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691部分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691部分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奥丽加”坦克歼击车则在4月5日、6日的作战中尽显黑炮女王的风采。

    体型小巧的“奥丽加”坦克歼击车非常容易进出树林,而且也很容易隐蔽。苏军的榴弹炮、火箭炮也伤不了拥有12…57mm装甲(车体正面有57mm倾斜的焊接装甲)的“奥丽加”坦歼。

    哪怕是苏军的坦克,也很难在较远的距离上击中车高仅有2。16米的“奥丽加”坦歼。

    可这种坦克歼击车拥有的一门英国产的6磅坦克炮在使用脱壳穿甲弹的时候,却可以在1000米开外(脱壳穿甲弹在这个距离上不大准确,不过在750米内还是很准的)击穿js…2的车体正面装甲!

    结果被斯大林和苏军统帅部寄予厚望的“斯大林”重型坦克还没有遇上传说中强大无比的e…50a(因为e…50是欧共体合作项目,所以保密工作不是太好,苏联人早就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了)重型坦克,就被“黑炮女王奥丽加”打得满地找牙了。

    大概也是因为“奥丽加”坦歼的出色表现,勒热夫前线的几个白军装甲掷弹兵师虽然被击退了几十公里,但是并没有崩溃。而是且战且退,还给进攻的苏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卡明斯基看见前方1000多米外一辆被打成火球的斯大林坦克,心想:也不知道英国人是什么时候发明这种脱壳穿甲弹的?如果他们在1943年以前就把脱壳穿甲弹给了斯大林……苏联也不至于有今天这样的下场吧?这个斯大林的运气真是太糟糕了。

    想到这里,他把望远镜放了下来,冲着刚才管他叫“男爵同志”的一个白军参谋说道:“现在转移阵地,红军马上就要炮击了……另外,不要叫我男爵同志,听着很奇怪,叫我长官就行了。”

    “好的,长官同志!”

    ……

    “少校同志……”

    一声俄语的“同志”,让奥托。布劳恩心中感慨良多。正在和他说话的是个白匪军的坦克歼击车连连长,是个20多岁的俄国青年。听他说话的语气,想必在不久之前还是一个苏维埃人,没准还是gc主义战士,现在却已经背叛了党和人民!

    “这是基洛夫工厂生产的‘奥丽加’坦克歼击车,是用t…50坦克改装的,使用了一门英国援助的57mm坦克炮。”

    那位白匪连长根本没想到操着一口生硬的俄语和自己说话的人是一位忠诚的gc主义战士,所以毫无隐瞒的将自己使用的“奥丽加”坦克歼击车的底细告诉了布劳恩。

    “你们用它摧毁过斯大林坦克吗?”布劳恩又问。

    他并不是因为好奇才提问的,这是一个任务苏联红军在4月5日、6日就在勒热夫前线遭遇了不少“奥丽加”坦歼,有好几百辆js…2和t…34/85被击毁(因为苏军在推进,因此损毁的坦克中有相当大的比例可以修复,所以损失没有那么大),让苏军统帅部大吃一惊。

    所以苏军统帅部就给渗透到敌后的德国赤色旅小分队下达了命令,查明白军新型坦克歼击车的情况。

    “我们的连摧毁过4辆js…2和3辆t…34/85,”白匪上尉得意地回答,“上校同志,您别看它的火炮口径不大,但它使用了一种英国人给的穿甲弹,非常厉害啊!”

    一种非常厉害的穿甲弹!

    奥托。布劳恩很想弄到几枚样品,不过他打量了眼前这个由13辆“奥丽加”坦歼组成的坦克歼击连后,马上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的部队只有一辆/2美洲狮装甲车,根本打不过13辆“奥丽加”坦歼,哪怕突然袭击也不可能得手。

    而且贸然行事很有可能会让“红星行动”提前曝光,实在得不偿失。

    ……

    “快快快,向前冲!”

    舒拉的后脑勺被人踹了两脚,那是他的车长同时也是坦克连连长的瓦连京。伊万诺维奇。瓦连尼科夫上尉在踢他这是在向他传递前进的命令!

    因为车内通话的问题一直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所以苏联的坦克车长往往是用脚向驾驶员传达命令的。

    踢一下是停止,踢两下是前进。

    舒拉知道现在要发起冲锋了,整个人兴奋的有点发抖,重重踩下油门。13。9吨重的bt…7坦克立即轰鸣着以接近50公里的时速向前疾驰。

    前方是白军的一个步兵团驻守的一个集体农庄,正好卡在了勒热夫通往涅利多沃的咽喉要道上面。不过这个步兵团并没有多少反坦克武器,也没有“奥丽加”坦克歼击车,是不可能挡住强大的近卫第7坦克集团军的!

    现在红军的近卫第7坦克集团军和近卫第8坦克集团军已经开始执行“大迂回”作战了。这两个坦克集团军都是向勒热夫西北方向推进的(同时近卫第1、第2坦克集团军还在向勒热夫东北的库夫希诺沃佯攻,被白军的“黑炮女王”打得满地找牙的部队其实是佯攻部队),第一个目标是涅利多沃,在夺取涅利多沃后,近卫第8坦克集团军会向偏西的西德维纳和托罗佩茨推进,而近卫第7坦克集团军则会北上安德烈亚波尔。

    两个近卫坦克集团军只要有一个迂回到位,都会严重威胁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侧后,甚至还会威胁大卢基这个地方现在还是中央集团军群重要的后勤中转站,是不容有失的。因为上一次大卢基差一点被朱可夫指挥的加里宁方面军占领,所以德军中央方面军吸取了教训,在那里部署了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的党卫军第5装甲掷弹兵师。

    而这个德国武装党卫队中的王牌师,现在已经将防区移交给了第3装甲师,自己则沿着苏军在上一次突袭行动中开辟的林中公路向71公里外的托罗佩茨推进。

    根据曼施坦因元帅的命令,他们必须抢在苏军之前控制托罗佩茨和西德维纳,以确保大卢基和普斯科夫…斯摩棱斯克铁路线的绝对安全!

    而在党卫军第5装甲掷弹兵师长长的行军车队中,同样也有一种和su…57还有“奥丽加”坦克歼击车类似的武器,38型坦克歼击车,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不过这种坦克歼击车并不是用来替代“犀牛”坦克歼击车的,而是以连为单位(每个连有14辆)配属到了各个装甲掷弹兵团,替代了原先的反坦克炮连。(未完待续。。)

第1015章 7天打到莫斯科?

    “7天打到莫斯科城下?埃里希,你有把握吗?”

    想到打“礼拜攻势”的不只是苏联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曼施坦因元帅也在4月10日这天,向赫斯曼和古德里安提出了同样的设想。

    他想在泥泞季节的末期,用7天时间将中路战线从勒热夫…瑟乔卡夫…维亚济马一带推进到莫斯科城下。

    也就是7天挺进200公里!

    “有把握的,”曼施坦因说,“得到了从北方集团军群调来的7个装甲师后,中央集团军群就有了17个装甲师,坦克的数量远远超过当面的苏军。所以具备了从正面强攻平推的实力,所以我希望能在4月20日开始行动。”

    曼施坦因这次不仅要正面强攻,而且还打算平推17个装甲师中的10个会由北自南,在勒热夫…维亚济马间一百四五十公里的战场上平均摊开,仿佛压路机一样压过去,差不多是最笨拙的战术。

    不过“笨”也有“笨”的好处,就是对道路条件的要求比较低。将近200公里宽的正面除以十,平均每个装甲师能分到20公里左右,足够一个装甲师以较高的密度展开并进行推进,同时又可以避免过度碾压泥泞的道路。虽然不能让德军装甲部队完全克服泥泞季节带来的困难,但至少可以让德军装甲部队维持5…7天的进攻其实泥泞的道路对虎式h型坦克和e…50a坦克的影响还不是最大的,它们虽然重,但毕竟是履带式车辆。只要合理使用路面(不一定是公路),还是能让坦克在泥泞中前行一定距离的。

    真正无法克服泥泞的,恰恰是轮式车辆!德军在东线战场上的100多万台汽车都会陷入泥泞难以前进。

    在这种情况下,德军和苏军一样,都只能维持5…7天的进攻,两边都只能打礼拜攻势。

    当然了,曼施坦因提出“礼拜攻势”这种战术也和现在德军的装甲部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有关。虎式坦克已经普及化,而e…50a也少量装备,每个装甲师都有一个装备了66台e…50a的重装营。

    “另外,”曼施坦因又说,“苏联人很可能不会想到我们会在泥泞季节,从150公里宽的正面发起全新进攻……他们很可能会误认为我们发起的是一次以调动苏军北线集群为目的的佯攻。”

    赫斯曼点点头,不置可否。

    曼施坦因接着说:“以我对苏军的了解,他们很可能会采用纵深防御和夜间集中兵力反击的方法来打破我们的攻势。而那就是我们大量歼灭苏军装甲部队的机会!”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e…50a重型坦克还拥有一个之前所有坦克都没有的夜战装备所有的e50a都拥有fg1250红外探照灯!

    这种红外探照灯可以让坦克在夜间无灯光条件下进行作战,虽然有效使用范围之有600米,无法发挥kwk4388mml/71火炮在远距离上的杀伤力。但是在天气良好的白天,苏联红军的坦克基本不会在大平原上和德军坦克摆开来打。所以e…50a的那门88mm炮也基本没有发挥威力的机会。

    正是因为苏军从1943年下半年起总是寻求夜战,德国国防军陆军武备局才会将原本雪藏的黑科技红外线探照灯拿出来安装在了e…50a型坦克上,准备在1944年的决战中好好“阴”苏联人几把。

    不过7天打到莫斯科的要求还是有点高了,除非趁着勒热夫…维亚济马一线苏军兵力空虚的机会下手,而这正是曼施坦因的如意算盘。

    曼施坦因说:“现在苏军在北线投入了至少100万军队进行反击,其中至少投入了4个近卫坦克集团军这占到了苏军坦克集团军总数的一半。因此苏军在莫斯科战场东线的兵力一定比较空虚,而我们中央集团军群如果能在7天的进攻作战中,将战线推进的莫斯科附近,那么苏军莫斯科方面军的北线也将会崩溃……届时,莫斯科市将是这个苏军主力方面军最后的庇护所。”

    莫斯科毫无疑问是一座坚固设防的大城市,从1943年初开始,斯大林就做出了在莫斯科布防的决定,并且指示国防人民委员部和莫斯科州w开始着手构筑“莫斯科要塞”。

    而从1943年结合部会战后开始,“莫斯科要塞”的施工就开始加速,从那时直到现在,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鹅毛大雪,莫斯科市和市外的防御工事工地上都有上百万人在进行施工。

    整个莫斯科市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座占地2000平方公里的超级要塞,拥有不计其数的防御工事和掩体。

    根据叛徒的告密,将会在保卫战时滞留莫斯科的所有人,包括红军官兵和市民,都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躲入坚固的地下掩体。所以莫斯科守军和市民根本不怕轰炸和炮击,哪怕他们的城市被夷为平地,他们仍然可以坚持战斗。

    赫斯曼估计,即便向莫斯科投放原子弹也不一定能迫使“莫斯科人”投降。

    所以把莫斯科城外的红军赶进城市包围起来饿饭,其实是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至少对德军而言,这是最好的办法。

    不过要用围困来解决莫斯科也有一个前提,必须把苏联的莫斯科方面军先打残了。要不然好几个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突击集团军,数千辆js…2和t…38/85,还有200万以上全副武装的gc主义战士可不是闹着玩的。没有相当强大的围城部队,让莫斯科方面军反攻出来可就麻烦了。

    因此,莫斯科外围决战的情况,就直接关系到围城是否可以顺利进行。

    “苏联红军统帅部会不会在我中央方面军的攻势展开初期就在北线进行收缩呢?”赫斯曼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这是很可能的,”古德里安这时忽然说,“除非在北线有个足够大的诱饵在勾引斯大林,这会让的反应变得迟钝。”

    “足够大的诱饵?”赫斯曼问,“是什么?”

    “第6装甲集团军!”古德里安回答,“这是个很大的诱饵,如果德军可以切断红十月铁路线,把第6装甲集团军装进口袋,相信会让斯大林和红军统帅部产生短暂的犹豫……只要耽搁上几天,苏军北线就会崩溃。”

    保卢斯难道有被包围的宿命吗?赫斯曼听到古德里安的建议,心说,史他在斯大林格勒被围,现在则在加里宁州……不过这一次应该没有什么风险,毕竟曼施坦因手里有17个强大的装甲师可以用。

    “好吧,”赫斯曼点了点头,“征求莫德尔和保卢斯的意见。”他顿了一下,又看着曼施坦因,“埃里希,这一次北方集团军群付出了很大的牺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