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783部分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783部分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斯福点了点头,又问:“圭亚那作战怎么办?还要继续吗?还是立即撤退?”

    “继续!”

    “应该继续!”

    欧内斯特。金和马歇尔的看法完全一样。

    “乔治敦在特立尼达岛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之下,”欧内斯特。金说,“因此补给和增援部队的运输并不困难,完全可以坚持下去。”

    马歇尔又说:“而且英属圭亚那距离特立尼达岛只有四五百公里,如果德国人在那里布署了导弹,说不定能打到特立尼达,这将会对特立尼达岛的防空造成极大的压力。”

    罗斯福点了点头,语气坚决地说:“等莱希上将从瓦胡岛前线返回后,参联会就拿出一个全面的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应该包括防守和在南美洲的作战,还应该向欧洲大陆发起反击……用b…29远程轰炸机和其他我们拥有的手段进行反击!我希望对欧洲的反击,可以尽快展开!”

    威廉。莱希是在罗斯福中风后第二天前往太平洋战场视察的,先去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然后又到了夏威夷群岛,还登上了正在血战中的瓦胡岛。而他前往那些地区视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要在太平洋战场发起新的进攻,而是在探索停战的可能。

    在百慕大群岛战役后,美国已经无力同时维持两场大规模海上战争了,结束对日作战,集中力量抵抗德国(欧洲)也就成了上选之策特别是在对德和谈破裂的情况下(现在谁也不能保证对德和谈一定成功)。

    ……

    “帝国元帅,下一阶段我们的作战重点应该是大西洋方向上的特立尼达岛和太平洋方向上的瓦尔帕莱索。”

    措森,大总参谋部联合情报指挥中心内。空军总司令凯塞林正在一张摆了南美洲军事态势图的大型地图台旁,向赫斯曼提出建议。

    “是两选一吗?”赫斯曼问。

    “不,”凯塞林摇摇头,“我的建议是同时进行两场战役,在瓦尔帕莱索附近的东南太平洋上,用航母和美国人打一场决战,然后夺回瓦尔帕莱索。

    同时在特立尼达岛…圭亚那战场上,我们应该采取果断而猛烈的攻势,夺取特立尼达岛,打开进攻加勒比海和委内瑞拉的通道。”

    “有胜利的把握?”

    “有!”凯塞林元帅非常肯定地回答,“因为我们即将对美国本土展开导弹空袭,届时美国一定会将大部分的战机布署于东海岸,这就给了我们在特立尼达岛和瓦尔帕莱索发起攻势的机会。”

    “圣地亚哥有可能沦陷吗?”赫斯曼突然问了个让人意外的问题。

    “智利的圣地亚哥?”凯塞林摇摇头,“不可能沦陷,我们的海军陆战队已经抵达那里了。而且智利人也调集了大批军队进驻圣地亚哥,那里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10万人。”

    赫斯曼耸耸肩,“那就不考虑进攻瓦尔帕莱索,把航母都调回贝伦。”

    海军元帅雷德尔也在联合情报指挥中心内同赫斯曼、凯塞林一起商量战局。听到赫斯曼的提议,他插话问:“帝国元帅,如果我们不夺回瓦尔帕莱索,布宜诺斯艾利斯就有可能遭到大规模空袭。根据可靠情报,美国人正在瓦尔帕莱索修建可以起降b…29轰炸机的大型机场。”

    “为什么不让美国人炸?”赫斯曼反问。

    “胡安。庇隆的政权可能不稳,”雷德尔回答,“他对巴西的战争正在陷入泥潭,如果布宜诺斯艾利斯再被美国人的飞机炸成废墟,那他很有可能会被反对派推翻。”

    由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等国组成的新阿斯巴尼亚联邦发动的对巴西的进攻遭到了巴西军民顽强的抵抗。而且愿意和新阿斯巴尼亚当局合作的巴西人数量有限,即便在巴西南部几个非葡萄牙裔白人聚居的州,民众也不愿意成为新阿斯巴尼亚联邦的公民,他们更愿意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或是罗马帝国的公民,而不是成为胡安。庇隆的“子民”。

    对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的进攻也没有想象中顺利,圣保罗虽然在1944年3月落入了新阿斯巴尼亚联军之手,但是里约热内卢却打成了烂仗。在1944年4月,新阿斯巴尼亚联军就包围了那里,但是攻城战打到9月都没有结束,进攻部队反而损失惨重。

    胡安。庇隆想象中的“闪电战”,现在已经打成了持久战,而他在阿根廷人心目中的地位也迅速下降。如果布宜诺斯艾利斯再遭到轰炸,后果将难以想象。

    “让美国人轰炸布宜诺斯艾利斯。”赫斯曼冷笑着说,“要不然庇隆永远不会认清自己和新阿斯巴尼亚联邦的真面目!而且……布宜诺斯艾利斯还会变成美国远程轰炸机的噩梦!”

第1147章 罗斯福之死 八

    “总统先生,见到您身体健康,真是太让人高兴了。”

    美国总统参谋长威廉。莱希刚回到华盛顿,连家都没回,就直接去了白宫,面见看上去就很不健康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罗斯福还是躺在病床上,这是医生的嘱咐这个年头没有什么治疗中风的手段,卧床休息大约是缓解病情的唯一方法。

    “嗨,威廉。”罗斯福有气无力的冲来访的威廉。莱希挥了下手。

    “上将。”和罗斯福呆在一起的霍普金斯则站起身去和风尘仆仆的上将握了下手。

    “夏威夷群岛的情况怎么样?”罗斯福问,“短期内能够取胜吗?”

    “有点希望。”莱希上将回答,“日本人实际上已经放弃那里了……夏威夷群岛的日军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任何增援了。南太平洋上的情况也差不多,驻守在那里的日军正在陷入饥饿。后勤运输已经完全断绝,海面上看不到任何一艘日本舰船,天空中也没有日本飞机的踪影。”

    “这是因为他们在大陆上陷入了苦战吗?”罗斯福问。

    “不全是,”威廉。莱希摇摇头,“我想缺乏石油才是最主要的原因,我们对东南亚油田的持续轰炸以及美苏潜艇的活动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6月份可以确认的击沉吨位超过25万吨,7月、8月因为苏联海军的加入,击沉吨位都超过了35万吨。如果考虑到水雷的战果,在从6月至今的3个月中,日本人至少损失了100多万吨商船。实际上,他们已经被我们打败了!”

    “打败了敌人,却没有办法收获胜利!”罗斯福苦涩地一笑,“这大概是全世界最无奈的事情吧?”

    威廉。莱希建议道:“总统,如果我们可以和欧洲讲和,或许还有机会打败日本。”

    他的意见代表了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将领们的意见,而且在美国国内也很有市场如果德国可以从南美洲撤离,或许可以赔个几百亿美元结束大西洋方向的战争。

    但是日本必须彻底打败!

    “我们应该同日本讲和!”罗斯福对威廉。莱希说,“只要他们肯把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还给美国就行了。”

    威廉。莱希点了点头,“是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德国吗?”

    虽然日本鬼子比较遭人恨,但是许多“理性”的美国人还是认识到德国统治的欧洲共同体才是美国最大的敌人。所以威廉。莱希并没有对“和日”感到太大的惊讶。

    罗斯福摇了摇头,说:“这次我恐怕要让很多人失望了,因为我既不打算毁灭日本,也没有能力打败德国……美国现在需要的是完全版的和平,同所有国家都处于和平之中,直到我们拥有了可以自保的原子弹和导弹。”

    罗斯福的算盘是很精的,因为百慕大群岛战役的结果已经表明,美国根本打不过德国。

    而打不过德国,那么打败日本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日本人根本不可能换掉自己的黑头发和黄皮肤,他们怎么都不可能变成金发碧眼的雅利安人!

    在日苏爆发战争的时候,德国控制的白俄立即同苏俄议和,也说明了德国对日本的态度日本人在德国领导的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还不如斯拉夫人。

    所以在未来的世界上,日本和美国实际上是有共同敌人的!因此留着一个占有东南亚,还拥有强大海军的日本会是德国的麻烦,而不是美国的麻烦。

    罗斯福看了眼眉头微皱的威廉。莱希,接着说:“再过几天墨索里尼就会到访,届时我会当面和他讨论美日和谈以及美欧和谈的问题。而在这之前,我希望能够用b…29轰炸机对冰岛和爱尔兰岛发起空袭。”

    “什么?”威廉。莱希愣了一下,“总统先生……您刚才说要和谈,同时还要轰炸爱尔兰?”

    “是的。”罗斯福点了点头,“对欧洲本土的空袭是和谈能够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会吗?

    威廉。莱希愣了好一会儿,才吞吞吐吐地对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从纽芬兰岛到爱尔兰岛有3200公里左右的直线距离。b…29的航程虽然能够飞个往返,但是却携带不了多少炸弹,而且爱尔兰也不是德国本土……”

    “我知道。”罗斯福打断了威廉。莱希,“但是对欧洲本土的轰炸可以为我们带来和平。”

    威廉。莱希摇了摇头,他也觉得罗斯福的脑筋很可能糊涂了。

    “总统先生,对欧洲本土的轰炸不大可能带来和平,能够带来的恐怕只有德国的疯狂报复!我们的大城市,很可能会变成各种德国导弹袭击的目标!会有遮天蔽日的导弹向纽约、波士顿和华盛顿飞来的!”

    罗斯福无可奈何地一笑,说:“上将,如果没有遮天蔽日的导弹飞过来,美国人民和华尔街会同意支付大约2000亿美元的赔款吗?”

    “总统先生……”威廉。莱希几乎被罗斯福的言论给惊呆了,只是愣愣地看着这位美国总统。

    罗斯福缓缓的继续往下说:“上将,我想你一定比我更了解美国现在面临的处境,只是你不愿意承认而已。

    美国正在失败,而造成美国失败的原因不是美国的士兵不够勇敢,也不是美国的将军们不会指挥,而是科学技术的落后!由于德国统治了欧洲,进而掌握了欧洲大部分的科研实力,使得他们的研发能力在目前远超美国。所以我们和德国的差距,现在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

    美国总统叹了口气:“上将,在1942年德国人的遥控飞弹还拖着根电线,只能攻击几千米外的目标,而且也飞不了太快。可是现在,德国人已经有了可以打几百公里之遥的火箭推动的导弹了。而我们……却连真正能用无线遥控的导弹都没有造出来!

    你难道还不明白吗?战争的拖延不会给美国带来转机,只能进一步拉大我们和德国之间的差距。所以及早求和,才是真正对美国有利的!”

    历史上美国的尖端技术对欧洲实现全面赶超就是源于二战,不仅大量的科学家因为是犹太人而逃亡美国,而且英国还白送了很多技术给美国,德国在战败后的科学技术财富又大部被美国占有。

    而现在,美国人可没有那么好运气了。不仅没有多少欧洲犹太科学家跑到美国,连来自英国的技术也从43年第二季度开始中断了。

    反观德国,因为在43年搞定了英国本土,得到了几乎全部英国掌握的尖端技术虽然德国也有类似的技术,但是双方所走的技术路线不一定相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差别。因此英国的技术资料可以给德国的研究部门提供许多有益的参考,从而加速技术进步。

    所以从43年开始,在许多尖端技术领域,美德之间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了。而在百慕大群岛战役之后,罗斯福已经已经意识到了战争的拖延对美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下了决心,宁愿支付巨额赔款,也要在自己的任期内结束战争。

    而要让美国民众和华尔街接受战败的现实,多挨点导弹轰炸是非常必要的……

    完全明白了罗斯福的意图,威廉。莱希上将已经震惊的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罗斯福的病房内一片死寂。

    “上将,”不知道过了多久,还是霍普金斯打破了沉默,“我想您完全理解总统先生的苦心吧?”

    威廉。莱希沉默地点点头。

    “我们打不赢的,是吗?”

    “打不赢,但是敌人也不可能完全征服美国!”威廉。莱希回答。

    在大西洋上战败不等于美国无力在本土击败入侵者。现在的美国是一个已经完全动员起来,拥有一亿多人口和世界最强大工业生产能力的国家。完全可以武装起2000万人以上的军队!

    “他们需要完全征服我们吗?”罗斯福反问。

    “他们……”威廉。莱希痛苦地摇摇头。

    罗斯福苦苦一笑,说:“德国人的目的不是征服美国本土……他们想要的是印钞权,全世界的印钞权!这只能通过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