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125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125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琮带着张超几个官员上了二楼雅间。

    张超和程处默四个,再加上主事、录事、主簿三个助手,正好凑了八个一桌。至于其它的吏员还有张超他们的那伙跟班,崔琮把他们安排在了楼下。

    “掌柜的,你不是说楼上没有空位了吗,怎么他们一来就有位置了?”

    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喝的面红耳赤,一抬头看到张超他们一行正往楼上走,不由的怒了,一掌拍在了桌上。

    福满楼刚刚重新装修过才开业的,店里的布局和桌椅都换过了。现在一楼都是散座,用的是高脚八仙桌,大八仙桌都是用实木打制,配上四条长凳,一桌可以坐八人。

    福满楼现在采取的是论桌卖酒席,不再是如以前一样的提供分餐。一般本来只要普通百姓才不分餐,大户人家都是分餐的。但福满楼就一改此前风格,改为了整席合餐。这也是考虑到酒楼的许多新菜式,并不适合分餐。

    总不能一条红烧大鲤鱼,烧好后再切成几段,给各个客人一人端一块吧。

    张超让酒楼张每桌每人多备一副碗筷碟盘,夹菜的时候用另一双专门夹菜到面前的碟盘,这样就显得干净卫生了。

    一开始确实有些人不太接受,但总有人接受,何况福满楼重新开业之后,推出的许多新菜那都是独一无二的。

    福满楼的炒菜非常有名,就是其它各种卤炖烤烧等方式,也有许多新菜式,极为好吃。最终,还是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种新的合餐方式。

    “非常抱歉,这位客官,楼上确实没有包房空闲了。”

    “你当我眼瞎吗,没空位他们怎么还上去?”

    “实在抱歉,那是小店东家,楼上有个套间是专们为东家预留的。”崔琮忙解释着道。

    胖子喝了点酒,已经有些醉意,还是不休不饶。

    “还怕老子没钱还是怎么,我来你家吃饭那就是客,我现在要个包间,让你们东家让一下。放心,老子给你加钱。”

    张超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有两个臭钱就很厉害?

    他对着崔琮一招手,崔琮连忙过来,“崔掌柜,这人你认识?”

    “咱们东市的一个金店东家。”

    “就这,其它的呢?”

    “这人姓金,祖籍河南,老家有几千亩地。”

    “这就些,没有什么做官的亲戚之类的?”

    “好像没有。”

    张超一听到这,当下也明白了。原来只是个土老财,有两个臭钱就跟自己装起来了。他娘的,今天在各个衙门,都坐冷板凳,到了自己家店里,还有人敢装逼。

    “把他给扔出去,以后这店里不欢迎他。”

    崔琮愣住了。

    做生意,不都和气生财么,怎么还把客人往外扔的。

    “东家,我去跟他再解释一下。”

    “没那必要。”

    那边牛见虎也道,“他娘的什么小猫小鬼也敢上门来乱叫,我去把他扔出去。”

    牛见虎一动,尉迟宝琳、李感几个也往那边过去。

    牛见虎一手抓住那金胖子的衣襟就把他扯下了桌。

    “你干什么?”

    “干什么?因为你嘴臭,影响到了大家吃饭的兴致,现在爷不高兴了,扔你出去。”

    胖子虽胖,但却没什么力气,被牛见虎这个常年练武的年青人一把就扯着往外拖。

    “放开我,再不放开我,我要报官了!”

    “好啊,记得报官的时候,跟官差报下我的名字,爷爷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就是在河北智夺洺州城的牛见虎。”

    “记得也报上小爷的名字,小爷我也是破洺州城的李感。”

    “还有我,破洺州城的尉迟宝琳。”

    “还有你程处默爷爷,破洺州城也有我一份。”

    四个王八蛋得意洋洋的报出大名。

    酒楼里响起一阵阵叫声。

    “程小公爷威武!”

    “牛小将军厉害!”

    “尉迟小将军威武!”

    “李将军牛皮!”

    。。。。。。

    四人听着四周的恭维声,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张超在一边看着,却丝毫没有上前报名的意思。

    不过四个货报完自己名后,居然还不忘记他这个好兄弟,“还有这位,这就是伪王殿上痛骂群贼的张三郎,秦王亲口曾赞过,三郎一张嘴,当十府精锐。张五郎浑身是胆,智勇无边。”

    “张三郎好样的!”

    “张三郎厉害!”

    “三郎威武!”

    。。。。。。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啊,张超都有些脸红了。

    那个金胖子听到那几个恶少自报大名,一个名头比一个响,当下酒也醒了,脸也吓白了。人家可不光是智破洺州的五小将军啊,人家还是五位国公的儿子呢。

    “哎哟,请五位英雄饶我一马,我金胖子瞎了狗眼,有眼不识泰山啊。”金胖子抬起手,就开始左右开弓,自扇耳光。

    张超被他们这么一闹,心里那口闷气倒是散了许多。当下也不想让人觉得他们嚣张跋扈,“好了,念你刚才喝多了,这事就这样算了。以后注意点,别动不动就拍桌子骂娘称老子的。掌柜的,送这位客官回去,那桌的账给免了!”

    “谢张三郎大人大量。”金胖子跟几个朋友一路做着揖狼狈离开了酒楼。(未完待续。)

第169章 粪土重于万户侯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全家团圆一起吃月饼!

    第二更送到,历史分类月票榜上第六七八三名之间,都只相差着几票而已,兄弟们,来点月票啊!

    好久没有见十三娘,张超十分想念。

    眼看着没有几天,就是迎亲成婚的日子,张超越发的想要再见见她。中午在福满楼用餐,虽有金胖子弄出了一点小意外,但这顿饭大家还是吃的很开心的。

    那三个主事主簿录事,都是**品小官,平时俸禄也薄,要在长安城里养一大家子并不轻松的。虽早听说福满楼如何了得,但也舍不得来这里享受一顿。而今天他们才知道,原来自己的新上司,居然就是福满楼的东家,确切的说福满楼的东家其实是他们新上司的未婚妻。

    一顿饭,上了十几个菜,炒的蒸的炖的煮的煎的,河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甚至大冬天里还有好几样新鲜的蔬菜。

    饭后还有冰糖雪梨,真是吃的意犹未尽,最后大家发现自己肚子很撑。

    在楼下吃的几桌小吏和杂役们,更是头一回来到这样豪华的酒楼里吃饭。他们何曾吃过如此精致的实物,一样样菜不但好吃,而且好看,瓷器做的碗盘,雕刻着图案的筷子,让一群人是大开眼界,恨不得把这些碗筷都吃了下去。

    一顿饭吃完,不管是三个官员还是那十几个小吏,或者那群仗身和庶仆们,都对张三郎的印象大变,张三郎豪爽大方。

    张超很高兴的看到一顿饭就把这些原来还对他有点冷淡的属下官吏们给收买了,他原本还以为得请好几顿饭呢。

    收买的成本真低啊。

    吃完饭,张超很痛快的宣布今天就到这里为止,接下回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对于张超这样的上司,属下还是很喜欢的。上半天班,反正也还有一天的工资。

    张超没让程处默他们继续跟着,让他们也各回各家,然后他去了趟青龙寺。给青龙寺捐了一笔香油钱后,立即老熟人知客僧又来了。

    张超问他竹月轩还空着吗,知客僧笑着点头。这就是有钱的好处,哪怕是佛门清静之地,其实也是一样的。

    张超去看了看竹月轩,一如继往,还是老样子。

    跟和尚聊了会,张超便离开了。

    他并没有提前跟十三娘预约好,因此要见十三娘,只有去崔府了。

    冬日里午后的太阳暖洋洋的,张超穿着深绿色的官袍,脚踏着乌皮靴走在里坊之间的街道上。

    张超走到崔家附近,没有直接上门去。

    今天他没提礼物,而且也并不适合上门,十三娘出嫁的日子快到了,这个时候上门去见面当然是不合适的。

    张超在崔家附近站了会,便看到了几个半大的孩子。于是他招手,拿了几枚铜钱出来。“你们有谁认识崔府里的柱子?谁认识我就给他一文钱。”

    一文钱对于七八岁的孩子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三个孩子都说认识,于是张超便一人给了一枚铜钱。

    “好,那现在我找柱子有点事,谁愿意帮我去崔府叫下他出来。谁帮我去叫他,我给他两文钱。”

    三个孩子想了想,最终只有一个胆大的愿意去那崔府找人。

    张超给了他一文钱。

    “把人叫来后,我再给你一文。”

    于是小孩便跑向崔府,过了一会,小孩果然回来了,后面还跟着柱子。

    “原来是三郎,为何不进府呢?”

    张超给了那个小孩一文铜钱,打发他们走了,三个小孩子兴奋的一路跑远。

    “柱子,你回去让红线告诉十三娘,就说我在青龙寺等她来。”

    柱子点了点头,转身往回走。

    “等下。”

    张超叫住他,从身上掏出一块约一两的银铤,这是他为了平时方便,特别去银铺里打制的,一两一块。虽然金银不是流通货币,但金银比较坚挺,有时用来打赏、送个礼什么的还是很好用的。

    “拿着。”

    “啊,三郎,这我不能收。”

    “我赏你的,快去办事。”

    柱子连忙谢过,这回走起路来都带风。

    张超很悠闲的往青龙寺走,他也不着急,反正十三娘也不可能马上就过去。

    没有带上栓子,也没有骑马,张超就一个人,穿着一身绿袍,慢悠悠的漫步在街上。

    其实也没有什么街景可观,这条街道不是长安的主干道,因此道路也没有铺砖石,还是泥土路。

    冬天雨雪过后,便泥泞了。

    路不好走,街边更没风景。挺宽的街道两边,没有人开店也没有人摆摊,只有隔一段路一个的武候亭。这些武侯亭类似于后世的治安亭,里面的武侯就相当于治安协警了。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他们都负责防守巡逻各自的防区地段。若是发生了火灾,他们还会充当消防队员。

    现在白天的时候,这些武侯们也都靠在墙跟下晒着太阳。

    高大的坊墙,把街道弄的像是一条夹沟。

    坊墙把街道隔离了,使街道变的冷清。

    但有了坊墙,也让街道变的干净了些,没有随地乱扔乱倒的垃圾,只是也没有了公厕。

    张超突然有些内急,可目光寻找了半天,也没有看到一个公厕。他想起来,长安街道上公厕很少,几条主干道上还好一些,如这条比较偏的街,就更少了。

    往前走了一段路,正是一道临街的坊门。

    如同城门般的坊门还有士兵把守着,他们比小区保安可要认真的多,就算张超穿着官服,可想要进坊借个厕所,也依然费了不少的口舌。

    也许是在那几个士兵的眼里,张超这个六品官员,应当带着随从才对,自己一人在街上步行瞎逛,才有些奇怪。

    这里又不是东市西市,有什么好逛的呢。

    进入里坊,坊里的房屋规划的倒是很整齐。一个个的院子,有些类似四合院。坊内也有笔直的街道,张超敲响最近的的一户人家院门。

    一个老头子打开门,目光中带着些警惕。

    “遇内急,想要借老人家茅厕一用。”

    老头打量了张超几眼,最后可能还是比较相信他身上的深绿官袍。

    老汉家也是个小院,几间夯土的房屋,家里比较简陋。院里没有水井,但有个靠墙角的茅厕。

    张超推门进去,立即被那股味道给差点冲晕了,他已经好久没用过如此原生态的茅厕了。用几根木头搭了一个棚,边上围着些柴薪,然后上面盖着茅草,里面很小的空间挖了一个坑。

    就这样简易。

    张超强忍着好不容易上完,赶紧逃一样的出来了。

    “老丈,你家这茅坑都满了,污水四溢,怎么也不清理下啊。”

    老头子坐在院里太阳下编着柳条筐,闻言头也没抬。

    “我儿子去终南山里给人烧炭去了,不在家,没人弄哩。”

    张超有些奇怪,粪便可是极好的肥料啊,他记得使用粪肥应当是早已经使用了的事情啊。怎么现在长安城里百姓家的粪便却没人要?张家沟的百姓都知道积粪。甚至有空时,还会背着筐子去捡牛羊拉在外面的粪,一点都不会放过。

    “是有人来收粪,但他们收要钱的。”

    不对吧,不应当是那些来收粪的给钱给住户吗?他记得到了明清的时候,各个城市里都有粪场,有专门的收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