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89部分

1852铁血中华-第89部分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乾隆末年,封建统治日趋没落,课税、捐输日益加重,徽商处境愈来愈困难。1831年,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澍革除淮盐积弊,改行“票法”,靠盐业专利发迹的徽商开始衰败。

    李维斯家就开始大量破产的徽商中的一个。在韦泽他们从武昌一路杀向南京的时候,年轻的李维斯抱着对满清朝廷的愤怒投奔了太平军。加入了韦泽的部队之后,韦泽为了与军火商人贸易,开始收购安徽的生丝与茶叶。

    俗话说烂船也有三斤钉,李维斯家虽然破产,但是周围的徽商交际圈还在。从李维斯这里得到消息之后,李维斯家族立刻营运起来。虽然谈不上大赚一笔,却有了东山再起的一丝机会。

    听完了李维斯的介绍,韦泽笑道:“遇到李兄弟这种徽商的人物,看来我们是找到宝了。”

    李维斯答道:“总参谋长,属下原本就不想当商人。做徽商那是我家的营生,属下跟了总参谋长,就只愿意跟着总参谋长好好打仗。”

    “打仗哪里有做生意来的安全。李兄弟,你虽然现在在参谋部,不过参谋可不一定会永远当参谋,等到轮换的时候还得继续打仗。你若是在战场上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却没办法向你家里人交待。”韦泽开始劝说李维斯离开参谋部。他原本觉得李维斯是部队里头的一个危险存在,现在倒也不这么认为。在眼下韦泽暂时找不到其他合作的时候,李维斯家等于是某种程度的“专营商人”,有从韦泽这里源源不断发出去的订单,李家已经有很大机会缓口气。既然李家在与韦泽的合作中得到了利益,在这种利益关系变成李家不可承担的重负之前,李家大概是不会抛弃与韦泽这种利益关系。

    虽然李家不太可能背叛,但是韦泽一点都不想在自己的部队里头出现一个有商业靠山的高级军人。利益集团这种玩意是最讨厌的,李维斯如果背后有两股势力,那么他到底选择为谁效力?而且李维斯在总参谋部,意味着向众多兄弟表明,还有另外一条道路可以选择。可以不用辛苦的一刀一枪的打拼,靠背后的某些利益链条也能得到同等的待遇。

    所以不管李维斯如何表示,韦泽都接触了李维斯在总参谋部作战部门的职务,把他给撵去了后勤部门,专门负责与徽商的联络。

    不管李维斯本人对这个处置有什么想法,韦泽很快就发现,徽商作为一个有着身后历史的商业集团,其能力颇为不俗。他们能够从沿海大量的弄到硫磺,不少硫磺竟然是从日本进口到中国来的。

    卷入硫磺买卖的已经不是李维斯的家族,背后相当多的徽商们都参与到这个买卖里头。韦泽根本不相信李维斯一家有能耐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弄到三万斤硫磺。借由这件事,韦泽把部队主要将领都给召集起来,要求大家在政治部的安排下,对全军各级主要人员都进行一次摸底排查。

    韦泽在大量部队指挥官面前说的冠冕堂皇,“人家说多个朋友多条路,这么做是怕有些兄弟们出身被埋没了。知道大家的出身,有利于我等多联络三山五岳的豪杰。”

    然而在面对高级将领的时候,韦泽说的很清楚,“这些人是想跟着我们干,还是想借用我们的力量给他们的家里服务,对这个问题我们是没办法立刻弄清楚的。所以要从政治上摸底才行。”

    而这种明显是基于阶级斗争理论的出身论貌似并没有立刻被高级将领们理解,即便是与韦泽关系最近的韦昌荣,也提出了些疑问。“四叔,就那么几个人能翻起什么浪?你这也未免太小心了啊。”

    韦泽根本不想在这个时候提出些大伙根本无法理解的事情,他只是命道:“让你们查,你们就查。到底会有什么,查了之后就知道了。”

    在部队进行内部清查的时候,后勤部门的工作也干的很出色。三万多斤硫磺制造出将近二十万斤颗粒火药。对于韦泽的部队来说,现阶段勉强够用。

    到了1854年1月11日,东王杨秀清正式公文终于抵达庐州,公文中命令齐王韦泽立刻北上援救林凤祥与李开芳等人率领的北伐军。由于总参谋部早讨论过此事,大家看到这命令的时候,只觉得这命令来的太晚。

    出发之前,韦泽根据政治部清查结果,将部队中所有地主、商人出身的战士留在根据地。十一、十三、十四部队里头都是经过战争考验的老兄弟,以及安徽当地为了家族自愿投军的一批人。

    在战前动员中,韦泽对全军讲到,“为什么要援助北伐军,因为北伐军若是救不回来,清妖就会从北边打过来。那时候大家现在的日子只怕就过不下去了。若是谁觉得现在的日子没有以前的日子好,那就请直接说出来。我绝对不会让这样的兄弟跟和我们去北伐。若是大伙觉得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强,希望现在的日子能够尽可能长久维持下去的,那就请跟着我一同北上。我韦泽会带着大家到北方去,我韦泽也会带着大家从北方回来!”

第33章 北伐(五)

    三个齐装满员的军共有16028人,在政治动员之后的各级讨论会上,有300多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变好。对于这样的政治不坚定份子,韦泽没有为难他们,只是立刻就把劝退了。1853年间,这些人家庭享受的军属待遇不用退还。但是从1854年开始,这帮人不再享受军属待遇。

    排除了政治上不可靠的家伙,又排除了思想上比较动摇的成员。三个师共15642人的部队部队在1854年1月11日抵达太平军在淮河以北的据点凤阳,准备从这里踏上北上的道路。

    然而在凤阳等待韦泽的不仅仅是寿州军分区司令胡成和,还有三十几个捻军首领也在凤阳等着见韦泽。这些人都请求韦泽把他们给带上,愿意为韦泽效力。

    韦泽对自己的指挥能力并没有绝对自信,指挥正规军实施无基地的北上作战已经让韦泽觉得十分为难。部队里头再出现这么一群杂牌军,韦泽根本没有信心把他们活着带回安徽。而且在这些杂牌军的首领除了有男生,竟然还有女生。三十几个人中有三个首领都是女子。其中一个叫做温悦薇的女子才20多岁的模样。虽然因为风吹日晒,温悦薇肤色呈现“健康的小麦色”,皮肤比较粗糙,加上她手大脚大,但是女性毕竟是女性,再像女汉子,也不等于就能变成真汉子。

    不过韦泽心中这么想,嘴上却不敢这么说。韦泽对这帮捻军首领们笑道:“诸位的好意我知道了,不过无功不受禄,在下与诸位从未见过,更没有什么交道。诸位如此对我,那就不妨把话说明白,若是仗打完,大伙要我韦泽做什么?”

    那群首领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暂时没人想出头。倒是温悦薇腾的站起身来,先是向韦泽拱拱手,接着大声说道:“韦王爷,你在你的地盘上搞完粮纳税。还吆喝地多的多交税,没地的不交税。我们捻军之所以起事,就是因为朝廷天天逼着我们交税,我们不想再向朝廷交税,这才反了。这次我等想跟着你北上,就想两件事。一件是北上打仗,你得让我们捞一把。第二件事,就是若是打完仗之后回来,你却不能到我等地盘上再收税。毕竟我等跟着你北上,那也是命都不要了。若是没有这等好处,却也说不过去是不是?”

    如此豪爽的女捻军头子让韦泽大为赞叹,而且捻军的政治纲领竟然是“不纳税”。这也让韦泽觉得挺逗的,历史书上讲述过捻军起义,不过韦泽发现自己弄错了,捻军起义绝对不会是活不下去的穷人造反。历史上凡是将不纳税作为明确政治纲领的,都不是赤贫阶层。

    朝廷中从来不缺乏混蛋,甚至从不缺乏毫无人性的大混蛋,但是朝廷里头可没有什么傻瓜。身无长物的赤贫从来不是朝廷的收税对象,因为出了一条命之外,赤贫们根本没有纳税能力。在农业社会里头,命从来不值钱。

    确定了捻军竟然是一群皖北本地的地主以及自耕农武装,韦泽决定与他们合作。地主们虽然短视,却是有一定战斗力的。历史书上讲过,捻军们马匹众多,不是有点家产的,还弄不来这么多马匹呢。而韦泽眼下最缺乏的恰恰就是马匹之类的机动力量。

    韦泽正色说道:“我赞同温小姐的话。若是能够从北边回来,我再也不会向诸位所在的地方征税。而且每次打仗之后,清扫战场的事情我都交给诸位负责,从被打死的清妖身上搜出来的东西都归大家所有。若是能破了城,咱们缴获的钱财按照人数来分,大家觉得意下如何?”

    一众捻军的首领本以为韦泽不会这么痛快的答应,特别是完粮纳税那块,他们更不相信韦泽会如此轻易的赞同。而韦泽竟然如此坦然的就答应了,这帮人反倒有点心虚了。

    温悦薇听韦泽点了她的名字,到没有丝毫畏惧的模样。她上前一步,“韦王爷,你既然敢这么答应大伙,那可否敢与我等歃血为盟?”

    “那有何不敢?”韦泽笑道。歃血为盟就是斩鸡头烧黄纸,以老天爷为见证人,大伙在黄纸上用朱砂写下立誓的内容,焚香祷告之后,把写了誓言书的黄纸烧了。接着把一只大公鸡脖子切开,在酒碗里倒上鸡血,大伙把血酒喝了。

    韦泽一面参与到歃血为盟中来,心中却是极为遗憾的。古代歃血为盟是非常重要的仪式。而古代的仪式也有鸡,可那鸡不是用来喝血的,而是作为五禽的贡品。

    如果是比较传统的做法,至少是太史公史记里面记载的,那是用牲口的血涂在嘴唇上,而不是把家禽血混在酒中一饮而尽。

    即便是使用江湖气的做法,那也得是每个人自己割破手指,滴血到一个大海碗里头,然后把众人的血在酒中混合起来,大伙分了。而且要先用手指蘸了酒向天上弹三次,再向地上弹三次,表示对天地的敬意,最后把血酒喝尽。

    不过清朝的文化极为衰落,这些礼数的真正精髓早就没有人真正传承了。歃血为盟也成了光看血量,不求文化理念的玩意。

    韦泽作为盟主,他与捻军诸首领歃血之后,捻军诸首领也算是放下心来。这次战斗中,韦泽出动的主要是步兵,捻军主要是出动骡马部队参与战斗,捻军们都服从韦泽的军令。三十多个捻军首领只是直属部下数十上百,能上的了台面的一部分人。而捻军的主要力量是淮北一带农村,每个村里头都有小股的武装投奔,这些小股力量依附在大股力量之下,虽然只有三十几个首领,他们部下共有五千余人加入了韦泽的队伍。

    耽误了两天多的时间之后,韦泽两万余人的部队浩浩荡荡的离开了凤阳,向着北边继续前进。第一个目标就是怀远县城。

    胡成和攻克凤阳的时候,城内有五六千兵力。这都是满清好不容易才凑齐的人马。据胡成和打探的结果,清军在宿州集结了不少兵力,但是在宿州与凤阳之间并没有太多的部队。

    韦泽并不害怕清军在宿州的部队,现在他手头新添了数千捻军,有两三千骡马。加上韦泽自己手下仓促组建的五百多马队,组织骑兵冲锋自然不行,不过远远的撒出去侦查部队,韦泽还是能办到的。只要不被清军突袭,韦泽最擅长的就是拉开队形与清军野战。他不仅不拒绝清军出来与自己打,甚至是极大欢迎清军出来和自己打的。

    先锋部队很快抵达了怀远渡口,在渡口的对面,怀远县出的几百号团练就在那里堵着。先头部队从骡子背上卸下12磅山地榴弹炮,隔着并不宽阔的河流对着河对面就是一通炮。准确的炮火顷刻就把那那几百号统一军服都没有的团练打死打伤四五十人。遭到了这样的杀伤,团练们立刻崩溃。

    没有了敌人的阻挠,韦泽的先头部队开始渡河。一月乃是枯水期,河水本来就不深,韦泽的先头部队在河上架起了浮桥,随后赶来的大部队轻松渡过淮河,怀远县城已经无人把守,夺下县城休息了一晚,韦泽带队继续北上。

    而在此时,韦泽的下一个目标宿州城内,新上任的安徽巡抚江忠源正在听着从怀远逃出来的知县杨昌拔报告的情况。

    听完了汇报之后,江忠源名杨昌拔先下去。在旁边的刘坤一已经上来禀报,“大人!属下派遣探马,那些束发粤匪们正在向宿州而来。我们该如何应对?”

第34章 北伐(六)

    未来的两江总督刘坤一在1854年初的时候还在湘军祖师爷江忠源手下听令。实际上江忠源不仅仅是湘军的祖师爷,以地主士人出身的身份组建地方团练,靠军功一步步获得高位,这是江忠源开创的道路。从这个角度来说,江忠源是湘军、楚军、淮军这三支地方武装力量共同的祖师爷。

    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