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1157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1157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讨价还价的人才有买的意图,这可是王得仁做掌柜的父亲在他小时候就告诉过他的一句话。

    “我需要军械!”

    早上,张超起了个大早。

    虽然说年过五十,但他还保持着不错的早起习惯,并且会坚持天天锻炼。要说大华实行君主立宪内阁责任制后最大的好处是什么,那就是张超变的轻松了许多。

    他当了皇帝后,甚至比过去当宰相时还轻松。

    大方向上把握一下,其余的执行操作,都由宰相们负责领各部寺监,统领地上各道省州县。

    当皇帝能当到他这么轻松的,估计也没有几个了。

    历史上那些名留青史的有为之君,哪个不是宵衣旰食,日理万机。而历史上那些不干活的皇帝,基本上都是嬉戏荒政的昏君。能如张超一样,既轻松,又还能把帝国管理的井井有条,蒸蒸日上,还真没有。

    这也是思维定式,张超的思维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能够理解的。

    早起跑步遛马再练会枪剑,出了一身汗之后,整个人都活络了过来。

    冲个澡,换上一套简单的便服,黑色幞头配上白色儒衫,张超看着就跟个教书的儒师一样。

    他一直认为,要真正的掌握国家,就得先了解国家,不只是从百官的奏折上了解,也不仅是从报纸上看,而应当真正的深入民间,亲自用眼睛看,用耳朵听。

    张超每到一地,都喜欢微服私访,不惊动别人,街上走走看看,看最纯最原生的社会百态,民间生活。

    “陛下,你真要去参加一个普通乡民的酒席?”

    “在乡村,摆酒席可不简单,这是人情世故的一个重要表现。迎来送我,各种礼节风俗,甚至是主客的衣服,送的礼金,吃的席面,都能反应出很多民情的。”

    皇帝的行宫在外高加索的新登州。

    这里地形上是一个延伸向里海的半岛,历史上,罗马皇帝屋大维曾经在这里设立军营,征服高加索地区。

    这里的波斯原名巴库意为风袭击的地方,冬季常受暴雪和大风的袭击。大华接管这里后,将这里做为经营外高加索地区的一个重要大本营,并将之建设为里海舰队的一个军港。

    这里以前以石油和盐出名,如今大华来了后,还带来了航运和贸易,石油的利用虽然还十分简单,但这里的石油易于开采,也有很多应用。

    随着华军的进驻,陆续有汉人移民过来。

    这些胆大的移民过来后,都分到了官府承诺的土地山林,成为了没有爵位的实际小领主,许多蛮子争相把女儿嫁给他们。

    娶两三个蛮女,在这些新移民中十分普遍。

    今天张超就去郊外参加一个新移民的婚礼,这个新移民很普通,人普通,地方也普通,娶的也是个普通的蛮女,可张超看中的正是这种普通。

    普通,代表的也往往是普遍性。

    骑了匹普通的老马,只带了两名侍卫在身边,其它侍卫远远跟随着。张超尽量伪装成一个普通的老儒,到了办酒席的人家村里,已经能感受到一股喜庆的气氛。

    虽是纳妾,可也还是布置了一下,院里院外摆着很多桌子。

    还有专门请来记账的人,负责登记礼金。

    张超递上一个红包,里面包着一枚银币。

    登记的老汉惊讶接过,还仔细的辨认了一下。

    一般送礼也就是送钞,几十钱就差不多了,比较亲的才送一二百钱。而这位居然直接就是一枚银币。

    哪怕如今大华金银产量大增,金银币值也稍下降了,可一枚银币依然值两贯铜钱,一金币也还值五银。

    出手就是两千钱,好大礼。

    “这是哪位亲戚?”登记的人问。

    “主家的表舅。”张超笑着回道,“张三。”

    说完,留下还很惊讶的老汉,笑着进了院子,直接找了张还有空位的桌子,他就凑过去坐了下来,很自来熟的跟同桌的人开始聊天。

第1598章 老哥哥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

    “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我等待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来哟!”

    山石垒起的院墙,树皮屋顶,木板屋墙,浓浓的中原式建筑风格。院子里,一身简便衣服的张超正就着一把琵琶唱着一首曲子。这曲子充满着朗朗上口的旋律和情真意切的歌词。

    “唱的真好听。”

    在座的不论是汉家移民,还是蛮族的亲朋,都听的不住点头,甚至有那热情奔放的蛮女干脆随着歌声开始起舞。

    跟随在张超身边的程咬金只顾低头啃着一块蹄花,似乎想要极力与张超划清界线。堂堂帝国皇帝,当今世界最有权势的人,却一身便服,跟一桌老农还有一群胡蛮子凑一桌,喝着极便宜的烧酒,还划拳猜令,喝到兴起,还跟着那不着调的破琵琶唱起曲。

    唱的还不是什么能登大雅之堂的歌,而是个野调儿。

    “如果没有天堂的雨水啊,海棠花不会自己开。”张超越唱越来劲,哪管的着秦琼和程咬金两个那反应,就如同是在k厅里唱嗨了一样。

    一曲唱毕,满堂喝彩之声。

    “这位先生,还不知道贵姓?”

    主家的老汉今天身着一套红衣,五十来岁的汉子,但说话却很客气。刀削般满是皱纹的脸上,镌刻着岁月留下的风霜痕迹。听他说话的样子,也知道这老汉不是一般的穷移民,估计过去在家乡,也起码是个地主,或者说是以前也是见过世面的。

    他刚才听说有人送了一枚银币做贺礼,还说是自家表舅,就觉得奇怪了。大家都是万里迢迢自中原来的移民,虽然哪家都有些富亲戚穷亲戚的,但他家的亲戚基本上都还留在家乡。

    哪有什么表舅在这高加索。

    更何况,登记收礼的人还说这位表舅长的很儒雅斯文,看着像是一个儒学先生。

    读书人总是最受尊敬的,而教书的儒家先生更受尊敬。

    在这高加索地区,儒学先生更珍贵,更受人尊敬。

    刚听完这位的歌曲,让主家老汉觉得有些惊奇,他觉得这人不像是一个教书先生,可他身上又有股子气质,让人觉得这人非常了得,十分有学问的样子。

    张超笑着站起,“今天是主家大喜日子,我刚好路过,就不请自来了,谎称是表舅,倒是冒昧打扰了。”他拱了拱手,“某其实只是一介老儒,来这西域看看。”

    老汉对于这位不请自来的儒师倒是很客气,先生总是受人尊敬的,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能过来贺喜,这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来者是客,我们汉家好客,先生今日前来,一定要好好喝几杯。”

    “老哥哥老家是哪的?”张超笑问。

    “中原豫州。”

    “豫州好地方啊,中原腹地,靠近京畿。”

    老汉摆手,“老家虽是中原,可也不好呆。”中原虽然说是大平原,可中原向来人口众多,哪怕是到了后世的时候,中原那块地方也属于人品密集,却又比较贫困落后的地方。

    人太多,有时就是负担,资源就少。

    对这个时代的许多百姓来说,人太多最麻烦的就是地少。虽然这些年朝廷在中原修了西运河,还开挖了不少运河,修通了许多道路,仿照汉京,也带动了工坊等工商业,可不管怎么说,中原有不少人富裕了,但还是有部份百姓日子过的一般,原因就是地太少。

    看着其它地方的农民,手里都有一二百亩,最少也有几十亩地,中原不少地方的百姓都还是有些慌的。

    过去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而如今是手里有地,日子过踏实。中原的百姓,越来越多还是走出了故乡,到边疆等地去分田授地,开拓新生活。

    老汉过去也曾是当过府兵的,还开过蒙读过点书,算是有些见识的。以前在家里日子还算过的去,有几十亩地,但是孩子们长大了,一大家子二十多口人,可地却还是那么多。

    老汉喜欢传统的农耕生活,自给自足,对于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外出去打工赚钱,总是不太喜欢的,他认为这样会让一家人分散。父子、夫妻往往一年间也难得见两面,家庭亲情也淡了。

    可呆在老家,就靠那点地也不行。

    遇到这次高加索招募移民,给出的条件确实相当的优惠。老汉一咬牙,就决定举家过来了。对他来说,与其让一家子星散分离,还不如来这边疆异域,一家人在一起,经营一个农庄,哪怕是辛苦点累点,可这种日子却是最温馨的。

    “老哥觉得来这边来对了吗?”

    老汉咧嘴笑着,那是发自心底的高兴。

    “来对了,真是来对了。来以前吧,我总觉得官府宣传的有些夸张,那时觉得只要有官府说的一半那么好就足够了。可是真来了,才知道,还真是不打半点折扣的,说什么就有什么。你看我现在这里,这都是官府给我们建好的房子,这大院子,我一大家子二十多口人住的绰绰有余,甚至官府马上要分给我的那二十多个奴隶,也都能住的下。”

    这房子说是院了,跟个大庄园也不差了,山石墙,树皮屋,木板墙,看似比较粗糙简单,但还是非常的结实,尤其是大。

    这些屋,都是由官府招标,然后由中标的大华国内的建筑商行们在这边雇佣人手,派来工匠,加工赶建出来的。

    这些房子现在是廉租给移民们住,一月才一百文钱。五年内都是这个价格,五年后,移民们也可以买下来,价格也不会贵,甚至还能够按揭,分期付款,处处为他们考虑。

    说到这些,老汉拱手向着北边方向感谢道,“都是皇帝陛下的恩德啊,让我们一来到这里就有了一个家。”

    一来就有了房屋住处。

    而且简单的家具都有,过来后,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分地问题,官府也马上着手落实。

    当初说好一人二百亩地,还真的给了。

    没打折扣。

    老汉一家二十多口,分了四千多亩地。

    “一共有三百多亩现成的熟地,地不比我们中原的肥沃,但也还不错。另外还有不少地只要花点力气功夫,就能开垦为耕地。剩下的地,能够用来种果树,还有些坡地能够种点红薯、土豆、玉米。”

    哪怕不是四千多亩都是好地,耕地,可老汉也觉得满足了,毕竟官府没有骗他们。

    一家子人辛苦辛苦,到时就能有七八百亩耕地,足够世代传家了。剩下的地,种果树也好,种林木也罢,甚至是养点牛羊鸡鸭都不错,反正有了这么大一块子地,他们家以后是真的有了传家立业的根本了。

    比起在老家时,儿女们进厂子去给人做工,老汉觉得这才是他们家真正需要的。

    “今天这好事是谁的?”张超笑问。

    本以为老汉看着也五十多了,这今天纳妾估计是老汉儿子,结果老汉的话让他吓一跳,今天居然还是个集体婚礼,老汉自己纳了两个蛮女,然后他有六个儿子,今天也全都纳妾,父子七个,一次纳了十三个。

    这简直了。

    老汉有些不太好意思道,“让你见笑了,确实有些失礼,不过在这里,规矩也没那么多了。老汉想着也省点事情,就一起办了。”

    张超笑笑,“这倒没什么。”

    移民纳蛮女为妾,是这边的当局鼓励的,而这好处也是看的见的,但凡有点能力的都争相要纳蛮女,能纳几个就纳几个。

    按官府的规定,移民纳一个蛮女做妾,立马就能上户,家族成员就多了一个。好处显而易见,多口人,就能多分一份地。而且多一口人,说不定到时还能多分一个奴隶。

    甚至纳进一个胡女,官府还直接给一笔补贴钱。

    所以现在移民们都争着纳胡女,也没谁嫌胡女身上味大,嫌太高大,嫌金发碧眼什么的了,纳一个那就是钱啊,那就是人啊。

    移民来这边,最不缺的就是地了,而最缺的还是劳力。只要有人口,那多少地都能开垦。而且汉家的习惯思维就是要添枝散叶,要人丁兴旺,特别是到了这异域,家族人口,才能更好的抱团团结,才更觉得有安全感。

    纳胡女为妾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这些胡人亲家。这边的土著蛮子们都挺落后,挺穷的。

    基本上不识字,大多数也没啥见识,更没啥先进技术,说难听点,种地还是刀耕火种呢。

    但这些蛮子们能生啊,而且个个长的高大骠悍,力气大啊。

    蛮子们日子过的一般,而汉移民们过来,得到朝廷的诸多补贴等,其实条件都还算不错,哪怕过去在中原过的一般的,移民过来后,都是个小富农,比起蛮子亲家们日子好过不知道多少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