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632部分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632部分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这个时空,因为得到了德国援助的特殊钢,并且大和号战列舰在夏威夷群岛之战中表现出色。所以信浓号和大和级四号舰纪伊号都没有停工,全都夜以继日地赶工建造。现在信浓号终于服役,而纪伊号战列舰也将在九月份开始海试,十月底之前就可以服役了。

    这样一来,日本海军将拥有大和、武藏、信浓、纪伊等四艘超级战列舰。

    如果要在夏威夷群岛打战列舰决战,日本将拥有绝对的胜算!

    除了两艘大和级战列舰之外,被日本海军寄予厚望的“大凤”号航空母舰在1943年1月下水,目前正在加紧舾装,估计可以在1943年10月底前服役。

    而这艘标准排水量29300吨,满载排水量34200吨大型航母也是日本海军手中的一张王牌,在“捷一号作战”中同样将承担大任这艘航母是所谓的“不沉航母”,拥有坚固的装甲防护,可以在战时迫近美国舰队,为从其他航母上起飞的战机提供降落平台。实际上就是用“穿梭轰炸”的模式,增加了日本舰载机群的作战半径,可以让日本航母在交战时处于非常安全的位置。

    设计和建造这艘“大凤”号航母的思路实际上就是“保船”,同美国、德国现在开始拿航母当消耗品处理的想法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除了这艘“大凤”号之外,日本的“赤城”号航母和“加贺”号航母从5月份开始就在吴军港船厂接受装甲强化改装,铺设和“大凤”号类似的装甲飞行甲板,安装从德国进口的飞轮弹射器和40mm博福斯高炮(给日本联合舰队诸多战舰换装博福斯高炮是个浩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分期分批进行改装,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量的舰艇完成了改装)。根据计划,“赤城”号和“加贺”号也将在43年底前完成全部改装。

    届时,日本联合舰队将拥有3艘可以执行迫近敌舰队任务的“不沉航母”!

    而日本拥有的“可沉航母”数量,现在也增加到了16艘,分别是“翔鹤”号、“瑞鹤”号、“飞鹰”号、“隼鹰”号、“大鹰”号、“云鹰”号、“冲鹰”号、“神鹰”号、“海鹰”号、“千岁”号、“千代田”号、“龙凤”号、“祥凤”号、“瑞凤”号、“龙骧”号和“凤翔”号。

    “13艘战列舰,19艘航空母舰……有如此强大之舰队,捷一号作战当必胜无疑了。”

    和山本五十六元帅一同视察信浓号的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元帅同样对“捷一号作战”充满了信心。

    他对山本说:“打完这一仗,帝国应该就能获得体面的和平了……只要能保留夏威夷群岛,我帝国未来将可以和美利坚、德意志分庭抗礼,并列为世界三强。”

    山本五十六点了点头,笑道:“现在夏威夷群岛的布防已经完成,三十万陆海军奋勇之士已枕戈待旦,就看陆军能不能用84架远程轰炸机把美国太平洋舰队逼出来了……只要美国人大举反攻夏威夷群岛,那么不仅空前大捷可期,还能大量杀伤美军之登陆部队,或许能杀死数十万之众,将使美国再也不敢言战!”

    “捷一号作战”的核心就是杀伤美军!不仅要给美国太平洋舰队造成毁灭性打击,而且还要大量歼灭美军登陆部队按照古贺和小泽的设想,将会把美军放上夏威夷群岛,利用那里的坚固工事和战力强悍的日本陆军,给予重大杀伤。

    在大陆美军登陆后,日本联合舰队再突然反击,同日本的岸基飞机一起重创甚至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这样美国的登陆部队,也就要全军覆没了。

    根据山本五十六、古贺峰一和小泽治三郎这些海军知英美派的估计,生活在富裕繁荣中的美国人必然怕死,如果一战伤亡数十万还丢了太平洋舰队,那么美国国内必然会出现反战浪潮,美国政府将不得不接受屈辱的和平!

    ……

    “同志们,广阔富饶的西伯利亚在召唤着我们,新一代的苏维埃青年,你们将用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和钢铁一般的意志,将西伯利亚变成世界上最美好的gc主义家园……”

    亚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现在正坐在前往遥远的新西伯利亚州的火车上,耳边又一次响起了鼓舞西伯利亚建设者人心的甜美女声索尔仁尼琴同志现在就是一位光荣的西伯利亚建设者,口袋里揣着新西伯利亚市户口!

    他和这列火车上所有的苏联青年军官一样,都是在卢比扬卡广场2号楼里面接受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召唤,写下了愿意为gc主义事业和西伯利亚建设奉献终身和子孙后代的申请书的。完全是自愿去西伯利亚扎根的!

    唔,卢比扬卡广场2号楼绝对是一个做思想工作的好地方。在别处怎么都说不通的事情,到了那里,在肃反人员的凝视下,人的思想境界立马就蹭蹭的提升,一个个都哭着喊着要去西伯利亚搞建设。

    索尔仁尼琴也不例外,立即就发扬自己的文学天赋,写了一篇感人肺腑的申请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申请书写得太好,他从卢比扬卡广场2号楼离开的时候还拿到了一张去捷尔任斯基专科学校参加短期培训的通知书,所以比别人晚上路两个星期,而且还收获了一顶蓝帽子。

    他现在也是一名光荣的契卡战士了,还被分配到了一个听上去很不错的单位,苏联物理学研究院新西伯利亚分院特别处。虽然苏联现在的处境非常不妙,但是一个科学研究院的特别处总是一个比较悠闲和舒适的地方,哪怕这所研究院远在西伯利亚。

    就在索尔仁尼琴带着放松的心情坐在东去的列车上,想象着自己今后轻松舒适的生活的时候。他未来的上级,内务人民委员部第九局局长扎维尼亚金正和物理学研究院新西伯利亚分院院长库尔恰托夫一起,在卢比扬卡广场2号楼内属于贝利亚的办公室内接受负责苏联核炸弹工程的贝利亚的召见。

    贝利亚面前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封皮上打着“绝密”字样的文件袋,里面装着的都是由贝利亚控制的特别军事技术侦察部从美国窃取的关于曼哈顿工程的绝密情报!

    由于缺少了来自欧洲的大批犹太科学家,美国的曼哈顿工程进展比史上缓慢了许多。但是到了1943年夏季,因为吸收了一部分从英国出逃的科学家,还得到了英国情报部门搜集的关于德国u工程的许多情报,美国的曼哈顿工程还是取得了一些进展。

    虽然德国u工程的保密等级很高,但是英国情报部门也不是吃素的,仍然可以从u工程的外围获得许多蛛丝马迹,从而推测出德国u工程的进展情况和大致的研发方向比如德国人从挪威获取重水,大量采购的铀矿石,正在努力寻求铀的同位素分离方法以及疑似修建大型核反应堆等等,都被英国情报部门发现了。

    因此美国人现在可以确定自持链式核裂变反应是可能的,而且美国人还进行了两次不成功的反应堆试验,但还是积累了经验,得到了一下宝贵的数据。

    另外,美国科学家西博格和麦克米伦还在一次制备超铀元素的试验中发现了第94号元素,而且还确认了94号元素同样可以引发核裂变反应因为忙于核反应堆实验,所以西博格发现钚的时间延迟了两年,而德国科学家早在1940年就发现了94号元素钚。

    而94号元素的发现和研究,以及确认德国在核裂变研究上取得了更大的进展,都让美国人和斯大林感到了相当的紧迫性,因此斯大林在1943年夏季时给贝利亚下达了命令: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开发!(未完待续。。)

第926章 GC主义接班人

    1943年8月1日,今天是俄罗斯女皇奥丽加发布的《忠诚敕令》中给予彼得格勒人民选择效忠对象的最后一天是去申请彼得格勒户口领取宅地证和“三转一响”提货券,还是作为一个忠诚的苏维埃人离开彼得格勒去红军控制区……今天必须有个决断了!

    如果到了8月2日凌晨,任何没有彼得格勒户口的平民,就不能再滞留在彼得格勒市(不包括尚被红军控制的列宁格勒市核心)了。

    对潜伏(应该是流落才对)在彼得格勒市的卓娅同志而言,今天很可能是她最后一天站在斯莫尔尼宫大门口做思想斗争了自从彼得格勒国立大学招生办事处的牌子挂在斯莫尔尼宫外,她就天天来这儿看风景,就是下不了决心走进去。

    因为走进去就等于背叛!

    是背叛祖国!背叛人民!而且还背叛了列宁同志……因为俄罗斯女皇奥丽加在6月份回到彼得格勒的时候,接受了一个客居巴黎,名叫亚山大。弗多洛维奇。克伦斯基的白俄流亡分子的效忠。

    他就是列宁同志的死对头,当过俄国临时政府总理的克伦斯基!

    不过奥丽加并没有让脑筋煳涂的克伦斯基做白俄新政府的高官,而是让他当了彼得格勒国立大学的校长。这其实是一个安抚性质的任命,用以安抚流亡欧洲的原俄国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

    但是对任何一个想要报考彼得格勒国立大学的前苏维埃人而言,“克伦斯基的学生”意味着什么,都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彼得格勒户口向女皇效忠还可以解释为生活所迫,那么报考克伦斯基主持的大学,恐怕就不是生活压力所致了……

    这几乎和参加白俄军队一样,是公然反对布尔什维克党了!

    作为一个从小就梦想着加入光荣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小坏分子”(坏分子家庭出身),卓娅现在有点迈不出将要改变她一生命运的一步。

    这时,一辆车厢漆成黑色的老式马车突然在斯莫尔尼宫门口停了下来。然后车门打了开来,从里面钻出了一个穿着考究的西服,脸上洋溢着笑容的老头,后面还跟着一个拎包的青年。

    卓娅看了那老头一眼,就知道这是一个从巴黎或是柏林回来的白俄贵族虽然都是一样的俄国人,但是白俄红俄之间却是一眼就能辨认出来。前者意气张扬,充满自信,俨然是胜利者。而后者则是彷徨徘徊,对未来充满迷茫。

    卓娅没有再意那个白俄老头,但是那老头却径直向卓娅走了过去。

    “姑娘,”老头微笑着对卓娅说,“我发现你一连几天都站在这里,是不是想要报考彼得格勒国立大学?如果是的话,不要犹豫了,一个新的时代已经降临了,你是年轻人,没有必要生活在过去。红俄和白俄的斗争不属于你们,那是上一代人的恩怨,是属于我们的而不是属于你们的。而你们这些青年应当向前看,去热情地拥抱未来,未来才是属于你们的!”

    “老同志……”卓娅似乎被老者的话打动了,她每天都来这里,自然是早就动了心思,现在就差别人推她一把了。“您说的真好!我的确想要考大学,这是我多年的梦想!”

    老者笑着点头:“那就去考吧,我祝你成功,如果你成功了,说不定还会成为我的学生。”

    卓娅重重点头,问:“您是彼得格勒国立大学的教授吗?请问您贵姓是?”

    “蒲宁,我是伊凡。亚克塞维奇。蒲宁。”原来这位老人家就是1933年炸药文学奖的得主白俄大文豪蒲宁,现在他回到了彼得格勒,还成为了彼得格勒国立大学俄罗斯语言和文化系的主任。

    他笑着对卓娅说:“年轻人,如果你对俄罗斯的语言和文化有兴趣的话,我建议你报考俄罗斯语言和文化系。将来成为一个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工作者,未来的俄罗斯民族想要在欧洲共同体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必须对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感到骄傲,只有这样我们俄罗斯民族才不会在欧洲共同体这个大家庭中失去自己的本色!”

    ……

    “赫鲁晓夫同志,我是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师级政治委员。”

    在莫斯科的雅罗斯拉夫火车站的特别候车室内,正准备前往印度的赫鲁晓夫见到了新任的印度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一个三十多岁,有着有黑有粗的两撇眉毛的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在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时是第18集团军政治部主任,也不知道是不是勃列日涅夫的“总书记命”在起作用,第18集团军从战争爆发到现在打得还算顺利。在到处都一片大败亏输的时候,表现尚可的红军第18集团军也就成了精锐王牌。而勃列日涅夫也被认为是能力出众的政工干部,所以就被想要挑选一些政工精英去指导印度人民闹革命的赫鲁晓夫选中,成了印度方面军的政治部副主任,也就是那位谢洛夫同志的副手。

    “欢迎你,我代表印度方面军全体政工人员欢迎你,勃列日涅夫同志。”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热情地拥抱,然后微笑着说出了欢迎词。他的心情显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