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主宰江山 >

第633部分

主宰江山-第633部分

小说: 主宰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更禁卫军他就点了一个满编团,而后宫的妃子、皇子公主、太监宫女带的却是不多,总共才三四百人,但是随行的大臣们呢?谁知道他们会带多少人啊?

    皇帝,浙江得罪不起;皇帝随便的文武大臣,浙江就得罪得起了吗?或者说有必要得罪吗?

    跟着皇帝下杭州的就是一个小朝廷,虽然内阁主体还在南京,但也有个别内阁大臣随着一起来,还有其他各部门的副手或正职等。

    这些人光看品级似乎不比浙江高多少,很多人还比不得浙江巡抚。但是‘跑部难’的问题已经早早的公开化了,就像上辈子的情况一样,任你在地方上如何威风,进了京城各机关部门,小小的四品、五品都敢把地方三品大佬晾候客厅白等。

    陈鸣上辈子时,这一情况最后都演变成了‘跑部钱进’,现在的陈汉是远不止于如此,却也有了‘跑部难’这一现象了。

    国家财政就那么多,给甲乙丙丁多一些,戊己庚辛可不就少了?而地方官,施政一方,谁不想留下点业绩让后人追忆啊?而要留下业绩,那就需要钱财的支撑。

    比如道路、水渠,城市的下水道、学校、医院,这些最基本的问题。解决了一项,那就可以在地方志里好好地留下一笔啊。

    所以皇帝带来的人也不能轻易得罪,他们要为日后考虑。

    整个队伍这,沿途都是要有准备的,行宫要修、服侍的人员要选拔,衣食住行要安排,还有皇帝的出入路线沿途设警……等等等等,提前通知地方算是不折腾你们!

    这些都还只是面儿上的事儿。这一次皇帝来杭州,究竟是为了什么,谁都清楚。

    不管怎么评价,这工商大会要召开吧?

    皇帝还要见一见地方官和驻军将领吧?甚至皇帝要不要检阅一下地方部队?

    到时候谁来谁不来,谁在前头谁在后头,由谁贴身陪同皇帝,在什么地方举办,如何招待和警卫,这都是一个问题不是?名额分不好了,是能打大架的。

    各种纠结和问题不仅仅涉及到杭州一地,而是要放眼整个江浙一省的,所以王锡琛只是所谓的迎驾大典副提调,正牌子的提调是江浙的左参政也。

    可人家平日都不管具体事务的,只是通调全局,王锡才是要真正处理麻烦的人。那工作量就不用再说了。

    何况皇帝的最终目的地不是杭州,而是距离杭州二百多里外的新安江。

    新安江在后世很有名气,因为新中国早期建设了新安江水库,然后杭州西边有了‘千岛湖’这个天下奇景。但在眼下这个时候就差了不少了。纵然早在北宋年间,就有人在这里建立书院,教书育人。可杭州的光芒太炙热了,完全遮挡住了新安江的风景。

    现在皇帝要去淳安,要去新安江,那必须要修建行宫的。而落脚点就是距离龙山不远的宋京村,那里有一座小金銮殿。

    后者在淳安可以说是鼎鼎有名的,较北京城的金銮殿“短三尺、狭三尺、低三尺”,距今已有有二百多年史了。该殿占地以顷论,恢弘甚广,桥水相映成趣……,实际上乃一座余姓家族的大夫家庙,根据余氏宗谱记载,这座被后人称之为“小金銮殿”的家庙,倾全族之力,整整建设了十七年之久。

    但现在淳安显赫一时的余氏已经消失不见了,这座规模恢弘的家庙也变成了公产,因为余家在晚明和满清之际,一共抚育出十三名进士,在战争期间站到了复汉军的对立面,整个家族已经烟消云散了。

    现在杭州府,整个江浙省,都在调集能工巧匠,全力以赴的在小金銮殿上赶工。争取把这座家庙变成一座真正的小金銮殿。

    整体规模扩建了三倍有余,整个宋京村都被囊括在内了。同时龙山上的海瑞祠也被重点修葺。那龙山自古就是浙西名胜,从海瑞祠拾级而上,约行五百级石阶小径可直达宁古钟楼。楼内置一宋代铁钟,游人可乘兴撞钟觅趣,亦可眺望湖光山色,隔水遥望县城,领略一番世间少有的人间美景。

    而小金銮殿的外围,也被修筑起了一座座水泥建筑。皇帝带着人住进来了,除了吃饭,随扈大臣也要有住的地方啊,你能让他们跟皇帝离得远远地吗?

    哦,对了,还要让皇帝看到杭州的地方特色,各种土产要进献一点,这是必须的。还不能让皇帝发现杭州市容不好,乞丐什么的杭州是真的早就没有了,都被捉去移民或劳动改造了。但是杭州城内的泼皮无赖不少,游手好闲的人也很有一些。

    杭州是大运河的起点,虽然现在朝廷开放了海路,这大大的冲击了大运河的繁荣,但影响力还不至于达到后世那种地步,大运河依旧是一条经济动脉,就算蜕化了一些,那也是从黄金变成了白银,照样繁荣无比。可是这也让杭州境内的各个码头多出了许多许多的是非。

    船帮、车夫、挑夫,还有地痞流氓之间,彼此的打架斗殴,是频频发生,让王锡琛和其前任杭州知府都头疼不已。

    过去他们还能睁只眼闭只眼,反正都不是好东西,只要不报警,由他们去。

    可现在呢?那是一丁点不和谐的事儿都不能发生了。

    王锡琛现在隔三差五的都要去淳安走一趟,监督工程建设。南京城里的皇帝就要启程了,淳安的一系列工程可以说已经进入扫尾阶段,而这个阶段最不能马虎大意。

    王锡琛作为行宫改建工程的直接负责人,大笔大笔的钱粮在他手里滑过,那是要小心谨慎的。从最初的宋京村村民迁移,到后来的农田推平改建,四周的民舍等拆迁掉,然后召集工匠、人手修筑工程等等,一五一十的钱粮支出全都要记载的明明白白。现在江浙的监察御史可是刘文蔚那个铁面无情的家伙。

    王锡琛很宝贝自己的前程的,而且他不是一个爱财之人,才不愿意在经济方面出问题。

    五月中旬,南京城的陈鸣终于起驾了。

    王锡琛的忙碌也告一了段落,王锡琛抱着好一段日子没有见得小儿子,看着还不满周岁的娃娃不停地吐口水泡泡,轻轻地用手戳戳他的腮,王氏就在一边就抿嘴笑。一种家的温馨感立刻让忙碌了很久的王锡琛那可都要麻木的心,复苏了起来。

    “过不多久,圣驾就要来了,我这手上的事儿也弄得差不多了,谁不准咱们也有机会跟着皇帝去新安江好好地玩一玩。上回去玩就没尽兴,咱们把这万万给娘留下,光大人出去。”

    陈鸣把自己的落脚地定在了新安江,这让王锡琛对新安江好奇了起来,而且他还要切实的走访一遍新安江,那一会还是三月初,他就带着一家人趁机走了一趟。风景的确很美,那江中还有零星的小岛沙洲,更古怪的是每个小岛岛屿与湖水相接处都环绕着有一层金黄色的土带,当地人称之名“金腰带”,非常形象,也非常奇特。

    王贞仪和弟弟王贞育立刻跳了起来,当姐弟俩从父亲那里再度求证后,俩人的表情瞬间亮了,就像小孩子得到了自己心仪许久的玩具,俩人都要蹦跳了起来。

    “西湖看了一遍又一遍,早就瞧腻了。去新安江好!”

    “皇帝都要落脚的胜地,咱们到杭州都两年多了,竟然只去了一次,还是走马观花,说出去都没人会信。”

    “你们两个少一搭一唱,这一回让你们在那里玩个够。反正也到暑期了。”

    陈鸣应该没有想到自己出行一事,给杭州知府任上的官员会制造多少麻烦,但这也是应该的不是吗?他是皇帝啊。(未完待续。。)

第七百二十二章 皇帝涮‘人’

    新安江果然非常美,大片的水域,远远超过大名鼎鼎的西湖。

    它由歙县街口镇流入江浙省淳安县境内,至建德梅城镇与兰江汇合始称桐江,至桐庐县桐庐镇与分水江汇合,就被称富春江了,也就是位列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的背景地。而富春江流经富春至闻家川与江浙省的衢江汇合后,就被称为钱塘江了。

    但是新安江的景色一点都不比富春江的风景逊色,对比起富春江,王贞仪觉得眼前的新安江更美三分,而且这儿的人也真的不多。这个时代,除非是如西湖那般特别有名的胜地,否则很少有人去旅游的。且干这种事的人都是手中有钱,已经不再需要为生活而奋斗,转而享受生活的富家子弟,与后世交通信息发达的全民大旅游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所以这儿的名声即使已经传遍了整个江浙,也不像西湖,每到旬末或是休假时就挤满了人,人山人海,水边的人比湖里的鱼都要多。

    富春江在中国是早早就大名鼎鼎,在那副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上干隆帝还闹出了一个大笑话。干隆十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干隆皇帝见到后爱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不时取出来欣赏,并且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没想到,第二年,他又得到了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图》。两幅《富春山居图》,一幅是真,一幅是假,可是两幅画实在是太像了,真假难分。

    干隆很果断的就错把冯京当马凉。由此可见干隆帝在字画上面的真实水准。但也幸亏他看走了眼,否则以他对《富春山居图》的喜爱,流传后世的国宝名画上还不知道要被盖上多少枚印章和写下多少题跋呢。

    要叫王锡琛来说,这当今皇上却是生着一双慧眼,这新安江的风景一点也不比富春江差劲,两岸盛夏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青山翠树,沙汀村舍,沿江游玩,盛夏季节里实在是一个好去处。

    尤其是点缀在江中的小岛或是沙地,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就像那副传世名作上的富春江,清润简远,意境无穷,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儿两边的山岭比富春江更多,可也不显得逼仄,更似一幅上好的画卷了。

    比如那铁帽山北坡的霭云洞。每逢雨前团团云气从洞中逸出,飘浮飞散,成为特有奇观。再有那宝石山,位于蜜山北两里处。该岛顶端,有七个人工开凿的石池,是南宋王朝在临安(杭州)建造宫殿、碑亭、牌坊而大量采取茶园石而留下的遗迹,后人称这七个石池为天池。元明清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不少诗篇。现在这些诗篇都已经被雕刻在崖壁上,很有股文化韵味。

    还有江边的桂山,满山都是桂花。只是桂花是八月份盛开,皇帝来到这里却是无福消受了。而除了桂花之外,桂山还有奇特的地理奇观。也就是喀斯特地貌,怪石林立,曲径通幽,岛上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也让其享受了“水上石林”的美誉。这在西南常可以看到,在东南是很少很少的。

    王氏与王贞仪看得入迷,女人么,总是对美好的东西无法自持;王贞育上一回已经来过一次了,但是走马观花的转一圈,印象有了,但是不深刻。而且今天还下了雨,细雨蒙蒙,这个时候再乘船观看江上的风景,两岸的美色,那可真的不一样的感觉,虽然他是一个男孩,也一样入了迷。

    也就是王锡琛来过这里好几次,见妻女儿子惊讶的感情,心里很得意,很矜持,面上始终淡淡的。

    “走,光站着可没什么意思。穿上雨披,咱们先去沙洲,说不准还能捡到鸟蛋。中午让船上的厨子煮来吃。”王锡琛今天也来了兴致,先看看周遭儿,大手一挥就准备带着家人去沙地。

    整个新安江流域都是江浙境内人口的密集区,总共有五十多个乡镇,十余万人口。

    在江岸两畔,很容易看到一个又一个的村落,江中的一些沙洲都给开辟成了田地。王贞仪姐弟俩是看什么都稀奇,而王锡琛看着沙洲上一块块的田地却如同跳进了一盆凉水里,本来火热的激情没过多就就被凉水破灭了。

    为什么呢?

    因为王锡琛想起了自己错失的那个大好发财机会。

    在杭州府衙接到南京的通知后,他立刻就该意识到新安江田地的大涨价的,却是给忽略了。而等他醒悟过来的时候,新安江沿线的庄子价格已经上涨了一半。上涨了足足一半啊。

    到了现在,这里的田庄价格对比去年已经翻了一番。江浙的庄子翻了一番,这可不是个小数字了。

    这是正当的来钱生意啊,王锡琛却是错过了最初的好时候。等到人家都大吃了一顿后,才栖身进去,只能是赚点小钱了。

    龙山并不高,冒着细雨登上海瑞祠,后者比起王锡琛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已经大变了一个样。

    海瑞么,你甭管他是不是真的有政治才能,还是只有德没有才的死心眼,人家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那就是真牛逼。

    陈鸣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