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995部分

1852铁血中华-第995部分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做什么指示,韦泽听的多说的少。如果到了这样地步的民朝还是会战败,那就是该战败。把一个国家的命运绑在自己身上,这是很容易引发‘美感’。但是从一个领导者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不合格的表现。连就朝代都明白要尽可能让朝代永续呢。

    参观完军舰,韦泽就西进,在旧金山上船前往南海。这么多年以来美国都来了两趟,韦却泽一直没去过南海,也该到这片美丽的国土上去看看。

    前往南海的路上,韦泽就拿俄国情报来打发时间。近期俄国炙手可热的自然是首相斯托雷平。比较有趣的事情是,在国务委员会召开前夕,该委员会的两个极右分子乘沙皇召见之机,大进谗言,说斯托雷平的土地法案会置俄国于死地,其目的无非是“结党营私”。尼古拉二世授意此二人“按良心行事”。

    按照良心行事也是实情,这两是真心要推翻斯托雷平的土改方案。于是就联络杜马反对斯托雷平。眼瞅就要完蛋的时候,斯托雷平当即提出辞呈,并在应给予答复的三天期限期满之后,主动离职。

    不料,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皇太后玛丽娜??费多洛夫娜出面干预了。在斯托雷平辞职当日,皇太后玛丽娅召见斯托雷平。斯托雷平在进门时与尼古拉二世打了个照面,但沙皇的表现一反常态。他没跟斯托雷平打招呼,擦身而过,脸上挂着泪痕。皇太后费多洛夫娜开门见山对斯托雷平说,她已告诉儿子,她深信,现在只有斯托雷平有力量和能力拯救俄国,并再三挽留斯托雷平继续留任。

    第二天,经过一夜反思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托宫廷侍卫转交给斯托雷平一封长达十六页的信,沙皇在信中对斯托雷平做了忏悔,承认自己以前并非在所有事上都对斯托雷平开诚布公。他不但承认自己有错,而且,表示已经认识到自己只有同首相携手合作,才能把俄国引入正确的轨道。沙皇请求斯托雷平收回辞呈,并于次日前往皇村向他汇报。沙皇不但同意斯托雷平的建议,让国务委员会和国家杜马休会三天,而且,还把致使土地法案吹台的两名罪魁祸首无限期地流放国外。这样,斯托雷平终于度过了他执政以来的最后一次危机。

    作为反扑,斯托雷平就强行解散杜马。准备在改革结束之后再启动杜马。

    “真有种!”这是韦泽对斯托雷平的评价。虽然知道俄国在一战时候的拙劣表现,韦泽对这个人没什么印象。所以韦泽怀疑这个人完全是因为时空变化而出现的新变数。所以对此人他也只能不做评价了。

    舰队渡过太平洋,抵达吕宋的时候是3月,韦泽接到了来自匈牙利的汇报。到了基层的匈牙利中央委员们经过努力工作,在之前同志们的基础上得到很大进展。在匈牙利全国三分之一的范围内达成了联合机械收割的协议。

    5月,来自俄国的情报中开始出现‘斯托雷平领带’领带的说法。斯托雷平开始用国家暴力对付那些乱民刁民,观看绞刑开始成为俄国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

    8月,韦泽准备离开南海,来自匈牙利的消息是小麦大丰收。匈牙利斯洛伐克**宣布,到1911年,要消除40岁以下的文盲。

    在韦泽准备上船之前,他接到中央转发的文件。东非行政区节度使韦坤在引进日本移民的问题上请求中央帮忙。韦坤在苏丹的时候就引进过日本劳动力,即便来的都是老弱妇孺,整体效果依旧很不错。等韦坤重回东非行政区,他发现自己有目的去引进日本人的时候,日本人反倒是兴趣有限。和以前那种只要招人就有人来的热烈反应大不相同。

    换了好几种手段都没有明显效果,韦坤就向中央求助。并且注明,希望韦泽主席能够给与指示。韦坤如此明白事理,党里面当然也不会自作主张。韦泽在船上看完电报后又看了附带的几次招工文件,能判断得出韦坤已经尽力了。

    韦泽本想支招,又觉得让韦坤这么轻松得到答案对他不利。韦泽就给韦坤发了个电报,‘从日本文化中着手’。

    韦坤几个小时后回电,‘脑袋抓破,无从着手’。

    见儿子如此,韦泽只能给了韦坤一个建议。

    到了10月初,在日本各地的中国招工人员又开始出动了。有过之前的经验,日本江户等地的人对此兴趣有限。非洲那地方不在太平洋沿岸,让日本人感觉太过于遥远。日本并非高丽这种锁国的地方,有不少从欧洲和美国那里听来的非洲消息。加上日本仆从军跟在光复军身后纵横北美。那帮对光复军俯首称臣的白人对黑人的态度也被日本人看在眼里。黑人在被征服的白人眼里是奴隶是下等人,跟随上等征服者的日本人怎么可能把满是黑人的非洲放眼里呢?

    此时江户最热门的地方是南美,秘鲁请求日本移民秘鲁,来对付威胁秘鲁的美国。参与了把美国撵出北美的战争,日本面对美国佬的时候颇有心理优势。不过最近的消息中,在边境上的日本垦殖团遭到了美**队的袭击,貌似伤亡不轻。

    为非洲招人的日本人开始行动的时候,江户人并无兴趣。而且这次这帮人也没有在江户招人,他们只是印刷了不少宣传单子,接着就出发到那些小城市和乡下去了。

    既然有印刷传单,自然就有剩余的。在那帮招工者出发后,江户却开始因为这些传单上的内容震动了。此次传单与之前的内容大不相同。

    一、此为移民而非上次的招工。

    二、移民可以带全家。

    三、移民在非洲干满二十年,没有作奸犯科的话,可以选择移民民朝。如果移民期间子女在非洲读书,通过大学考试。毕业后可以移民民朝。

    这三条已经吧移民非洲与移民民朝做了某种连接,而第四条无疑是重磅炸弹。

    宣传上写的明白,凡是此次移民者,除非本身在1800年前就有姓氏,其他一律由民朝皇帝韦泽陛下的次子韦坤赐姓。

    百姓出身赐姓‘和’字,可根据自己的希望另外添加一字或者二字,组成其姓。

    武士出身赐姓‘武’字,可根据自己的希望另外添加一字或者二字,组成其姓。

    这两者在未来移民中国的时候,还可以自由选择中国姓氏。

    最震动的部分不是这两条,而是对‘有身份’‘能服众’者,皇帝韦泽陛下的次子韦坤将对其赐姓‘元’,甚至是‘韦’姓。

    皇帝韦泽陛下是何等人,日本在陛下手下吃了很多苦头,所以日本服其威。韦泽陛下又是现在江户政权的大恩人,又是日本土地国有制的助力者,日本服其仁。韦泽陛下远征北美,逼得英国卖地,又把美国从北美撵走。日本深知英国一度是世界霸主,至于黑船事件,美国舰队越过太平洋逼着日本开国,日本当然知道美国的力量。有此种种,日本对韦泽陛下只剩一个‘服’字。

    现在韦泽陛下的此次韦坤殿下执掌东非行政区,日本人觉得他大概就是东非之王。韦坤殿下亲自赐姓已经是巨大荣耀,更不用说有可能得到‘韦’姓。日本天皇没有姓氏,假如天皇有姓氏,这意味着天皇儿子将天皇的姓氏赐给别人,这是何等荣耀?这荣耀之大,已经让日本人觉得这是谎言。

    立刻有人从江湖出发去追那些已经出发的代理人,也有人去找民朝大使馆部询问此事的真伪。大使馆回应道:“东非行政区不是民朝外交领域的工作,所以大使馆对此爱莫能助。”

    被问到该找谁询问,大使馆就以官僚体系特有的扯皮方式说道:“东非行政区在民朝归光复党党中央管理,所以想询问就得去找光复党询问。”

    民朝的外交部门属于政府部门,还有地方找人。光复党是个政党组织,并没有对外的联络单位。此事如此折腾,反倒是让真相看着扑朔迷离起来。

    这件事在江户变成了一个轶闻般的玩意,英国外交人员知道了这件事后就给英国发了电报。此时英国王室和议会已经迁到北美的维多利亚城,他们对介入日本已经没什么兴趣。江户政府对于英国的态度可不是俯首帖耳。

    提及民朝在非洲招收移民,英国第一想法却是民朝即将拓宽完毕的新苏伊士运河。一年前民朝就声称要拓宽,原本的新苏伊士运河有一百多米宽,在宣布这消息之前,民朝就已经在没有水泥河堤的另外一边已经被推平,并且做了许多前期的探测准备工作。民朝已经把工程设备送到了那里,一等宣布开始实际拓宽,立刻疯狂动工挖掘。新挖掘的深沟也有一百多米宽的模样。就在英国认为民朝要挖两条运河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对民朝的工程设想是错误滴。民朝另外一条挖完之后,就把新苏伊士运河两头一堵,将两条之间的部分给挖开,接着就往下面猛挖。

    英国人也派人去看,新运河宽400米左右,深14米,以现在的进度,至多到1908年就可以通航。通航后大概连十万吨的超级油轮和专用矿石船都能轻松通过这条运河。更重要的是,以前民朝的那些大型战列舰想进入地中海必绕过好望角走南大西洋,现在民朝所有的战列舰都能轻松过河。

    再幼稚的英国上层都不会认为民朝的新苏伊士运河只会走民船,所以英国人有些颤栗的猜想,当民朝的大舰队趾高气扬的通过苏伊士运河之后,谁会第一个成为牺牲品呢?

第574章 螺旋(十七)

    进入11月,随着英国上层抵达北美,北大西洋西岸的海军就开始活跃起来。虽然北美最好的港口之一高谭市已经成了民朝的飞地,新英格兰地区仍旧有大票的良港可以作为英国大舰队的基地。

    尽管英国的无畏级战列舰比德**同技术要点的战列舰晚了一个月下水,英国人在后续建造上非常努力,无论是吨位或者火炮,英国的战列舰都比德国的要大许多。

    此时的地球上根本没有二百海里转有经济区的概念,列强们对领海的划分也有巨大分歧。极端点的列强甚至认为领海有三海里就行。坐拥重舰巨炮,别国的领海自然是离岸越近越好。直到民朝海军崛起,欧洲列强才开始认为领海还是大点好的意思。

    英国战列舰为首的舰队在海上航行,庞然大物没有靠民朝海边太近。在没有必要的时候,过于逼近的行动毫无意义。就在南下的途中,英国海军瞭望人员看到了一支舰队。不用看旗帜,只看军舰的隐约轮廓,英国舰队就能大概判断那是民朝海军。距离民朝海岸100多公里的地方大概也只有民朝海军与英国海军出没。别的国家若不是吃饱了撑的,是不会跑到这里来滴。

    很快,瞭望员就确定民朝舰队里面有四艘民朝新式驱逐舰。英国舰队也近距离看过那种驱逐舰,他们的印象是‘好莫名其妙的舰艇’。前甲板上有两座双联舰炮,其他部位让英国感觉没有充分利用。民朝的军舰风格可是以高效洗练著称,英国人对此理解不能。

    至于那个舰炮,英国人从来没见过那么纤细的两根管子。这玩意在作战中到底能发挥出什么威力,英国真的不敢有什么幻想。

    瞭望员们的视力都非常好,只是看几眼,瞭望员就冲着穿话管嚷道:“发现有中**舰……,舰型从未见过!”

    指挥塔听到这消息,舰长立刻喊道:“瞭望员仔细观察,马上组织人观察,马上拍照。我舰队靠近中国舰队。”

    即便是偶然遇到英国舰队,中**舰也没有害羞。双方大大方方以海军队列交错而过,英国拍了不少照片。到了第二天,照片冲洗出来。英国海军人员就开了个会议。

    这是一艘一万多吨的战舰,单烟囱,修长的舰体。与那种莫名其妙并且超没有效率的驱逐舰一比,这艘军舰上密密麻麻放满了武器。前后各两门三联炮台,仔细看的话是炮管超纤细的150炮。在舰体两侧,各有两门驱逐舰上装备的纤细125炮。

    英国和民朝打过好多次海战,他们能确定从1875年开始到现在,这艘最新的军舰是民朝拥有炮口最多的一艘。林立的炮口如同刺猬,这也不是民朝军舰的风格。英国皇家海军们议论纷纷,前后出现了两款完全背离民朝传统的军舰,民朝海军这是闹哪样呢?

    如果英国佬此时能看到韦泽在上海登上的军舰,他们大概会认为民朝海军已经换了风格。这是一艘两万吨的重型巡洋舰,三座三联炮采取前二后一布置。六门125炮舰首舰尾各一门,舰体中央部分一边两门对称分布。

    造船厂的核心工程师一开始拿到基本设计图都很意外,海军请他们参观了最新式的飞机之后,这帮人理解了‘二十年后军舰的大敌是飞机’的预测,也理解了军舰设计中加入未来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