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119部分

1852铁血中华-第119部分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禀侯爷,对于齐王的火枪,我等实在是没有打探出什么来。至于齐王的火炮,是从西洋人那里买来的。也打探不出什么来。属下只是得知齐王的军队编制和我们大不相同,装备也大不相同。”这位部下看服饰乃是个检点,也是跟着林凤祥一路打仗打出来的人物。可提到韦泽的消息,他是完全抓不住重点。

    说完这些话之后,这位检点看来也很不好意思,他尝试着问道:“侯爷,若是你真的想知道这些,何不亲自询问齐王。若是您觉得不好意思,那也能通过东王来询问齐王。我们这样私下打探,总是不太好。”

    林凤祥摇摇头,“这些都是韦兄弟自己的手艺,你觉得我们直接从他那里索要,他会给么?再说,我等已经受了韦兄弟很大的好处,直接从他那里再索要他部下正在用的火枪,这等事就算是告诉东王,东王只怕也不会答应。”

    那位检点听完之后点头称是,东王可以要韦泽向林凤祥提供兵力与武器,那是东王的权限所在。可东王却不能直接要求把韦泽用得趁手的最好部队以及最好装备拨给林凤祥。前者等于是借钱,后者可就是抢钱。对于韦泽来说,东王绝不可能这么做。

    但是检点也完全能理解林凤祥为何会干出些“偷师”的事情,韦泽的部队在进攻淮安的时候表现出的强大战斗力,远远超出林凤祥以及在林凤祥身边观战的检点的想象。

    精准的火炮射击,能够在200步的距离上依旧有效杀伤清军的火枪。仅仅这两样装备就让第一次真正见识韦泽部队战斗力的其他太平军部队瞠目结舌。

    他们原本只是知道韦泽的部队能打硬仗,敢打硬仗,愿打硬仗,现在他们才明白有好枪炮在手,韦泽的部队的确是有这个底气。而检点也很清楚,若是林凤祥手中有这样的好东西,韦泽开口向林凤祥索要,林凤祥九成九是不会给韦泽的。更不用说,韦泽已经给了林凤祥太多的东西。俗话说升米恩斗米仇,韦泽这样的聪明人在关键时刻是不会有任何松口的地方。

    即便觉得林凤祥这么干不太合适,检点也想不有别的办法。

    在此时,韦泽坐在帅船中,韦昌荣在向他汇报了林凤祥所部偷偷查看的韦泽部队的军事技术。听完了汇报之后,韦泽答道:“昌荣,你干的很好。”

    韦昌荣有些不解,“四叔,你为何要这么防着林丞相?”

    韦泽叹了口气,“昌荣,我现在给你说,月球自己不发光,月亮上的光是月亮表面在反射太阳的光。你现在肯定是相信了。但是我现在要是对根本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的人说这些,那人一定会觉得我有毛病。会觉得我中邪了!”

    看着韦泽有些气急败坏的模样,韦昌荣笑了起来。这笑声其实很大一部分是觉得韦泽的话既可笑,又真实的有点让人觉得心酸。

    这时代看不懂韦泽在做什么,一点都不奇怪。韦泽相信,在这个时代的中国,除了韦泽部队里头的人之外,没人真的能够理解他的所作所为。因为双方对待世界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

    韦泽的部队里头不管如何,好歹是普及了月亮围着地球转,地月组成的星系围绕着太阳转的理念。于是关于月亮的圆缺,关于四季更替,为什么一年有365天。为什么太阳历与太阴历中,夏至与冬至那天是明确重合的。

    懂得了越来越多的知识之后,韦泽的部队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不再对很多自然现象抱有神秘感。作为这种变化的代价,外面的人是越来越看不懂韦泽的部队。

    林凤祥理解不了火药闪燃的原理,那么他就无法理解韦泽的部队为何要把火药弄成糊之后烤干,烤干之后再用特别的机械把火药块碾碎成小药粒。最重要的是,由于韦泽制造颗粒火药的时候向水中掺了蛋清的事情并没有被外面的人知道,所以林凤祥更不能理解为何韦泽用点水把火药搅拌一下,就能制成挺结实的块状物。火药本身其实挺缺乏黏合性的。

    即便是亲眼见过了韦泽的火帽枪,知道火帽被捶击之后就会发火。但是火帽里装了什么,为什么那东西会在打击下发火,为什么那玩意在下雨天也能正常发火,林凤祥依旧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用说火帽枪为何就能让颗粒火药更有效的燃烧。

    正是这种种天差地别的知识差距,认识差距,林凤祥只知道他从韦泽这里看到的。或者说,他只知道韦泽让林凤祥看到的。可林凤祥却不可能知道韦泽的火枪队甚至能够在小雨天里依旧正常使用火枪来作战。如果林凤祥知道韦泽其实很认真的在考虑这种战斗的话,他会被吓得说不出话来吧。

    而对于韦泽来说,在技术扩散上的担心,已经成了他非常不安的事情。韦泽到现在为止所展现的技术,欧洲都已经有了,并且应用在火器上。一旦洋鬼子们看到韦泽手里有这些技术,他们只怕就敢卖同等武器给满清政府,这可就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而且这年头即便是林凤祥这样的优秀人才,对韦泽来说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猪队友。一旦技术敢扩散到林凤祥那里,韦泽很担心要不了多久就能扩散到清军那里去。所以韦泽防备林凤祥的力度其实不亚于对清军的防备。

    不过这样时候也快结束了,韦泽认为自己一旦攻下扬州附近的江北大营,就让林凤祥回来守扬州,那时候韦泽还可以继续回到淮河以南继续经营淮河防线。江南那边完全可以交给林凤祥他们处理。只要韦泽守住淮河,太平天国就有稳固的兵源与粮食产地,

    这次韦泽在运河里头乘船的时候没有晕船,运河里头的水没什么波动固然是原因之一,清军的配合也是另外一个原因。

    “总参谋长,前面有清军出没!”

    “总参谋长,清军两千列阵。看情况,清军五百,还有一千五百是当地团练。”

    “总参谋长,我军已经全歼清军。怎么处置俘虏?”

    “总参谋长,清军已经都枪毙了。团练们一人给留了条裤衩,都已经放了。”

    这样的报告几乎隔一天就有一次,打仗的时候韦泽也能下船在总参谋部指挥战斗,至少也是在那里等待消息。根据抓获的清军将领的供述,韦泽夺取了淮安之后,咸丰就下旨,淮安以南的各地清军都要组织部队,遇到太平军就要作战。这旨意中有着极为强硬的部分,说只要太平军经过的时候,当地清军没有与太平军作战。不管是什么原因,咸丰都会以临阵脱逃的罪名处决当地官员。

    此时皇权还没到崩溃的地步,咸丰皇帝既然这么下令,地方上的官员哪怕是吓得尿了裤子,哪怕是吓得痛哭流涕,但是他们也得想办法装着自己执行了这道命令。至少他们得按照官场的规矩去糊弄咸丰皇帝。

    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虽然孔子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屁话,但是这就是满清朝廷的态度。

    PS:今天只有一章

第76章 东进序曲(八)

    “那就是清军的江北大营么?”韦泽问道。在瓦窑铺,韦泽放下手中的单筒望远镜之后说道。

    立刻有参谋答道:“总参谋长……,齐王,那还不算是江北大营。清妖的江北大营在扬州城西南,瓦窑铺这边是清妖为了围攻扬州城修建的堡垒。”

    韦泽本来不想总参谋部里头出现官职的影响,所以他才坚持让大伙称呼韦泽的在总参谋部的职务名称,而并非韦泽的王爷身份。不过此时接近了天京城,维持总参谋长的称呼就不太合适了。总参谋长是韦泽自封的,而齐王才是太平天国授予韦泽的“正式编制”。韦泽在天京城这边就必须使用齐王的称号。

    虽然也知道有长垒这种玩意,不过韦泽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防御设施。长垒乃是用土垒成,高度到普通人的胸口处。在长垒的出口设有拒马,木栅栏之类的设施。之所以弄成这样,是为了方便火枪手们把火枪架在长垒上进行射击。而且在长垒上比较低的位置上也有些孔,可以用火枪从里面伸出去向外射击,也能把长枪从这些空洞里面探出去刺杀靠近长垒的敌人。这当下这种冷兵器与火枪同时存在的时期,倒是一种颇为有效的防御方式。

    根据太平军得到了情报,清军的江北大营,江南大营,都筑了这种长垒。他们利用这种玩意堵住太平军的关键道路。而且清军的兵力也在长垒围成的据点里头驻守。

    “我怎么看都觉得这玩意扛不住炮击。”韦泽又用望远镜看了一阵,这才说道。

    “齐王,就这长垒遍能防御住太平军,属下也觉得甚是不解。”上行下效,阮希浩说的比韦泽更直接。

    总参谋部一直不是很能理解为何在天京城的太平军解决不了南北大营,虽然天京城的太平军武器装备的确不如韦泽的部队,但是他们有安徽提供的粮食供应,部队总数近十万,竟然没能解决近在咫尺的南北大营。这就不能不让人感到奇怪了。

    韦泽一直不敢询问东王杨秀清,为啥不派兵把江南江北大营给踹了,此时见部下们自信满满,他又担心属下过分小看清军,连带着连东王杨秀清都给小看了,所以韦泽说道:“小心驶得万年船,大伙攻打一下这个瓦窑铺,看看清军的长垒有怎么样的防御能力。”

    “这个自然。我们十四军打仗什么时候不是非常谨慎。”雷虎立刻说道。

    其他几名军长你看我我看你,大家都没想到雷虎现在就这么开始请战了。

    “你想去,就让你去呗。”韦泽笑道。

    扬州西北的瓦窑铺虽然名叫铺,实际上比寻常的镇子还大出去不少。扬州除了盐商出名之外,瓷器制造业也颇为发达。虽然瓦窑铺以前或许烧过瓦,可现在早就是大量的瓷窑。

    守卫瓦窑铺的清军守军是江宁将军托明阿部下的游击熊启。他第一次得知太平军南下的消息乃是8月8日,托明阿说有一支粤匪部队顺着运河南下。除此之外,就再也没了其他内容。熊启既没接到怎么防御的命令,也没接到如何迎战的消息。

    而太平军明显没给熊启留下思考的时间,8月10日,太平军已经抵达瓦窑铺外。作为游击,熊启也有资格分到千里眼。仅仅是能够用千里眼能够看到的粤匪就超过五千之众,至于够影影绰绰看到的后续部队更不知道有多少。熊启手中不过是两千人马,怎么看都不是粤匪的对手。

    眼瞅事情不对,熊启游击眼珠一转,就想出了办法,“来人,命那些团练出击!”

    “大人,那些团练能顶事么?”熊启游击的命令遭到了副将的质疑。

    “你觉得我不知道他们不顶用?”熊启游击反问道。

    这么直率的回答有着极大杀伤力,副将登时就闭嘴不再质疑熊启游击的命令。

    瓦窑铺的团练有七八百人,乃是镇里头的有钱人出资组建的部队。这支团练部队上下都很清楚,他们之所以花钱组建这么一支武装力量,目的不是打太平军,而是防着清军。扬州是天下皆知的富饶之地,清军的江北大营自打建立以来,与太平军的交战不算多,主要精力都放在搜刮地方上上。

    得知清军命令他们前去与太平军接战,这支团练自然是不肯。熊启根本不要与这支团练讲理,他乜斜着眼睛看着团练的头子,突然冷笑一声,“哼哼!你们敢抗命不遵?来人,把他们押到前线去!”

    清军两千人马早就集结起来,团练们不过七八百人而已,因为来的匆忙,很多还没带武器。清军火枪刀枪皆在手中,片刻间就把团练们给抓了起来,强行推上前线。

    “熊大人,让他们上阵也没用啊!”副将忍不住再次提醒道。两千清军都摆明了顶不住太平军的进攻,这七八百毫无战意的团练能顶什么用?

    熊启游击恨铁不成钢的瞪了自己的副将一眼,他没好气的命道:“来人!烧镇!”

    听到这命令,副将如同受惊的狗一样蹦了起来,“大人,你这是何意?”

    熊启答道:“这是何意?命令下头的人一面烧镇,一面喊粤匪杀进来了。然后我们所有部队立刻往南边跑?”

    副将毕竟是跟着熊启游击颇有些日子的合作者,听了完整的命令之后他也不再反驳,而是在心中大赞熊启游击办事英明果决。

    清军若是自己跑路,太平军从后面追杀起来,只怕是没几个人能跑得了。若是烧了镇子,同时喊着粤匪杀进来烧镇。那帮团练们情急之下只怕根本没空分辨,若是粤匪真的追进了镇子,团练们为了保卫家乡就会与粤匪死战。有团练在后面“帮清军断后”,清军就能撒丫子向南边的江北大营安全撤退。

    知道了熊启游击的妙计,副将再不多话,他带着人就出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