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主宰江山 >

第774部分

主宰江山-第774部分

小说: 主宰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向他们宣布劳改营中的纪律,注意事项,以及他们所能享有的权利这最后一条让战俘们都感到很新鲜。

    作为俘虏的他们竟然还有这样的福利?这绝对是他们之前不敢想象的。

    他们的待遇水准,劳改营会明白无误的告诉他们,如果所受到的待遇有所差异,跟规定有明显的不服,他们可以向营地内的军法官举报。

    而举报一旦被正式,那么他们就有功劳了他们为国防军挖出了蛀虫。那么揭发者不仅会得到物质奖赏,还会被提升身份。

    从普通的劳改营俘虏变成底层的小头目,或者干脆就是一线的监工。

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不住的波斯

    承天十七年三月,一支中**队出现在了里海的西海岸。

    俄国人的里海舰队依旧存在,它们不久前甚至还针对这一军事驻地发起了一次试探性进攻,但一切为时已晚。

    俄国人之前只把这个军事防御点当成巴库汗的‘戒备’,所以在这个防御点的修筑都已然接近尾声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这儿的‘工人’都来自奥斯曼。直到奥斯曼对巴库汗突然发起了‘进攻’,一路顺顺利利的在高加索山脉中‘凿穿’了一条线路,俄国人这才发现这个本来是由巴库汗的人马修筑的防御点却‘突然’的挂起了奥斯曼旗帜。他们就立刻对这里发起了进攻,但已没个卵用。

    波斯王国在这件事情中出了很大的力气,巴库汗可是波斯王国的属国,现任波斯汗阿加默罕默德近乎是直接促成了此事。

    巴库汗受阿加穆罕默德的指示,全力协助奥斯曼人在高加索山脉北部建立一个军事落脚点,然后巴库汗‘演技’恶劣的跟奥斯曼帝国合伙合作演出了一场戏剧性的战争,让奥斯曼帝国的星月旗升上了里海西海岸的上空。

    然后国防军的红旗也出现在了这里。

    阿加默罕默德这一次突破了信仰的界线,用实际行动来向中国示好。是的,阿加默罕默德汗只是在向中国示好,而不是对着伊斯坦布尔示好。

    阿加默罕默德汗虽然是近几年才有了一统波斯的趋势,就像是扫灭了蜀汉的‘司马氏’,一统天下指日可待。但作为一个在征战中崛起的雄主,阿加默罕默德很清楚眼下已经不再是一两千年前,波斯帝国雄霸一方的时候了。

    枪炮是比马刀更加厉害的武器。

    俄罗斯帝国的主要敌人虽然是奥斯曼帝国,但他们对于波斯王国在高加索一带的附属国也一样虎视眈眈。历史上的波斯,采矿、筑路、设立银行、训练军队等特权纷纷被英国人和俄国人撷取。到了20世纪初年,英、俄两国相互勾结划分了在波斯的势力范围:北部属俄国,南部属英国,中部为缓冲区。

    所以说,波斯王国的危机已经近在眼前了。

    阿加默罕默德汗很清楚波斯的处境,这些年里也清楚地看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实力上的长进,说真的,这次的俄土第六次战争,奥斯曼帝国打的比上次战争强多了。

    奥斯曼帝国的实力比之先前有了一个显著的增长。

    而波斯虽然依旧算是一个大国,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处境却已然变得不那么安全。阿加默罕默德汗可不相信俄国人会只冲着奥斯曼帝国时候,波斯王国将来也会受到俄国人的威胁。

    而且英国人的船只近些年也开始在波斯湾一带和阿拉伯海游弋,按照阿加默罕默德汗得到的消息,英国人已经在暮色下手目标了。

    阿拉伯海东边就是印度,中国人如今势不可挡的插手印度局势,伦敦的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他们可没信心依据自己所据的孟加拉邦,就抵挡住中国人的攻势。他们必须在印度的西海岸和天方世界寻找足够的支撑点,以来应对今后时间里中国人可能会有的继续西向。

    潘昶带领着一个加强团,首先入驻海西也就是那个飘着红旗的里海西海岸据点。

    行军路线不是横穿里海,而是从南方绕行。通过波斯王国的‘海岸线’,以最安全的方式抵到西海。

    而在此之前,一大批中国的造船工匠和技师已经打靖海西向,乘坐着飞剪艏船,顺着季风和洋流,以最快的速度抵到波斯湾的最深处,然后乘坐马匹、骆驼直奔里海南端的波斯港口。

    陈汉对于波斯一共付出了1000万华元,被阿加默罕默德汗兑换了大量的枪炮弹药,同时中国的军事学院也对波斯王国敞开了一个小口子。

    不得不说,这对于波斯王国来,可是有着突破性的最大意义的。

    中国人在跟奥斯曼帝国搭上关系之后,就彻底的无视波斯王国了。虽然民间的贸易并没有真正的彻底断绝,可是在官方领域,那绝对的是泾渭分明。

    奥斯曼帝国对波斯有着深深地恨意。

    中国奥斯曼同盟的一大前提,就是中国要同波斯撇清干系。

    承天十七年是西历的1791年。

    农历三月的高加索地区气温已经相当温和,这儿比西伯利亚气温高多了。虽然不能跟真正的温暖地区相比,可是军队的大规模行动,是早就开始了。

    俄罗斯出动了上万人的步兵,还有里海舰队和两三千人的骑兵。

    潘昶带领的加强团,总兵力则才四千五百人不到,兵力对比,俄军处于军队的优势。

    可是再大的优势,在火力跟前也是徒增伤亡而已。

    潘昶携带的不仅有大量的火箭弹,还有大批量的枪弹火药和手榴弹。

    西海这处战略要点也不是什么要塞式的铜墙铁壁,更不是棱堡,而是一个配置了相当多的永久性防御工事的阵地。但这已经足够让潘昶带着官兵轻轻松松的将俄国人挡在外头了。

    没有人知道,就是大量的俄罗斯里海舰队的战船蜂拥南下,跑来西海打酱油的时候。就在阿拉斯特罕的东面,横跨过整个里海北部海域,中国在里海沿海的第一个军事驻地里。

    大群的官兵正在卖力的挖着一道沟渠。

    当这道如小河一样宽,深有十尺的沟渠被挖到了里海边之后,早早就建起的水闸上提,滚滚的水流蜂拥而入,在这条沟渠的尽头一艘三百多吨大小的单桅帆船缓缓地通过渠道,驶入了里海当中。

    如此的渠道,在这儿,整整有六艘。

    天知道后勤部把一根根干透的木料不远万里的送到里海边儿,是花费了多大的功夫。倒是以中国这个时候的技术储备和实力,简单的造起几个干船坞,那是小菜一碟。

    1791年4月16日,就在俄阿斯特拉罕总督雅科夫费多托维奇巴甫洛夫亲自抵达到西海的第三天,国防军的六艘船在东南风的吹拂下一路西向,直扑阿斯特拉罕。

    要遏制俄国人在里海的海军发展,第一要做的事儿,就是机会阿斯塔拉罕的造船厂。

    纵然那里的造船工业已经萎缩到了极点,不斩草除根,那就很可能会吹风吹又生的。

    令人意外的是,他们在海面上发现了一艘慢悠悠的单桅横帆船,似乎是俄国人巡海的巡逻船。不过它们的警惕性真的太低太低了。六艘中国帆船都抵到他们周边五六里范围了,这艘俄罗斯帆船才发现了危险来临。

    然后整个船上的人都开始忙碌了起来。

    升帆,升帆。

    这艘负责着俄罗斯里海安全重任的横帆船,毫无节操地转身开始了逃跑。只不过这艘船的年纪真的有些太大了,速度比国防军这里的六艘新船是慢了很多很多,很快就被两艘当先的国防军战船,一左一右的围了上去。

    俄国人此刻似乎也发现逃不掉了,他们用船上不多的几门小口径火炮开始了绝望的还击。

    国防军这儿三百来吨的小船,身上扛得火炮数量也很是有限,但他们的舰炮全都是最新的新炮,不说与俄军舰炮本身就存在的年代和技术差距,只说双方火炮的多寡,俄军也陷入了绝对的下风。

    在军官的命令下,一门门火炮次第开火,12斤、10斤、5斤的铁球在六百米的距离上呼啸地飞向了俄国人的船只。由于里海海面上的风浪不小,加之是第一轮炮击,因此准头不是很好。好几发炮弹都落在了海里,但仍有两发打在了敌船船身上,造成了一定的杀伤。这已经很幸运了!

    当六艘国防军战船全都围拢过来的时候,俄国人继续绝望的抵抗着,而不是挂出白旗。

    “让全部战船都投入战斗。”带队的一个左校尉毫不犹豫的下达了‘必杀令’,或者这也算是他出于一个军人对一个真正军人的敬意吧。

    整个的战斗是没有悬念的。

    当这艘横帆船被里海的海水汹涌灌入的时候,一个个幸存的俄军水兵抱着木板、木桶等漂浮物跳进了海里。

    国防军放出了一些小艇前去‘俘虏’人。同时这些被救的俄军水兵,也将是他们最直接的情报源。

    和这艘俄国巡海船的战斗只是今天的一个小插曲而已,国防军的最终目标还是炮击阿拉斯特罕,打掉阿拉斯特罕位于海边的造船厂,烧光俄国人的木材储备。

    当然,顺带着他们也不介意给俄国人多增加几分麻烦。

    烧光、抢光,将阿斯特拉罕周边沿海居住的俄罗斯村落沿途捣毁,把所有的俄罗斯难民,一无所有的人都向着阿斯特拉罕驱赶。这也够俄国人喝一壶的看。

    说真的,俄国人在阿斯特拉罕的防御警惕性很差。

    阿斯特拉罕南面有俄罗斯的一万多水陆大军,北头还有一条乌拉尔河,古里耶夫要塞和奥伦堡要塞,就仿佛一对把门的门神,牢牢地将中国的威胁阻挡住阿斯特拉罕之外。

第八百八十章 给八世达濑的优待

    当第一名悄悄摸上码头的挺身队士兵登上城头后,俄国人的抵抗终于姗姗来迟,这名倒霉的挺身队士兵被一枚铅弹打中胸腹,惨叫着摔入海中。但那个掏出短枪来一击毙命的俄**官也被后头的狙击手给同样一枪毙命。哪怕后者此刻还‘飘’在水面上。

    俄国人的抵抗进行的不到十分钟,随着越来越多的小船抵到码头、岸边,随着越来越多的挺身队官兵登上了码头,这些负责守卫工作的俄国人便发一声喊后一哄而散了。

    阿斯特拉罕的码头便如此轻易地沦陷了。

    当夜,阿斯特拉罕燃起的火焰映红了半片天空。

    老毛子在里海西海岸线上仅有的一处造船厂也在大火中被彻底化为了灰烬。

    这的战斗至此就算是打陈鸣的心眼里定型了。

    陈鸣已经不需要再为对俄战争投注更多地注意力了。

    因为中国的战争已经打完了。

    就陈汉如今国力和准备,战争逼近了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这就已然取得了完美成果,也取得了最大的成果。再想朝西延伸,已经力有不逮了。

    那么,陈汉就见好即收。就把战事拖拉到乌拉尔河与乌拉尔山的东侧。

    就在俄军烦恼着如何组织新的东方防线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陈鸣的精力已经转到了陈汉国内的内政发展上来了。

    比如说对黑龙江的开发和利用,对北美藩国的建设和更大力度移民……

    当然,陈鸣需要面对的还有藏地的问题。

    这些对于中国,对于陈鸣,其重要性就都已经越过中俄战争。

    藏地的力量,就目前来说,是陈汉在大西南方向最值得警惕的一股力量。

    藏地特殊的高原环境和恶劣的环境气候,都给当地土著创造了一种完美的天然防护层。

    几千年来,藏地从没有被‘外人’给染指过。就算是当年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也望‘世界屋脊’而却步。

    至于后来征服了西藏的固始汗,还有妄图统治哪儿的策妄阿拉布坦等,其生活的圈子就在大西部青藏薪疆,信仰着佛教密宗,这些人真的不算是外人。

    陈鸣最初的时候就是顾及哪儿高原反应,再加上藏地的王公贵族和达濑班蝉全都十分的识趣,陈鸣手下的国防军就止步在了四川西境。后来又用大小金川祭旗,然后蚕食青海蒙古,进军天山南北,最终将藏地的实力完全压迫回了青藏高原。

    如今陈汉已经到了要解决藏地问题的时候了。两年前,按照陈鸣的命令,一部分人已经越过了横断山脉,进入到了藏地的控制区,在分界线上建立起了一连串崭新的移民小镇。

    这意思是什么,已经是昭然若揭了。

    南京的皇帝老子已经不能容忍藏地长久以来所保持的半独立态势了。

    因为印度在今后的几十年中,会成为中国着重催生出的利益新增长点。

    藏地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影响力是中国必须控制藏地的最大原因。所以,藏地的王公贵族和佛教密宗的高层,要是聪明也就罢了,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