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279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279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有充足人手,那座金矿能年采黄金八百斤。铁矿可采铁矿冶铁三十万斤以上,铜矿可冶铜矿十万斤!”

    黄金八百斤,铁三十万斤,铜十万斤。

    三个数字摆在那里,李渊和裴寂等都不由的呼吸粗重起来。

    这个数字若是放在后世,连个乡镇企业规模都比不上,只能是村级。可是在唐朝,尤其是唐初,却很惊人了。

    唐初不比西汉时黄金开采量大,李渊可是很清楚,这几年朝廷每年的黄金开采量都不到三万两。三万两就是两千斤不到,而现在洮州居然有个能年产八百斤黄金的大金矿。

    朝廷的铁产量稍高,一年约两百万斤,铜产量一年只有约二十万斤。

    洮州一年能产三十万斤铁,十万斤铜。

    这三个数字,一对比,就一点也不少,不但不少,还非常的多。

    黄金虽在大唐不是货币,也很重要,是皇帝赏赐给功臣们的贵重物。因此在有的时候,黄金和铜钱绢帛一样的是硬通货。

    至于铁和铜就更重要了,铁能制铁甲铁盔,能炼钢铸刀剑。这是武器,是国之利器。

    而铜,现在朝廷一直缺钱。缺铜钱,其实就是因为缺少铜原料,铜太贵重。特别是许多铜矿都远在江南和岭南地区,开采、铸造、转运,成本极高。

    江南铸一贯钱,成本得有七八百文钱,岭南铸的钱,加上运费,有时甚至花费到两千。

    造一枚钱,朝廷不但没赚,反而还亏上千文钱。

    洮州发现一座大铜矿,一年十万斤铜,这可是等于原来的一半年产量啊。

    铸一炉铜钱,要用到两万多斤铜,可得钱三千三百贯。朝廷一年一百铸钱炉全力开动,铸三十三万钱,要用铜二百多万斤。

    现在的年产量二十万斤,杯水车薪。

    虽然洮州的铜矿一年产铜十万斤,也仅能铸五炉钱,得一万来贯。

    但起码也是个好消息啊,张超随便几天就能找到一座年产十万斤的大铜矿,也许洮州境内有大铜矿脉呢?

    有了一座铜矿,也许还会有更多呢?

    不管怎么说,这些是好消息啊。

    “朕,都不知道要如何酬谢张文远之功了!”

    臣子太厉害,也确实让皇帝头疼。

    张超这才二十二岁不到,已经是开国侯,上柱国,还是太子宾客,是实打实的正三品。

    再升赏,可就有点太快了。

    他还这么年轻呢,一路这样升上去,以后升无可升怎么办?

    李渊望向老伙计裴寂。

    裴寂收到李渊的眼神,立即会意。

    “陛下可加封其父爵位,赐其妻诰命,赏其田地,赐其美女歌伎。”

    “朕记得张文远之父是宁民县开国男爵位吧,那就下旨加封张铁枪为宁民县开国伯,特封张文远之妻崔氏为荣国夫人。加张文远真封二百,通前共真食封五百户!”

    想了想,李渊又加了一句。

    “赐铁券、恕一死!”(未完待续。)

第366章 免死金牌(为剑染青衣颜万赏加更!)

    “赐铁券、恕一死!”

    皇帝最后一道赏赐,让满殿皆惊。

    铁券,又叫免死券。

    铁券形如筒瓦,铁制。是皇帝分封功臣爵位时颁赏赐给臣子的信物和凭证,由汉高祖起,上面一开始是加官进爵、封侯纳地的凭证,上面刻有受赐人姓名、勋劳、官爵,写有子孙承袭爵位等。

    以铁为契、以丹书之、以金为匮、以石为室,将皇帝与功臣的信誓用丹砂写在铁券上,将在金匮中藏在石头建成的宗庙里,以示郑重。

    因为用丹书所写,又是铁制契券,因此称为丹书铁券。

    南北朝梁朝时用银字填写,隋朝时改用金字填书,因此也称金券金书。

    铁券一开始只是封爵的凭证,但到了隋唐之时,铁券开始有了免死特权。隋文帝就曾赐李穆铁券,恕其十死。

    李渊起兵,长安称帝后,也颁给太原元谋立功的功臣们铁券。

    李世民、裴寂、刘文静三人各恕二死,长孙顺德等十四人可恕一死。

    大唐立国到如今,总共才赐给了十七个大臣免死铁券。

    今天,张超是第十八个被赐免死铁券的大臣。

    不过若是张超在场的话,肯定对这免死铁券不屑一顾的,因为免死铁券表面上有免死次数的功能,但实际上,真出事了,这免死金牌是救不了命的。

    刘文静可是大唐开国宰相,三省纳言之职,还是太原元谋功臣,特赐铁券、恕二死。可刘文静武德元年刚拿到的免死铁券,武德二年就被杀了。别说恕二死,打折恕一死都没能够。

    因此,免死券这东西,也就是个好看的,皇帝笼络笼络下大臣,真犯事,恕十死铁券也救不了一次命。

    但毕竟是大唐第十八个拥有免死券的大臣了,除了太原元谋功臣之外,张超还是第一个拿到免死券的臣子。

    连手里握着恕二死金券的裴寂都不由的感叹,这个张三,真是个妖孽啊。

    不过李渊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个了,拿这些东西给张超。

    张铁枪由宁民县男,破格加封为宁民县伯。崔氏这个三品官员之妻,本应授郡夫人诰命的,可李渊也破格提了一级,授了只有一二品官员之母、妻才授的国夫人诰命。

    当然,这些其实很虚,宁民县开国伯还是个虚封,没有真封食邑。崔莺莺的荣国夫人诰命,也不过是能穿上国夫人的诰命衣冠,能多领点钱而已。

    张超的免死铁券,这个东西荣誉性能大于实际作用。

    可不管怎么说,这张文远现在已经成了大唐武德朝最耀眼的一颗新星。现在满殿重臣都相信,张超肯定能入朝为相。

    不过,张超得罪太子,哪怕他有这免死铁券,可等太子即位,只怕这张超的日子也不好过的。说不定,他一辈子都呆在陇右也回不来了。

    张超奏请在新开拓的三百里地,增设渭源、夏源、羌源三县之议,李渊也直接同意了。新开拓三百里地,李渊挺高兴的。

    不过他现在更期待的是张超能在陇右再打上一两仗,打的吐谷浑人哭爹喊娘最好。唐俭还在青海跟慕容伏允谈判议和,慕容伏允还挺傲,要求还不少。

    他既要娶大唐公主,又想大唐多送些陪嫁,甚至还想要大唐割让一些边地给吐谷浑。还想要大唐把早年内附中原未归的吐谷浑和羌、氐等部族人口,全都交还吐谷浑。

    李渊当然不肯,这年头,人口比地盘还重要。

    中原也是十几年混战,人口大量减少。

    隋开皇之时,人口最盛时拥有近九百万户,近五千万人口。若是算上当时的隐户僧冠道等,五千万只多不会少。但朝廷去年统计的大唐人口,却只刚过两百万户,不到隋盛时的四分之一。

    这里面固然还有许多隐户,可隐户朝廷又收不到租庸税赋。

    李渊不愿意给慕容伏允人口,也不愿意给地盘,甚至不想送公主。

    但他得忍着,可忍的太辛苦,他希望张超能够给他出出气。边关摩擦,又不是朝廷之意。若是张超这个边镇都督能够找到恰当理由,狠揍吐谷浑几次,说不定大唐还能以此在谈判桌上占据更多主动。

    “冶利部就没有什么动静?”李渊问。

    李渊觉得冶利部的人太怂,张超把七部都灭了一部,还开口就把冶利部的地盘霸了。冶利六部居然屁都不敢放一个,不是说冶利六部还有十几万人口,一万多骑?

    这么多人马,怎么这么怂?

    跟张超打啊,李渊都替这些冶利人捉急。他们不肯打,张超再难打,也没理由攻打冶利部啊。毕竟,眼下两国和亲,大唐不能师出无名啊。

    “陛下放心,张三郎打算等到九月中旬之时,那时冬小麦播种完毕,出征各项准备也都完成,就带府兵去找冶利人谈谈。”

    “谈什么?冶利人这般怂!”李渊无奈,人家都这么怂了,哪还能打的起来啊。

    宇文士及却是自信满满,反正去了趟洮州后,宇文士及算是大开了眼界。

    “张文远到时会率兵去找冶利六部,让他们把之前入侵掳掠的我大唐洮州子民都给交还。如若不然,张文远将亲自率兵去解救我大唐被奴役子民!”

    李渊眼前一亮,这个理由,似乎很充分,很师出有名啊。

    而且张超做为洮州刺史,去找冶利部要回被掳走的洮州百姓,也确实没毛病啊。

    不过李渊也还有点担心,摩擦摩擦没问题,若能占些优势,还能迫慕容伏允在谈判桌上退让。但可别弄巧成拙,到时反吃了亏,那就麻烦了。

    “臣在洮州所观,洮州府兵个个士气高昂,求战心切,若出战,必胜!”

    “既然如此。”李渊沉吟,“那就设立定西都护府,以张超为定西都护。”

    李渊问裴寂、陈叔达等宰相意见,他们虽有所犹豫,但最终并不反对。都护府和都督府并不相同,都督府主要是边关要津之地,统兵镇守一地。

    都护府却完全不同。

    都为全部,护为带兵监护,都护就是总监护之意。

    汉代之时,就设有都护府,其职责就是抚慰诸藩、辑宁外寇,凡对周边部族之抚慰、征讨、叙功、罚过事宜,皆其所统。

    说白了,这个都护府其实就是张超之前所加的那个招讨使相似。区别之前招讨使只是个临时特派使职,都护府却是个常设机构,都护就是统领这个机构的。

    都护应当是招讨使的一个升级,拥有一个专门的衙门,同时也明确了对都护府内的唐朝州县文武,以及内附大唐的番部的统辖节制权。

    这个都护府最主要的职能就是负责对吐谷浑、吐蕃,以及羞、氐、獠、蛮等诸部族事务。

    定西都护府是受陇右道大都督府监督节制。

    洮州都督府和洮州衙门则都受定西都护府节制,不过张超一人兼了定西都护、洮州都督、洮州刺史三职。

    定西都护府做为大唐设立的第一个都护府,都护级别为从二品。

    这个都护府其实职能上已经有些类似于刚废不久的行台了,不过权力较行台还是要小一些。但却也拥有了完整的对西南番部的交处、宣战、议和、纳降等权。

    这个都护府,就是李渊为了让张超能够完全放开手脚去干一场的。

    戏台李渊已经给张超搭好了,至于张超能把这出戏唱到什么程度,那就全靠张超发挥了。

    洮州。

    当朝廷的使者带着旨意来到洮州的时候,张超已经做好了出征准备。

    秋耕已经完成,府兵们也已经换过了秋衣,新兵们这段时间经过了加强训练,也打磨的有些像样了。

    万事俱备,只欠一个出兵的理由了。

    “我洮源、羌源、离源三县境内,还有冯利部牧民越境放牧吗?”

    苏定方笑呵呵的点头,这段时间,他天天拉着骑兵部队在原来黑冶利的地盘上跑。到处插插旗帜,四处搭些茅草棚子,然后就命名为洮源县或者羌源县、离源县,又或者是某某军府、某某驿站,某某屯庄。

    随便跑马圈几块地,插几块木牌,就是田碑,那荒地就成了大唐洮州的军屯田地。

    然后不时的去赶赶牧民。

    一开始,那些越界过来的冶利部牧民吓的不轻。

    每次一见到洮州骑兵出现,连忙四处而逃。

    可几次之后,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唐军骑兵,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喊几句,赶一赶,然后就走了。

    下次碰到,也是这样,并不会真的上来抓人砍杀。

    慢慢的,这些人已经习惯了,也懒得再理会唐军的宣告驱赶,反正他们不理会,唐人也并不动怒。

    到了最后,他们甚至把这些唐骑当成是他们无聊放牧间隙的一个打发时间的热闹瞧了。

    看唐人傻乎乎的每天跑来跑两圈,吆喝几句,看他们四处插旗子,到处立牌子,四处搭棚子。。。。。。

    总之这些唐人都是些傻瓜。

    入冬前,是牛羊长膘的重要时节,吃足了草长足了膘才能越冬。黑冶利部这几百里草场本就肥美,如今一下子空出来了,草长的极好。

    许多周边的冶利部落见状,便开始大着胆子的赶着牛羊过来吃这最后一茬肥美的草。

    “现在我们南面三县境内,有多少冶利牧民?”张超笑问。

    冶利人已经麻痹大意了,这是好事啊。

    “不少,现在南面那块,到处都是冶利六部的人,估计起码有两三万的冶利人越过了我们的设立的边界!”

    张超拍了拍巴掌,笑着对参加军议的一众将领们道,“哎呦,这些冶利人,我们三令五申请,无数次警告,他们怎么就视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