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538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538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班牙在美洲新世界,挖了无数的白银黄金,让西班牙国王和贵族们富的流油,整个欧洲都争着向他们卖东西。

    可是西班牙辉煌了些年,阔了好长时间,最终国家却没怎么增加,反而最后被欧洲人干翻了。

    为什么?

    因为西班牙人挖了这些黄金白银运回去后,只属于国王和贵族们,百姓没有受益。国王和贵族们有钱了,也没干什么发展西班牙的事情,而只是沉迷于奢侈享受。

    结果西班牙没有变的更强,反而只是物价上涨的惊人,百姓生活更贫苦。相反,西班牙国王和贵族不断向欧洲买买买,那些欧洲国家为西班牙提供各种商品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工业制造业体系,最终让国家强大起来,英国佬后来把只会享受的西班牙佬打的满地找牙,西班牙无敌舰队惨遭覆灭!

    如果李超利用皇帝和朝廷的支持,拉着太子和一群贵族们建立这家四海公司,只会倒卖丝绸茶叶黄金象牙,大发其财,然后就没了,那他跟西班牙国王有什么区别。

    贸易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李超搞海上贸易,确实需要利润,需要很高的利润,赚取大量的财富。

    然后,他就可以有钱把海上贸易推的更远,甚至建立起强大的海上舰队,到东南亚去殖民去开拓。

    钱财只要利用的好,作用是很大的。

    朝廷如果利用好了海上贸易,能获得极大的收益,有了钱,朝廷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少向百姓增加负担。

    说白了,钱是好东西,关键就看会不会用。

    “再增发五百万?那我们公司岂不是资产千万?”承干惊叹,一千万贯的公司啊。

    “一千万?远远不止,我们公司先后发行一千万股,募集的股本就一千万。但公司的价值可不止一千万。你也知道,如今市面上,就算是最普通的丁股,也早比票面价值翻了十倍。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公司的市值起码是发行股本的十倍。况且,只是丁级股就翻了十倍,权限更高的丙股、乙股、甲股更是有价无市。”

    虽然李超也清楚,现在公司股票价格大火,这里面有虚高的存在,但不用置疑,公司现在确实很火,很值钱。

    大唐的权贵富豪们,现在眼睛都盯着这家创造了奇迹的公司呢。

    不过公司大火的另一面,则是公司高速扩张背后的巨大投入。公司赚的钱不少,但投入的更多,真正算下来,公司现在其实是亏损的。当然,这个亏损只是表象,细算下来,投入的钱也是公司资产,公司还是前景极火的。

    身为这样一家巨无霸的幕后掌舵人,李超是很自豪的。

    如果他现在把手里的公司股份分散卖掉,他绝对能成为大唐首富。不过,谁会这样干呢。

    “今年真不分红吗?”李承干有点小失望。

    “你等着用钱?”李超奇怪的问。承干现居东宫,虽然东宫有个小朝廷,但这小朝廷里的人,基本上都是李世民的人,开支等,也都是由朝廷和李世民负责的。

    承干还有着自己的一些产业,小金库钱可是不少的,李超对承干的家底一清二楚,太子爷可是真的有钱人。

    “就是我本来想等分红了,凑一百万贯给父皇母后。”

    承干这是想向李世民夫妇炫耀一下自己会赚钱,还是真的很有孝心?不过就算公司分红,承干也分不到一百万啊。

    “我想卖掉点股份。”承干没瞒着李超,“我觉得我不太适合留在公司里,我打算以后几年慢慢退出来。”

    李超对承干刮目相看。

    太子真的长大了。

    “你若真要卖,我可以帮你卖,联系下五姓七宗,关陇旧阀还有一些军功新贵们,他们手里有钱,我把股份分开来卖,你手里有公司半成的股份,卖个二三百万贯绝不成问题。”

    大量股份出售,不可能像散股一样卖的那么高。但比以前涨几倍,是肯定的。许多豪门大家族都看上了四海贸易的红火,想插一脚,可惜李超不给机会,现在李超一下子拿出这么多股份来,还是拥有多数决策权的乙等股,相信会抢疯。

    李超不打算自己吃下,也不打算直接让董事会成员吃下。

    公司的兴旺比预料的还火,这个时候适当的再吸纳一批名门豪族进来,对公司长远来说大有好处。而且股票更分散些,也有利于李超继续对公司掌控。

    “老师,如果突厥人真的大举南下,老师你会统兵出战吗?”

    “朝廷能征善战的将领多的是。”李超说道。

    不过局势如此继续恶化,到时可能会很难看。

    李超对于统兵出征不感兴趣,主要还是不想再去争这个功劳。他的地位够高了,没必要,也不应当去争这个统帅之位。

    他相信,只要他不去掌兵,李世民还是对他很信任的。

    看到李超摇头,承干有点失望,“那何人可堪为帅?”(未完待续。。)

第737章 太子监国,李超辅政

    胡逗洲和鱼梁洲一样,是江中沙洲,方圆不过百里。

    只是位置在长江的出海口附近,靠近江北的扬州海陵,有一条横江相隔。以前,这里荒芜偏僻,后来也成为当地豪强们争夺的田地,慢慢的置办了许多田庄。

    但后来,一位阔绰的买家,在扬州官员的带领下,一一拜访了原主,以极优厚的条件,把沙洲上的田庄买了下来。

    其实很多田主不想卖,条件虽优越,可是他们又不缺钱。那沙洲虽然不大,但这些淤积而成的沙洲却很肥沃。地主们在这里种植胡豆,也就是蚕豆,因此才有胡豆洲之名。不过这位买家手眼通天,扬州的刺史都对这个明显管家模样的人毕恭毕敬。

    很快,最后洲上的田都卖出去了。不卖不行,刺史邀请这些人到衙门喝茶,然后那管家直接向大家开门见山的摆出了身份,他是宰相李超的管家,而要买胡豆洲的就是李相国和太子殿下。

    谁还能说什么?

    好在,对方虽然抬出了这两尊大佛,但先前承诺的优厚条件倒是都兑现了,大家也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了。

    如今短短一年时间过去,原来满是蚕豆的胡豆洲上,却已经成了一处繁华无比的热闹之处。

    码头、修船厂、货仓,其它几面海岸,则是盐田、盐仓。

    岛上的狼山,还有一大片的房屋,这里集中着客栈、酒楼、茶铺、青楼、赌坊等等热闹场所。

    昔日平静的沙洲,如今却成了海上贸易的一个重要商港。

    胡豆洲就是四海公司的重要商站,从长汉、汉水、运河、淮河等许多河流出来的货物,最后有许多在这里堆集,然后装船。

    四海公司只是一家外贸公司,但这家公司往外销出的货物却是海量的,从海外带回来的货物也是海量,无数的作坊、商人等,都成了这家公司的供应商,大批的商人云集在这里,这这里越发的热闹了。

    胡逗洲,和鱼梁洲一样,成为贞观新朝的两个地方虽小,却极其重要的地方。鱼梁洲是大唐如今的政治中心,而胡豆洲也成为了四海贸易公司最重要的一个商站之一,成为东方长江出海口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连李世民,都知道在扬州和苏常之间的江心,有一个胡豆州,上面的财货堆积如山,金银数之不尽,商人挥汗如雨。

    他也知道这个胡逗洲是四海公司的产业,而四海公司是太子和李超他们的产业,这家公司的参与者众多,连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甚至是房玄龄、杜如晦等等都在里面有一份。

    好在这家公司的账目很公开透明,甚至一开始,就邀请了朝廷的有司在上面设立了办事处。

    户部有官员在那里征税,一年征收到百万贯的税金,多的让李世民都无法拒绝。

    “三百万贯?”

    不过现在太子承干把三百万的李记钱庄存折递给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还是大大震惊了。

    三百万贯,不是三百万钱啊。三百万钱,都足有三千贯了,何况是三百万贯呢。大唐以前一年的商税等收入,都没有这么多。

    就算现在,一年正税之外的税收也不过一千万贯出头,这还是托李超的福弄来的。现在太子一下子递给他三百万贯,李世民如何不惊讶。

    “儿臣把四海钱庄的股份卖了,以后专门学习处理政务。”年轻的太子说道。

    李世民没关注太子说的重点,而是盯着钱去了。

    “四海公司半成股份,就卖了三百万贯?”

    “是的,因为儿臣急着出手,老师帮我卖的。老师说,如果我不是很急着套现,慢点卖,还能起码多卖个五十万贯。”

    李世民听的直吸气,心疼。

    五十万贯啊,他的小金库里都没这么多钱。不过更让他震惊的,还是半成股份居然就值了三百万,那岂不是说,四海公司一成股能值六百万,整个商行能值六千万?

    六千万贯,什么概念,这得是多少钱?

    这家才成立一年的公司,已经这么值钱,富可敌国了?李世民有种冲动,他想下旨把这家公司没收充公。

    六千万贯啊,因为救灾,朝廷没钱,最后还是李超出了办法,发行了债券,一共发行了六期,每期五百万,总共也才三千万。

    这还是好不容易才筹集到的。

    可现在一家成立才一年的公司,就值六千万了。

    李世民很迷茫,这个世道究竟怎么了。

    “对了,四海公司不是你跟李超弄的吗,怎么你才半成股?李超在里面占多少股?”李世民突然想到。

    公司这么值钱,怎么儿子的股份才这么点?

    “老师手里有一成的股,但他的股是多数股权股,一成的股,却有三成的投票权。”

    李世民有些听不明白,这话每个字都懂,怎么连起来却让人迷惑不解。

    “那李超手里的股份是值六百万,还是值一千八百万?”

    “这个不能简单的论的,真要算,其实四海公司是由老师一直掌控着的,而四海公司,不是简单的一千万两千万贯钱这么算价值的,他有更高的价值。”

    李世民长叹一声。

    他突然不想说话。

    他贵为天子,却还整天为钱而操心,可李超都富可敌国了。

    “父皇,我听老师说,突厥要和我们打仗了!”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李超真这么说的,还说了什么?”

    “老师说,舅父这次犯了一个大错,机关算尽,结果却一步错而悔了全盘棋。老师说,郁射设必定会去投统叶护,而突利现在也肯定已经投统叶护去了。舅舅夺了后套,但却让整个突厥东西部都归到了统叶护的统领之下。大好局面一朝尽失,说我们现在面临一个严重的后果,我们不得不在一个我们并不想打,也没准备好的时间里,去打一场大仗。”

    李世民听完之后,沉吟了一会,然后长叹了一声气。

    长孙无忌的捷报是今天来的,接到捷报的时候,他一开始还真是高兴了一会,但顶多高兴了一刻钟,然后他就想到了突厥,想到了突利、统叶护,想到了一个不愿意去想,但已必定局的可怕局面。

    大唐本来想在幕后挑拨操纵着突厥人内乱大战,结果一不小心,却让统叶护东进,把东部突厥诸部都收归麾下了。

    “李超的大局观还是这么的准,什么都瞒不过他。可叹这次无忌真是失了手,夷男和突厥漠北三设争赢了,结果却让统叶护摘了桃子。无忌的出手,又正好逼的突利他们倒向了统叶护。这难道是天意?”

    年轻的太子却不以为然的道,“是舅舅太想立功,也是舅舅独挡一面能力的不足。在一个关键的时候,他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

    “错误,一个致命的错误啊。”李世民身经百战,早已经推算出了后面的局势。突利肯定投统叶护,而统叶护也必然南下。

    统叶护起码会提出要收走前套和后套地区。

    而就算是这样的要求,李世民也根本不可能答应。

    不答应,就得战。

    “太子,如果让你来做决定,现在的局势,你选择怎么做?”李世民突然问太子。

    “唯有一战!”

    听到太子这个回答,李世民很欣慰,可又很担忧。

    “可北方的大灾还刚过去,我们元气大伤。这个时侯,我们的实力并不足以跟刚统一起来的突厥决战。尤其是阴山之下,那里是大草原,眼下又是秋高马肥之际,天时地利,都对突厥有利。”

    做为皇帝,必须得对自己的朝廷实力有一个清醒的认知,盲目的自信,那叫自负。

    统叶护起码能动员四十万骑兵,而大唐却难以迅速动员四十万府兵。就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