火箭,手雷,还有不少配制好的黑火药。

    没有火器的神机营,算什么火器部队。不过说来,现在的神机营,跟普通的步兵也没多大区别。

    他们主要装备的武器,还是步槊、横刀,并人人配了弓,也有部分士兵,配备的是刀盾,还有配大盾的,还有配陌刀的,也有配重甲的。

    反正这本来就是一支从各个军种里抽来的精锐,既有弓箭手,也有弩手,还有抛石车的炮手,甚至还有些骑兵和重步兵,陌刀手等。

    到了神机营之后,北衙也不过是给他们增配了手雷,把普通的箭支里,加了一些火箭。然后投石车,配上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