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480部分

1852铁血中华-第480部分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这个良好开端,中国与高丽经过商议,签署了《中国高丽安全保障条约》,也就是后世说的《汉城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保障高丽的国土不受外国入侵,同时,高丽也有义务在中国保障高丽安全的时候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允许中国在高丽建设铁路,兴办企业,开采矿藏。中国支持高丽建立起一支新式武器装备的军队,战时这支军队要服从中国高丽联合军事指挥部的指挥。

    韦泽当然知道高丽是不会真的让自己的军队服从中国的指挥,不过在这个野兽横行的时代,特别是在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的时代,高丽人有了一支比较现代化的军队,未来就有非常多的变数。韦泽其实不相信高丽有了这么一支军队之后就会老老实实的用来防御,主动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几率并不小。

    协议签署之后,这件事也就撂在这里。中国与高丽之间开始就边界进行再次厘清,其实双方边界早就有过测量,中国只是借此禁止高丽人进入中国东北。

    中国对高丽还算是温和,对于北方的俄罗斯就没有这个态度。新移民20万户的计划执行的很顺利,长春到沈阳之间有巨大的可开发土地。此时也已经开发出来一部分,容纳移民还够用。

    1871年光复军前锋终于抵达了距离齐齐哈尔200里远的地方,经过了一个冬天的锻炼,部队在五月开始向齐齐哈尔进发。

    齐齐哈尔城外此时立起了十几个堡垒,外型一看就是欧洲的样式。这两年光复军没有打过去,俄国人却也没有闲着。他们拼命的修理着城防系统,希望能用把光复军挡在齐齐哈尔城下。对于中**队来说,齐齐哈尔是一个极北的城市,但是对于俄国人来说,齐齐哈尔无疑是一座温暖的南方城市。无霜期能够超过半年之久,这对于俄国人来说可是真正的温暖。

    当然,那些曾经到过更南方的俄国商人会讲述起冬天只有两三个月的中国南方,而且这两三个月中的“中国南方”也未必能见到太多雪。但是对普通俄国人来说,那只是一种梦想,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冰雪之中,夏天对他们来说是漫长冬天里面最值得品味的短暂季节。能在齐齐哈尔生活,已经是非常美妙的事情了。

    两年不到的短短时间里面,齐齐哈尔已经聚集了五六万俄国人。他们自己也亲自动手,更是全力驱使着齐齐哈尔的中国人,以及从周边抓来的当地土人。总共十万人修成了相当完备的防御体系。

    “只要能坚守到十月开始下雪的时候,从南边而来的中国人就会在大雪天里面进退维谷,最终只能选择撤退。我们在齐齐哈尔的驻扎时间越长,这里就越难攻破。最终能够以齐齐哈尔为中心,建立起俄罗斯的新边疆!”防御司令就在这里极力鼓动着。

    下面的军官们也大声应和,这种应和是发自内心的。中国海军从去年开始就在沿海地区到处击沉俄国船只,还派遣部队登陆,攻击俄国的据点。俄国人在这片土地上对带当地住民就是一个“杀”字。所以中**队把所到之处的俄国据点里面的人全部杀光,俄国人倒也没有感到什么意外。

    在的冰原之上的可用资源就那么多,死掉一个人,就意味着活着的人可以分掉那人本来要消耗的食物、衣服、住处。虽然俄国政府在欧洲宣称俄国在远东地区的住民遭到了中国人的屠杀,试图在欧洲舆论上得到同情与支持。但是真正在远东地区的俄国人反倒没有想抱怨什么。不仅仅是在远东,俄国从伏尔加河以西打到远东太平洋,他们这一路之上就是屠杀过来的。面对身为弱者的土人,俄国人并没有丝毫怜悯。当他们或许要处于弱者地位的时候,他们知道自己当然抱怨当然,然而抱怨是彻头彻尾的“然并卵”。

    这是中**队第一次与欧洲军队进行大规模的陆地战争,部队也非常的谨慎。先头部队没有立刻发动进攻,而是等到5月15日后续部队抵达,两个军三万部队在两个方向上逼近了齐齐哈尔。

    俄国人对齐齐哈尔更熟悉,5月16日,他们就派出部队绕到了中**队后方骚扰中国的后勤线。这支部队还是骑兵部队,他们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如同泥鳅一样的奸猾。

    就这么一个布置,光复军就大大的打消了对俄国人的轻视。到现在为止,中国与外**队的作战经验不多,作战还都是战斗级别规模。双方排开队列来一次短时间内的血战。真正能称为战役级别的战斗从来没有。至于国内的战争,行军的困难比战斗要大。

    与俄国人开战的初期,中国也是利用自己的海军优势进行了据点歼灭战,现在真的进行了十万人规模的战斗,俄国人让光复军的部队感觉到曾经的演习变成了现实。

    “后续部队什么时候能到?”前线指挥官问道。

    “电报上说,还需要五天。”通讯参谋答道。

    “告诉他们俄国人派遣骑兵到我们后方的事情了么?”指挥官继续问。

    “已经说过,而且得到了确定。”通讯参谋回答的非常肯定。

    三万部队在国内作战,打十万敌人也不在话下。可抵达齐齐哈尔城下的三万光复军只是先头部队。此次进攻齐齐哈尔一共动员了十五万的兵力,原本大家还觉得以如此兵力发动进攻,胜利应该是唾手可得。现在看,动用了十五万人只是刚能保证战争的胜利而已。

第297章 经济危机(三)

    “齐齐哈尔”源自达斡尔语,是“边疆”或“天然牧场”之意。这座城市位于松嫩平原上,西靠内蒙古呼lun贝尔,北边就是大兴安岭地区。俄国人穿过大兴安岭南下,齐齐哈尔就是他们继续南下的前哨。而中国想继续向北进攻,就一定要把齐齐哈尔给夺回来。

    沈阳军区政委阮希浩虽然没有向部队传达,他自己很清楚军委的计划。夺回齐齐哈尔之后的几年里面,北方就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战争。至少在铁路修到齐齐哈尔之前,光复军没有继续大规模北上的计划。以现阶段的铁路修建速度来看,大规模进攻至少是三五年之后的事情了。

    阮希浩也听到些风声,此战之后他就要调回南京。从光复军的传统来说,任何人都没有独霸一方的经历。调回南京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他能打赢,上jiang基本上是跑不了的。在争夺大将的行列中,阮希浩也会有很高的排名。即便有了无线电,阮希浩也并没有留在距离齐齐哈尔1300里外的沈阳,而是到了距离齐齐哈尔500里左右的榆树屯。

    榆树屯是通往齐齐哈尔的要道,松花江直接联通两地。如果有一支内河船队,军队就可以乘船直接抵达齐齐哈尔。这件事此时已经开始着手,不过等真的完成水道的勘测,积累起足够的航运经验,估计铁路都修到齐齐哈尔去了。阮希浩到这里只要负责后勤调度,一大批军用物资已经送到了榆树屯,只要能把这些物资送到前线,战争局面就会发生不小的变化。

    谢廖沙少校带领着一支七十多人的俄军马队驰骋在嫩江平原上,在嫩江平原上生存是件比较容易的事情。这里动物实在是太丰富了,那些傻乎乎的狍子看到人过去都不知道躲,原本俄军还用枪打,后来俄军也懒得浪费子弹,直接用棍子敲。一只狍子烤熟之后能吃好几天,每个俄军骑兵的皮囊里面都带了几只烤熟的狍子。这些食物足以让他们支撑超过一个礼拜。即便是食物不足,也可以轻松的就地猎取,实际上他们出发的时候已经做好了支撑两个月的打算。

    俄国骑兵并没有组成大队,对面的中**队也有规模不小的骑兵,这些骑兵一直在追击俄国骑兵。俄军目标不是和中国骑兵拼高下,而是要截断中国的后勤线。到了7月,齐齐哈尔就会进入雨季,运输线就会完全中断。在那之前,谢廖沙少校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的阻止中国的后勤部队把物资运送到前线去。

    想追踪中国的后勤线很容易,中国人使用了大车来运送物资。那种大车用了带着花纹的宽大轮胎,很容易就能从经过的痕迹上分辨出来。出来了大半个月,谢廖沙少校至少见过二十支这种车队,可他始终一无所获。

    每一支车队都配备了两百人左右的马队,五十人的俄国骑兵根本没办法敌对。每隔30里,就有一个巨大的中继站。这些中继站仿佛是一夜之间就冒出来的。把木桩敲进泥地里面,上面用铁丝网给连起来,两层这种围墙中间放了各种铁蒺藜,挖掘了陷坑。

    更恐怖的是,在这种防御体系外层,铁丝网上还悬挂着人头。俄**人的人头。进攻这些屯点的俄军被打死或者被俘之后,都会被砍下脑袋挂在上面。也不知道是在恐吓俄军或者是激怒俄军。至少谢廖沙少校远远看到这些人头,恐惧与愤怒的情绪同时升起。

    他的部队里面也有其他部队的人员,他们讲述着这些铁丝网的恐怖。那不是单纯的铁丝,在三根铁丝拧成的主股上面,铁丝在上面缠出一朵朵花一样的东西。可那是恐怖的死亡之花,俄军骑兵们曾经在半夜试图用马刀砍断铁丝,溜进去进行破坏。奋力一砍,铁丝上挂着的铃铛就响了起来。俄军倒也悍勇,他们希望在敌人的卫兵冲进来之前破坏两道铁丝网,杀进去和敌人展开近战。可这铁丝看着绷直了,实际上颇有弹性,俄军好不容易砍断两层铁丝网,打开了一个极小的口子。然而对面营地里就亮起的光柱,光柱先是一阵乱扫,片刻之后就找到了俄军的突破口。子弹如同飞蝗般向着俄军打来。

    这下俄军可是慌了神,当时就有几名俄军中弹。然那逃生者终生难忘的是,有几个俄军在逃出缺口的时候发生了拥挤,衣服挂在了铁丝网的尖刺上,结果越是着急越是挣不脱,当俄军站稳不定整个人倒在铁丝网上之后,他们发出了骇人的惨叫。

    “铁花”上的尖刺从各个角度上刺入他们的身体,越是挣扎刺的越深。衣服还好些,在亮如白昼的灯光下,只能看到血液从里面汩汩而出。可有人脸刺在“铁花”上,尖锐的铁刺划开了皮肤,又勾住了皮肤。疼痛让人试图挣脱铁刺,可挣脱带来的剧痛又让他们本能的把脸靠回去。挣脱与不挣脱都是剧痛,这几个家伙就在铁丝网上如同鱼一样弹腾起来。

    后面的事情那几个逃脱者没说,他们已经被同伴血肉模糊的脸吓得肝胆俱裂,一个劲逃窜。

    接下来的几天中,俄国骑兵连试图突破铁丝网的机会都没有,中**队大量的向齐齐哈尔进军。这些军队白天行军就在据点外面休息,晚上就在据点里面驻扎。每一支部队数量都有几千人,几十人,上百人的俄国骑兵根本就不敢靠过去。

    “我们回齐齐哈尔!”谢廖沙少校在头天终于下达了命令。骑兵固然有自己的机动优势,但是这种优势面对有着稳固行军据点的大规模军队面前什么都不算。几十名骑兵通过突袭击击败上千人的军队,那是在冷兵器时代。现在别说几十名骑兵,就是上千的骑兵突然发动进攻,在排枪面前也是找死。

    就在骑兵还有半天就要抵达齐齐哈尔外围的时候,迎头却跑来了三匹马。谢廖沙的骑兵部队停了下来,那三人远远就能看出是俄国人,再近一些,这些人认出是部队派出去的前哨。三人到了谢廖沙面前,紧张的喊道:“少校!中国人已经把齐齐哈尔给围住了!”

    “什么?”谢廖沙对这个情报非常不解。齐齐哈尔周围的堡垒组成的防御体系总面积至少得有十几平方公里,中国人那点兵力怎么敢分散。他们就不怕被各个击破么?而且即便是中**队分散开,他们也不可能把齐齐哈尔给围死。

    “中国人用铁丝网修成了好多阵地,已经把齐齐哈尔整个围起来了。我们绕了好大一圈都没看到可以进入齐齐哈尔的地方。”前哨焦急的说道。

    谢廖沙少校还不相信,他亲自带队靠了过去,只向前走了不到两个小时就看到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熟悉的木桩。在广阔的平原上,木桩仿佛看不到尽头。在极远处,俄国堡垒的顶端隐约可见。但是想回到俄国人占据的齐齐哈尔,就得突破层层防御,就谢廖沙少校手里这点兵马,搞突破完全是送死。

    看了好一阵,谢廖沙少校对着身后目瞪口呆的俄国士兵喊道:“我们从下游渡河,看看能否从河那边回齐齐哈尔。”

    5月24日,中**队使用铁丝网完成了对齐齐哈尔的包围。俄国派出了试图切断中国运输线的骑兵,这些人被俘之后也成了中国的情报来源。中国不在乎城内的到底是哪些俄国部队,番号是什么,首领是谁。这场战斗之后,部队并没有准备在齐齐哈尔留什么活口。在与俄国的战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