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1119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1119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宋的厢军,也被称为役兵,基本上是不承担打仗防守的任务的,他们主要的任务还是做役,地方有什么力役,就叫他们做。

    大华组建的这许多专门的企业,里面有大群的工人,主要都是各族被征服的蛮夷等,也有许多大华专科学校出来的技术人员。

    有专门修路的企业,有专门修桥的企业,有专门筑城的企业,有专门挖河、疏通运河的企业,还有那些专门搞运输的企业,这样分工明确的好处,就是技术方面更加成熟优秀,使得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干,各公司也拥有更多专业的器械,这样的效率远胜从前。

    他们承接各种官方项目,单独核算,自负盈亏。朝廷立项目,拔预算,而这些公司承接项目,靠着优质的服务赢利。

    这些大大小小的国有企业,因为技术上的优势,赢利非常可观。朝廷和各地官府也乐于把项目给他们做,一来都是官家的,二来他们技术好效率高成本还低。因为这些优势,这些企业的收益高,福利也好。

    不说那些金子一样宝贵的工匠们的待遇极好,每年收入极高,就是各公司里的那些蛮夷工人们,也一样收入非常不错的,甚至已经让这些蛮夷们都有点飘飘然的感觉。

    国家工人的招牌,让他们现在的小日子过的非常舒心,甚至许多蛮夷早就不羡慕那些汉人能够家家分到田和地了。分田授地又怎么样,如今光靠种地,农产品就算有价格保护,也赚不到什么钱,温饱当然没问题,可要过的舒心却并不是那么容易。

    而他们这些国有企业的工人,一人的工资就能养活一大家子,甚至学点技术,到时工资还能提升,待遇比起那些汉人自己经营一个农场舒适的多。

    尤其是现在很缺人,使得这些工人们的待遇更好。

    朝廷现在每年投入在基建上的预算很多,到处修路挖河,又是筑新城又是盖新楼,什么建港口建码头,什么修河堤,烧砖烧瓦,生产水泥、石灰,挖煤炼焦,冶铁炼钢,甚至是水陆运输,也一样是繁忙的不得了。

    现在连非洲的那些酋长们,都已经被影响了。

    各部落的酋长们,现在也不快乐的跳舞唱歌了,他们开始拿着弓箭刀枪,整天忙着去攻打别的部落,把隔壁部落的人都抓了去跟汉人新邻居们交易,拿黑同胞们换成一样样汉人的商品。

    阿拉伯和罗马交战,两国的俘虏,基本上最后都被装上了地中海的船,最后运到了大华的租界港口。

    大华每年外贸赚的钱,有不少最后都变成了那一船船的黑叔叔、白大哥,美丽的黑人小妞性感的胡姬,运回中原各地。

    朝廷需要很多人口,诸侯们也需要。

    反正大华的大扩张背景下,哪哪都需要人。

    中原的工坊、矿山,那些庄园,还有诸侯们的领地农场、矿山,甚至是殖民地的种植园和矿山,哪哪都缺人。

    大华的人口确实不少,可在皇帝的坚持之下,几千万汉民基本上都分田授地,成为了自耕农。

    这些人多数能自给自足,仅有些年轻的汉人男女会出来做工。

    没有严重的土地不足,也没有大量的失地农民,这让大华如今的工商发展,主要还是靠那些被征服的异族和买卖来的奴隶。

    “这吐蕃等五国联军什么时候能够加入战场,把这戒日的水搞的再浑一点?都有些等不及了啊!”苏定方捏着下巴道。

第1548章 最后一次机会

    议事结束,李朝恩进来禀报。

    “陛下,二皇子求见。”

    张超揉了揉眉心,这个不省心的儿子。也都有二子三女了,本来也应当懂事了,可这两年却越来越不像话。

    这次,张超也是下定了决心,不把他扔到下面狠狠的磨砺一下,是不会再把他召回来了。

    “让他滚进来。”

    张珲在伊吾接到皇帝的旨意之后,就星夜兼程的赶回汉京。一路上快马进京,半点不敢耽误。

    和上次一样,当皇帝的旨意下来后,他才开始后悔。

    可后悔已经晚了,皇帝这次对他的处罚无比的严厉,削夺爵位,一贬到底。爵位和封地都没有了,他现在的身份仅剩下了个皇子,连个虚封贵族都不是,因此连贵族院的议员资格也被剥夺了。

    数千里地,风尘仆仆的赶到京城,人也瘦了好几斤。

    “儿臣拜见父皇。”张珲进殿,有些心虚的跪下。

    张超没理会,继续看着手里的奏折,有意晾一下这个儿子。张与张珲是一母同胞,甚至还是三胞胎兄弟,可也许是因为他们是异卵兄弟,他们两人性格上其实并没有几分想象的地方。

    张更成熟稳重,而张珲则鲁莽的很,想一出是一出,从不计后果。

    而且这小子,是根本不长教训。

    张超目光回到奏章上,这份奏章是自己的得意门生程处默呈上的。

    身为云南提督,程处默在云南也已经好些年了,从云南都护到如今的云南提督,算是朝廷的云南事务专家。

    贞观时的云南还是六诏相争,到后来南诏独大,再到后来朝廷进军云南,然后是南诏王去世,南诏王诸子内战,朝廷以平乱之名出兵,不断的扩大在云南的地盘。到现在,南诏国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真正的云南王是程处默这位提督,朝廷现在云南驻有陆军的两个军四万人,还有两个师的民兵。

    手握八万兵马,程处默确实才是真正的云南王。

    上一次,刘仁轨进攻阿拉干,程处默就也率兵南下协助。

    在上一次的行动中,程处默从南诏地盘借路经过,战后,程处默却并没有就此撤离。

    相反,还在南诏的丽水驻扎军队不走了。

    程处默的这个行动并没有事先禀报朝廷,不过事后上奏。

    枢密院对他的行动也给予了肯定,丽水在南诏的西南端,此时的丽水河边,后世则是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丽水城则是后世的孟拱附近。

    从这里往西北,有一条商路,可以翻越那加山,到达东辉国,进入到藏江下游的孟加拉平原。

    而若沿丽江南下,则进入骠国境内。

    丽水的北边是大雪山,西面是那加山脉,东面则是高黎贡山山脉。

    境内有丽江,直下骠国。

    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重要,一地联结数国。

    程处默久在云南,当然清楚朝廷的战略计划,早晚要征服整个中南半岛。云南方向,首先要打通那加山脉,连通到东辉国,顺藏江下海,取得出海口。将来,还要顺丽江南下,征服骠国。

    丽江这样的战略要地,自然得早控制在手。

    借着上次出兵经过丽江,程处默本来先是跟控制丽江的那位南诏王子说借道,借了之后就没还了。他还几次增兵丽江,如今整个丽江都已经在他的控制之下。

    那位王子见阿拉干亡国,战事结束,便让程处默退兵,可程处默已经控制了丽江各处要地,这时怎么可能退兵,请神容易送神来。

    几次不好的交涉之后,程处默干脆把人抓了送给了他的兄长,直接把这位王子原来控制下的丽江东面,怒山西的永昌镇也给占了。

    这事情做的比较蛮,也把大华和程处默的意图给透露了出来。

    剩下的几位王子也终于明白过来,兄弟几个打生打死,可结果都早晚要为大华做嫁衣裳。

    几人一商议,不打了。

    他们联名要求程处默退出丽江和永昌,但程处默哪会答应。

    于是乎,几位王子一合计,派人去跟骠国国王求援。

    骠国国王其实自大华驻兵丽江后,也开始日夜不安。

    大华这几年到处东征西讨的,也让他睡不好。尤其是骠国的南面沿海地区,已经好几次被大华的武装商船闯进港口甚至是内河,要求他们租界地方做补给商港。

    骠国国王不肯,结果还打了几仗,虽然说规模很小,甚至算不上打仗,因为那些跟他们交战的只是一些大华商人的商船而已。

    每次交火,最后的结果都是以骠国向大华租借地方而结束,大华商人付租金,然后租借沿海的岛屿或者内河海口的沙洲做租界。

    这些大华商人在海边河口建起码头,建立集市,向骠国商人出售大华商品,也收购他们的一些物资等,几处租界,倒是很快的繁华起来。

    有的小镇有上千人,有的更是已经有上万人,那些小岛上也有了城镇,甚至是堡垒。

    那些华商,甚至招募了一些雇佣兵。

    这让骠国国王心中很不安,现在大华又有几万军队出现在了他们的北方国界,尤其那里还是上游地区。

    骠国国王自己并不敢轻易跟大华冲突,可既然南诏王子们愿意与大华作对,他当然乐于看见。

    于是乎,现在骠国国王对着南诏王子们的使者一通承诺,南诏王子们还真以为就找到了靠山。

    一个个的兴奋不已,派出使者给程处默送信,强烈要求程处默退出南诏,甚至是退出整个云南。

    程处默当然不会害怕。

    他收到信后,还高兴不已呢。

    现在他给皇帝上奏,是希望皇帝能批准他在南诏平叛。他宣称,南诏本是大华的自治领,但现在已经叛乱了,身为云南提督,他有责任和义务出兵讨平叛乱。

    当然,骠国做为大华的藩国,居然还公然支持南诏叛乱,绝不可饶恕。

    程处默请求皇帝也同意他在适当的必要时候,向骠国出兵。

    手握着八万兵马,现在程处默都嫌只打南诏有些太轻松了,准备南诏和骠国一起打,反正早晚要打,那不如一起上。

    剑南、黔中等地的改土归流,加上此次程处默的强势,确实让南诏各部都下决心脱离大华。

    只不过这些人虽然勇气可嘉,但张超并不认为他们求助骠国就能怎么样。

    骠国在中南半岛来说,地盘确实不小,但论实力,甚至远不如真腊,只不过过去周边没有什么强大的势力,因此也算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但现在大王既然猛龙过江,自然也不会再给骠国什么机会。

    骠国的军力,跟真腊差不多,以战象为主要战斗力,然后有部份骑兵,其余的都是些步兵。

    虽说那边气候和地形都比较特殊,热带丛林,道路艰难,交通不便。可再怎么说,大华军队的训练和装备,都不是他们可比的。

    尤其是程处默手下的这支军队,可不是什么刚从中原征调的府兵,而是在云南驻扎多年,早就已经习惯了这边水土气候的一支大军。

    其实云南这边土族众多,南诏也只是占据着大理一带的较强部族,其余各部,也不过是臣服于南诏,但本质上来说,整个云南,就是无数大大小小的部族联盟。

    一些偏远地区,甚至根本没有加入到这个联盟里面。

    有一些部族,居于深山老林之中,出入甚至要翻越雪山,可能看似直线距离很近,但到外面来一趟,往返回家,可能却得在路上走上一个月时间。

    交通不便,运输更是只能靠人背货物。

    有许多地方,甚至每年还有封山季节,一年有半年的时间都不能与外面联络。

    在云南作战,其实只要把那些主要的城寨攻占就行了,至于周边其它地方,根本不用管。

    慢慢来就行了。

    提起笔,张超给程处默回复,让他自己便宜行事。

    “如骠国不主动出兵越界进入云南,则暂不急着对骠国宣战出兵。先扫平南诏,控制云南,然后再谈骠国。”

    批复完,张超放下笔,抬头,张珲还老实的跪在那里。

    张超靠在椅上,对张珲道,“起来吧。”

    张珲精神一震,连忙起身。

    “在同一个坑里摔两跤,你知道都是些什么人吗?”

    “不是瞎子就是傻子,张珲,你说你是什么人?’

    张珲也不吭声。

    “朕今天连骂你的心情都没有,因为你让朕太失望了。朕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记住,这是你的最后一次机会。”

    “朕授你为陆战第七师独立团团长,你自己去招募兵员,组建这独立团三千人马,军费开支都是由你自己出,说白点,朕就是让你带着这三千人到孟加拉去,自己去建功立下,你若是能打下地盘来,到时朕会考虑再给你授爵封地,若是你连自己开拓的本事都没有,那你这辈子都不用回中原了。”

    “朕给你一年时间,一年内,你若打下一百里地来,朕给你十里封地。你若能打下一千里地,朕给你一百里封地。朝廷不会给你兵员补充,也不会给你物资补给,一切全靠你自己,这是你最后一次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