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主宰江山 >

第744部分

主宰江山-第744部分

小说: 主宰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辉祖是一百个不信的,都扯的是什么狗屁玩意儿。

    他都怀疑这是不是印度的那些神棍,故意编出来的忽悠人的。虽然看这光明之山的来龙去脉,乍然一瞧确实挺唬人的。

    二百多年前,印度莫卧儿王朝开创者巴卑儿成为第一个拥有“光明之山”的君主。他得到“光明之山”后,把它藏在象征权力的孔雀御座里,并向世人宣布,自己得到了一样无价之宝,它“相当于全世界所有人一天的口粮”。

    但是,在得到“光明之山”不久,巴卑儿的亲生儿子发动政变,把巴卑儿投入了牢笼,自己登上了孔雀御座,巴卑儿成为第一个在得到“光明之山”后遭受厄运的君王。

    时光流转,因修建泰姬陵而闻名于世的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成为“光明之山”新的主人。从此,皇宫里变成了争权夺利的战场,沙贾汗的十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和这颗价值连城的钻石不惜自相残杀。最后的胜利者用沾满了兄弟鲜血的利刃逼着沙贾汗从孔雀御座上走下来。沙贾汗此后被软禁在莫卧儿王朝旧都阿格拉的皇宫“红堡”中,至死不见天日。

    再然后就是抢走这颗宝石的波斯统治者纳迪尔沙,仅仅八年后,也惨遭厄运。

    可这个传说细思之下,根本是无稽之谈。

    人家巴布尔是英年早逝,患疟疾卒于德里,可不是他儿子把老子干掉的。只不过因为死的太快,给民间留下了杜撰的余地。这就跟雍老四的皇位是老十四的一样,跟那个‘传位十四子’和‘传位于四子’的典故如出一辙。

    事实证明,这臆测宫廷之秘,杜撰传播一个谣言,败坏人名声的事情不仅仅是中国的读书人所特有的天赋,哪儿都有这种人。只不过始作俑者的身份不一样而已。

    而沙贾汗,这个莫卧儿帝国鼎盛时代的君王,并不是一个煳涂蛋。但是命运不济,还没来得及给长子兼太子铺路,就得了一场近乎要命的重病,也因此而丧失了权利。

    这也有特殊的原因。

    包括纳迪尔沙,观看其结局,那也都是自寻死路。由于感到他的侄子在联合波斯将领进行叛变,又有信仰因素的催动,纳迪尔召集自己手下波斯将领在马什哈德集合,同时私下与乌兹别克人,土克曼人和鞑靼人达成协议将对波斯将领进行屠杀,结果身边有鬼,事情泄密,遇刺身亡。这不是老煳涂了么。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几事不密则成害。

    这些事儿在中国怎么可能发生?

    没有人会把身强体壮、‘海外封国’的皇帝跟以上的几位帝王君主并论的。

    那些国家各有各的因由,综合看来,信仰在里头搅和了不少的事儿。可是在中国,很多因素都不复存在。

    所以,剔除了‘光明之山’这颗宝石所携带的负面效果,那么这颗宝石所具有的正面影响力,对于中国进入印度会不会有帮助呢?

    汪辉祖,包括刘武、陈鼎等人,全都不知道皇帝怎么给印度起了个‘阿三’的外号,不知道这个外号究竟代表着什么样的意思。但是阿三们对于信仰是十分坚定的,这颗‘光明之山’如何跟中国强大的实力配合起来,这些很清楚陈鸣想要进入印度的迫切心情的心腹重臣,就不能不往好的方面想了。

    陈鸣却不觉得这玩意多么的有意义。

    汪辉祖他们以为‘光明之山’是小号的传国玉玺吗?那不可能。

    不过对于一个信仰国家的君王,在那么个情况复杂的地方坐稳自己的位置,还真不能轻易的向一个异教徒纳贡称臣。所以,帖木尔沙只纳贡不称臣么?

    光明之山被陈鸣随手扔给了陈鼎,他坐在中央的大椅上,手中转着大拇指上的一枚扳指,脑子里想了再想,也还想不起来阿富汗具体的近代史。

    他只知道三次英阿战争,还有老毛子出兵阿富汗,小道消息说,政变之夜,阿富汗总统全家三十多口人被杀的只剩下一个小孙女,政变部队还屠杀了被俘或投降的前总统府卫队、警察部队和其他治安部队人员,保守的估计就不少于2000人。

    同时还有很多军政高官被杀。

    那么,一个问题出来了,阿富汗的国王是什么时候被废的?那国王还是不是帖木尔沙的子孙了?

    陈鸣反反复复的去想,也还是想不起来。在他的面前,一群文武大臣,正恭敬肃立。

    “这么一来,这礼儿,朕拿了都感觉有些烫手了。”但他又不好不拿。不拿这不就意味着他对阿富汗有野心有企图么?这一点还是他刚刚想到的。

    麻蛋!他有种自己上套了的感觉。

    如今的阿富汗是逊泥派掌权,虽然有一定的十叶派信徒,可逊泥派占着很大优势。而且阿富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河中地区这一代的天方教魁首。

    当初的浩罕汗国就曾经求助于阿富汗,后者到了眼下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跟哈布拉、希瓦、浩罕都有着一定的联系,因为他们跟奥斯曼之间还隔着一个波斯的么。人家波斯玩的是十叶派。

    牵一发动全身。陈鸣可不能露出对这些地盘的野望,现在他还真不能不收下这份礼。

    这帖木尔沙还真的给他出了一个难题。

    以至于陈鸣都怀疑,这帖木尔沙是不是故意来试探他的啊。可是帖木尔沙这么个平庸之主有这样的高深政治智慧吗?

    对比这个突然生出的难题,倒是中俄战争和国内的问题更容易解决了。

    柳德昭报上的那事儿,陈鸣同意。5000万么,他陈大皇帝财大气粗,不在乎。法国人的这一手还帮了他大忙了呢。

    西北、东北的战报这阵儿也接踵而来,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好消息当然是刚刚收到的古里耶夫捷报。蒙古人联手哈萨克人可把乌拉尔河流域的俄国人给糟蹋惨了,古里耶夫的俄军,守城可以,打野战也可以,但打机动战、运动战都不行了。

    哈萨克人和蒙古人,避实击虚,不玩硬的,只占便宜不吃亏。从古里耶夫要塞外搞到了不少好东西。光是做劳务输出公司的生意就能让他们大赚一笔。

    败仗则是西北军团对鄂木斯克进行了又一次进攻,损失了三百多人,自然是失败的。再有,西北军团派出一个营的骑兵渡过了鄂毕河,进入了鄂毕河的西岸地区搞侦查,结果险些全军覆没。

    就算他们杀得俄国人或许不比他们自己死伤的少,但五百人马进去,回来不到三分之一,那也是实打实的败仗。

    “鲁缅采夫不可小觑啊。”陈鸣对此只做了这一声评价。

    “残清有没有人愿意投降的?”

    “朕说了,只要他们肯降,朕绝不会杀他们。”

    陈鸣似乎也知道自己说的是全没意思的屁话,摆了下手,将话题转移到了锡兰那儿。他问的除了帝国在锡兰的控制力和发展,还有中土佛教在锡兰的传播。

    作为佛教史上不可忽略的地方,锡兰这个次大陆边上的岛国,可以说是21世纪的各大信仰的一个聚集地。全世界各大信仰在那里都有传播。当然,佛教在未来是那儿的主要信仰,全国有四分之三的人信仰佛教。

    可是谁又知道这个堪称佛国的地方,史上也曾一度不闻阿弥陀佛。史上,16世纪晚期的罗斯诃一世统一大部分的锡兰国土,改信印度湿婆教,并全力破坏寺塔经典,杀戮僧侣,以致锡兰境内就没剩下一个和尚。其后的国王虽多力图复兴佛教,却难以收到效果。

    到了荷兰人取代了葡萄牙人后,又命这儿的人改信一神教。直到三十多年前,佛教才由泰国的长老优波离等人回传锡兰。但这个泰国系统的佛教只和贵族、富人交往。因此,另一派僧侣便传承缅甸佛教系统,另立教团。

    陈汉对锡兰的情况是比较了解的,因为陈汉对那里都虎视眈眈多年了。是以,锡兰一遭由荷兰人手里转到陈汉手中,中土佛教也大肆的进入了锡兰。

    到现在又发展的怎么样了呢?

    信仰这东西,从古到今都是很有意义的。哪怕是21世纪,世界政治问题里也不能不考虑到信仰的影响力。

    陈鸣并不奢望着中国能一直的统治锡兰,也没打算将之化夷为夏,但要是中土佛教能在强力的支持下大规模的渗透到锡兰的社会中去,这对中国的殖民是很有帮助的。(未完待续。。)

第八百四十七章 不能跑了永珹

    承天十五年二月,锡兰刚刚渡过了雨季,这个常年如夏的热带国度,开始迎来了新的一年中的第一次旱季。

    虽然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锡兰的气温都始终保持在二十五度到三十度之间,但这里的旱季和雨季却出人意料的精准,每三个月相互交替一次。

    二月的锡兰刚刚送走了打去年末开始的雨季。整个锡兰再次掀起了道路修建工程,无数的锡兰人在粮食和工钱的诱惑下,纷纷走到了全岛各处的招工处前,同时各地的贸易往来越发频繁起来。

    第一批从中国迁移到锡兰的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南洋。这些人早已经习惯了热带的天气气候,不管是旱季还是雨季。但是陈汉对于锡兰的’建设规划图’却不能像人类那样有着超强的适应性。

    在南京的计划当中,锡兰是陈汉攻略印度的一个桥头堡。亭可马里、科伦坡和贾夫纳半岛,将是陈汉在锡兰岛上的重点经营目标。

    这地儿的人口有没有一百万,至今陈汉也没能弄清楚,只知道这儿的人口分布十分的不平衡。可能是受地形的影响吧,约有70%的人口集中在占全岛面积四分之一的西南湿润丘陵和平原地区,而占全国面积四分之三的大片干燥地区只有总人口的30%不到的人居住。干燥地区人口的一半(总人口的15%)又集中在小小的贾夫纳半岛。

    人口密度最大的科伦坡和亭可马里,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达200人以上。而密度最低的穆赖提岛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5人,相差很是悬殊。

    当然,锡兰人口的过于集中给陈汉的统治带来了不少的便宜,而且带着中土佛教来到锡兰的陈汉也普遍受到了锡兰人的欢迎,不管是这儿的主体民族僧伽罗人,还是两大少民泰米尔人和摩尔人。

    佛教回传锡兰,其不管是在锡兰传统的上层社会还是底层社会,发展都是日新月异,比印度教和一神教要快多了。之前荷兰人统治锡兰的时候,就不知道有多少佛教徒披着一神教信徒的外皮在晃来晃去。

    现在,压在他们头顶的一大难题没有了,一神教的信徒数量就如同庐山瀑布一样‘飞流直下三千尺’。所有的锡兰人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信仰,这真的让锡兰人对陈汉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新征服者变得十分的友善。

    他们熟悉的是陈汉这个名字,在此之前,不少的中国商人已经来到了这个地方。往来于靖海和印度的印度商人们更将陈汉的名字传到了锡兰的四面八方。而陌生于是陌生在他们对陈汉真的很陌生。

    陈汉的实力,他们只有一个很朦胧的认知强大。但为什么能强大?又强大到什么地步?他们说的是什么话,信的是什么教,传播的是什么文化,这些就都是他们所不知道的。

    可以说,中国对于锡兰的土着们来说,那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这块土地现在刚刚交到陈汉的手中,但是先天上已经砍掉了锡兰在后世名扬世界的‘红茶产业’的南京,目光炯炯的盯上了这里的宝石产业。锡兰可是世界闻名明的宝石王国啊。而对于这儿相对落后的农业和畜牧业,则完全没有进一步开发的心思。

    中国是不允许茶叶种子外流的,这是一项国策。

    如果英国人敢在印度大肆的培养茶叶,中国立刻就能对英国宣战。所以,后世畅销欧洲的印度红茶和斯里兰卡红茶在这个时空,究竟还会不会出现,又要等多少年才可能出现,真的很难说了。

    锡兰岛上的耕地面积并不算少,没有茶叶,现在也没有橡胶业,这里还可以使劲的种植水稻、椰子和咖啡么。

    前者没必要往中国本土去运送,太远了,赚不到什么钱。

    休养生息了十多年的中国农业已经完全恢复了来,又兼并了盛产稻米的安南北部残清三杰的悲惨下场吓住了河内南侧的北郑。当时郑主郑森的身体已经不是很好,他素来不喜欢的嫡长子郑楷在军情局的支持下,悍然发动了政变,结果自然是成功了。然而郑楷的同父异母弟郑还活着,郑由于聪明伶俐,又长于文采,很受到他卧床不起的老爹郑森的宠爱,郑森近年是屡屡露出废长立幼的心思,以至于北郑朝中的大臣多附郑之母邓氏惠。

    郑楷是夺取了北郑的中央政权,但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