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399部分

1852铁血中华-第399部分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这么当头怒喝,淮军的将官倒是有点清醒过来,他们连忙问道:“我们是增援宿州,守住宿州城?还是救出大帅之后就回来?”

    江忠濬知道这些将领根本不想去坚守宿州,只要不是傻瓜就能想明白,坚守宿州完全是死路一条。这可不是太平天国那时候,朝廷还稳稳的控制着北方,淮北遭到攻击之后总算是有期待援兵的可能。眼下淮北以北的四省也是战火纷飞,淮北甚至还要在人员和粮食上支持北方。

    “我等救出大帅之后就撤回来!但是没有大帅领着我们,你们觉得我们会有什么结果?”这种可能性深刻的折磨着江忠濬,所以他毫不犹豫的让淮军将领一起感受着同样的折磨。

    果然,淮军众将脸色大变,原本的畏战情绪反倒消除了不少。他们纷纷说道:“我等一定救出大帅!”

    得到了淮军从涡阳出兵的消息,在阜阳与蒙城的光复军都是松了口气。知己知彼是非常难做到的事情,因为双方的思维天差地别,强者们往往难以预料弱者的行动。

    光复军是一个整体,面临如此局面的时候无外乎两个选择,大步撤出安徽,自己集结兵力的同时诱使敌人分散兵力。如果敌人追击,自然是击中河南等地兵力把敌人突前兵力消灭掉,同时利用机动能力穿插进敌人的后方进行破坏。这是解放军运动战的战役理论,韦泽继承之后也在光复军中推行。

    清军本身就没有统一的军队体系,自然没有实施这样坚定的战略战术的基础。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光复军难以预料清军到底会干出什么样的蠢事。现在围点打援即将变成现实,光复军都松了口气。

    侦察部队很快发现淮军此次派出了一万人左右的部队,更神奇的是,这一万人的部队还一分为二,以南北两路向宿州方向赶去。安徽军区的两个军这下差点没把肚子给笑破。淮军或许认为兵分两路能够分散光复军的行动,让光复军也被迫分兵。这可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包围歼灭他们的南路!”参与会议的两位军长几乎异口同声的说道。

    战斗前的军事会议是相当民主的,参与者都能发言,两位军长说完之后,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大家都带着笑容。歼灭五千人的难度比歼灭一万人的难度小了可不止一半,至少小了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光复军的军事基本理论之一就是“管你几路来,我就一路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淮军自己让光复军充分发挥出优势来,不好好的招待一下淮军也实在是说不过去。

    南路的领兵大将是刘坤一,分兵两路的想法是刘坤一提出来的,两路行军速度比较快,一旦接近宿州,南路军就自动转为后卫,抵抗光复军有可能的进攻。而北路的江忠濬则全力挽救宿州,尽可能打破一个缺口,把宿州的淮军给接出来。

    为了制定这种精妙的战术,刘坤一可以说是殚精竭智,头发都熬白了几根。从涡阳出发走出去了五十几里地,探马突然前来禀报,在北边出现了光复军的骑兵大队。虽说是兵分两路,但是两路之间的距离不过三十几里。这怎么就悄无声息的出现了光复军的骑兵呢?光复军的马匹插了翅膀不成?

    没过多久,淮军探马又禀报,淮军的后路也出现了大量光复军的骑兵。天热,又行军了一阵子,刘坤此时满头大汗。光复军半包围的局面已经构成,他现在突然感觉到五千军队数量实在是太少了,光复军那边可是号称有十万兵马呢!

    “刘大人!怎么办?”旁边将官的声音都颤抖起来。骑兵的优势就在于机动,淮军这边如果返回头进攻光复军的骑兵,就等于是自己向包围网里面冲。光复军本来就位于淮军的南边,尚且没有出现敌人的唯一方位就是前方,如果前面有光复军,淮军就陷入了四面重围啦。

    “固守!请江忠濬大人马上来救援!”刘坤一做出了痛苦的决断。淮北是个平原地区,在平原上与骑兵比速度,只怕刚跑起来部队就会散了。原地固守等来的很可能是光复军的步兵,但是这也比在平原上被骑兵追杀到死来的好些。

    不到一个时辰,淮军总算是乱哄哄排出了一个源自外国教习传授的空心方阵,大炮居中,步兵在外面组成了一个四面的方阵。阵势刚布下,光复军的大队步兵就出现在地平线上了。

第177章 淮军挽歌(六)

    朱耀祖对于铝制的瞭望塔非常满意,这玩意有六七米高,拉开之后往小土丘上一立,侦察兵带着望远镜站上去,周围十几里内的变化就一览无遗了。当然,周围地区得是淮北平原这种地形,这玩意在多山南方的效用极为有限。

    淮河以北有黄淮平原,再向北有蒙古高原,蒙古高原向西则是汉家儿郎们曾经骑着骏马纵横驰骋的西域。这淮北无疑就是光复军骑兵们终于能够大展宏图的出发点。所以部队都希望在这里能够积累起光复军骑兵的经验,即便这些经验是需要光复军英勇战士们的鲜血作为代价。朱耀祖的部队处于两支淮军之间,旅部自身就有一定的决定权,面对战局的变化要不要实施骑兵攻击。

    地平线上终于出现了急慌慌向南运动的军队,在战术上已经落于下风的淮军并没有选择逃回涡阳,而是准备先搭救旁边的友军。旅长朱耀祖与旅部的同志们交换了眼神,向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最终的胜利,对光复军来说非常容易。一部分骑兵下马,另一部分骑兵实施骚扰战术稍稍牵制敌人的部队,这就足以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但是以精锐骑兵掀起的浪潮,摧枯拉朽的在平原上彻底解决敌人,这是骑兵部队最向往的事情,而且这也是骑兵们争锋战场的拿手好戏。到现在为止,骑兵部队还没有机会亲自体会这样的战斗。

    朱耀祖眼中闪动着激昂,而旅部的其他成员眼中闪动的也是同样的情绪。在可以“避免伤亡”的时候下达这种命令,大家的确不太能说出口。这些都是人命,无视人命的态度对一支军队来说是可怕的。但是,大家也有同样有力的理由做出这样的选择,毕竟要不了多久,光复军就要在河南面对僧格林沁的骑兵,此时的经验意味着未来更少的损失。

    “出击吧!”朱耀祖说道。

    参谋部们此时已经做好了地图,包括地面上的情况,附近河流的方向。骑兵们一旦开始冲击,就不会是简单的杀散敌人就完事。那是要一路杀到溃散的敌人全军覆没为止的。

    江忠濬早已经看到如同拦路虎一般盘踞在淮军面前的光复军骑兵,他让淮军步兵们暂时停下来布阵。淮军将领们从来没见到那么多骑兵聚集在一起,他们跑来胆战心惊的询问该怎么应对。江忠濬喝道:“怕什么!他们敢上来,咱们就用排枪打。马匹那么大,怎么可能打不中呢!”

    喊完之后,江忠濬突然又想起了些东西,他继续吆喝道:“马那么大,倒下之后就把路挡住了,咱们稳住神,把排枪放稳,根本不用怕他们!”

    这种有理有据的说法让淮军众将心里面安定了不少,虽然他们并没想到另外一件事,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挽救南边的刘坤一。现在北边的江忠濬他们也在阵地上动弹不得,万一光复军解决了刘坤一之后再杀过来怎么办?

    “哦?停下来聚集了。这帮淮军真有意思。”朱耀祖笑道。

    旅部的同志也乐不可支,有人打趣的说道:“这帮人活在古代吧?”

    “卫青霍去病他们可绝对不会干出这等傻事来!”有同志嘲讽道。

    “卫青霍去病是骑兵,步兵大破骑兵的是李牧。”对军事史学的很好的同志纠正着战友的错误知识点。

    说归说,该干的一点都没耽误。现在的骑兵早不是那种遇到敌人密集阵列就无计可施的部队了,步兵们的炮组需要马匹来拉,骑兵可从来不缺乏拖动跑车的马匹。光复军有自己的骑兵炮,新式轴承让炮车速度能够跟上骑兵大队的行动。在骑兵面前玩刺猬战术,那就是自寻死路。

    江忠濬看到光复军的骑兵部队中突然杀出了十几队拖着大炮的小队来,在淮军根本没有来得及反应之前,小队就奔到淮军步枪射程外停下。炮兵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对着淮军猛烈开火。

    那些火炮根本不是前装的,也不知道光复军骑兵怎么在火炮后面捣鼓一下,接着炮弹就飞出炮口,在淮军的军阵中猛烈炸开。那火炮射速比前装的步枪都快,一分钟不到,还没等江忠濬看出门道,淮军的军阵里面就挨了近百炮。

    淮军先是被如此猛烈的炮击给打懵了,挨了这一通猛烈的炮击之后,淮军也不知道是谁先反应过来。发出一声惨叫,他扭头就跑。炮击前还有将近五千淮军中四千左右的人还属于全须全尾状态。这些人同时扭头就开始逃离光复军猛烈的炮击。

    “我们如果遇到这等事,一定要向前冲!”朱耀祖对着同志们喊道。如果淮军不顾一切的向着三百米外的光复军骑兵炮阵地发动进攻,搞不好还能有点战果。在撤退的过程中不停的挨炮,再没有比这更傻的选择了。

    喊完之后,朱耀祖跳上马匹,高声喊道:“追击!”

    一千多匹战马开始前进,五千支马蹄敲在地面上发出了隆隆的轰鸣。在阳光下,战士们背着骑枪,手执雪亮的马刀,向着逃窜的淮军追杀过去。十几门骑兵炮还是不停的轰击着,在骑兵的先锋越过十几门骑兵炮组成的那条线的时候,地上的炮弹壳已经堆起了两层。步兵们拿根长棍,肩并肩站在一起就能对抗骑兵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一里地的追击距离转眼就过去,朱耀祖冲在部队的最前面。在下令让部队面临更大牺牲的时候,朱耀祖没有找到自己不冲在第一线的理由。雪亮的夹钢马刀在他手中挥舞的像车轮一般,追到淮军背后,朱耀祖从马上微微探身,马刀向着淮军的脖子后方砍去。

    带着巨大的冲量,锋利的马刀切豆腐一般将淮军的皮肤、肌肉、脊椎切开,在空中带出一丝红线。朱耀祖闻到了一点血腥气,这让他更加亢奋起来。也不看自己的战果,继续催动战马,朱耀祖带着骑兵旅的同志向着溃散的淮军杀了下去。

第178章 淮军挽歌(七)

    雷虎读着安徽军区的战报,看到淮军竟然兵分两路前来援救宿州,他忍不住冷笑一声。

    “政委为何发笑?”指挥部里面气氛轻松,参谋长模仿着三国演义里面的语气凑热闹。

    “军校里面讲,一支军队是不是强大,看的就是能否有打野战的能力。淮军虽然野战水平不行,可他们好歹还是出来野战了。我虽然觉得他们不自量力,但是能做出这种选择也算是不错了。”雷虎的话里面倒没有一味的贬低。

    实话总是有足够的说服力,只是雷虎这大实话有种给淮军盖棺定论的意思,听着却有些悲凉。光复军的军事教育就是如此,他们不仅会告诉大家各朝各代军队的兴起,同样也会讲各朝各代军队的衰落。满清也曾经有过征伐准格尔的战争,百余年前的清军战斗力水平未必就真的弱过现在的淮军。

    在即将获得对淮军的全面胜利前,雷虎也有点忍不住感叹起来。

    胜利已经基本没跑,雷虎的功劳已经确定,可具体执行人员的功劳还属于暂定阶段,参谋长可没有余暇与心情谈论这个,他问道:“江忠源这厮,咱们是要死的还是要活的?”

    雷虎想了想才问道:“如果咱们把半死不活的刘坤一和江忠源的弟弟的尸首送进城,你觉得那家伙会不会绝望之下选择自杀?”

    江忠源的弟弟江忠濬遭到光复军骑兵的追杀,五千人马全军覆没。光复军的骑兵是追杀,部队在一片混乱中是见到敌人就杀,遇到敌人就砍。江忠濬的后脑勺上挨了一刀,这一刀差点把他脑袋劈成两半。倒是刘坤一幸运些,他肚子上被一块弹片切出了个大口子,内脏却没受伤,只是失血过多昏迷过去而已。打扫战场的时候被发现,经过紧急处理之后暂时没了生命危险。

    参谋长也实在是难以作出判断,江忠源若是胆小之辈只怕早就投降了。现在把他弟弟的尸体和受伤的重要将领送进城去,江忠源必然知道不用指望援军,如果这家伙真的是有骨气之人,大概只有死路一条而已。

    雷虎说道:“淮军涡阳方面算是精锐,他们能打野战估计都出来了。只要江忠源一死,淮军也就散了。都督此前给我发了一封电报,他建议若是在江忠源山穷水尽的时候抄首诗给他,作为攻心战术。”

    “诸葛亮骂王朗?”参谋长疑惑的问道。

    没过太久,光复军就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