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主宰江山 >

第835部分

主宰江山-第835部分

小说: 主宰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现在就掉头,拉开了距离还好,拉不开的话,法国战舰就占据很大的有利位置了。

    转向中的李广号必然会在法国人跟前暴露出很大的‘身躯’,而法舰却只是一根长棍。

    朱犹豫了,然后他就更来不及了。

    “向前,向前”没时间考虑那么多了,准备好火箭弹,飞快的,两边的间距已经进入五百米了。

    “轰轰……”的爆炸声中,朱的身体再一次被威力巨大的火箭弹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给掀了起来,整个人后仰着撞到了舱壁上。整个指挥台里,蔡牵第一个从爆炸中恢复过来,额头不住流血的他第一眼看到的便是若风暴摧残过一样的指挥台。

    舵手、朱等人全垃圾一样被扫到了墙角。鲜血遍地!

    朱在刚才的爆炸中胳膊被咯了一下,青紫了好一块,可这一次就吃亏大了。当蔡牵连滚带爬靠过去的时候,才恢复知觉的朱眼睛还在眩晕状态中,无神的很。而且他的胳膊和左大腿也被东西给划伤了,鲜血把裤子染成了黑红色。

    朱看到蔡牵后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在蔡牵的搀扶下踉跄的走到船甲板,呈现在他俩的眼前的就是浓浓的黑烟。

    李广号的舰首被击中,之前就已经有了伤口,这下子船艏整个掉了一截,首斜杠整个都断了,上头的球型帆也被火焰吞噬。整个三角的舰首若被啃了一口一样。浓浓黑烟升腾,还隐隐有一片火焰缭绕。

    李广号上的水兵已经在用人力水泵抽取海水救火。

    忙碌和黑烟在这一刻成为了前甲板的主题。

    朱并没有为损失感到痛心,他只为李广号还幸存着而庆幸,这一次的火箭弹对怼中,李广号前后甲板都炸烂了,人员损失多大不说,一桶桶的火药包只有零星爆炸,而不是连环爆炸,却是不幸中的大幸。

    朱坐到在甲板上,手边就是一个火药桶,里头一个个用帆布包裹的圆柱体就是发射药了。

    而在这木桶当中,除了这些发射药包,还有满满的水,海水。

    这是在火药桶被送到甲板之前要注入的海水。而至于里头的火药包,帆布底下还有一层隔绝海水的油纸或油布,里头还有包裹的很严实的丝绸。

    这就是朱在与西班牙海战之后想出的一个不是法子的法子。这种方法虽然能保证船甲板火药桶的安全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火炮的射速,同时还有可能让发射药包受潮,影响战斗。

    但现在来看,李广号在短短时间内承受了两番火箭弹打击,如今还能保持这番样子,他想出的这一招还真的有一定用。

    朱、蔡牵,所有李广号上还活着的人,都为此感到庆幸。

    因为他们的对比两艘法国的巡航舰,全部在火箭弹的对射中找到了重创。

    此时的萨布莱号已经化作了一个大号火炬。

    “准备救人!”

    蔡牵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他看到了一个法军军官,具体的军衔看不清楚,但穿着绝对是法军海军军官,站在熊熊烈火的旁边他的身旁就是剧烈燃烧的船舱,却仿佛看不到威胁一样,在两名水兵的配合下,操纵着火炮继续向着李广号开火,然后在火炮发射的同时,法军战舰上发生的大爆炸让他整个人消失在了硝烟当中。

    这种英勇挺震动人心的,这种绝望也让同为军人的蔡牵很是感慨。

    蔡牵是一个心很硬的人,硬如铁石说的就是他,但他也不得不说,法国海军真的很勇敢。不管是这两艘法军战舰的指挥军官,还是军舰上的水手,都非常的勇敢。

    那个海军军官是法国的海军士兵,不是不知道危险性,他们不逃是因为彻底的绝望了。这场海战,法国彻彻底底的输了,输的再没有一丁点可以挽救的余地。

    但是他们耻于被俘,他们是绝望的还击!

    在法舰1号遭难的时候,法舰2号敢舍命上前顶缸;在法舰2号即将完蛋的时候,刚刚喘了一口气的法舰1号不是掉头逃跑,而是敢直冲向李广号为战友报仇……

    西班牙人如果有法国人这么强的斗志,尼斯海战的时候,朱、蔡牵他们就全死了。

    李广号上的军医急忙为朱包扎了伤口,但朱不愿意回到船舱里去,他要看着这场历经了四个小时的海战最终落幕。

    “这一战打的,奥斯曼人能放心了。”朱看着甲板上一具具摆放的尸体,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

    这些人也是为国牺牲,可是他们的牺牲却距离祖国那么的遥远。

    但愿只能让奥斯曼人能对得起他们上的这份大礼。

    埃及是帝国的重要着重点,对于帝国的全球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奥斯曼人一定要争口气啊。伊斯坦布尔可千万别学晚清鞑子,内部纷争,坐视伊拉姆孤军奋战。

第九百四十二章 残酷、冷血,毫无一丁点仁慈的政治!

    关于伊拉姆军团是不是淮军,伊斯坦布尔又是不是晚清的朝廷,这是天方世界的真神也不知道的事。

    但是与伊拉姆交情匪浅的中国驻伊斯坦布尔大使却清楚,这位军情局里代号‘角木蛟’的埃及帕夏,绝对不是一个对伊斯坦布尔苏丹忠心耿耿的忠臣。

    埃及本身就有着一定的自主性,马穆鲁克们更像是认了伊斯坦布尔做老大,而不是彻底的臣服。

    伊拉姆绝对不是‘大清糊裱匠’李鸿章。

    事实上,自从收到驻欧办的警示后,伊拉姆立刻就动员起了军队,同时向伊斯坦布尔的‘自己人’透漏消息,试探伊斯坦布尔对此事的态度。

    他相信中国人肯定不会只把消息递给自己,而不给伊斯坦布尔的。

    而事情的结果让伊拉姆和陈汉驻奥斯曼大使都大松了一口气,伊斯坦布尔并没有借刀杀人的意思。

    虽然伊拉姆军团真心有点扎眼,但伊拉姆本人还比较听话,之前的对俄对奥战争当中,伊拉姆也用心的去打了。而不是单纯的避战怯战,一味的保存实力。

    所以,在伊斯坦布尔权贵的眼中,伊拉姆就好比一个块头强壮一点、大一点的边疆总督,还没有越过伊斯坦布尔心底里的红线。

    也所以,当陈化成一行人乘坐着白鹭号抵到南京的时候,法国对埃及的远征,法国与奥斯曼的战争,就已经打响了。

    集中了法国地中海舰队主力的远征舰队,运载着数万法兰西士兵,还有他们的统帅拿破仑,挺进到了一片沙漠与绿洲的世界。

    ……

    在这一年的盛夏时节,热月政变后迅速崛起巴贝夫平等会被督政府派兵彻底铲除了。

    巴贝夫这个在原时空历史上,被马大神称为第一个“真正能行动的**政党”的奠基人,和平等会的其他密谋暴动运动的领导人一起被督政府逮捕,并很快就被凡多姆高等法院判处死刑。

    负责驻欧办事宜的董诰还就‘巴贝夫和平等会’的问题专门对南京写了一份报告,因为这个连最简单的汉字都不会写的法国人出乎意料的跟中国有了让董诰震惊的联系,在平等会被督政府以叛乱的名义铲平之后,巴贝夫主导的《人民论坛报》被查封,巴贝夫的住处也被查封,法**警从里头翻出了很多巴贝夫的私人书信,可让董诰目瞪口呆的是,法国人在巴贝夫的住处竟然还发现了《论语》、《礼记》,等一大批儒家为代表的中国著作。

    事实证明,巴贝夫的‘空想主义’是真的受到儒家大同思想的影响,这让董诰是万万没想到。巴贝夫主导的《人民论坛报》一直鼓动人民起来消灭私有制,建立“普遍幸福的”、“人人平等的”社会;并设想建立以农业为中心的、具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特点的“**公社”。

    这是一种绝对的空想主义了,在19世纪都还没有来到的时候,‘大同世界’怎么可能会降临呢。

    然而巴贝夫平等会的被镇压,让法兰西共和派力量就受到了极大削弱,因为巴贝夫他们本身就是共和派的坚定支持者,他们的死让共和派的死对头王党势力死灰复燃。

    后者在这个时候已经认识到很难用武力实现复辟,开始转向以合法斗争为主要手段,力求通过选举进入政权机关。巴贝夫死的第二个月的元老院和五百人院选举中,王党候选人大获胜利。王党议员操纵的立法机关通过决议赦免逃亡者,恢复天主教,并撤换共和派的多位部长。

    时间走到秋天到来,忍无可忍的共和派决定组织武装暴动恢复共和制。拿破仑就在这次新的政变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当督政府运转不灵,五位执政官矛盾重重,革命战争的英雄之一让夏尔皮什格吕将军当选为五百人院议长,可此人虽然革命的功臣,却素有恢复王政的倾向。拿破仑本人作为铁杆共和派(至少当时如此),他派安德烈马塞纳将军到巴黎窥探风向,可是没想到后者也有政治野心,很快卷入政治漩涡。精明敏锐的拿破仑又派德高望重的塞律里埃将军前往巴黎,诡称是呈现缴获的奥地利军旗,其实是抵消马塞纳的影响,塞律里埃与马塞纳战功相埒,却无政治野心,他一到巴黎就宣布坚决拥护共和。

    随后拿破仑又派皮埃尔弗朗索瓦夏尔奥热罗将军前往巴黎,一个多月后,奥热罗率领第17师协助巴拉斯发动政变,一举逮捕了皮什格吕等人,彻底粉碎了王党分子通过立法机构干预政局的阴谋。到了秋天,拿破仑由意大利军团司令改任英吉利军团司令,从莱茵军团调来的查尔斯安东尼德塞任他的副手,而他的参谋长路易亚历山大贝尔蒂埃接任意大利军团司令。

    这一时期,拿破仑在整个法国境内的影响力迅猛增高,意大利战役的胜利成为法国文学艺术的主题。大量绘画、雕塑、歌曲和诗篇问世,主人公无一例外都是拿破仑,歌剧《洛迪桥》也在上演,每当演到拿破仑执旗冲锋的场景时,剧院里都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拿破仑居住的克德林街被更名为凯旋街,荣誉如同疾风暴雨一样倾泻在这位年轻将军身上。政变后,由于执政官卡尔诺被放逐,法兰西科学院的名额出现了空缺,在年底,拿破仑正式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随着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尽管拿破仑装做老成持重、与世无争的派头,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潜藏在他内心深处的野心是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遏制了。

    但无论如何,英吉利军团司令的头衔对拿破仑很是有吸引力的,巴拉斯等人也希望借此转移这个年轻人对政治的过分关心。因为英吉利军团的战争对象就是英伦三岛,拿破仑如果真的要发动对英国的远征,此番远征他回得来也好,回不来也好,就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战争必然会花费拿破仑大量的时间,这就给了巴拉斯和他的亲信们巩固权利的时间,甚至巴拉斯及其党羽都准备好了承受‘拿破仑折戟英伦’这个损失。

    为了权势,巴拉斯一点也不在乎让一个共和国英雄陨落。

    拿破仑本人也很清楚这一点,下一步要怎么走对他的人生至关重要,那段时期他全力修复自己与驻欧办友谊,对自己先前的‘冷淡’深表歉意,因为他需要驻欧办向他通报更多的英国人的情报和消息。他有自己的计划,因此对于远征英国是劲头十足,他着手进行军事准备工作,包括视察舰艇、选拔将领等等。

    拿破仑很快制定出入侵英国的计划。在此之前,拉扎尔奥什将军曾于1796年12月在爱尔兰西南的班特里湾登陆,未果,翌年2月,在彭布罗克希尔的费希加德进行的一次登陆也没有成功。拿破仑的尝试较之这两次规模更大,他命令军工厂制造英国口径的火炮,以便在登陆后能够使用缴获的敌方炮弹。但当他查明了海军可能提供平底船的数量,评估了港口的设施,在了解到法国海军已完全失去制海权后,他断定入侵英国是冒险和行不通的。

    然后拿破仑建议派遣一支远征军到地中海东岸诸国去威胁印度的贸易,督政府没有马上答复。虽然这个战略意图是督政府首先酝酿的。

    在当时的法国民间,有一股思潮,认为占领埃及就能使法国切断英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法国作家雷纳尔和沃尔内发表过一些宣扬这种观点的作品,法国著名商人马加隆和其他一些在开罗的马赛商人,也向督政府递交了请愿书,这些人强调如果埃及成为法国的货栈,那么就可以颠覆英国在东方世界的优势。

    这股思想在法国已经酝酿了好几百年。早在路易十四时期,这位太阳王就考虑过征伐埃及的问题,其后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什瓦采尔也作过同样的梦,只是法国一直是奥斯曼士耳其的盟友,而后者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埃及的统治者,这个法国美梦就始终是空虚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