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766部分

一世富贵-第766部分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去。”

    元昊一听要分好处出去,面色立即变得凝重:“分润给谁?”

    “当然是各大族豪酋。钱印出来之后,乌珠便就招大酋到兴庆府来,把印出的钱打折给他们,从他族里买合用的货物。比如钱上印一千贯,只作价五百贯、七百贯给他们,乌珠亲信的人,这折扣不妨打得重些,疏远的不妨折扣打得少些。这些豪酋拿了钱,还是当足贯到族里收缴货物,自己也落下好多利息,他们还不满心欢喜?”

    元昊低头,想着张元提出的办法,脸上不由露出了笑意。印钱并不难,难的是钱印出来之后怎么花出去。对于党项来说,由于跟大宋的社会基础不同,科配、和买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物资和人口大多都在各大族手里,元昊也不能向这些大族强行摊派。一族两族他可以强行施行,把各大族全部得罪了元昊自己也坐不稳位子。张元提出的最后一个办法便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让豪酋一起到纸币的战车上来,一起向底层搜刮财富,大家一起发大财。分润出去那几折算什么,钱是用纸印出来的,无非是再多印一些罢了。

    只要有了各大豪酋的支持,元昊便就无所顾忌,底层的贫苦人还能翻了天不成。只要得到了支撑战事的物资,在前线打了胜仗,那参与战争的人也会得到好处。如此一来,天下财富便就迅速向自己和各大族酋长手里集中,他们还不对自己感恩戴德。

    按照张元印纸币说钱的法子,这天下除了底层百姓,所有人都得到了好处,这真真正正是万全之策。这种事情元昊早就想做了,只是找不到这么好的办法而已。

第148章 由他们去吧

    徐平静静听完范祥讲的党项印行纸币的事情,点了点头:“昊贼手段毒辣,张元这么做还真是对了他的脾性。蛇鼠各有道,他能在党项能够混到今天的地位也不是全凭侥幸。有了用纸币搜刮上来的财富,昊贼便能再打上几年,看来一时半会番贼还灭不了。”

    范祥拱手:“经略,下官有一个想法,不知可行不可行。”

    “说来听听。做事就是要集思广议,大家都提出自己的想法才好。”

    “番贼印钱所用的纸,所用的墨,都是从我们这里买了去的。就连制版的工匠,也是我们帮着找的。经略,我们不妨就按照番贼所印的钱的样子,也印出钱来,花到番贼境内去。如此一来,我们不用说一文钱,便能从番贼境内买货来,岂不是好?”

    听了范祥的话,徐平笑着摇了摇头:“通判,你这个法子听起来是好,实际上是行不通的。若是番境现在货物丰富,应有尽有,拿着钱什么都能买到,如此做自然是好。可现在番贼境内物价腾贵,货物奇缺,你拿着钱买不到货物,这法子就不行了。用纸币,最难的不是怎么把钱印出来,而是印出来之后怎么花掉。我们这里印了番人的纸币,要怎么花出去呢?实际上是没有办法,强行要花还可能让我们布置在番人那里的眼线被人发觉,得不偿失的事情。你要明白,现在昊贼印出来的纸币,不是方面民间贸易的,而只是他用来从民间搜刮财富的手段,用纸币只是他选了这个手段而已。我们没有从番境强行搜刮财富的本事,钱印出来就没有作用。现在番境的有力人家,各大族豪酋,肯定人人手里都握满了昊贼强行派给他们的钱,我们再印白白送给他们他们都不会要。”

    范祥低头想了一会,便就明白了这个道理。货币是因应商品经济而生的,而此时的党项境内原来本就不多的商品经济已经基本全灭,货币失去了本来的作用。元昊让张元印的纸币,根本上不是用来买东西的,而只是从民间强行搜刮财富的手段,秦州徐平这里没有这种手段,那么钱印出来就是废纸。直白地说,党项的纸币现在不是用来买东西的,而是从底层百姓手里抢东西的,哪怕在党项,拿着钱也很不容易花出去。范祥是徐平的三司新政之后成长起来的一批财政有专长的官员,这一点并不能想通。

    徐平又道:“番贼境内的纸币初印,最开始必然能在民间行用一段时间,用的时间长短不好说,也许是一年两年,也许是几个月。只看昊贼这一次刮地皮利得狠不狠,他刮得狠了,拼命印钱,可能一两个月间番境就没人用这钱了。我们没必要干扰昊贼如此做,只要在昊贼从番境刮钱的时候,能从其中分一杯羹就好了。所以我们不要去打扰他印钱,而是要趁着这个时候,番境的有力人家手里有刮上来的金银牛羊的时候,用酒,用茶,用绢去把他们手里的货物换到我们这里来。这样做,可比印番贼的钱得利多得多了。”

    范祥拱手行礼:“经略说得是,下官回去便就安排,这些日子多向番境卖些酒茶之类物事。昊贼见去的货物多了,不定还要夸张元会做事呢。”

    徐平拊掌:“正是如此!小民如蝼蚁,喝他们的血,剜他们的肉,初时看不出来,番贼中的豪酋大族说不定真会以为印了纸币让他们有钱了。如此最好,现在番贼缺的货物都在我们手里,无论如何也少不了本朝一份。好了,番贼印钱的事就不要多花心思了,一切都按着先前做的就好,也免得让童大郎和病尉迟他们为难,多卖一些货物就是了。”

    范祥应诺。占上风的时候,要守好成果,不要轻举妄动,不管是人还是国家,都切忌一个贪字。现在通过走私贸易秦州就能稳稳地获利,没必要做些多余的事情。

    徐平突然想起一件事,问范祥:“前两个月让你派人从西域买马,有结果了没有?”

    “正要禀报经略,派去买马的人已经回来了。他们并没有远去西域,只是到了沙州那里,见马市上有马正合我们所用,便买了五百匹回来。依着经略吩咐,不惜价钱,全都买的是上好马匹,计三百五十匹公马,一百五十匹母马。”

    “甚好!跟番贼作战,没有马不行,马少了还是不行。马匹事关军队胜败,对朝廷影响甚巨,单靠从番邦去买是不行的,总要我们自己养出来才可以。渭河以北,便是唐时的马监,定西城一带,也是汉时的牧苑,养马都是极好的。我上书枢密院和群牧司,从京城周围的牧马监调了一指挥人来,都是养马熟手,极有手艺的。从西域买来的马,你单独安排一处牧场,别选本地优良的母马,让他们饲喂。记得选的牧场要跟周围的牧民用的牧场隔绝开来,不许混了马种,不能马虎。从去年在秦州周边并帐为村,编户齐民,有习惯了放牧的蕃落,并村之后虽然依然靠放牧为生,却不再游牧了,一样成了正常的村子。这个法子牧马监要学习来,最少要半定居,对监里的马匹编号,育出好的马群来。”

    范祥点头应诺,徐平的意思很明白,以后秦州的马监要由范祥这个通判来打理,石延年管另外一摊。放牧不一定要游牧,只要生产力水平起来,技术跟得上,定居或者半定居一样可以放牧牛羊马匹。营田务在秦州开垦荒地之后大规模种植苜蓿,今年种子已经广泛流传出去,很多村子周围都被农民撒了种子。苜蓿是优质牧草,而且在早春青黄不接的时候还能救灾,那时候的苜蓿嫩苗是非常好的食物。苜蓿种植有了规模,可以收割了之后制成干草,在秋冬季节作为牲畜的饲料,配合农业发展起来之后提供的粮**料,很多牧民就没有了迁徒的必要。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牧民难以管理,最关键的就是他们迁移不定,一旦定居下来,官府便就可以跟对待农民一样对他们编户齐民。

    将来从马衔山、天都山一线把大宋的势力范围推到黄河以北,还是会面临对治下牧民的管理问题,如果不能让他们的居住地固定下来,就只能羁糜,数百年后又一个轮回。要想彻底解决北方的游牧民族南犯,只能用各种办法,实现跟中原一样的编户齐民。

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

    原经略司判官田况调为宁朔军副都指挥使,徐平上书要求朝中新派判官来,并推荐了曾公亮。赵祯经过权衡,最终答应了徐平的请求,派曾公亮任秦凤路经略司判官。曾公亮在朝中编兵书,算是知军事,而且兼任天章阁侍讲,为赵祯讲解经义,算是他熟悉的大臣。

    做皇帝的,总是免不了向边地派出自己熟悉觉得信得过的臣僚。沿边数路中,其他几路赵祯很难这样做,文臣经略的属官是他们自己辟的,武将根本就排斥文人参与军事。只有徐平这里来者不拒,还会主动要求朝中配属官,赵祯的亲信便就大多塞到这里来。

    徐平在西北,打胜仗灭党项是目标之一,战争中重整军事文化和制度是目标之二,他要的人才是有高的文化水平的人,其他都在其次。不会打仗,那便去学,只要用心在这里总能学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新的军事文化和制度也就宣扬出去了。而且以现在徐平的地位,也不用担心官员到了秦州悛怙难制,现在朝中除了几位老臣,没人敢在他这里撒野。

    徐平在朝中的基本盘,本来是以三司官员为主的财政专精的文臣,到了秦州之后又多了新军制中成长起来的将领。随着战事的进行,秦州管辖的事务越来越复杂,这两部分官员开始有交叉,他们将来会成长成什么样子,徐平的心里也没有底。

    曾公亮的到来,使秦州军的正规化再进一步,各种制度开始系统化,并形成成文的条例。或许将来的兵书中,秦州的新军制将成为重要的部分。

    紧接着,徐平新辟原任凤翔府通判的同年梁为秦凤路主管经略司公事,负责帅府的日常杂务。徐平自己则从日常事务中脱身出来,对陇山以西的军政、民政重新梳理。

    随着战事的进行,经略司的属官编制比以前开始增加,以适应新制度下,边疆军事民政越来越向经略司集中的趋势。秦凤路经略司,现在应该是判官两人,主管公事一人,勾当公事一人,机宜一人,还有由副都部署兼任的经略安抚副使一人。此时桑怿由于军功升迁,以秦凤路副经略使兼副都部署,兼宣威军都指挥使。在编制上,徐平的帅府还少一人勾当公事,徐平还没有想好合适的人选。秦凤路的帅府五司各有职掌,虽然主持各司的多是武将,但也明白吏事,并不急着把缺的人选补进来。

    徐平不在帅府的日子,军事上的决策权交给桑怿,日常事务的处置权则交给王凯。经略使的军事权力,实际上来自兼任的都部署,特别是指挥作战的权力。王凯则是秦州的监军,在现有的制度上权力有限,一切都来自于徐平的授权。徐平在秦州的军改,慢慢已经涉及到了边路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以及各自的权力。由于还在试行,在制度上秦州帅府与制度设计有很多冲突的地方,一时改不过来,靠着徐平的直接授权在运行。

    秦凤路能够如此运行的核心,还是赵祯没有收回去的便宜行事之权。这道诏书只要还在徐平的手里,很大程度上他就可以绕开枢密院和三衙,以自己的意志在秦州行事。而连续几次军事上的胜利,巩固了徐平的权力,只是临时性的授权终究不牢靠。

    大宋的军事制度在设计上分权厉害,犬牙交错,很难形成一个人独断专行的局面。哪怕同一个时间,边路帅臣和边路帅臣的权力实际也是不相同的,要看兼任的官职,还要看临时给予的权力大小。现在的西北沿边五路当中,徐平的权力最大,延和环庆两路的帅臣权力最小,军事上他们上面还有一个陕西路都部署夏守。

    经过数个月的磨合,秦凤路在军事制度上的运行才正常起来,虽然还缺少制度上的保障,但已经足可以适应现在的局势。进入夏季,徐平在定西城的日子越来越少,更多的时间是在秦州,军中的日常事务他已经很少插手了。

    这一天,徐平在秦州帅府召见石延年、范祥、王拱辰以及新任秦州都监赵滋议事,讨论一年多来并帐为村、编户齐民的成果,以及未来制度施行的原则。

    石延年道:“自一年前在秦州周边并帐为村,现在陇西县以西,天水县以北,均已经完成。原本以为会引起蕃人不满,多生事端,一年下来,却没想到事情反了过来。现在离着秦州近的地方,不时有蕃落要求州衙在他们那里施行并帐。只是现在州里官吏不足,人手稀缺,只能拖下去。如今陇西已经设县,要想把并帐推行的地方再广一些,必然还要设更多的县镇。只是秦州地处西北,朝中官员多不愿来,此事麻烦。”

    王拱辰道:“蕃人的眼皮浅,他们愿意并帐,不过是眼红并过帐的地方蕃户,从官中得了好处。秋冬季节,草木枯黄,并过帐的地方,由官府赊给他们牧草粮食,到了开春之后剩的牛羊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