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54部分

一世富贵-第54部分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平从前世过来,最怕的就是这种节日旅游人挤人的场景,看了密密麻麻的人潮,已是头皮发麻,对李璋道:“我们走快一些,径直去书市吧。”

    李璋有些不高兴:“既然来了,何不顺便游览一番?今天冬至,满城的百姓都到这里来,就是朝里的贵官,也用这假期来这里吃喝游玩。我们两个又没有拖累,可以尽管放开看个痛快!”

    徐平苦笑,他前世实在是看人看腻了,就算人流里也有美女,他也没有看的兴致。再好看,还能比过前世大城市里核心商圈里的赏心悦目?

    最怕的就是人挤人的那股烦劲,也不管李璋的心情,只是拖着他一路找到了卖书的地方。

    相国寺这里集中了开封城最多的书铺,论品种版本之全,当是天下之最,不但是大宋国的文人墨客来这里淘,外朝的使节也经常偷偷来从这里弄几本好书回去。离谱的是这里甚至连朝廷的邸报奏章都有得卖在,可谓五花八门。

    徐平早向林文思打听过了,看见“梅家书铺”的招牌便就拉着李璋进去。

    一个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小厮迎上来,未语先笑:“外面好冷,两位路上辛苦,快到火盆边烤火。”

    做生意的,不能人家一进门就来问:“客官您买什么?”那是乡下小店的路数,像是京城里这些大铺子,都是让你一进门觉得好像进了家一样,端茶倒水,伺候得惟恐不周到,绝不开口问你买什么。就算真的不买,就是进来喝茶休息一会,他们也还是一路笑着送你出去。

    徐平见这小厮面相和善,便问他:“我要买些科举类的书,你们这里都有哪些?”

    小厮道:“秀才是要买经书?还是各家注疏?”

    徐平想了想才说:“不要那些,就要这几朝各届科考时进士高中的人考时所作的诗赋论,有多少都给我拿来。”

    “客官真是走对了,这周围书铺,若说这些就我家铺子最全!两位且先到火盆边暖着,我去给您拿来。”

    小厮边说着,边把徐平和李璋两人引到火盆边。

    两人坐下,小厮便去找徐平要的书籍,又有旁人上了茶来。

    徐平安心坐着喝茶,李璋就有些坐不住,在那里东张西望。

    要不了多大一会,小厮便捧了好几本集子过来,放在徐平面前道:“这是自先唐到本朝历届科举前三甲的集子,客官看看可还满意?”

    徐平随手一番,这些东西都要慢慢体会,不是一眼就能看透的,他只是翻翻看印刷得还算精美,字迹清楚工整,注意看两段没有错字漏字罢了。

    小厮在一边笑道:“客官安心,本店积年信誉,里面绝无错字。而且都是最近印制,按新编《玉篇》校对过了的。”

    徐平把书合上:“这些我全要了。还有没有精品的赋结集的册子?都是要科举时做的,而且最好有点评。”

    小厮道:“这个自然有,而且有几种名家结集,客官要哪一种?”

    徐平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好道:“全都拿来!”

    小厮又捧了五六本册子来,脸上已经笑开了花:“客官看看可否满意?”

    见徐平看完,小厮又道:“除了这些,本店里还有名家拟题所作的制赋结集,客官要不要也看看?”

    拟题的制赋有两种情况,一是有人专门出题,作为模拟考试,其中也有作得精彩的,或是请名家应题作的。还有一种是文学大家的作品,就是自己出个题自己作,也都很有价值。

    徐平犹豫了一会,依他前世考研的比验,最宝贵的练习题是真题,模拟题可做可不做。不过现在备考的是科举,内容其实狭窄,关键是要领会其中的精神,至于文采之类的技巧其实并不重要。

    最后还是点头道:“如果有近年的精彩集子,也拿来我看看。”

    小厮听了,脸上堆着笑,飞也似转身去了。

    李璋在一边看得直叹气,他还以为大清早地来找徐平,会带他到什么好玩的地方痛快呢。没想到是买书,看这架势,还把他当苦力了。今天朝廷放扑,开封城里到处是开赌局的,他还想路上找个机会搏把运气呢,现在背着一捆书上路,这个念头也断了。

    徐平最终还是买了两本拟题的集子,算是开阔思路吧。和李璋从书铺里出来,每人都提了厚厚的一大捆书。

    走了没多远,李璋道:“哥哥,且歇一歇。到了相国寺,你不带我游玩也就算了,这里的烤猪肉最有名,怎么也得带我去吃一顿。等我们吃完了,再雇一头小驴,把书驮回去。靠我们两个人扛,怕是要累坏!”

    此时的相国寺,也算是出了名的酒肉不忌了,不但嗜酒成瘾的僧人大有人在,还有僧人专门开店卖烤肉,屠宰烧卖一条龙,甚至招女妓陪酒的都大有人在。尤其这个时候,相国寺里一个“烧朱院”的烤猪肉最为有名,算是开封城里打响了的招牌。“烧朱院”原名“烧猪院”,就是专门烤肉的,真宗朝翰林学士杨亿杨大年最喜欢这道美味,与烧猪肉的僧人混得熟了,觉得寺庙里直接用这名字不雅观,便帮他们改为“烧朱院”。

    徐平也早已听说过这道美味,最关键还是和尚卖的烤肉,难免有些猎奇,便对李璋道:“你说得也有道理,反正天色还早,不如就去吃一顿。”

    李璋一乐:“哥哥最知道我心意!”

    也不觉得累了,提着那一大捆书带着徐平七转八转来到一间铺前。

    徐平看里面也跟平常的铺子没有什么不同,一样是一个主管,带着几个厮在里面招呼,便问李璋:“怎么卖肉的不是和尚?”

    李璋笑道:“哥哥说的什么话!那些僧人哪里敢直接出面来做这生意,当然要掩人耳目,不然还不被开封府拿了!放宽心,只要里面卖的东西是相国寺出来的就好了,何必在意这些细节!”

    说完,又凑到徐平耳边低声道:“哥哥一向不拘小节,可在相国寺的僧人面前,还是不要当面喊他们和尚,不然吃他们挤兑。”

    徐平才想起来,开封的僧人不喜欢别叫他们和尚,而要称他们大师之类的,只是避开那两个字就好。

    笑了笑,与李璋一起进了店内。

第7章 杂谈

    从肉铺出来,李璋打样饱嗝对徐平道:“哥哥,这吃饱了,怎么反而觉得没办气了?我们还是去雇头毛驴来。”

    徐平道:“谁让你吃那么多?毛驴在哪里雇?”

    “只去汴岸边就有。”

    两人又回到汴河边的大路上,走不多远,果然有专门雇牲口和牛车的。

    徐平上去一问价钱,原来因为今天冬至,价钱还涨了,再加上不能走御街要绕路回去,雇驴的要价五十文。

    徐平道:“五十文就五十文,不过要先到万胜门外,把我这个兄弟送回家去,然后再把书送回我光化坊的家里。”

    雇驴的有些不愿意,这路绕的就远了。最后徐平答应与李璋不骑驴,只是驮着书就好,才把生意敲定。

    从小南门出了内城,绕到城西,又过了汴河,等到了万胜门外,太阳已经西垂,离着天黑也没多少时候了。

    把李璋送到家门口,徐平邀驴主人进去喝杯茶。

    驴主人道:“怎么还敢喝茶?小官人送你兄弟进去速去速回,这看看就要天黑了,不要让我晚上回不了家。”

    徐平只好答应。

    等进了李璋家,却发现父亲徐正也在,正与段老院子和李用和两个在院中小亭子里围着个火盆喝酒。

    徐正看见徐平,喊道:“你两个一天都不见人影,到哪里玩个这个时候?外面天寒地冻,在家里烤着火多好!”

    李璋急忙诉苦:“阿伯,我们哪里去玩?今天我可是被哥哥抓差当苦力了,巴巴地赶了一天,歇都没歇!唉,说起来都是泪!”

    徐平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哪有这么夸张!不过今天你是辛苦。”

    上去见了礼,对喝酒的三人道:“我们去相国寺买书,因为绕路,巴巴地转了一天,这才回来。书还在门口,雇了一头驴驮着。”

    李用和道:“既然辛苦,你们便歇一歇。出去让驴主人回去吧,到了这里便像回了家一样,不争那一时半刻。”

    徐平答应一声,便与李璋出门把雇驴钱算清了,让驴主人回去,两人提着两大捆书回到了亭子里。

    徐正见了,不由吃一惊:“竟然买了这多?大郎,你要多少日子看完?”

    徐平笑笑没说话。

    多吗?那是没见过他前世的题海战术,一本书的字就赶上这两堆了。此时的书都是雕版印刷,字形又复杂,印在纸上字不能小了,看着是两大堆,其实并没有多少字。按照徐平前世备考的强度,这些书他用不了一个月就看完了。此时的读书人喜欢的是死读经典,结合自己的理解,以求发现治世之道。真正完善的备考制度这个时代还不存在,怎么也得再过个百十年。徐平是从题海里钻出来的,论到备考算是这个世界最有经验的人。

    说到书,其实徐平也考虑过制活字玩玩。拜发达的商行组织所赐,徐平已经把制铅字合金的原料找齐了,只等有了空闲试验合适的比例。合金里最重要的一种金属锑这个时代也已经有了,不过被看成锡的一种,称为“连锡”,徐平已经屯了一些在手里。中国的锑矿占了世界的绝大部分,这又不是多么难以发现的金属,中国古人随便摸也摸出来了。

    不过书铺也有行会组织,不是随便就能进入的,徐平也没有精力,田庄里更加没有什么需求,这事就暂缓了下来。

    家里的小厮加了碗筷,徐平便和李璋在亭子里坐下,一起喝酒。

    说了一会今天路上的见闻,话题便慢慢转到徐家的白糖铺子上。

    李用和放下酒碗,问徐正:“哥哥,铺子开了这些日子,可还顺利?”

    徐正叹口气:“本来一切都好,但是昨日大郎进城,恰好碰见宫里的一个小黄门到铺子里,说是要科配几千斤白糖。”

    李用和忙问:“这可是要拆铺子的作为!后来怎样?”

    徐平接口:“是李家的张天瑞主管去找了个相识,监在京榷货务的张惟应大官到铺子里,把小黄门吓走了。”

    李用和出了口气:“到底是富贵人家,认识得的人多。多亏与他家合伙做这生意,如果是我们平常人家,这小小的一关也是难过。”

    徐平叹了口气:“这一关是过了,只是不知道下一关是什么。张天瑞主管去打听过了,是宫里的阎文应大官差那个小黄门出来的,他正当红,谁知道会不会就这么算了。”

    说完,徐平偷眼去看段老院子,却发现他面无表情,只是安心喝酒吃菜,话也不多说上一句。

    徐正也是叹气:“我们生意人家,就是这点不好,哪怕遵纪守法做生意,还是免不了被这些有势力的人物盯上。躲又躲不了,斗又斗不过,只能白白被他们欺负。”

    李用和陪着叹息两声,便问段老院子:“阿爹,你在宫里多年,也该知道这位阎文应大官是什么人,有没有什么能教教徐哥哥?”

    老院子看了一眼徐平,慢悠悠地说:“孩子面前,说这些干什么?”

    徐平一愣,才明白段老院子那一副什么都不想说的态度竟是因为他在这里坐着。也是,在老院子的心里,徐平还是那个什么都不懂只会胡闹的孩子,嘴上也没个把门的,出去乱说怎么办?还不如李璋老成呢。这半年他虽然把在父母等人眼里的形象改变了,老院子却是从没见过,只当还是以前。

    想到这里,徐平也只能苦笑。

    李用和看看徐平,想了一会才说:“阿爹放宽心,徐家大郎已经比不得从前了,这一年乡下的庄子都是他在打理,整治得不知道多么兴旺。前一些日子,中牟县里的主簿都招集人手到他庄里学习。我多次见到林秀才,都是不绝口地夸他,连学业都精进了许多,今天又特意去买了这么多书回来。只要这样下去,说不定过几年也去中个进士回来,那徐家哥哥可就是出头了。其实,就是这白糖生意的铺子,也是靠他与李防御太尉谈下来,白糖的制作也是他在庄里主持,别人还做不来呢。”

    段老院子听了李用和的话,这才仔细打量了一下徐平,见他果然比以前稳重了许多,便点了点头。

    端起酒碗,老院子道:“天冷,先喝了这一碗暖暖身子,我们再说话。”

    众人喝了酒,老院子把酒碗放下,面容一肃道:“白糖比不得比前做的其他生意,这个规模大,赚钱也多,只要生意起来,必然会被势力人家重视,千方百计都要分一杯羹。徐家哥哥是自己人,我便说两句话给你听。不过你们记住,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