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主宰江山 >

第388部分

主宰江山-第388部分

小说: 主宰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天谨柔正在屋内绣着手帕,宫女把她叫了出去,“小主,皇贵妃娘娘请您到钟粹宫赏花。请您收拾一下跟奴婢来吧。”皇贵妃?魏佳氏啊这是。谨柔还记得家里给她看的介绍,这位可是现今内宫的第一人啊,虽然出身内务府包衣,据说上位的手段也不怎么样,但是人家有宠啊。而话说干隆皇帝是不是对于包衣旗的女子尤其的钟爱呢?

    谨柔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一身嫩黄色旗装,并没有什么问题,也就不用收拾了,直接就去。到了钟粹宫才发现,原来这会叫来的并不只她一个,而且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是那么的漂亮,其中就有谨绣。谨柔的眼睛与谨绣对照了一下,四只眼睛里透着的全都是无知与隐隐的兴奋。

    在来钟粹宫的路上,谨柔的心里还是有点激动的,现在看到这样的情况,她心情就更激动了。随后陆续又有三个秀女赶到,那就一共是八个人了。每一个都相貌出众,是此届秀女之中的佼佼者!

    “奴婢给皇贵妃娘娘请安,皇贵妃娘娘吉祥。”

    清脆的少女声音中,那上首端坐的女子过了半响才温和的说道:“都起吧。赐座。”谨柔闻言起身后小心的坐在绣墩上,不过屁股也只坐了四分之一,以便随时起身答话,眼睛一直微微向下,都不敢直视殿内的情况。

    谨绣却比较大胆,悄悄抬头看着皇贵妃的模样,然后低下头眼睛里闪过一抹不屑。

    然后时间在两边的问话中一点点渡过,皇贵妃的语气是居高临下的,但渐渐的殿内的气氛就变了。一刻钟,两刻钟,三刻钟……,皇贵妃还没有进入正题,明显的她在没话找话。谨柔感觉着事情有不对,如此情况皇贵妃要么是相看的,拿主意的另有他人;那么就是等人的,但人迟到了。连上首皇贵妃的脸色都有点僵硬了。

    声音越来越低,皇贵妃眉头都皱了起来了,谨柔低头看着脚下。

    直到一个太监急匆匆的跑进来,气氛才有了松动。拂尘依在太监的胳膊肘上,在皇贵妃耳边小声的说着什么。

    整个大殿里静悄悄的,但是离得太远了,谨绣根本就听不清楚。可是皇贵妃的反应她看到了,那完全可以用花容失色,天塌了来形容。“常州十万大军全灭?丰升额被陈逆全歼?江南又丢啦……”皇贵妃的声音尖厉的能划破玻璃。

    谨绣等八人没有再在钟粹宫里待下去,被皇贵妃直接派人送回了。一行人的气氛没有一丝儿欢乐,每一个人脑子里都回荡着适才的那句话。

    “天呐!”谨绣懵了,谨柔也懵了。她们再无知也知道江南的意义,谨柔更是以为丢弃了江南的复汉军已经由盛转衰了呢,就像北伐失败后的太平天国,即使他们又拿下了湖广,那也只是回光返照,可现在看明显不是。

    “干隆朝的农民起义那么厉害吗?”把江南都打下来了?那干隆还六下江南干嘛?看一片废墟吗?自己穿越的真的是史上的干隆朝吗?谨柔心中万分慌张,她想到了那个‘离去’的谨绣……

    满清的形式陡然间恶化,从宫里被送回家的谨绣、谨柔姐妹却等到了彼此的大好消息,她们一个被赐给履亲王【永】做侧福晋,一个被赐给了质郡王【永】做侧福晋,后者的嫡福晋乃是傅谦(孝贤皇后弟、傅恒兄)之女,富察氏。

    以他他拉氏的门第,两个嫡出的姑娘竟然成为了两个王爷的侧福晋,如果大清还是原先的大清,这真的是喜大普奔,是他他拉氏天大的喜事。

    可是现在,全天下的目光就聚集在南国。全歼了满清在江南的机动主力的复汉军接下会如何呢?就连谨柔这个穿越女本身,也没有对自己与永要‘谈恋爱了’而露出一丝儿的笑容。

    她完全懵逼了,这个中国变得她都不认识了。

    江南都又丢了!

    穿越女的史显然不是很好,但她再贫瘠的史知识和她充满了浆煳的大脑也能告诉她们,这个时空真的不对!这样子下来,大青果吃枣药丸啊。自从复汉军起兵开始,国势就一泄如注,止都止不住。

    “难道还有穿越者?”谨柔不得不想到‘陈逆’,想到记忆里根本没有的‘复汉军’,想到了不满双十就名满天下的贼酋,想到这支从河南腹地发展起来,搅的大清举国震荡的队伍。“那穿越者还是一个男人吗?”

    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男频的群**丝们,天天不都在yy这个。而且那个‘贼酋’帅吗?

    谨柔眼睛里突然闪过一道迷离,穿越女,穿越男,朝廷重臣贵女,反逆乱军贼酋,如果,如果……,那真的女人这辈子价值最大最高的体现了。

    谨柔浑身上下仿佛被一股电流突然穿过,一时间情迷意乱,下体都有点湿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章 要么还宝贝,要么本督就给东西皇陵松松土!

    十二日杜集战斗结束,老天爷连着下了三天的雨,永拔腿跑的很快,冯英廉的部队在永跑出北京后才从长辛店抵进北京,没有能抓到永的一根毫毛,还混了一个北京留守大营参赞的位置。到了十七日大队的复汉军抵到了一个清兵也没有通州,次**近北京边上。

    而在此之前,长辛店的英廉军赶着永皇帝出逃的前后脚进入了北京城,在通州败兵也一窝蜂的北逃后,就控制了整个京师周边。这是一百二十八年前大明崇祯皇帝自尽的前一日。

    据说那年的三月十九日,李闯的军队开进北京城,北京城的王公勋贵,文武大臣,除了极少数的几人外,全部顺服的跪地请降,正阳门都被人主动打开了。李闯军队攻入紫禁城唯一遇到的抵抗就是为数不多的内操武太监。

    陈鸣明天就准备进入北京城。只剩下一座空城的北京城自然不可能玩出百官跪服,万民焚香迎接的把戏,但是被永皇帝任命为北京留守大营参赞的英廉,却绑了自傅恒以下的数百满军旗大员和旗兵旗丁,自己跪在陈鸣的面前,将傅恒等几百旗人拱手奉上。

    “未能活捉永,臣罪该万死。”永的一时胆怯竟然让他出乎英廉预料的提早奔往了承德,英廉这两日已经不止一次在心里痛骂自己,痛扇自己耳光。他就晚了那么点,就那么点!

    一个天大的功劳就被他白白的放掉了。

    虽然永身边还有不少护兵,护兵中更有一部分是八旗新军,但英廉军队里也有复汉军啊,还是复汉军第一等主力第三师的部队。而且最最主要的是,冯英廉他是出其不意!

    战斗打响,即使真的没能抓到永,也能留下一部分清军。还能与复汉军主力隐隐夹击通州,在通州重新汇聚起来的清军那可都是满清的根本啊。就如陈鸣先前预料的一样,通州的八旗步骑兵拢共就五万多人,只不过在加上了北京城里的留守护军后,兵力才增长到了六万多。

    “殿下要见一见傅恒吗?”

    “他没有骂你?”陈鸣饶有兴趣的问道。和是被英廉亲自干掉的,眼前这个脸上全是呵呵笑容的老头子,内心里可半点都没有他脸上表现的那么祥和无害。

    冯英廉嘿嘿一笑,傅恒怎么会没有骂他呢。冯英廉祖上是沈阳人,隶属内务府汉军镶黄旗,多少代人了都是满清的一条好狗,他怎么也料想不到今日这条老狗竟然会勐地噬主。

    “见他作何干。”对比傅恒这个五十多岁的老头,陈鸣倒是对冯英廉的孙女更好奇,那可是和的大老婆啊。

    “永把北京城都给搬空了。那翰林院的存书呢?”《四库全书》鞑子还没有来得及编撰,可是北京城的《永乐大典》可是在翰林院中储藏着的。虽然其中也有不少册遗失了,但还一样是宝贝。而且除了《永乐大典》外,那里还储藏着不知道多少从前明就流传下来的珍贵文书文本。对于中国的文化来说,那里卷帙浩繁的各类古版善本是比亿万两白银都要更珍贵的东西。

    原时空里,八国联军进北京那一年,翰林院被一场大火烧了个精光。谁也说不清楚这把火是谁放得。

    兔子编撰的教科书里自然将矛头指向了八国联军,但是当网络时代来临的时候,翻案潮席卷整个网络,当黑是一种潮流,,翻案是一种逼格的时候,无数砖家学者还有公知们都叫嚣那火是中国人自己放的。

    有什么理由来证明这把火是中国人自己放的呢?有说是甘军,有说是义和拳。

    那‘证据’就是着名美国来华传教士、记者雷德和当时法国驻华公使皮雄在内的诸多在华传教士、西方学者、驻华外交官的记述,翰林院大火‘的的确确’就是中国官兵拳匪自己点燃的。

    因为翰林院就挨着英国的使馆么。中国人想要焚烧翰林院来攻击英使馆。

    陈鸣已经记不得自己那次看的那几个让他恶心的帖子的详尽内容了,但他很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据说对翰林院被焚事件最为详细可靠的记载,出自英国一个叫普什么威尔的记者,据说他是一个绝对正直的人,以‘见证’当时的真实情况为己任,每天各处观察情况,将亲目击记成日志,编辑成书,名为《庚子使馆被围记》。那书中就似乎在写武侠小说一样的写道:“昨日有一放火者,伏行如猫,用其灵巧之手术,将火种抛如翰林院,只一点钟间,众公使居住之地英使馆,顿陷于危险之域。中国放火人逃走之时籍树及房屋之掩蔽,一面逃走,一边抛弃烧油之火具,亦有且逃且放枪者。”是啊,一边隐蔽,抛弃作案工具,另一边且逃且放枪!脑残啊。

    而另一个英国作家则又是另一个描述:许多世纪以来,翰林院……它的大厅和庭院是中华学者精华的聚集地……那里各处有华美的木雕屋檐。外交官们觉察到了这种危险(指被焚毁的危险)。但是他们觉得,中国人对学养、传统和建筑美的崇尚,会阻止他们以任何手段毁灭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悠久、收藏最丰富的图书馆!

    多棒的描述,陈鸣到现在对这一段都记忆犹新。然后笔锋一转,这个似乎叫弗莱什么的英国作家就看到了让他吃惊的一幕:外交官们的判断再次被证明是错的。中国人在翰林院点燃大火,他们有条不紊地一个庭院一个庭院地烧。当董福祥率领的h教徒们(指清廷“甘军”)从上方的窗户里透越浓烟,勐烈开火的时候,怒吼声淹没了持续的枪声。这座古老的建筑在这怒吼中燃烧起火,就象一个易燃物……

    两个英国人,陈鸣就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都不知道该信谁了。何况他本身立场就不公正,他又不是学史的,他不知道当时的真实情况,只知道有反驳的帖子说当时翰林院已在英军的警哨之下了,在翰林院被彻底焚烧之前,有一次着火只半个小时不到就被扑灭,这似乎又对应了第一个描述,但是洋人对于火烧翰林院的描述似都是一次搞定的。然后英国公使派人进驻翰林院防御,英军全面控制了翰林院,并开始动手推倒北边防线的众多房屋。

    是真是假,陈鸣实在说不清。他就是潜意思的不愿意相信那些翻案潮下,狠狠贬低着国人的素质,抬高着洋人的‘公平正直正义’的家伙们说的话。不管是不是史实,他都觉得那是一群垃圾!

    中国自践神圣,西洋学者‘激愤难忍’。放在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大背景下,是不是感觉着可笑?中国人的素质真低啊,洋人们的正义感真足啊。甚至还有人说洋人冒险救火翰林院,尤其是高贵的英国绅士们,因为他们的最高首领英国公使窦纳乐下达严令,逼当时公馆里的士兵作事的。而且翰林院大火之后,英国公使还先是急电清廷,要求中国政府出面抢救翰林院及书稿。真的是高贵正直到极点的欧罗巴绅士了。

    这样的‘翻案帖’直接给陈鸣了一吨重的精神打击,给陈鸣留下太深的伤害了。所以面对空城一样的北京,他并不感觉着有什么可气恼的,那些珍玩宝贝,该是他的还是他的。反而对翰林院极为的重视。

    陈鸣一不问紫禁城,二不问圆明园,第一个询问的反而是翰林院,冯英廉这一刻不知道该怎么描述自己的心情。很复杂,很感慨!“翰林院藏书一切完好。臣已派人日夜守护。”

    “永走的甚急,北京城里还留有大量的火药、铁料、铜料、硝石、硫磺、柳木碳等多种军工原材料,另外还有十几万石粮食,二十万束草料……”

    永人是走了,没有想过英廉竟然是叛徒的他当然不会把粮草物质尽数焚坏,现在这些就全成了复汉军的缴获了。

    十四万石不到的粮食,不多,可也不少了。

    陈鸣进了北京城,这不算就完成大业了。满清撤走了七八万兵力【还有之前北京分出去的一半护军】,这个数字有点太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