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972部分

1852铁血中华-第972部分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镇附近的农民也前往城市,购买一些东西自然是主要目的,同时听听农民们关心的议题有没有提出,有没有通过,也是大家很在意的事情。

    当德国教授在离开前看到一众背着武器的农民向城市聚集,他们自然怕的要死。万一暴民们暴动,教授可没有能力保全自己止。但是教授们心里面也非常欢喜,他们认为匈牙利的bao政要遇到颠覆啦。

    必须说明的是,韦泽身为一个城市居民,对于武器的看法与德国教授有些类似。民朝的城市就实施了严厉的枪支管理,特别是好几个城市出现有人在楼上用qi枪射击路上行人,铅子射入头颅,导致人死亡的案件后,民朝城市实施了好几轮严厉的枪支收缴。

    都督抵达北美,自然要到处走。人民群众得知韦泽皇帝同志前来,几乎是疯了一样要去亲眼见见这位人民心中的现世神灵。韦泽自然要接触民众,他很快就发现北美的农村地区人民群众是家家持枪。

    美国宪法保障美国人民持枪的权力,那是宪法的规定。民朝宪法里面并无持枪的规定,对于枪支的管理也比较保守。毕竟光复党里面大部分初期党员都是客家出身,都经历过惨烈的土客矛盾。韦泽少年时代就是土客矛盾中名声赫赫的客家雇佣兵。

    参观就这么一个省一个省的进行,韦泽抵达旧金山省之后,人民群众对国家建设南部长城的评价极高。没有建设长城之前,那些墨西哥土匪们经常入侵旧金山省的南部地区,散居住的民众哪怕是人人有枪,连女生们都通过射击训练掌握了战斗能力,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依旧无法得到全面保障。

    长城修建完毕之后,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墨西哥匪徒想入侵旧金山省,只能靠船只绕过探入海里几百米的城墙。如此难度让那些穷鬼匪徒们放弃祸害民朝的打算。感激圣上英明决断的不仅有传统民朝人民,新加入的民朝人民遭受过墨西哥匪帮更久的伤害,他们的喜悦之情比起传统人民有过之而无不及。

    即便如此,韦泽还是觉得不习惯。倒不是他怕死,而是韦泽以前觉得美国人人持枪未免太离谱,现在韦泽发现民朝传统民众在北美入乡随俗,如果住在一个骑马跑半个小时才能见到村公所的地方上,人民更能依靠的自然是手中的武器。持枪的局面也不是整个北美都一样,北方远离危险区,持枪就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准,基本都是用来打猎或者收拾野兽。距离危险地区越近,人民持有的武器就越接近战斗武器。在中墨边境,人民手里的武器已经是货真价实的军品,至少是淘汰军品。看得出,对于人类最危险的其实不是猛兽,而是其他人类。

    在北美,官员询问的最多问题是‘我们应该怎么才能更快发展地方经济’,人民询问的问题是‘我们怎么才知道我们是不是做错了’。韦泽在国内很少听到这样的问题,人民群众多数是抱怨挣不到钱。

    到处观察,仔细考虑之后,韦泽倒也明白了为啥会这样。太平天国爆发的时期,中国人均土地只有不到三亩。以当年的那个粮食产量,大家真的活不下去。

    现在北美地区的人民群众根本没这个问题,随随便便就有几十亩地,还能得到合成氨化肥供应。连残疾人都能在城市靠看大门混饭的现在,身体健康的人民要是被饿死,很难得到周围人的同情。对于这片辽阔壮丽的新国土上的人民,韦泽除了欣慰之外还是欣慰。

    都督在北美视察,一时半会儿没有回来的迹象。在北京的中央感觉开心很多,手握大权的总是这么开心。其他常委们都认为在对外要依从中央制定的决策,感觉自己的大能无法得到实施的姚浜自己召开了好几次会议。

    “和平只是夹在馒头里的果酱,只有那么一小层。都督执行了这么多年的铁血政策后心软了,这才要搞和平。我们还有的是时间,民朝有无尽的时间,铁血政策迟早会重新出现。我们现在做的是前期准备。没什么好担心的。”姚浜的智囊努力给姚浜分析局面。

    用手摸着自己的下巴,姚浜沉吟不语。民朝没有私人幕僚,姚浜的智囊是大学教授,现在已经借住姚浜的影响混了个大学副校长。看姚浜没有下定决心,这位智囊继续劝道:“都督已经明摆着要搞共和制,您是中央委员选出来的,代表的是中央委员的支持。现在也该是您表现出自己决断的时候。都督已经69岁了,再过十年,就79岁。人生七十古来稀……”

    很快,德国驻民朝大使就得到了消息,姚浜安排了民朝与德国的军事联谊活动,活动在民朝最新的战列舰安庆号上进行。安庆号是民朝著名的战列舰,参与过好多战役。现在的这艘安庆号则是1901年年底才完成所有装备和试航,正式加入民朝海军的新锐。

    德国武官立刻被组织起来,不仅民朝各地德国领事馆里面干过海军都被弄来,甚至连德国商船上有海军经历的退役军官也被弄来,组成了一个联谊团队。

    仅仅是看到这艘停泊在天津的军舰,德国人就被这艘28000吨的巨舰给弄到目眩神迷。登船参观更是让这帮德国人感觉到仿佛进了天堂,民朝军舰的内部设计简洁明快,看了之后就觉得到了新世界。这票德国人进入最关键的动力部分时,他们看到了纯燃油锅炉。锅炉的巨大管道通向的则是一个形状十分怪异的发动机。没等德国人看出什么,中国海军军人突然变了脸。他们礼貌却冷淡的把德国人‘护送’上甲板,结束了这次联谊活动。

    几乎与此同时,海军司令部得知德国人被送下安庆号,海军政委先是松了口气,接着又暴怒起来,“姚浜到底想干什么,这特么就是乱弹琴!”

    姚浜到现在都不是军委成员,只是挂了个虚名,根本没人在意。上一任国家主席兼军委副主席的沈心虽然从国家主席的位置上退了,却没有从军委退休。沈心这个军委副主席的位置可没有让出来。

    海军司令部里面没人支持姚浜,或者说即便有,也没人敢出来说话。所以现在继续咆哮的还是海军政委。“到底是谁同意姚浜命令的?他凭什么就让德国人上舰?!”

    民朝海军现在觉得姚浜的所作所为简直是在背叛,这支强大的海军一直拥有技术优势,突然把最先进的军事技术泄露给外国,那等于是突然就让这些军事差距被缩短。民朝海军相信人民海军不怕牺牲,但是民朝海军决不接受被自己人背后捅刀子。

    “怎么办?”海军司令问。

    这下海军政委却没有吭声,是啊,怎么办。都督完全主政的时候,大家上下一心。海军就是靠都督才有的今天,所有对外的技术释放,都会主动和海军同志们讨论。习惯了那样的日子之后,现在的海军还真不知道怎么回应。难道海军部门组队去找国家主席说理去?海军部门没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大家心里面也挺虚的。

第546章 昨日重现(五)

    祁睿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独立在老爹韦泽之外的势力,看了海军军委委员发给军委委员们的机密通报之后,祁睿很想认为自己接到这样的机密通报,意味着自己已经是独立在老爹之外的势力。按照道理,北美战区政委拥有这样的地位是理所应当的,只是祁睿自己总对自己没信心。

    依照没信心的反应,祁睿第一念头就是想和老爹说起此事。但是想到自己老爹的级别更是应该得到报告,祁睿自己就觉得很失落。按照制度,这些通报要向级别之内的同志传达,祁睿就向战区几位高级军人念了通报。

    北美战区高级军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姚浜想干什么’?只是姚浜是国家主席,在姚浜之前的两任国家主席和军队有极深的关系,韦泽与沈心若是发句话,大家即便是不理解也会去执行。这样的模式让大家一时无话可说。

    高级军人们无一不是当机立断之人,自己不明白,他们就会去问。祁睿无疑是最好的询问对像,“祁政委,我觉得外交和咱们军队不是一回事吧。”

    祁睿没有立刻回答,因为他发觉自己内心深处同时存在两种愿望。第一个自然是不要惹事。

    因为已经放弃去地方发展的愿望,按照资历以及功绩,不少人都认为祁睿晋升上将只是不久的事情。一旦晋升上将,祁睿就有可能在有生之年问鼎大将军阶。按照军阶评定办法,大将与元帅必须参加过百万兵力以上规模的战争。而晋升上将只需要在一线有足够服役即可。而元帅和大将与上将不同的是,上将到了年限也会退役,元帅和大将们会退居二线,但是他们永不退出现役。这是国家对这些战功卓著的服役者们的尊崇,也是这些服役者们拥有的特权。

    如果和国家主席硬杠,祁睿的晋升之路势必要受到极大影响。老爹韦泽绝不会允许军政府出现,祁睿对此很清楚,也很支持。

    除去这种非常利益和理性的判断,祁睿心中不满的冲动同样激烈。国家主席当然可以衡量各种利益,做出选择。但是光复党有党内民主,皇帝陛下尚且始终坚守制度,凭什么一个国家主席就可以自行其是。更何况现任国家主席不是第一个主席,甚至不是第二个。按照制度升上来的一个国家主席,连军委副主席都不是,单从军委制度里面,他见了祁睿还得讲服从呢。若是放任姚浜继续干这样的事情,光复军几十年的制度大概就会被连根拔起。

    两边一比较,祁睿发现自己更倾向于要将此事说明白。“外交是外交,国防是国防。都是国家的工作,却不是一回事。”祁睿答道。

    “那姚浜为什么要这么做?我看海军所说,决定这些事情的还不是外交部。外交工作不是外交部的事情么?”战区高层里面有人非常不爽的问。

    祁睿一时不敢回答,以他的聪明自然能理解一句话就能摆明他的立场,这种立场就会起作用。而祁睿本人并没有做好卷入此事的准备。不爽姚浜是一码事,但是站到和姚浜斗争的第一线又是另外一码事。

    “这件事……我们……”祁睿准备暂时息事宁人,至少不要做出决定。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是光复军军人们奉为金科玉律的基础。遭遇战和无准备之战根本不是一码事。就在祁睿准备说出这话的时候,他突然灵光一闪,电光火石之间,他下了决定,“我们组织一个学习会,把陛下制定的宪法再学习一遍。我记得宪法里面有关于国家主席职权的内容。”

    一众战区头头万万没想到祁睿居然提出这么一个建议来,大家第一个念头是祁睿这也太敷衍了,不过有人接着就明白了祁睿的想法。其实不仅是祁睿,军队高层眼中的姚浜是个外人,不管是什么组织都不会乐于见到一个‘外人’突然蹦在组织头上颐指气使。祁睿提出这么一个建议,看来也是有同样的想法。

    既然组织内的同志们有了共同看法,不管手段如何舍近求远,至少这也是在做准备。“我们就开始再学习一次宪法。”战区司令周新华表态。这帮高级军人记忆力都不差,祁睿的提议让大家想起之前由韦泽都督下令全党学习宪法的事情,韦泽都督对宪法的重视让大家觉得这个建议也许会有些作用也说不定。

    总理梓炀工作很忙,即便如此他还是在工作结束之后乘车前往前任总理汪海洋的家里。下了车,梓炀拿着秘书准备好的一盒茶叶进了汪海洋家。在国家主席开始交接卸任前,总理就已经开始执行退休制度。与汪海洋搭班的沈心是第二位主席,汪海洋自己则是第三任总理。在他之前的是李玉昌与李维斯叔侄二人。

    现在第四任总理前来拜访,汪海洋至少用很平和的态度前来迎接,他笑着接过礼物,“小梓,来这里何必拿东西呢。”

    梓炀也笑道:“老领导,我这也只是个心意。我知道按规矩来,我给您带点小玩意只怕给您惹麻烦。不过若是不带东西,我真的心里面觉得过意不去。您大人大量,就别计较啦。”

    汪海洋对于梓炀的话只是笑笑,那些能当上主席的背景深厚,不管是韦泽或者沈心都是如此。总理看着如同宰相,实际上并非如此。李家叔侄还是革命功臣,鞠躬下台之后照样无声无息。汪海洋现在别说拿罐茶叶,就算这些茶叶都是金的也不会触发公务员法。因为汪海洋当下只是一介平民而已。

    进了汪海洋的新住处,两人落座。梓炀就把最近的大事告诉了退休不久的汪海洋。大概情况说完,接着就是后续反应,“老领导,现在部队的同志普遍不满意,外交部的同志也很不满意。召开常委会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汪海洋没有立刻回答,他脸上看不出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