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主宰江山 >

第741部分

主宰江山-第741部分

小说: 主宰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只剩下三千,剩余的全都各回各家了。

    他们都不知道背后的威胁什么时候会到达,也不知道那些可恶又可怕的哥萨克们会来到多少人,所以土尔扈特部内回归的那五千人也在时刻准备着再次回归战斗。

    没有办法,哈萨克人、土尔扈特人都曾经辉煌过,也都尝到过哥萨克人的厉害,就算是渥巴锡也不会说土尔扈特骑兵的战斗力就一定能比得上哥萨克。

    双方都真刀真枪的干过,这些传统的游牧骑兵对比打一出生就处在战争当中的哥萨克骑兵来,无论是组织和纪律,都相差了一截,最后的结果自然也是战斗力相差了一截。别看俄罗斯的哥萨克在跟近代骑兵或是波兰翼骑兵这种精英兵种干仗的时候,常常被杀得屁滚尿流。

    指挥着哥萨克骑兵朝着乌拉尔河奔来的是尼克莱库拉科夫中将,他还是乌拉尔哥萨克的阿达曼,也就是首领的意思。

    乌拉尔哥萨克有五十个百人队的建制,但那都是常备的野战军,还有不在记录的内卫部队。之前的战争让他们被抽调一空。

    哥萨克的百人队那就是连,上头也有营和团建制,但再高的就没有了。眼下西还不到1800年呢,不是1900年。尼克莱库拉科夫的中将军衔是因为他打过第五次俄土战争,还打过七年战争和更早的奥地利王位战争,战功卓着,所以被沙皇晋升的。

    他带领的是整个乌拉尔的哥萨克军团,而不是单单的一个哥萨克团。

    他的身边站立的是阿斯特拉罕哥萨克的军头之一普拉托诺维奇,军衔是少将,两人带领的哥萨克骑兵和内含的一小部分鞑靼骑兵,人数足够万人。

    这样的力量按理说不会是土尔扈特部警卫力量的对手,后者的战斗力虽然差了些,但兵力总数多达两万人呢。可是哥萨克的军力被调集到这个地步的时候,库拉科夫和普拉托诺维奇就觉得兵力已经足够了。圣彼得堡没必要再从紧张的主战场抽调顿河哥萨克了。

    现在普拉托诺维奇指挥着先头部队,两千人左右的哥萨克,正分成三路,担负着警戒和搜索土尔扈特人踪迹的任务。这可不是个很轻松的差事,普拉托诺维奇所部需要控制的战线要有二三百里场,且他又不能将军队拆得过于分散,免得被数量不小的哈萨克人分头吃掉。

    三路哥萨克,每一路也只有六七百人,这也就是一个哥萨克团的兵力。而哈萨克人却有上万人,就算战斗力有差距,这么大的兵力优势也是足够了。普拉托诺维奇打着小心无大错的算盘行事,要求三队人马以追寻踪迹为主,他们的任务里可没有扰袭。这样虽然辛苦了侦察骑兵,却也保证了他们的安全。

    库拉科夫和普拉托诺维奇都不认为他们会追不上目标。后者可是全部落的迁移,那是多大的目标啊,又该是多么缓慢的速度啊。

    不仅仅是人口,还有牛羊牲畜。部族迁移态势中的土尔扈特人还有武装吗?要不是有着哈萨克人保护着他们,普拉托诺维奇只带着两千人就敢扑上去狠咬下一块肉来。

    哥萨克骑兵跟游牧民族是打出来的自信,也就是中国的骑兵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能让他们吃瘪。而要是不充分,或者直接就是遭遇战的时候,谁胜谁负那还说不定呢。

    比骑术,比刀术,中国的汉人骑兵绝对不是哥萨克的对手。但他们间的配合交好,再有装备也较强。所以哥萨克跟中国的正规骑兵比拼起来,总体上是落在下风的。

    当然,中国骑兵的‘价值比’却要比之哥萨克逊色了很些。大批量的汉族骑兵虽然势在必行,但骑兵队伍里的几支拳头部队中却充斥着很多的少民。那些被军方招募的蒙古、藏人、哈萨克等马背上的民族,经过严格训练后的战斗力真的很不弱。而与此同时,这些人也跟哈萨克是越来越像了。

    传统意义上的西式近代骑兵在中国的起步队伍里的数量是越来越少了。

    大股的哥萨克越过了乌拉尔河,追寻着土尔扈特人的足迹,继续向东。

    冷冽的寒风吹着,夹杂着冰凉刺骨的雪花不停地打在人的脸上。整个田地似乎都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大的冷库,露在外面的鼻子和面颊全给冻得要僵硬起来了。凛冽的空气频繁地灌进黑色的大衣中,即使他们已经把大衣紧紧地裹在身上。

    普拉托诺维奇望着远处雪原上留下的痕迹,大雪也没有完全覆盖的痕迹雪原上一条宽阔的痕迹,积雪厚度明显比两边的积雪要低。他命人扒开积雪较薄地带的雪层,明显可以找到篝火燃烧留下的痕迹。

    哥萨克们全都高兴的笑了起来。他们知道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他们已经找到了土尔扈特人。

    此刻的土尔扈特部和他们周边警备的联合骑兵门板可还不清楚自己的背后已经出现了一头饿狼。军队和整个部落的二十多万妇孺老弱都在风雪中默默地行进,前几天才消停的大雪昨天又下起来了。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时候下大雪好,可以掩盖他们留下的痕迹,但这风雪下起来也给他们的行动制造了不少的麻烦,天气也变得更加寒冷。牛羊牲畜不时有倒毙的,马匹也死了很多。

    好处就是,所有人倒是都不缺肉吃了。

    牲畜和人的用水也方便多了,干净的积雪就在手边,让他们不需要跑到冻成了大冰块的河流、水泊哪儿,凿冰取水了。

    这里就是哈萨克的冬季,一片冰雪的天地。(未完待续。。)

第八百四十四章 漂亮的毛妹更值钱!

    哈萨克大草原上的战斗变得很有滑稽性。

    那是一场追逐的好戏。

    先是大部队赶到的哥萨克对迁移途中的土尔扈特人,以及保护这些土尔扈特人的哈萨克人发起进攻。还连连得手,占了一些小便宜。

    亲自带兵的小玉兹艾楚瓦克汗,汗颜无比,但却无可奈何。

    比较起战斗力,他们真的不如哥萨克。

    连土尔扈特部的老少男丁都集结起来,重上战马,再加上随行的国防军骑兵,这兵力已经是哥萨克的两倍了,但是还是吃亏。

    因为二十万土尔扈特人的迁移,生出牛马数百万,绵延过百里。

    应该万幸的是羊群、马匹都能自己扒开积雪,啃食雪层下的枯草,否则就是再拉开百里的间距,那沿途的草料也不够沿途的牛马牲畜嚼用的。

    所以,别觉得两万骑兵人数就多了。被十倍的土尔扈特人一拖类,被几百万的牛羊马匹一拖累,两万人一样打不过一万的哥萨克。

    但就在一干人焦头烂额的时候,事情的转机来到了。陈鸣派来的援兵到了,由中玉兹的瓦里汗和原蒙古阿拉善厄鲁特旗的首领旺沁班巴尔,带领蒙古、哈萨克骑兵两万余赶到。这一下子敌我力量就达到了失衡的地步了。

    哥萨克虽然能打,但面对着四倍多的敌人,他们也无可奈何。反而开始被蒙古、哈萨克和土尔扈特的联合骑兵追赶的狼狈不堪。

    旺沁班巴尔的老爹罗卜藏多尔济担任阿拉善旗札萨克达四十四年之久,一生军功显赫,在满清封爵也是最高,但该‘改头换面’的时候也不比别的人慢了。

    阿拉善旗并不在内蒙六盟当中,出自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原居于新疆。明末清初,和硕特为准噶尔部所迫,鄂齐尔图率部迁至甘肃甘州边外游牧。被康熙接纳,赐牧场银川府边外,南至甘、凉之边外地,西至古尔鼐接额济纳土尔扈特旗,北至戈壁接札萨克图汗部地界。封爵最初是个扎萨克多罗贝勒,后来晋封多罗郡王,罗卜藏多尔济在满清几次对薪疆用兵的过程中都出过力、卖过命,陈鸣造反的四年后被晋封和硕亲王。这与其说是给他的筹功,还不如说是满清在拉拢蒙古呢。

    五年前,罗卜藏多尔济病逝,旺沁班巴尔继承他老爹的位置。陈鸣对蒙古的打算早就敲定,也没有趁机拿掉旺沁班巴尔的实权和名位。

    这让蒙古各部对南京的忠诚都有了一个不错的提高。

    现在蒙古人又到了拼命地时候了,旺沁班巴尔到没有奢望过能独立一国,可他也想在日后的蒙古国中谋得一块风水宝地。

    皇帝话说的很明白的,想要好处可以,皇帝手里的好处大把大把的。但你必须拿功劳来换,没功劳还有苦劳可以做,反正你要先表现出自己的‘价值’。不然皇帝凭什么把好处给你啊?

    你又能给皇帝什么呢?

    你是直接把部族拱手送给了皇帝,还是连连的给皇帝贡献马匹牛羊了啦?那不都是后勤部挥舞着钞票买下来的吗?这可不算贡献。

    所以,旺沁班巴尔早早就领兵进入了西伯利亚,北海的西部地区扫荡。现在又不辞劳苦的跑来哈萨克大草原上当保镖。

    要说土尔扈特部,当年也是被灼灼逼人的准噶尔逼的不得不远走欧洲,其部内还有一部分的和硕特部族人,有着一二十个传承了几百年的小部族头领。但这根本不是旺沁班巴尔巴巴的跑来的根本,他来这儿就是为了在皇帝面前立功。

    这些事儿他说的很明白,旺沁班巴尔手下的大小贵族和诸多愿意跟着部落走的牧民们,也全都心甘情愿的跟着自己老大东走西奔。

    所以,十月债,还的快。

    哥萨克们先前还快快乐乐的‘玩耍’呢,现在就被追赶的跟兔子一样了。

    土尔扈特部的目的地是咸海边缘。

    可千万别觉得咸海周边全是盐碱地,根本无法放牧生存,那是老毛子搞得烂账。在20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咸海还是很不小的。全盛时候的咸海面积不比一个锡兰小,足可顶上两个琼州岛。

    之前的位面里,老毛子大肆的在河中地带修筑重大引水工程。该地区两大河流锡尔河和阿姆河的水源主要来自遥远山脉的雪融水,两条河流穿过克孜勒库姆沙漠最终在盆地最底部交汇,形成了咸海。但是,在引水灌溉工程建成后,两河水流被引至沙漠地区,用于灌溉贫瘠沙漠地区农田,以种植棉花和其它农作物。虽然河水让沙漠充满了生机,咸海却逐渐枯竭。

    到了八十年代,苏共的棉花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其中95%产于该地区。苏共的40%的稻谷,25%的蔬菜、瓜果,32%的葡萄也产于该地区。不知道的还以为那是乌克兰黑土地呢。

    如此造成的结果才是后世人从电脑、资料上所能了解到的咸海。

    当初近七万平公里的海域面积,现在就只剩下一个小坑洼了。

    可是如今这个年代的咸海周边,那可是水草丰美的好地方。而且咸海的渔业资源丰富,且距离俄国人较远,绝对是一个繁衍生息的好地方。

    中国不可能始终让土尔扈特部抽调两万青壮跟着主力部队打仗的啊。

    到了明年,这两万人能还留下五千就是好的了。

    当这些土尔扈特骑兵的马能吃枯草就一点耗费都没有啦啊?怎么可能。

    陈汉的军需供给体系的输送量是有额限的,军队不是说越多越好,对比起成千上万的游牧骑兵,在战略优势建立起来后的陈汉军方眼中,那还不如一批人数大大减少,但战斗力上扬的精锐呢。

    而且那么多的蒙古部落都盯着这一战了,那不可能只让a部出马,却不让b部上战场吧?对于很多蒙古贵族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所以,到了明年开春,顶多五六月里,大批的土尔扈特男丁就会回归部落,那个时候的土尔扈特虽然是在咸海的西边游牧,可绝对不是没有自卫能力了。也不需要小玉兹再来照看了。

    渥巴锡如果聪明一些,他自己就会主动退居二线。

    土尔扈特部的功劳已经够大的了。该让别人冲锋在前,建立功勋了。

    旺沁班巴尔眼睛使劲的眨了眨,虽然他眼睛上的这幅浅蓝色水晶打磨而成的防风镜确实很有效,太阳光下的雪地透过镜片去看,也不觉得刺眼了。但被这么个东西绑在脑袋上,旺沁班巴尔自然是感觉着不适应。

    这东西是他在章嘉三世坐下的帕巴大喇嘛那儿买到的,足足用去了他五千华元,当时他并不认为这个防风镜就多么的有用,那五千华元全当他孝敬唿图克图的了。

    结果没有想到,这个冬天,这幅水晶防风眼镜真的是帮他大忙了。

    整个天地都是一片雪白。不仅是草原,连草原上的河流,全部都被冰雪淹没。

    阴天时候还好,但天空一旦放晴,雪地是亮的刺眼。

    仿佛有一种强烈的光照耀着雪白原野,晃得人眼睛流泪。旺沁班巴尔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再经这样的情况了,要知道,每年的冬天他都不待在部族里的,而是跑到银川府居住。

    那里多舒服啊。暖暖的炕头,暖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